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海上钢琴师》为例谈电影视觉与听觉的融合

2023-02-18姚梦茹

艺术大观 2023年35期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视觉元素

作者简介:姚梦茹(1994-),女,江苏南京人,博士,艺术融合专业,从事电影研究。

摘 要:视觉与听觉均在电影艺术形式之列,在电影内容播放中融入音乐艺术,带给听众听觉与视觉上的直观震撼,通过视觉与听觉艺术的有机结合,将音乐元素融入电影中,在渲染气氛、创造意境的同时,有助于电影主题的更好表达。基于此,本文将以意大利电影作品《海上钢琴师》为例,围绕电影视觉与听觉的融合展开研究,先对《海上钢琴师》的艺术背景与视听艺术进行具体阐述,然后详细讲解了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视觉与听觉融合,最后分析了视觉与听觉融合对《海上钢琴师》的成功塑造,如有不足之处,还望相关同仁不吝赐教。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电影创作;视觉元素;听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5-00-03

在现代传媒技术语境中,视觉与听觉是现代传媒语境中的重要组成,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各自拥有不同的体系与结构,是构成艺术作品的重要元素,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新时期的电影综合艺术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所创作出的独特性艺术表现形式,使人们对于现代艺术的迫切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海上钢琴师》电影中,作者在原有电影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引入了视听艺术,通过电影与音乐的巧妙融合,真实讲述了音乐家1900的传奇一生,让受众得到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整体电影播放效果更加震撼。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作品中,作者利用自身独特的创作思维与风格,深度融合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属性特点,推进了现代电影艺术的创新进程,整体艺术表现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海上钢琴师》的艺术背景与视听艺术

电影《海上钢琴师》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作品主人公的职业为音乐家,作者用独特的创作形式,讲述了主人公1900跌宕起伏却又传奇的一生。在该影片中,创作主题设计为“钢琴师”的传奇,在不同片段、不同时间节点中,对1900的精湛演奏水平进行了全面的展现,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为单一的画面增添几分色彩,但如果只有音乐动听,将很难吸引受众的目光,不能具备良好的吸引力。从电影本身来看,视觉是首要条件,利用优美的音乐配以绚烂的画面,才能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目光。而在本片中恰恰如此,不但拥有华丽的镜头调度,还配备优美的音乐,在声情并茂的画面下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感染了许多人[1]。众所周知,钢琴家演奏过程中基本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单单拍摄钢琴演奏难免让人感到单调无趣。然而在《海上钢琴师》这一优秀的电影作品中,巧妙应用了视觉艺术与听觉元素,镜头语言使用与情节氛围表现大体上并不重复,使导演对镜头语言功底及故事细节的掌握得到充分体现,文章以下内容将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出发,对本片内容及语言特色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探寻电影艺术中视觉与听觉的融合要点,学习相同题材中的不同处理方法。

二、电影《海上钢琴师》中视觉与听觉的融合分析

《海上钢琴师》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影片,受到各国人们的高度赞赏,历年来关于本片内部音乐与画面搭配的研究文章越来越多,这为新时期的视觉与听觉融合指明了方向。通过反复观看这部电影后能够发现,作者在整部影片的创作中重点提出了“音乐”在画面中的重要地位,也被世人公认为音乐是本部影片的“灵魂所在”。在视觉属性与听觉艺术的冲击下,影片中的音乐与画面得到了深度融合,取得“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在“钢琴决斗”片段中,作者在故事前段与结尾处,在原本的故事情节基础上,引入独特的环境音乐,为单一枯燥的画面渲染了几分色彩。随着这一片段的开始,Jelly影子浮现在画面中,随着人物形象的出现,一段集压抑、沉闷、低调等为一体的音乐娓娓道来,然后在正式亮相后,应声而入的是低沉富有艺术特征的大提琴声,这也代表着本部影片的故事情节正式开始。在观看该片段时,相信大家能够了解到,该环节没有设计任何一句台词,更多以画面加音乐来渲染整个意境,当酒杯中倒入威士忌发出声音后,原本沉闷、压抑的画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打破,但维持时间并不长,在短时间内便被淹没。随着故事的推移,空酒杯从吧台上掉落重重地扣落在地上,以此来真正打破了富有压力的音乐,时间来到本片段的结尾处,主人公1900的高难度音乐演奏完成,随即而来的是长达十几秒的无声,这使全场观众大为震惊,最终所呈现的效果精彩绝伦。在本段内容中,作者便大胆尝试了视觉、听觉两种不同艺术的融合,达到双重震撼的效果,全场短暂的目瞪口呆后,促使现场观众迅速达到情绪的巅峰,此时此刻笔者认为,该部分的情感表达没有比无声更加适用的了[2]。

