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流动博物馆如何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影响力

2023-02-22黄桂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展览社会服务乡村振兴

黄桂香

摘 要: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秉承共建共享的服务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文化惠民为宗旨,切实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致力于通过整合国内外文博资源,提升各级文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解决省内文化发展不均衡、提升基层文博单位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广东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开放型、联动型、互惠型的新概念博物馆。

文章首先阐述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设立及功能定位,然后分析了流动博物馆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展览质量、展览效果和影响力的相关措施,最后从多个方面对流动博物馆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流动博物馆;社会服务;展览;教育学习;乡村振兴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24

0 引言

博物馆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机构,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发挥其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流动博物馆具有可移动性,可以将博物馆展览的展示材料送到偏远的地区和学校及其他场所,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进一步培养受众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社会的有序交流,让博物馆工作及展览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流动博物馆,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巡展和送展下基层为主要业务模式的文化均等化服务机制。根据不同时期文博行业的发展需求,广东省流动博物馆适时调整服务模式,从巡展网络到展览交流平台再到文博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做好展览工作,提升影响力。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发挥文博行业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排头兵的作用,坚持做文博战线上的“快递小哥”。近年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文化惠民领域开疆拓土,在省内外同时发力,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辐射港澳,持续提升平台口碑和影响力,扩大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品牌知名度:实践“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博物馆”、推出“粤林交流·文博援藏”等项目,为我国边疆、泛珠三角地区和大湾区提供巡展等文博服务。本文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例,就如何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流动博物馆的展览效果和影响力进行阐述。

1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如何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影响力

1.1 立足广东,打造广东文博事业新名片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紧紧围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物局)、广东省博物馆的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广东文博综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推动流动文博阅览室的搭建。与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合作单位已超140家,基本涵盖了省内各级基层博物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以流动巡回展览为依托开展各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为基层博物馆、社区及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展览共享平台,通过深入基层的展览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每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全省和兄弟省市的博物馆、学校、社区、军营、乡村等提供展览超50个,展出场次年均近300场,年惠及观众超250万人次,展现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文博单位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灵活、多样、全域的力量。2007年,获得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唯一的特等奖;2014年,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正逐渐成为广东文博事业的一张名片。

2022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作为广东省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写进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篇章,提到“深入开展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巡回展览,组织优秀展览到全省各县(市、区)级博物馆和基层社区进行巡展200場,使基层及偏远地区的群众看到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和不同文化内容的展览”。对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工作和成绩给予了高度认可。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次级节点工作的推进,是发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效益指数级提升的主要举措,初步形成中心辐射、分级多节点的动态流动博物馆平台。次级节点项目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运作成熟的实物展览为依托,以委托实施,专业、技术、资金三扶持的形式,在粤东西北的市、县开展了次级节点的试验,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加速流动博物馆平台服务全省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群众,体现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1.2 辐射湾区,助力粤港澳人文湾区提升发展

粤港澳三地地域相邻,经济社会生活交流密切,文化一脉同源,文化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甚是频繁。广东省博物馆积极倡导粤港澳流动博物馆建设,近年来,乘着打造粤港澳人文湾区的东风,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加大了与港澳的合作力度。在“人文湾区”的框架下,广东省博物馆意在提升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巡展和文博服务等文化职能,发挥省馆在大湾区文化建设中的领头作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博物馆”。近年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将展览“香江旧影—香港城市的变迁”和“木雕—澳门神像雕刻”先后推送到广东省内20多家博物馆展出。

在积极落实湾区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与香港开展了合作,与香港爱国艺人关德兴的后人共同策划了“不作寻常粤剧家—粤剧名伶关德兴生平事迹图片展”,在广东省内各博物馆巡展。2022年,广东省博物馆筹划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博物馆”平台,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与香港关德兴师父长者健康乐园总会、红线女艺术中心和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关德兴与红线女”联展,于2023年1月开始在广西梧州、防城港、崇左、南宁、玉林、柳州等地巡展,促进泛大湾区的文化交流。

