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析

2023-02-18丁俊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丁俊锋

【摘要】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工作涉及较多的内容,教师在该环节须遵循生本管理原则,同时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情境化教学课程,在教学环节构建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多方位能力的发展.在进行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期间,教师应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强目标设计、核心问题设计、活动项目设计、评价设计,以概念课教学、问题引导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高效探究.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引 言

在当前问题驱动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须明确现有的课程教学设计思想和纲要,同时分析其中包含的各项要素信息,做到对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问答题目的高效管控.

一、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则分析

(一)生本管理原则

以学生为本是现阶段问题驱动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关键内容、指导思想,教师须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探究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类型,从而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向以及学习诉求为基准,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良和优化,并且教师作为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既需要帮助学生完成对基础概念的学习,还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基于高质量、高效率的学情分析完全对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式的改良优化,在活动设计以及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将“教—学—评”进行一体化管控,兼顾学生的高效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以问题为中心

教师在问题驱动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设计需要以问题为核心,只有找到问题,找到思维切入点,才能够把握教学方向,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思想动力,即让学生实现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环节无法抓住问题本质、找到问题根源,也就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优化自我.教师所设定的教学问题应引发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思考,以问题为切入点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方向.

(三)情境化设计原则

情境化设计是问题驱动引导下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在情境设计期间,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完成对情境元素的合理应用.教师在此期间需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状态,提出能够引出知识本质内涵的初始问题,通过适当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设计情境问题时应立足于激励、唤醒、鼓舞三個层面,增添情境课堂的活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期间需具备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积极使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理论将情境课堂打造得更加通俗易懂且适合学生的学习.

二、问题驱动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基本流程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较为常见.整个设计活动大致包含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相辅相成、相互回馈、相互映射.教师在教学环节也需将“教—学—评”进行一体化建设、打造.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实施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回馈、教学反思,构建良性的教学循环.在第一阶段,教师应重点评估教学内容,依托前期的学情分析来确定问题引导的目标;在第二阶段,教师应围绕相关目标完成对核心问题的提炼总结,并且为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参照和指导;在第三阶段,教师应评价、反思、总结相关问题引导的实质效果,做出定性、定量、定价的分析评估.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需完成对核心问题的高效把控,做到循环设计,不断改良问题、优化问题.

三、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依托学情分析实施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必然的举措.数学教师在该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估,要结合大数据系统、大数据资料库评估班级学生在各个学年段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以及在过去所接受的课程教学,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问题引导策略,即依托学情分析为后续进行教学创新、教学革新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在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从数学阅读层面出发设计有关数学阅读类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能力;而在三四年级,大部分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在该时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将问题教学过程中的符号性、逻辑性特征进一步放大;在五六年级,教师则应以引领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为切入点,完善问题设计,让学生对数形结合、转化思想、数学建模进行学习.总之,教师在问题设计环节需参照以上的学情评测需求开展多维度、高质量的活动设计管控,以此作为活动目标设计的立足点,为后续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设计以及问答项目设计提供相应的帮助.

(二)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开展问答教学的关键内容,教师应通过引入科学合理的数学案例,结合构建主义、最近发展区等相关基础理论,在问题驱动视域下引领学生完成高效的学习.在此期间,教师应引领学生主动分析案例,解析教学内容,重点结合现有的新课程标准以及网络资源完成对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师应细致深入地感知教材,从教材编写意图、编写内容以及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结构的前后关联提炼出知识共性以及迁移项目,同时以知识技能、数学文化、数学核心素养为依托,完成对问题项目的合理引入、划分,并梳理出教材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部分,做好有效的知识衔接.在此期间,教师应做好目标设计、核心问题设计、活动项目设计、评价设计.

1.目标设计

在目标设计环节,教师应明确教学工作的目标达成状况,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分析、高效把控.在此期间,教师应基于教材、学生、课标三个维度,将知识、思考、问题、情感、态度进行有效融合,在教学目标中有效描述其中所涉及的逻辑关联.而相关目标的设计也应具备相应的落脚点,如教师不仅需要考虑目标达成结果,还需要对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学习心得进行调研分析.

