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德派出所:从“背包警察”到“平安哨所”

2023-02-15飘伶

派出所工作 2023年1期
关键词:五德辅警警务

文/图/飘伶

54载为民初心不变,54载逐梦平安不悔。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德派出所坚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不断探索创新基层公安党建工作,创建“警务战区”党支部,夯实“接边”联防,一步一个脚印,全时空守护平安。

“支部聚力+典型引领”——打造“枫警党建”新品牌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22年以来,五德派出所切实将“知与行”“学与做”深度融合,通过支部聚力、典型引领,全力促进党务、警务、服务深度融合,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带动多元共治,夯实群众基础,用党建铸警、育警、惠警,打造出符合公安实际、凸显“桃园五德”特色的“枫警党建”品牌,队伍建设呈现蓬勃生机。

创建“警务战区”联合支部,打造党建工作新亮点。五德派出所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工作、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主动适应农村公安工作新形势,突出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以党建引领战区警务工作,联合相邻的青阳派出所,于2022年4月成立“五德警务战区”党支部,形成“支部联建、党员联学、活动联办”的新局面,不断打造党建工作新亮点,队伍基础持续夯实、全员素质持续提升、服务意识持续强化,做到了“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凝心聚力为民服务”。

推出“1345”工作法,构建公安党建新模式。全力打造“铸忠诚警魂、做百姓枫警”党建品牌,坚持党建促队建、党务促警务、党风促警风,以上率下提战力、以身示范做主力、以老带新聚合力、以学致用强动力。建设支部班子好、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五好”支部,带动派出所整体工作大提升。

建立“微党务”工作群,实现学习管理新常态。坚持在创新党建学习和党务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微党务”微信工作群,适时在群内及时发布公告,将党员活动情况予以告知,将公众号及朋友圈中的有关党建的正能量信息、视频及链接在群中分享,确保信息鲜活,使党员民警辅警业余生活中也能参与党员活动,实现“微党务”与时俱进,将党员作为派出所的“领头羊”体现得淋漓尽致,切实做到业务工作、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硬”。

五德派出所所长曾庆涛介绍说,为激发民警辅警工作热情,派出所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以“我在岗、我服务、我奉献、我创新”为核心的“四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民警辅警主动行动,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想干事、干好事上来,使民警始终“对准上级的表、号准自己的脉”,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听指挥,政令警令通畅。

“背包警察”上门送证

“背包警察+指尖警务”——构建“民生警务”新格局

村口,崎岖的山路上,远远的一个人影越走越近,正在犁土的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桃子园村村民杨光和停下手中的活——“背包警察”又送服务来了。对当地村民来说,这一幕既亲切又熟悉。

十年前,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五德派出所创新推出一张闪亮的警务名片——“背包警察”。民警辅警时常背着装有相机、询问笔录纸、现场调解协议书、户口簿、身份证、安全防范常识手册、便民服务卡等装备资料的“警用装备包”走村串寨,讲政策、问民意、察民情、解民难……

“每次看到‘背包警察’在村口出现,就感觉心里有底了。‘背包警察’来了,安全安定也就来了。”走进石阡五德,老百姓都会这样说。

“以前赶集到派出所办事,人山人海,需要很长时间,排很长队,现在既方便又快捷,在家里通过网上预约,再到派出所来办理,就几分钟的事。”8月26日中午,到五德派出所办户口业务的赶集村民李女士感慨万千。

如何把新时代警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五德派出所牢固树立“警务围绕民意转,警察围着百姓转”的理念,推动建立“指尖式”新时代公安派出所“社区微警务”平台,汇聚指尖上的“政能量”,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指尖警务”——“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派出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堵点问题,聚焦短板,精准发力,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将手机微信功能和日常警务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建立社区警务微信工作群,面向辖区群众开通使用,向群众普及法律防范知识、在线解答疑难问题、发布警务工作动态,为老百姓提供便利。

