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亲自然”游戏活动实践研究
2023-02-11王莉莉
王莉莉
(蒙城县第六幼儿园 安徽亳州 233500)
一、幼儿园“亲自然”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发展,而幼儿发展中,幼儿身心健康是最为重要的。“亲自然”游戏活动的开展,为幼儿与大自然提供了联系的支点。经常开展“亲自然”游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念,对其健康快乐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探索自然资源,思考自然现象,开拓思维,锻炼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习惯。同时,在“亲自然”游戏活动中还有许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机会,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目前,“亲自然”游戏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已逐渐成为一种综合性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幼儿亲近自然提供了实践体验机会,有利于幼儿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启发灵感。其为幼儿在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载体,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亲近自然,有助于幼儿陶冶情操,热爱大自然,直接获得对自然的感知,并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不断积累自然科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比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为深刻和具体,为幼儿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障“亲自然”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需要进行户外场地、室内场地的规划布置,自然资源的收集、开发、利用等,这对教师本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而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经常开展亲自然的游戏活动,也有助于进一步愉悦身心,释放压力,激发工作热情与动力。
二、幼儿园“亲自然”游戏活动的实施现状
(一)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
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利用率不够高。从资源的利用方式来看,当前的“亲自然”活动多体现为对资源的表层亲近,例如组织幼儿对植物进行观察和写生,但极少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幼儿直接接触土壤、植物的经验非常少。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增强
教师是“亲自然”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在现状观察和调查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亲自然”活动的价值具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足够重视,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幼儿家长的参与度不高
幼儿家长虽然通常支持“亲自然”活动的开展,但参与程度很低,仅仅是配合幼儿园参与部分亲子活动,如亲子采摘活动、春游日记活动等,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未真正被调动起来。一部分原因是幼儿家长对“亲自然”活动的育人价值认识不够,仅仅将“亲自然”活动看作幼儿园组织的游戏,没有参与的自觉性;另一部分原因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不畅。
三、幼儿园“亲自然”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善用自然物,打造自主、开放的室内场地
1.让区域“活”起来
根据生活化、便利化等原则,幼儿园可以在阳光充足、接近水源、相对开阔的位置设立“亲自然”游戏区。例如我带领孩子们在“自然角”设置了一个植物区、一个动物观察区,孩子们从家里自带一种植物或动物放在自然角,有绿植、水养植物,还有蝌蚪、金鱼等。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以及栽种各种花草,使其在此过程中熟悉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并从自己种植、喂养取得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在美工区,有树叶、树枝、石子、贝壳等自然材料,孩子们进行具有探究意味的装饰、组合;在科学区,孩子们将红薯、芋头、土豆等作为探究材料进行观察、比较,探索小奥秘。
2.建立“亲自然”资源库
建立“亲自然”资源库,投放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能够进一步扩大幼儿的实践活动范围,使探索活动更加有趣。对此,一方面,幼儿园要加大对工具、资源的采购力度,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采购相关的游戏材料,例如三轮小车、玩沙工具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幼儿园内已有的工具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改造。此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废旧材料的使用价值,定期开展材料收集活动,引导幼儿一起参与,收集一些闲置物品。尤其是大自然的“馈赠”极多,有各种果实、树枝、干草、玉米棒、干花、小麦秆、贝壳、坚果壳……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存取拿放、重复利用等。
(二)亲近大自然,创设探究、快乐的户外场地
1.设定户外游戏区域,让活动更丰富
户外游戏可以说是幼儿园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开展户外游戏时,老师们可以基于自然条件为幼儿设定多样的游戏区域,让幼儿自主体验游戏的乐趣。开展“益智区”游戏时,老师可以带幼儿到户外找一找、数一数、分一分大自然当中的树叶、树枝、小石头等。在“美工区”活动中,可以利用大自然的“馈赠”——落叶、落花、枯枝等,将原本无用的杂物“变废为宝”,使其成为孩子们创造的源泉;还可以带幼儿直接进入大自然写生,使其更深刻地领略自然之美。
2.基于自然,在经历中成长