在影片的28分55秒处,海上风浪逐步加大,大船随之摇摆不定,应聘乐队小手的“麦克斯”刚刚上船还未适应漂泊不定的环境后,随即东倒西歪,在船板上晕吐了起来。而在该环节中,影片内容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侧重于对大风大浪进行描绘,或者过度渲染现场紧张慌乱的情绪,而是通过幽默诙谐的中低音区的曲调,滑稽性地表达出麦克斯当时的窘态,虽然在整部作品中本段只是作为序曲来播放,但所呈现出的效果确是极好的。在此片段结束后,1990发挥自身的主人翁作用,邀请麦克斯与自己共同演奏曲目,所选曲目为一段三拍子,其中舞曲风格独特且浓郁,与当时的音乐表现力相互契合。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1900聚精会神,仿佛融合到音乐中一起摇曳,此时钢琴随着舞厅内的音乐伴奏自由旋转,并在风浪中大船摇摆不定的画面配合下,分别描绘出不同的船上景象,具体来讲可以说作者应用到不同的音乐形式,准确详细地描写出本段内容中的三种不同舞蹈,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3]。就音乐结构形式层面而言,本段乐曲选录中,A、B段在表现形式方面有着明显的反差,其中A段所呈现出的画面是1900与麦克斯紧贴而坐,此时需注意的是麦克斯并没有完全恢复刚才的窘态,但在音乐旋律到达B段后,他开始逐渐放松,只身参与并投入优美的旋律中,与1900的巧妙配合使其完全地享受在其中。这样的美感持续了短暂的时间,此时麦克斯的狀态已经完全恢复,绕过钢琴取出了冰桶内美酒,但在该幅画面中,美酒取出与放回的时间与乐曲重拍刚好重叠,这无疑是对人们视觉与听觉的又一震撼。人们在端详他的表情变化的同时,在乐曲的熏染下感到音乐动感与画面动感的浑然一体,个人身心仿佛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在该幅画面中,导演便是融合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根据故事进展与画面时间点来确定乐曲的切入时间,然后在剪接环节配合作曲家,同步完成了音乐与画面的设计工作,这样的合作形式堪称完美,这样能够让观众在观赏电影、感知音乐的同时,对艺术家的创造能力与水平感到极为震惊,此时所呈现出的画面与音乐结合效果,令人绝妙赞叹。

在36分51秒,1900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在原本聒噪沉闷的舞曲节奏基础上,即兴发挥了爵士风格凸显的乐曲,在带给人们心灵震撼的同时,在无形之中揭露着当时社会的现状,在爵士风格音乐的应用下,为本片音乐创作增添了诸多色彩,大力渲染了当时社会、当时环境背景下的“文化倾向”。从爵士风格音乐的本质来看,隶属于美国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与即兴演奏的巧妙配合,在本段乐曲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并在拉格莱姆风格与摇摆乐的协调配合下,使整个节奏更加的欢快愉悦,赋予画面独特的跳跃性,整体旋律线条更加有序且流畅,这无疑与前端所表现的沉闷无趣产生了鲜明的反差,让人感到眼前一亮[4]。在这样截然不同的演奏风格中,男主角的创作风格及向往艺术创新的心情得到准确的表达,这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及习俗有着很大的反差感,整体反叛性比较强,在带给人们新的视觉与听觉体验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暗示观众主人公1900的未来结局。

在该影片的74分20秒,1900演奏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曲,这与前奏部分中所表达出的平静缓和并不相同,无论是神情,还是演奏方法,均体现出他对爱情的向往,特别是在女孩面前时,他眼中的爱意毫不掩饰,接下来的演奏更加的生动与卖力,浪漫的琴声也随之飘了出来。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女孩从舷窗转换到其他位置时,具有特色的和弦随之出现,这也被视为本段中的黄金分割点,即“重暑导七”,带动音乐走向高潮,在音乐与现场氛围的熏染下,表现出一个男孩因心仪女生出现又消失这一过程中,内心活动的变化,整体表现较为贴切。然而,该曲中的A段与B段是转折的,这让人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1900的表情变化与内心波动,也可以认为无论1900多喜欢这个女孩,但两人始终是没有结果的[5]。