“微信警务室”里,民警辅警与当事双方通过远程视频交流,隔空化解民事纠纷

民警辅警抗雪凝保平安

“在线互动”——“多样化服务,便民是核心”。派出所在“社区微警务”平台推出五大“在线警务”战略,即在线服务、在线巡查、在线化解、在线管控、在线问警,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与喜爱。大家遇到问题,都会发微信寻求帮助。而派出所民警辅警也会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求助群众,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警民恳谈”——“‘三会’话民生,奏响和谐曲”。农家的泥土院坝内,一张木桌,几条木板凳,一壶热茶,一席恳谈,拉近了警民间的距离,演绎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延伸“背包警察”服务效能,五德派出所民警辅警定期深入村寨组织召开警民恳谈“院坝会”“农家会”“田埂会”,与群众打成一片,摆“龙门阵”,向群众宣讲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知识,送服务,听意见,帮致富,交朋友,解民忧,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把“法治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逐步成为学法懂法用法的“明白人”。同时,创新推出“警花护蕾”行动,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小做好做实,在警民间架起又一座“连心桥”,助力乡村振兴。

“一张笑脸相迎、一杯开水暖心、一片真情办事、一句好话送行。”在做到“四个一”的同时,五德派出所还推出“随时、及时、限时、延时”菜单,让办事群众“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

2022年,五德派出所共开展警民恳谈30余场(次),组织“警花护蕾”行动18场(次),收集整理民意8条,服务求助群众10人(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100余件(次)。

民警深入大山,向果农宣传防骗反诈知识

“红色调解+律师驻所”——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老乡,你们能听见我们的声音吗?”日前,五德派出所辅警熊兴桦通过微信视频连线,将外省办事的村民朱大(化名)、朱二(化名)分别请进“微信警务室”。一声轻问,一场隔空调解工作开始了。

安抚,摆事实,讲道理……调解。民警辅警和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托微信视频交流,“对症下药”,历时2小时,成功隔空化解了这起民事纠纷,赢得了赞誉。

五德派出所依托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探索建立“红色调解室”,推出“律师驻所”联调新机制及细心、耐心、真心“三心”工作法,努力将社会矛盾及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实现矛盾化解有态度、有温度,用活“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红色调解”——“探索新样本,源头化纠纷”。派出所组织当地老党员、老干部等社会力量作为“红色调解员”,建立“红色调解室”,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参与调处村民之间的小纠纷、小矛盾,从源头上化解纠纷。

“律师驻所”——“联调新机制,多元化矛盾”。派出所推行警律联调工作机制,邀请律师与民警辅警及“夕阳红”调解队一起,共同化解疑难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进一步改进服务、提升形象、改善关系。在农村,不少民事纠纷往往涉及面广,原因错综复杂,在处理此类矛盾纠纷时,警律联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一大“利器”。

“线上推动”——“让数据赋能,多维除隐患”。依托“指尖警务”,让其服务于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助手”。

同时,五德派出所推出“三心”工作法,实现“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细心”排查——整合资源,延伸触角。借力政府综治力量,组建“1+2+N”(即1名民警+2名辅警+N名治安积极分子)矛盾纠纷排查小组,进社区、进村寨、进企业、进学校、进场所、进家庭,深入走访,细致滚动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分类建台账,确保矛盾纠纷排查无死角、全覆盖,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媒介“短平快”的特点,实时访民情、问民需、解民忧。

“耐心”调解——加减乘除,把握主动。坚持“稳”字当先,民警设身处地从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准确把握调处时机,趁热打铁,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前期调查上做“加法”。对进入调解程序的矛盾纠纷,加大调查和走访力度,收集固定好证据,深入分析研判,制定调解策略,确保有的放矢。在受理程序上做“减法”。简化调解登记手续,减轻群众负担,做到不推诿、不扯皮,发现即受理,受理即调处,不耽搁、不延误、不积压,最大限度减少矛盾激化、转化。在调解模式上做“乘法”。依托“警律联调”,深度运用“一分析三报告”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大调解”格局,提高调解效率。在排忧解难上做“除法”。以“公”待人,以“诚”感人,最大限度消除当事人负面情绪,在法律框架内,协调双方利益相对最大化,消除症结,疏通堵点。

