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3-02-22白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城市更新文化传承

白鹏

摘 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遗产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然成为重要课题。亨升久旧址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经修缮改造升级为博物馆,用专题展览的形式实现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造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城市更新标杆。研究亨升久旧址的发展历程,探讨保护和传承亨升久旧址博物馆的实践路径,总结其经验与启示,对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更新;文化保护;文化传承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11

太原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中華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太原府城历经千年风霜,浴火重生。这里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见证了九朝古都的繁华,演绎着军事重镇、晋商都会、民族熔炉的岁月峥嵘。在这里,古朴繁华的老街老巷、古老庄重的宗祠庙堂、古香古色的百年老店、极具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凝结成一幅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悠悠历史,娓娓道来。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持续传承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文明发展与创造的有力体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太原形成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老字号,分布在酿造、餐饮、零售、食品、医药、居民服务等众多行业,成为太原这座古城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店“亨升久”,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山西寿阳人苏晋亨出资兴办的鞋铺,坐落在太原老城区靴巷33号。亨升久鞋店制作的“洒鞋”曾享誉省内外。

亨升久的店名取自苏晋亨名讳,有两层含义:一是,我的鞋业万事亨通,高升发财,久兴不衰;二是,买上我店的鞋靴,能亨通万里,步步高升,经久耐穿。利用店名、榜书作广告,不仅说明鞋的质量好,而且根据顾客心理,给人以形象之感。2011年12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将亨升久旧址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亨升久旧址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赵光义派三交都部署潘美在唐明镇的基础上,扩大范围,修筑城墙,兴建太原城。明洪武九年(1376)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基本奠定了今日太原城市的主要格局和地名称谓。明清时期,太原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之都,在这里逐渐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商业街和老字号。其中最为重要的商业街区之一就是钟楼街一带,各种商铺聚集于钟楼街附近的太山庙、开化寺、帽儿巷、靴巷等地方。靴巷因有大量制作、销售靴子的作坊、商号集中而得名,百年老字号亨升久因产销布鞋而最为有名。

1.1 靴巷的发展历程

靴巷是太原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巷,因制作、销售靴子的作坊、商号集中而得名。靴巷曾是繁华一时的商业街、文化用品街,这条长100多米、宽不足5米的小街上云集了40多家商铺。它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过几十年的辉煌发展史,是太原市商业发展和晋商文化的一个缩影。

1.2 亨升久旧址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山西寿阳人苏晋亨出资兴办亨升久鞋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亨升久在柳巷街24号开设了门市部,进一步拓宽了销路。1955年组成的“三联鞋帽厂”是由“亨升久”“明星”“繁华林”三家私营鞋帽企业合并成立的。亨升久店名于1963年恢复,后更名为“人民鞋帽厂”,厂部设在桃园三巷。20世纪80年代后期歇业。

亨升久旧址位于靴巷与智家巷的交叉口,坐西朝东,四合院布局,东西28.06米,南北15.55米,占地面积约443平方米(图1)。亨升久属前店后厂,前为铺面五间,硬山顶,前后檐两次间辟门,前檐各间置窗。砖木结构,雕梁画栋。西房为正房,共5间,东西厢房各6间,精巧雄宏,错落有致。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物破败不堪。

2 亨升久旧址博物馆的修缮

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内众多的传统街巷不仅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见证了古城的历史荣光和文脉绵长。靴巷及其商铺、民居的保护和改造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奏响了文化复兴、文化强市的时代新歌。

太原市中心闹市区的柳巷内,一幢幢废弃的老房子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重获新生,这些古香古色的房屋经过专业人员的修缮,与太原古城的历史风貌保持一致,呈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古朴而不失韵味。

亨升久秉承“质优价宜,顾客为上”的经营理念,历经百年发展,成为饮誉晋阳、风靡三晋的老字号。2013年7月起,太原市文物部门对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亨升久旧址博物馆的修缮遵循“修旧如旧、新旧融合”的城市微改造原则,逐渐形成一个城市中低密度的新的人文体验场所,打造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都市生活相融合的文化生活空间。亨升久正房、倒座、南北厢房以及工坊院、偏院等建筑的修补加固工作逐步完成,经过文物部门的修缮,亨升久旧址如今焕然一新,不仅恢复了历史模样,还勾勒出往昔市井繁华、商旅辐辏的盛况,成为锦绣龙城的文脉底色和文化亮色(图2)。

3 亨升久旧址博物馆的文化保护与传承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亨升久旧址博物馆在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也必然要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加以解决。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3.1 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据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狩”西安,途径太原时购买亨升久制作的“武备鞋”以供随行的御林军之用。后来慈禧、光绪返回北京路经太原时,让亨升久将武备鞋上的两条皮髻改用灰绒布压条,名曰“回京鞋”(“灰”与“回”谐音)。为了穿着利索,高腰靴逐步改为低腰靴,随着样式的演变,后山西人便把这种鞋称为“洒鞋”。亨升久的买卖越做越大,名声愈传愈响,成为山西及左右邻省闻名遐迩的鞋店。