在影片的末尾阶段,小号手麦克斯重新回到“弗吉尼亚号”上,再次寻找1900,当他进入破旧的船舱后,耳边响起1900即兴创作的那首乐曲,作为最后一次说服1900下船的机会,麦克斯内心情感复杂,这一段的对话场景也被公认为该部影片的经典片段。随着镜头的切换,1900与麦克斯的脸部表情截然不同,前者满脸从容,后者则是满脸的担忧和不舍,随着仰角镜头的出现,这对老朋友深情相拥,随即背景音乐响起,营造浓郁的情境氛围,两人感情在此快速升华,但同时也成为二者的最后告别[6]。此后,1900毅然决然地留在船上,也就是他的成长摇篮,随即镜头切换到广袤无边的大海中,婉转的背景音乐随着历史冲刷的轮船画面的出现而切入,此时1900的手在空中平滑地弹奏着,镜头慢慢从1900手部向脸部切入,随着特写镜头的定格,他仿佛回到了以往的平静。在影片的末尾处,一双苍老的手伴随着1900的主观视角,弹奏着最后几个音符,随即慢慢抬起头向船体上方的光方向凝视,此时响起的强烈的轰鸣声仿佛是一段新旅程的象喻,一名天才钢琴师就在此刻将归于大海,弹奏属于自己的永恒的生命乐章。

三、视觉与听觉融合对《海上钢琴师》的成功塑造

(一)背景氣氛的烘托

在《海上钢琴师》电影作品中,音乐成为整部作品基调的确定因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风格,让观众受到更多音乐的熏陶,随着音乐进入作者想要表达的音乐环境中。关于小号手麦克斯,对于他内心情绪的描写,本片主要体现在竖琴拨弦声的出现后,逐步引出了他内心的惆怅与失落,此时电影镜头也随着音乐旋律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以昏暗沉闷的画面让观众看到本片的首个长镜头,并随着麦克斯的回忆进入无限的畅想中。随着剧情的逐步发展,小号由远至近地独自奏响,并在乐器的转换过程中,将观众带入影片的现实场景中。通过观看该影片后得知,随着移民浪潮的完美呈现,创作者所采用的演奏方法为小号独奏,并随着剧情的开展呈现出麦克斯的独奏画面。从该段的配乐来看,创作对影片开场时的氛围基调进行了延续,整体前后呼应效果比较显著,观众在情节与乐器节奏的带领下,对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产生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音乐艺术是新时期电影人物造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这些在东、西方音乐作品创作中达成了共识。作为电影剧情推进的关键,音乐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可忽视,发挥着重要的抒情作用,需要在音乐的参与和配合下,重点描绘出不同人物的特点与情感。例如,主人公1900的童年是枯燥的,也是别具风格的,主要在弗吉尼亚号船舱中度过,有这样一幕体现了1900的童年时光,就是在他看完报纸后,船员Dani将他抱上了吊床,此时船的晃动促使吊床发出清脆如铃铛般的声音,此时双簧管单旋律配乐响起,整体画面异常温馨,这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主人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在本部影片的某一片段中,1900向麦克斯回答了他的音乐灵感来源,然后在音乐的配合下,分别塑造出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形象的船客人。1.为情所困不惜杀害丈夫与情夫私奔的女人,该环节用吉普赛韵味的音乐来表达,使女人的富丽堂皇、心狠手辣形象得到充分体现;2.在凄凉的音乐熏染下,塑造出深思的男人,并在探戈旋律的配合下,表达了男人对于往事的缅怀;

3.边跳舞边落泪的悲惨女人,1900利用独特的艺术见解表达了她在现实与理想中的挣扎与徘徊;4.偷穿礼服想成为美国人的移民者。

四、结束语

听觉与视觉是电影艺术创作的核心元素,二者的碰撞能够带给人们全新的艺术观赏体验,让人们在观看艺术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丰富与升华。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听觉与视觉艺术被应用得淋漓尽致,音乐与画面的同时存在,真实呈现了电影人物的情感活动,便于欣赏者对其中内涵与美感的充分理解,使人们视听同步存在的迫切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参考文献:

[1]高诗语,赵敬怡.电影情节与配乐的关系——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J].艺术大观,2022(09):93-95.

[2]许丰雯.浅析爵士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及应用——以《海上钢琴师》为例[J].艺术评鉴,2021(24):160-163.

[3]林瑛.论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影片中的钢琴音乐为观照[J].艺术研究,2021(06):40-43.

[4]杨钧淦,卢武.抒情、叙事、塑造与升华:钢琴音乐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润色”功能[J].艺术评鉴,2021(10):10-12.

[5]张静若.论视觉时代下听觉文化的“灵韵”审美构建[D].安徽大学,2021.

[6]冯玲.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D].南京艺术学院,2019.

猜你喜欢

海上钢琴师视觉元素
从《海上钢琴师》看爵士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
《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赏析
在想象域和象征域中漂零的《海上钢琴师》
论电视新闻节目中视觉元素的形态及作用
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要素建构探析
探析“苏式”景观设计师养成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音乐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匠心独用
用音乐演绎生命
浅析网页设计中平面视觉元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