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苏式”景观设计师养成
2016-12-14喻琛
喻琛
摘 要:苏州城市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因此“苏式”景观既要继承城市传统文化,又要符合当代审美意识。景观设计师在专业素质的养成之余,要通过各种途径熟悉本土文化,解读当地生活方式,提高对园林的认知程度,用模拟、采撷、汲取、创新等方式,批判地继承园林视觉元素,为当地居民营造更具活力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苏式”景观;设计师;传统园林;视觉元素
Suzhou style; designer; traditional garden; Visual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7(b)-0000-00
现代城市在建设目标上日趋雷同,城市之间的功能已没有本质区别。针对苏州这样人文底蕴深厚的古城,本土文化如何物化为现代城建的一部分?面对这样的课题,景观设计师必须提高对城市传统文化的解读能力,并在参与城建的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应用于项目。
俞孔坚先生曾描述: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①“苏式”景观无疑需要协调苏州地域和此地居民之间的关系。作为景观设计师,要在苏州地域建造景观,首先要解读这里的生活方式,理解居民的思维模式。是苏州湿润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出产,形成了居民亲水、造园的生活方式。园林不仅仅是旅游之地,更与当地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如果设计师仅仅从书本阅读,或者实地观察来认识园林,那么看到的只是园林的表面。为了真正领悟苏州园林的真谛,设计师需要去聆听当地乐曲,品尝当地茶点,更需要阅读苏州史料,考察文物古迹,尝试从居民角度去思考设计。设计师对园林不同程度的认知,导致“苏式”景观呈现了不同层次的视觉效果。
1、元素模拟
设计师基本了解苏州传统园林的布局、建筑、装饰等各种视觉元素,直接将之用于现代景观。出现于居民小区的休闲公园便是显著的案例。
休闲公园是市政府的实事工程之一,面积一般在500平米左右。公园不设围墙,辅以居民活动场所,包括运动设备和公共活动区。休闲公园的布置和风格一般以传统园林为蓝本,曲径通幽、草木繁茂、宁静小巧。但是在用材、导引、工艺等方面就不可与传统园林相媲美了。如太湖石稀缺,公园就使用普通花岗石雕琢、堆砌,形态错落有致、涡洞相套,依稀有着传统园林中太湖石的影子。再如,设计者以鹅卵石和青砖铺成“双钱纹样”,仿制传统园林的地坪。有的公园开辟水池,栽种莲花,但是后期养护不足,水池荒废,杂草丛生。其实,在经费、场所、环境等的局限下,普通公园是不可能拥有精良的材质和工艺的,所以单纯的“拿来主义”只能与公园的质朴属性格格不入。
其实,并非所有的元素模拟都是败笔。笔者曾经观看一处私人后院,15平米的空间,按照园林格局一丝不苟地营造水池,栽种花木,堆砌假山。虽然体量偏小,但工艺精良,后期修葺养护精心,成就了一处赏心悦目的小型苏式园林。
2、元素采撷
设计师解读传统文化,结合建造要求,以直观的方式应用某个视觉元素作为创作主题。苏州传统园林的视觉元素是浩瀚的,设计师只要采撷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在景观建造中合理应用,便能得到"苏式"的传统视觉效果。
苏州老城区主干道内的雕塑“中国结”采用了园林中的漏窗形式。(图1)在局限的地理环境中,艺术家通过错位、漏空的手法,赋予雕塑空间感。正是“漏”,呈现了景内有景、景外有景的无穷变化。雕塑的“外框”使用的是四叶花纹样,可以在沧浪亭和留园的漏窗纹样中找到原型。雕塑的主体“中国结”,纹样比较复杂,是由回形纹和四叶花纹组合而成,也可以在沧浪亭找到类似的漏窗纹样。雕塑矗立在拥挤的市中心,“漏”和“透”的处理,使其和整体街区融为一体。
雕塑在视觉形态上较好地应用了传统园林的视觉元素,但是并没有引起本地居民太多的共鸣。究其原因是雕塑的主题——“中国结”。中国结是汉族的传统装饰品,具有丰富的编结形态,流传地域广博,但缺乏苏州的地域特征。
设计师如果仅仅应用视觉元素,而忽略了作品整体的文化积淀,那么再细致的视觉设计,也只能让作品孤立于城市之外。
3、元素汲取
设计师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中,必须考虑传统元素的演化,将传统的人文精神渗透到现代设计中。
苏州博物馆因贝聿铭先生的不凡设计而享誉中外,与建筑交相辉映的是东北街的整体改造。路灯照明是街道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之一。古代的照明工具是以灯笼的形式出现在宅院内,有球形、椭圆形、四方形、六边形等多种样式。灯架可用胡桃木、椴木、杨木、红木等制作,周围均有透雕花边,用流苏点缀。灯面使用大理石薄片、牛角胶等材料,装饰诗词书法或花鸟山水绘画。
