APP下载

漳浦赵家堡建筑群历史和艺术价值分析

2023-02-22林雪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漳浦建筑群

林雪铭

摘 要:赵家堡,位于湖西乡赵家城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万历四十七年(1619)赵义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布局立意扩建了外城,总面积为10807平方米。文章对赵家堡建筑群的规模概况、艺术特色、建筑价值作了初步探讨,建筑群从侧面反映了赵氏族人由富有走向衰落,是研究赵宋家族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例证。

关键词:漳浦;赵家城村;建筑群;建造规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02

1 建筑群概况

赵家堡(图1),位于湖西乡赵家城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万历四十七年(1619)赵义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布局立意扩建了外城,总面积为10807平方米。城略呈方形,依山势北低南高,南北高差达30米。城墙石构,宽约2.6米,高4~6米,设四城门,均建有城楼,分别为:东门“东方钜障”,西门“丹鼎钟祥”,北门“硕高居胜”,其中北门为正门,筑有小瓮城,瓮城中有筑堡碑记2通。南门自建成后即封死,以表示赵家不再往南败退之意和怀念先祖在北方的辉煌帝业,并设有马脸和敌楼六处。瓮城门内侧建武庙,武庙由门厅、正殿、后殿组成,梁架木结构,硬山顶。面阔三间。其中正殿进深三间。武庙前立石坊,四柱三楼式,石仿木结构。横枋上分别刻“父子大夫”“乡贤名宦”。城东南侧为内城,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略呈长方形,周长220米,高4~5米。开3个堡门,内建方形四合式三层内通廊式土楼—完璧楼。城中部建4座同式五进府第,全座夯土墙体。梁架木结构,硬山顶。青石柱础,木柱承重。府第之间建有五组厢房。城东北侧为六座堂屋,自东南至西北依次为志堂、忠堂、惠堂、史堂、孝堂、守堂,均由门厅、正堂、后堂组成,面阔五间。堂屋之间为园林式院落,布置湖石树木,为赵家堡主人的读书处,称“辑卿小院”。该组建筑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其中志堂为赵氏族人的祠堂。府第正前面为荷花池,以石构长堤分隔为内外池,内池中架汴派桥,桥由一平板桥和一拱桥组成,桥西岸为水榭垂纶楼。荷花池西侧为小山坡,上面多自然状态的花岗岩石,辟为园林,称“松竹村”,建有佛庙,七级方形实心石塔“聚佛宝塔”。禹庙,岩石上有摩崖石刻5处。此外,城内还保存有明清建筑“燕诒堂”等3处。城中散存有历代碑刻15处,其中有著名书法家米芾、祝允明、张瑞图等的作品,以及岣嵝碑、筑堡碑记等。赵家堡的建造者为灭国皇族后裔,在整座建筑群中,处处流露出对先祖帝业的思慕之情。设置内外城墙、禹庙禹碑、内外荷花池、石塔、汴派桥、大量的园林区以及完璧楼等。“布局立意,处处乃沿汴京之旧”①。

1.1 赵家堡(完璧楼)

赵家堡(完璧楼)位于赵家堡内城(图2~图3),是整座堡内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由主楼、次楼、左右厢房、前天井及门廊组成。主楼为四合式三层方楼。建筑坐东朝西,为条石、夯土、木结构,阴阳瓦屋面,硬山顶、燕尾脊,占地面积711.51平方米。主楼平面呈正方形,楼高3层。一层以条石砌筑,一层密闭不设窗,二、三层共同设有28个石窗,石窗呈喇叭形,外窄内宽,是同时代土楼建筑的典型窗式。此外楼中还设有射孔、密室、暗道等防御设施,有11个向外的枪箭眼,天井左角有地道口可通城外。楼正面为二层次楼、两边厢房,形成内外两重四合院式的结构,是闽西南土楼中的早期形制,是漳州沿海地区保存最好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1.2 赵家堡(府第)

赵家堡(府第)位于赵家堡中部(图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建,因建筑均由五进单体建筑构成,当地俗称“五落官厅”。由4座同式样府第和3座厢房组成,官厅主座通面阔为19米,总进深67.4米,三合土夯筑墙体,抬梁式木结构,硬山顶燕尾脊,建筑由前厅、前埕、过水廊道、正堂、后堂、后堂過水廊道、后楼组成。两个门厅之间设有围墙、庑廊相连,既作照壁,又可兼供居住。第二进门为正门,前为五级台阶,辉绿石抱鼓,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青砖墙面,辉绿岩石柱础,悬“福曜贺兰”匾。全建筑残破严重,主座前三进于1985年重修。

1.3 赵家堡(史堂)