2022年9月25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香港历史博物馆主办,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五六一二部队承办的“香江写影—香港城市的变迁”在香港驻地开展。

1.3 走向全国,文旅援藏破冰扩大全国影响力

2020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功组织了“粤藏文旅交流行—广东省博物馆文博服务进林芝”活动。通过定向援建和双向交流的方式,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将专题讲座、精选展览和展览导赏送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文化和旅游单位。2021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又将巡回展览送进了波密县和地处边陲的墨脱县。这一系列活动高效精准地助力广东省的文旅援藏事业,为推进文旅融合、拓展文化惠民、提升文博资源交流共享做出新尝试。由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整合粤、林两地多家单位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策划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林芝风情摄影展”于2022年在广东进行巡展,2023年开启西藏巡展。

2022年开始,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粤藏交流的方式方法上进一步创新,联合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和林芝华南支教队,组织流动展览进林芝市各中小学校,并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举办“云游粤博—粤藏馆校连线”活动,推动粤藏馆校合作,再续粤林两地深厚的友谊情缘。在林芝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林芝市第二小学、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进校园活动。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从2015开始开启“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的流动展,2015年将“地球第三极的生灵—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图片展”送进了西藏日喀则博物馆;2019年以来更是为边疆民族地区送去超十场展览,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足迹遍及西藏、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江西、浙江等地,下一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将走进新疆、宁夏、内蒙古、辽宁、江苏、福建等地区看到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身影。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流动是立足广东、辐射粤港澳、走向全国的流动,是广采全省博物馆之长的流动,是走进最基层的流动,是与全国兄弟博物馆联动的流动,在流动博物馆行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1.4 文化赋能,文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自2019年开始,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将自身工作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将流动博物馆的业务向更基层的村镇下沉,在基层文旅融合业务上发挥流动博物馆的影响力,让文博服务延伸到最基层的自然村。

2019-2020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口支援的韶关市翁源县陈村和清远市清城区安庆村两地实施村史馆展览质量提升工程。以历史民俗展览的形式直观生动地把村史呈现在村民们面前,助力留住美好的乡村记忆。2022年,开展“文博展览助推乡村振兴—流动博物馆送展进乡村”活动,先后将3个图片展送到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乡村振兴点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和燎原村。流动博物馆送展进乡村的活动,在促进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同时,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助推乡村文化建设,共同打造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 流动博物馆发展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博物馆也面临着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流动博物馆需要与时俱进,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和变革。

2.1 展品和产品数字化在线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的展品、文物、文献、艺术品等正在逐步数字化、在线化,这种数字化变革让展览展示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今受众多样性的需求,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便利和满足展览需求。将展品数字化在线化后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向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有意义的文化服务,助力流动博物馆的服务效能提升,提升流动博物馆的影响力。可在网上展出博物馆的部分或全部藏品;或者拍摄馆内展品的参观视频,配合专业解说词;或者在VR眼镜的帮助下,利用博物馆的特色藏品举办虚拟现实展览,可以让观众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参观展览。随着线上虚拟参观的发展,人们能够切实体会到游览线上博物馆的便利性,博物馆及时开发在线展览展品以及在线产品,不仅能提升博物馆品牌影响力,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2 参与和体验方式互动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业及场景中应用的逐步完善和公众对于文化需求的日渐深入,展览展示技术、策展理念、安全保障科技的发展和更新,受众已经充分接受虚拟现实的参与体验方式。在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展览展示活动中更多注重互动性、体验性,可通过互动展览、VR、AI、AR技术、游戏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体验,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利用VR技术,人们可以近距离地观赏珍贵文物,深入探索它们的细节、质感、纹理,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深层体验。观众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入虚拟的历史时空,参与特定的任务,从而获得沉浸式的体验,这将成为未来博物馆展览展示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2.3 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化