2.核心问题设计

在对核心问题进行设计期间,教师应整合目标内容,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关核心问题的设计应少而精,且与当前学生的智力发展相适应,具备层次性、递进性、成长性.教师应参照当前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编排系统,考虑前后关联,从学科内部逻辑出发完成活动管控.如在讲解“圆柱”的相关知识期间,教师需要联系之前所讲解的“圆”的相关知识内容,对其中涉及的面积求证法进行讲解,而相关逻辑同样适用于圆柱体的体积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在核心问题设计过程中体现迁移的要素,体现出问题设计的成长性以及前后关联性、逻辑性,同时从课程教学难点出发,让学生对其中的数学建模、数学逻辑思维、几何直观等相关问题进行学习,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另外,在核心问题设计期间,教师也应秉承建构主义,让学生充分利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构建,体现出核心问题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旧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学习方向,同时产生新的疑问、新的困惑,靠着新的疑问深度探究新的知识.

3.活动项目设计

活动项目的设计必须明确不同板块的不同功能.在此期间,教师对活动项目设计应秉承板块化、模块化、项目化的管理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以及充分探究.在活动设计期间,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感发展诉求,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项目,而不是对相关活动进行简单叠加.教师在活动板块化设计环节还需要以问题为引领,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究为目标,对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进行高效的融合.项目活动本身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包含多项教学资源的融入、整合,故教师应打造成熟、完善的共同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講解“解方程”相关知识概念期间,教师便可借助跷跷板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从跷跷板两边的动态平衡转化关系出发,领略解方程中所蕴含的平衡思想.通过跷跷板活动,学生将尝试把不同的重物放在跷跷板两边,促使两边达成平衡状态,从而在活动中更加直观、形象地探索数学规律.紧接着,教师便需要提出相应的问答项目,如“将跷跷板与解方程进行联系,同学们是否可找到两者之间的逻辑结构共性”.有的学生会尝试寻找解方程中等号在跷跷板中所扮演的角色形象,从而发现跷跷板的支点与等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解方程的过程就是在跷跷板平衡活动中不断往两边施加或减少重物来保持两者的平衡.这类简单的活动项目可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4.评价设计

在评价设计期间,教师应结合前期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内容,结合学生学年段的学习需求,结合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的思想观念,对学生学习期间所产生的思想变动情况以及所达成的学习成果做出更加科学、完整的分析.教师所开展的评价指导工作也应得到及时、高效的调整变动,即根据不同知识内容对评价项目进行合理设定,根据不同的问答指标对评价元素进行高效把控、灵活调整.比如,在讲解“多边形面积”期间,教师所实施的教学评价应具备过程性、启发性特征.教师应围绕评价重点,即数形结合以及图形划分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建立起图形与代数之间的逻辑关联,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使用图形分割法完成对基础图形的有效划分,是否能通过换算法将复杂图形转变为基础简单的图形.整个评价过程应以问题驱动、问题目标为切入点,同时适当整合过程性评价元素,完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四、基于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一)概念课教学

概念课教学是问题驱动视域下开展教学活动的先行条件.概念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系统化、高效化地了解并掌握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做好对教材的分析.比如,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期间,教师应通过概念教学将分数的基础定义进行完整、全面的讲解.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中所提及的分数案例,讲解其中所包含的平均分、等分原理,如结合平均分配月饼的情境图片引入分数知识,让学生在基础概念学习过程中对几分之几的意义和概念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均分思想、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探索.之后,教师便需要开展基础的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高效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评估学生从“整数”到“分数”的学习转换期间所存在的思想认知缺陷和不足,如学生是否能从等分概念层面完成对分数知识的有效学习.而在后续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管控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情况以及课程改革需求、教学目标的综合设计等层面完成对学情状况的全方位管控,如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知道如何将物体进行均分,并能将每份所表达的分数概念进行有效阐述,能够正确读写分数,领悟分数的核心含义.另外,教师在该过程中也需要指引学生动脑思考,结合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

(二)问题引导

在问题设计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尝试用生活知识来解释分数概念,用分数概念对生活中所存在的均分、等分问题进行高效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丰富多样的问题任务,在不同阶段做好精细化的问题引导,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需要适当设计问题陷阱,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以问题为出发点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等分为起始点引入大量的情境问题,如将一块月饼等分为5份,让学生分别从质量、体积等不同角度来完成对“几分之几”概念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在月饼的密度不均匀时,对质量与体积的等分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此类简单问题的引导,学生可对分数中所包含的限定条件进行更加高效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结 语

总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环节,教师应尝试补充、革新、完善当前的教学结构,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评估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际需求,做到精细化、高效化的教学引导,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林勇.“以问导课,设计驱动”问题驱动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9):87.

[2]孔胜涛.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为例[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8(4):18-19,42.

[3]单舒.基于问题链驱动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10):14-16.

[4]雷婷.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5]刘二茜.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20.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