赵家堡(史堂)位于赵家堡东北方向(图5),为北三堂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守堂、孝堂之间,建于清代初期,是赵家堡第三代族人居住地。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22.03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阴阳瓦屋面,悬山顶。建筑总平面为纵向矩形,为三开间三落二进式宅院建筑,从前到后依次为一落建筑、前天井和左右庑廊、二落建筑、后天井及后左右榉头、三落建筑。一落建筑通面阔三间,明间前一间内凹一步架成塌寿,后一间为序厅,两次间为下房。庑廊连接一落建筑和二落建筑,天井居中。庑廊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二落建筑通面阔三间。通进深两间。建筑墙体为夯土墙,均为承重墙体,由黄土、河沙、蚝灰、瓦砾、壳灰等混合料版筑而成。其中三落建筑外墙底部夯土裙墙为当地湿夯做法,其余各夯土墙均为干夯做法。外墙面为纸筋壳灰砂浆粉刷,内墙面为纸筋壳灰粉刷。

1.4 赵家堡(孝堂)

赵家堡(孝堂)位于赵家堡东北方向(图6),为北三堂重要组成部分,在守堂、史堂北侧,建于清代初期,坐北朝南,建筑由大埕及主体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285.52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约201.89平方米,土、木结构,阴阳瓦屋面,悬山顶燕尾脊。大埕位于主体建筑前方,由花岗岩条石铺成。主体建筑平面呈纵向矩形分布,一进一天井,由下落、榉头及天井、顶落组成。下落通面阔三间,通进深一间。明间为下厅,次间为下房。榉头位于天井两侧,下落、顶落及榉头围合成天井,天井居中。榉头通面阔一间,通进深一间。顶落通面阔三间,通进深两间,前廊左右山墙辟门洞。

1.5 赵家堡(诒燕堂)

赵家堡(诒燕堂)占地面积约305.72平方米(图7),建筑坐西朝东,条石、土、木结构,悬山顶,阴阳瓦屋面,燕尾脊,平面呈横向矩形分布,由门楼、天井及左右榉头、顶落组成,门楼位于天井正前方。门楼为三檩的双坡屋面,前后坡均单檩,榉头为七檩的双坡屋面,屋面坡度自脊步至檐步逐步变缓。前后坡均为三檩,顶落为十三檩的双坡屋面,屋面坡度自脊步至檐步逐步变缓。屋面构造为圆檩之上顺钉扁椽,铺望瓦,盖阴阳瓦,瓦均为红色板瓦,盖瓦。底瓦搭接法为搭七留三。顶落通面阔五间,通进深三间。第一间为前廊,明间第二间为顶厅,第三间为后轩,次间后两间为正房,梢间后两间为边房。榉头位于天井两侧,天井连门楼与顶落,天井居中。建筑墙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为花岗岩条石下碱墙,二为花岗岩条石和版筑组合墙,三为毛料石和版筑组合墙,四为版筑墙。版筑墙由黄土、河沙、蚝灰、瓦砾、壳灰等混合料版筑而成。

1.6 赵家堡(聚佛宝塔)

赵家堡(聚佛宝塔)位于赵家堡西侧,为赵家堡佛庙的附属建筑,今佛庙已废。塔以天然大石为基,三面有圆形栏柱孔遗址。塔方形,七级,每一级以一块整石凿成,通高5.2米。石边长1.1米,2~6层每面各刻一佛像,风化严重,第七级刻“聚佛宝塔”,每面各一字,相轮塔刹,该建筑系仿开封铁塔的1/10比例建造。

1.7 赵家堡(汴派桥)

赵家堡(汴派桥)位于赵家堡北侧,桥跨于荷花池上,南北走向,以一条平板石梁桥与一券顶拱桥两部分组成,全长22.3米,6个长方形桥墩,每跨3.4米,拱桥跨度3.2米,3条石桥梁,面阔1.3米,两边石板护栏,拱桥则作石柱护栏,桥栏下刻隶书“汴派桥”三字。

1.8 赵家堡(墨池碑)

赵家堡(墨池碑)位于赵家堡西北侧,碑体“墨池”二字原为宋米南宫书于无为州。明万历年间(1573—1620)赵范获拓片归,崇祯年间(1628—1644)其子赵义刊刻,立于荷花池西侧。碑辉绿岩石质,高1.56米,宽0.68米,中刻米芾书“墨池”二字,碑首由赵义隶书跋“米南宫仕无为军立是书,代久土湮,及先大夫守斯州,缉廨出地得之,因治亭植诸,印刻以归,余临池更摹镌于石。明崇祯乙亥端阳日中书舍人赵公瑞志”,印二“辑侯”“赵公瑞印”。

1.9 赵家堡(蔡云赏墓志铭)

赵家堡(蔡云赏墓志铭)位于赵家堡内府第后侧,明崇祯四年(1631)立。蔡云赏为赵家堡主人、南京中书舍人赵义侍女,自缢身亡,赵义为其撰铭,原应有墓,今无存,碑高0.8米、宽0.6米,全文十六句,每句四字,记述蔡云赏生平。碑文为阴刻楷书,落款为明崇祯辛巳菊月。

1.10 赵家堡(硕高筑堡记碑)