路灯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在功能、结构、尺度和材质上都与传统的灯笼相去甚远。那么,在形式、纹样和色彩上,是否能赋予其传统的视觉印象呢?东北街的路灯并没有直接采用宫灯中的视觉元素,而是通过对宫灯视觉元素的提炼演化,将其融入自我设计之中。在造型上,它以线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其线条与块面的分割与传统灯笼有类似之感。在色彩和材质上,使用亚光金属材料,灰边与白色小块面相结合,采用了苏州“粉墙黛瓦”的传统色调。在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情况下,与其身后的建筑墙面采用了同样的表现手法。这就是所谓的“神似”,似曾相见又颇具新意。作为苏州博物馆的配套街景,设计师没有放弃斟酌任何细节。街上的垃圾桶在造型和色彩上与路灯相呼应;绿化台汲取了园林内传统八角窗的造型元素;地面花岗石在切割后呈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四边形,并被铺装成放射状或平行状;街道上的井圈是保留的旧物,虽然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作为传统的生活设施,能以自身的古韵展现传统街巷的风貌……所有这些街头小景都与身旁的“苏州博物馆”的几何体块和灰色调相协调。(图2)
可见,设计师真正理解了苏州传统的生活方式,将生活中的所见以现代设计的手法表达出来。借用贝隶铭先生谈苏州博物馆建筑时的语句:“中国建筑的根可以是传统的,而芽则应当是新芽……”②,同样适用于苏州的景观建造。
4、元素创新
设计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的基底,局限于园林视觉艺术的蓝本,很难完全表达当代设计师的观念,有时也限制了新材料新科技在景观建设中的使用。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创新景观能够对本源风格产生冲击,使观赏者耳目一新,还能引起人们对当代文明的思考。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滨水景观5大板块遵循了生态景观学的概念。其中湿地板块种植芦苇荡,用于净化水质,设计师们在此建造了火烈鸟雕塑群(图3)。火烈鸟的原生地并非我国,但是它们涉水的本性,艳丽的羽毛,群居的习性,使得雕塑与水面、建筑、通道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雕塑也为过于安静的环境带来勃勃生机。
图3金鸡湖畔的火烈鸟雕塑
石路位于古城中心地带,原来是商场、民居的混合区。上世纪90年代末,原来的商家与民居被逐步拆迁。新建的石路广场集购物、游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市民娱乐和商家举办活动的好地方。新景观完全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特别是光彩熠熠的夜景。喷泉结合灯光、水面,形成流光异彩的现代水景。
苏州的传统园林中,水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平静的水面、涓涓的流水、喧嚣的喷泉、澎湃的叠水等,都为园林带来不同的景致和意境。但是,这样的水景置于广场或湖边,就显得太过纤细,太过静谧。现代水景相对体量较大,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占据了较大空间,并与自控技术、彩灯技术、激光技术等相结合,能够形成层次更为丰富的造型。
设计师在品位传统园林的同时,也要解读当代艺术,了解当代科技,因地制宜地建造适合环境的景观。
景观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比较广泛,兼具科学和艺术。较高的职业要求是因其职业的复杂性导致的,著名园林设计师李宝章先生就写到:这个行业中比较优秀的人都有三个共同品质,即对社会与环境的关爱,对自己与他人的真诚以及对社会与专业的奉献。③对“苏式”景观的建造者而言,苏州园林丰厚的视觉资源不仅是灵感的源泉,素材的宝库,更是苏州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任。
① 俞孔坚;刘东云. 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北京:国外城市规划. 1999-02
② 曹炜芳;徐德嘉.林景观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上海:园林.2012-09
③ 李宝章.关于风景园林师的品质.北京:中国园林.2014-07
1.俞孔坚;刘东云. 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北京:国外城市规划. 1999-02
2.王海霞.浅析苏州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地方文化特色.北京:中国城市经济.2011-01园3.曹炜芳;徐德嘉.林景观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上海:园林.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