警民恳谈共话平安

“真心”回访——强化机制,防止反弹。建立“一事一回访”机制,在调处纠纷后,主动回访双方当事人,全面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想法,监督双方当事人履行协议。同时,本着“化纠纷、查根源、防反复”的原则,针对矛盾纠纷,追根究源,对症下药,有效防止类似矛盾纠纷留下“后遗症”。

“至今,五德镇已连续17年未发生命案,实现‘民转刑’案件‘零发生’。”五德派出所教导员张兵说。2022年,派出所依托“警务战区”资源力量,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拉网式排查社会矛盾、化解风险隐患。同时,牢固树立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的工作理念,聚焦“巡逻防控网格化、治安联防常态化、源头防范基础化、以打促防一体化”,全力抓好命案防控工作。

“智慧警务+网格治理”——擦亮“平安乡村”新名片

石阡县公安局五德派出所组织民警辅警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召开“警民议事会”,通过“同读报、共学习”、互动式宣讲等多种形式,向与会群众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村民们畅谈家乡新变化,畅想发展新蓝图,助力乡村振兴。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以案说法、以例普法、解答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防骗反诈、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禁毒拒赌等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民警辅警围绕警务工作、安全防范、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方面内容,向与会群众做介绍,认真倾听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在学生上放学时段、路段,公安机关应加大对过往车辆的引导力度,提醒家长有序停放,避免发生交通拥堵。”“公安机关要加大对校园周边摊贩的整治,避免混乱拥挤。”“警民议事会”上,与会群众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为公安工作及“平安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在充分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五德派出所努力搭建警民“连心桥”,纵深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依托数据赋能,创建“智慧警务”平台。派出所借助QQ警务通、社区微警务等平台,对辖区过往可疑人员、车辆进行盘查核查,并随时随地开展“四防”(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事故)宣传及法治宣讲,并在五德中学安装链接具有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的多目标识别及火灾智能报警、学生请假管理等多功能的“校园智慧安防管控平台”,有效实现家长实时掌握孩子在校情况及派出所实时掌握校园社会治安状况,推动“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智能化”。同时,开启智慧警务平台“3+N”宣传模式,“3”即派出所、民警辅警、单位负责人,“N”即单位负责人所辐射的群体(如学校辐射到全校老师群,再辐射到家长群),派出所结合辖区治安特点,从真实案例和警情中总结提炼出“防范新招”并实时推送。

深化社会治理,打造“多元治理”格局。派出所实行“依托警务室、扎根村寨,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的动态化巡防勤务模式,最大化将警力推向街面和村寨(社区)。将“天网”视频监控及“雪亮”工程与路面巡防、卡口有机融合,对重点部位、重点路口、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实行24小时“网上巡控”,并将发现掌握的治安动态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街面巡控警力,切实做到“人机互动”、“天网”和“地网”合一。同时,注重群防群策战略,组建21支136人的村级(社区)义务治安巡逻队,确保实现上有“天网”、下有“人防”。

提升打防质效,谱写“平安乡村”答卷。派出所民警辅警从关切百姓的“小事小案”入手,在打、防、管、控、治上发力,重拳打击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反响强烈的“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积小安为大安,以辖区平安促整体稳定,护航乡村振兴。同时,派出所在夯实“接边”联防上发力,着眼于“实战、实用、实效”工作目标,加强与周边邻近州市、区县的警务协作,建立边界联防、案件协查、信息共享等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行“一地立案、各地协作,联合行动、全面侦办”模式,逐步建立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应急救援、预防和打击跨区域犯罪、服务警务协作区域发展警务协作机制,实现区域信息共享、巡逻防控互援共处,进一步筑牢了安全防线。

“把平安植根百姓心间。”五德派出所紧紧围绕“解民忧、帮民难、排隐患、护民安”的宗旨,在守护一方平安的道路上,努力践行着人民警察亲民爱民永不变的誓言。

猜你喜欢

五德辅警警务
公安机关辅警队伍建设探析
广东省珠海市公安局翠香派出所:“三板斧”管好辅警队伍
道德仁义礼:“蜀学”核心价值观论
论辅警层级制度的构建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用立法助“辅警”走出阴影
五行视域下《孙子兵法》“五德”思想探讨
德运何以成迷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