赵家堡(硕高筑堡记碑)位于赵家堡北门瓮城内(图8),为明万历年间赵范(1543—1617)撰写,其子赵义(1590—1640)铭石。碑文记载赵氏家族的历史及建筑赵家堡的原因。碑已断残,残高1.3米,宽1.1米,原全文866字,落款为万历癸丑(1613)孟春,硕高主人鸿台赵范。

1.11 赵家堡(筑堡碑)

赵家堡(筑堡碑)位于赵家堡北门瓮城内(图9),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漳浦县给赵义申请筑堡的批文。碑高2.3米,宽1.05米,1975年被炸裂为五块,现石碑已复原修补,碑全文412字。

1.12 赵家堡(赵义诗碑)

赵家堡(赵义诗碑)刻于赵家堡西门内佛庙左侧的岩石上(图10),明天启四年(1624)刻,高1.15、宽0.82米,上刻行草七律一首。落款为天启甲子菊月,辑侯赵公瑞题②。

1.13 赵家堡(禹碑)

赵家堡(禹碑)位于赵家堡西侧小山坡上,又称峋嵝碑、神禹碑(图11)。原位于衡山碧云峰,南北朝时传于世,唐宋时期韩愈、刘禹锡、苏东坡、朱熹,明杨慎等均先后寻找、研究过,一般认为系为大禹治水表功的石刻,或系越王朱旬所刻,南宋时刻本传于世摩于岳麓书院,赵义仿开封禹王台的立意,建禹庙,树碑于庙侧,现移至佛庙东侧,为赵义按开封等地拓本刊刻,并立于城内禹庙,庙已废,碑原以四片石组成,四周浮雕螭龙纹边饰。现存2片,每片高1.8米、宽1.14米。原全文77字,现存38字。碑文字体奇古,非鼎非篆,明杨升庵认为,系上古记载大禹治水功绩,可读为:“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勿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伸湮,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③

2 建筑价值评估

2.1 文物价值

①“考之历史,历代王朝灭亡之后,改朝换代,尚未见有所谓灭国王族聚族而举之数百载者,赵家城实为罕见。”赵家堡作为南宋皇族后裔流亡避难群居的古代建筑群实例,其整体格局系仿照北宋汴京城(今河南开封)设立布局,目前还遗存有仿宋式生土方楼完璧楼、仿开封铁塔的聚佛宝塔、仿开封的州桥而建的汴派桥等。同时又保存有典型明代风格的建筑五进官厅,建筑群历史年代特征清晰,整体风貌保存完整,既是赵氏后裔各时代历史社会发展的实物见证,又是福建省闽南地区传统古建筑的典型实例,为研究宋明时期古代建筑形式演变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②赵家堡作为南宋赵氏王族后裔聚居的场所,平时既能满足族人居住,又具备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目前在国内古建筑类型上较为少见。特别是赵家堡内遗留的能退攻防守的土楼、城墙俱全,反映了明代末年,福建闽南地区防御设施的典型特征,体现了赵家堡在防倭、抗倭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研究中国古代海防史、抗倭史的重要教材。堡内保存下来的各时期碑刻碑记、族谱等,对于文史学家研究赵宋家族的渊源及其灭国后的繁衍传播有重要的价值。③赵家堡作为“处处乃沿汴京之旧”而建造的城堡和赵宋后裔聚居地,仿照了开封城的规划布局,反映出建筑始建人的特殊的贵胄身份和宋氏皇朝孑遺的心境,处处流露出其对赵氏祖先帝业的思幕之情和无法改变历史进程的无可奈何的心态,嵌于完璧楼的“完璧楼”楼匾,建造者把璧字的“辛”字边写得很大,“王”字底写得很小且正位于“辛”字下方,一个楼匾反映出了没落王族的辛酸历程和隐居山间的心境。给世人留下了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而楼匾的完好保存体现了明代高超书法和雕刻水平,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研究古代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实例。

2.2 社会价值

赵家堡的历史遗存反映了中国文明发展史中明、清时期闽南濒海地区军事和社会生活特征,它不仅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还作为地方历史的生动实物见证,提供了与社会多样化相对应所需的生活背景的多样化。在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普及军事、历史文化知识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极大的积极作用。

2.3 经济价值

赵家堡在历史、建筑及社会学方面所拥有的价值,使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可观赏游览性,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赵家堡已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游人络绎不绝,其周边地势空旷、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是颇具价值的旅游资源。

注释

①漳浦县博物馆.国保纪录档案:赵家堡:主卷1[M].[内部资料].

②王文径.漳浦历代碑刻[M].[内部资料]:13.

③孙晶.漳浦赵家堡聚落历史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漳浦建筑群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漳浦剪纸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袖珍公园——高密度建筑群与户外公共空间矛盾的良药
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群院落式构成法则
道周精神 漳浦之光
——漳浦小记者参观黄道周纪念馆
不同入口边界条件对建筑群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研究
动脑又动手,运动乐无穷
——小记者于全民健身运动会围棋比赛现场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