亨升久的洒鞋,曾“穿”在老舍的小说里,老舍先生的小说《断魂枪》里有一段描述习武之人装束的文字:“他们打扮得像个样儿,至少得有条青洋绉裤子,新漂白细市布的小褂,和一双鱼鳞洒鞋。”读罢,一群衣着利索、生龙活虎的年少壮士仿佛就在眼前,尤其脚上那双“鱼鳞洒鞋”,更是点缀出他们奔走跳跃的一种洒脱。老舍先生的“洒鞋”就是源于太原靴巷里的老字号鞋店亨升久。评书大师单田芳的《童林传》中的主人公“穿着一双踢死牛豆包大洒鞋”,更是戏剧化了老太原的洒鞋,增添了洒鞋的艺术魅力。

对于亨升久旧址博物馆,要以文物保护为重点,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尊重历史信息和原状展示,以文化传播为动能,积极倡导“开放”和“活化”。以原址保护为基础,以专题展览为方向,根据“城市记忆”这一主题线索,通过文本修辞、图像证史、展品征集、空间叙事等多元化手法,从记忆、技艺、遗产的角度对展览内容进行诠释。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开展宣教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展示、教育、服务、休闲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并与周边文化景观形成区域联动,开展文化共建,有效激发城市文旅融合的新活力。

3.2 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柳巷—钟楼街历史街区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的城市格局、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幽远、古朴的风貌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其蕴含着一代又一代太原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民族文化适应中、地理环境制约下所形成的秉性和智慧,承载着太原人民集体的记忆和精神价值的认同。

改造后的钟楼街将以中西融合、明净沉稳的民国建筑风貌正式重启。整体风格紧扣国风晋韵格调,不仅保护了极具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构件和装饰物,而且为了适应现代化生活使用功能的需求,对其内部进行了必要的更新及改造,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功能有机结合。

亨升久旧址是太原市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亨升久旧址博物馆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在太原人眼中,位于钟楼街历史街区的百年老字号,如六味斋、老香村、恒義诚等古老的建筑,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工藝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质优价宜,顾客为上”,亨升久非常注重产品质量。选料上,鞋面料用的礼服呢、冲服呢、帆布、梭布和皮革等为上等品,选料考究;工活上,鞋底纳得密,针码小而匀,穿起来舒坦,并且严把检验关,质次不出门;式样上,因为销售对象多系劳动人民,所以特别强调轻便、结实;价格上,利用下脚料布块打成圪帛,鞋芯别家用两层布,亨升久用三层布,手感敦厚、绵和,容易增加鞋的成色,由于下脚料成本低,所以价格公道。亨升久把顾客当作至上来宾,把质量视为店铺生命,因而赢得了顾客的信任。该店生产的大全胜、二全胜鞋(即两道皮髻鞋,深口的叫“大全胜鞋”,浅口的叫“二全胜鞋”)十分畅销,洒鞋、“老头乐”鞋在省城享有盛誉(图3)。

亨升久布鞋穿着舒适柔软,人显精灵,行走轻巧,而且穿脱省事。晚上坐在炕沿边稍一抖动腿脚,两只鞋子就同时落地;早上起来,不用眼瞅,凭感觉那鞋子就上脚了。加之曾得慈禧太后赏识,于是在三晋大地一路走红,老百姓给它起名叫“洒鞋”,也即“洒脱,麻利”的鞋子。因为亨升久洒鞋的流行,许多家庭妇女都学做此鞋,而由她们的巧手又翻新出众多的花样洒鞋,如云头、豆包、双脸儿洒鞋……曾在山西流行多年。

4 修缮中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太原市委、市政府注重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保护。虽历经风雨沧桑,太原市仍保留了一批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现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生活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历史发展脉络,反映出地方文明的进步历程。

4.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挥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要保护好传统文化街区。近年来,废弃老屋换新颜,这得益于太原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城市规划改造工程的实施。经过调研规划,对柳巷—钟楼街历史街区内上千栋老屋进行了改造修缮,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及文物工作者的积极性。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的过程中,不仅要因地制宜,尽可能地保留原址原貌,而且要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规划设计,坚持地上地下统筹、里子面子并重,大力实施城市“双修”战略,重点是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塑造和提升城市新风貌,

保留钟楼街片区的地域环境、人文风情、建筑风格等特色,打造高品质宜居环境,构建配套完善、环境宜人、古朴典雅的特色文化街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修旧如旧,保留原貌,传承历史文脉,重塑城市记忆,融入时代元素,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4.2 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漫步靴巷,这里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遗产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寻觅历史文化、开展休闲活动的空间和场所。这里的木雕“福”字引人驻足,这里的雕塑造像美不胜收……百年老店、沿街绿植及园林小品无不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人民对“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期待。

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呼唤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地域风貌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保护文化遗产、发展经济社会和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

5 结语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对现代文化进行审视与反思,对未来的文化发展进行构想与展望。柳巷—钟楼街历史街区在太原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打造太原最著名的历史文化示范街区。亨升久旧址博物馆以面向群众、服务社区为落脚点,凸显街区新活力,让城市留下新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不忘家乡,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为新山西新太原注入一股清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朱磊.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N].人民日报,2022-12-01(005).

[2]周墨兰.亨升久旧址博物馆:城市记忆与社区活力再造[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4):101-103.

[3]姜自凤.城市更新视角下广州西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广州永庆坊微改造为例[J].今古文创,2022(29):117-119.

[4]殷柱山,茹洋.千年老街,活力新生[J].文化产业,2021(31):3-5.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城市更新文化传承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浅谈中国地方戏曲衰落成因及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