博物馆虚拟体验及在线展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可以搭建博物馆线上商店,以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消费和二次传播。可借助微信H5页面或微信小程序开通博物馆线上商城入口,上架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限量盲盒等,消费者登录商城自行浏览下单,即可送货到家。该方式不仅方便消费者消费购买,还有利于搭建与消费者互动的桥梁,吸引消费者持续关注。还可以借助线上商城定期举办新展览的宣传推广或节假日活动等。進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宣传文创产品、开展文创活动等方式,助力流动博物馆文化传播,提升文化传播中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4 资源和要素多样化

流动博物馆可以整合更多的流动资源,如建立车辆、飞机、轮船、候机楼、地铁等的流动博物馆。实现各种要素的充分流动,充分发挥流动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目前带着展板或展品,到乡镇、企业、学校、社区去展览,未来的“流动”不再限于展览或图片的形式,还可以是科研、人才、学术及藏品的流动。

2.5 展品内容场景故事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竞争日益激烈,社交圈子日益狭窄,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越来越碎片化。因此,博物馆展览展示也面临着挑战,可采用创意场景化、故事化的方式,结合展示内容,通过创造充满想象力、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激发公众的热情,从而提升展览效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观众素养,为文化传播做出积极贡献。

2.6 展览展品特色化

目前,我国各类已备案博物馆有6000多家。其中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博物馆数量居多,占比约37.54%,而革命纪念性及综合性的博物馆则分别占14.89%、14.7%。另外还有许多特色博物馆,如中国海盐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文化博物馆、广州铁路博物馆、广州地铁博物馆,它们不仅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让游客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未来,行业化、特色化的博物馆由于特色鲜明、运营灵活且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物需求,预计数量会不断增长,将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7 跨界合作交流及国际化

随着博物馆的受众需求个性化、观众年轻化,传统博物馆展览展示面临挑战,而各类跨界也為博物馆展览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让潮玩品牌IP在博物馆呈现、交响乐在博物馆响起、数字互动技术在博物馆活跃等。近年来,“跨界”为博物馆创新发展拓阔了思路,能够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获得多元观展感受,多种元素的融入让博物馆绽放新的光彩。流动博物馆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和文化跨界合作,与国外的博物馆和各类文化机构等开展交流和合作,推动跨界文化合作,促进流动博物馆工作交流破圈传播。

2.8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视角。近年来,各类博物馆致力于通过一系列展览、社会教育项目、学术研究、公众参与活动等,倡导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博物馆,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倡导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认识,在塑造和创造未来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例如,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Sustainability and Well being),以此为契机,直面气候和生态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

3 结语

目前,流动博物馆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依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用好文化产业政策和平台优势及最新的展览传播数字技术,继续在文化惠民领域开疆拓土,持续提升平台口碑和影响力,深度参与共建和公教活动,助力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勇.展望未来博物馆:基于传媒博物馆运行实践的思考[J].传媒,2022(12):19-21.

[2]钟智波.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之路[J].文博学刊,2022(1):83-90.

[3]彭澳丽.博物馆跨界融创开拓文化新空间[N].中国文化报,2023-04-03(003).

[4]冯拓菲.黑龙江博物馆教育功能拓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1):5-9.

[5]刘文明.试论“流动博物馆”展览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祖国,2017(6):71-73.

[6]钟智波.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运行成效:基于数据的探讨[J].客家文博,2022(9):11-16.

[7]钟国文.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的内涵、价值追求与尺度要求[J].博物馆管理,2022(5):5-12.

[8]张俊龙,潘守永.中国博物馆研究的建设性实践:对马秀雅等海外视野的探讨与回应[J].中国博物馆,2020(2):67-72.

[9]徐翠红.试述博物馆大教育体系[J].文物世界,2018(6):57-60.

[10]洪秋月.探索基层博物馆的创新宣教之路:以南安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54-56.

[11]蔡凡.博物馆巡回展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4(00):165-173.

[12]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352.

[13]年继业,周群华.文化力量与博物馆的挑战[C]//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化力量与博物馆的挑战: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5-134.

[14]黄超.流动博物馆:创建展览新模式—四川省博物院服务民众的实践[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1):32-34.

猜你喜欢

展览社会服务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浅析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