大自然以其丰富的资源给予了幼儿舒适安全的活动场所,释放了孩子的天性。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印象深刻,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自然环境是“亲自然”活动开展的基础,自然环境对“亲自然”活动的体验、操作和经验都有直接影响。除此之外,幼儿是“亲自然”活动的主人,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自然环境的创设和改造都必须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幼儿参与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为幼儿创造亲近自然的活动形式。在创设户外活动环境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孩子们从自然中取材,自行设计、测量和布置,教师则负责提供安全保障和物质支持。
3.合理利用材料,更贴近自然
自然界的每一种植物、动物或景观都具有教育意义,也是贴近幼儿生活环境且易于取得、具有探究性的自然材料。在创设户外活动环境时,教师应该注意对这些自然资源进行收集,整合这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它们,让游戏活动更加贴近自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体验,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的热情,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知识获取效果。
(三)开展园本研训,提供专业、高效的教师指导
1.组织“亲自然”活动理论的学习
幼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掌握幼儿园各个领域的学科特点和基本知识,在通识性知识方面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但缺乏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因此,针对幼儿教师“亲自然”活动专业知识缺乏的现状,幼儿园可以组织园本研训,对教师加强“亲自然”活动理论的培训,同时邀请自然学科的专家入园进行指导、组织讲座。除此之外,还可以激励教师自学,使教师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加知识储备,深化对“亲自然”活动的认同和理解,增强教师的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
2.转变教师在“亲自然”活动中的角色
教师作为“亲自然”活动的组织者,在幼儿参与活动时,既不能一味旁观,让幼儿漫无目的地进行游戏,也不能盲目地指导幼儿游戏,而应当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充分保证幼儿的活动体验。
首先,“亲自然”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强调幼儿与自然互动,也蕴含着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所以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从而了解幼儿的内部需求以及发展水平,进而支持引导后续的“亲自然”活动。其次,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应当是全面的和发展的,在整个“亲自然”活动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对幼儿进行观察,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等。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持续追踪,掌握幼儿的动态,如此才能持续及时介入,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估。除此之外,教师还是幼儿“亲自然”活动的支持者,这种支持可以分为精神支持、物质支持和行为支持三个方面。在“亲自然”活动中,当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调查解决了一个问题时,教师给予直接的肯定,这就是精神支持;当幼儿采摘果实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提供椅子和梯子,甚至帮助幼儿采摘果实,这就是物质支持;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参与活动,积极与幼儿互动,这可以视为行为支持。
3.选择合适的“亲自然”活动指导时机
教师在活动中的介入时机与方式应当基于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解读,将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作为决策的依据。一方面,教师需要耐心等待,让幼儿有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接受教师指导前产生自己的思考,从而使幼儿的思考更加充分;另一方面,教师对活动的介入与指导可以更加隐秘,例如弱化提问中建议的指向性,通过开放性提问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究。总之,在游戏初期,教师应当扮演观察者角色,不盲目干预幼儿游戏,当幼儿探究顺畅进行或出现安全隐患时,适时介入,让幼儿寻找到能够继续探究的方式,圆满完成游戏活动,知识和技能也得到发展。
(四)促进家园互动,共同培育幼儿亲自然情感
教师在开展“亲自然”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地点有限,且人数较多,无法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陪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家庭教育刚好可以进行补充,家长可以充分利用休息时间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接触自然的机会。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亲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培育幼儿的亲自然情感,通过带领孩子去自然景点、社区公园等场所,开展户外亲子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大自然。
此外,家长可以在家中的角落种一些植物,饲养小动物,更可以为孩子在阳台上设置一个小型的收集区,用来收集一些落叶、鹅卵石等,丰富孩子对大自然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观看一些自然纪录片,如《动物世界》等,还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探索大自然的书籍,帮助其积累知识等。
四、结语
总体而言,“亲自然”游戏活动应以幼儿的兴趣、好奇心为起点,创设探究、快乐的户外环境,打造自主、开放的室内环境,收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综合各种游戏活动和实践,采用融合式、体验式、游戏化的模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幼儿在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相互协作的过程中释放天性,身心愉悦,理解和认识万千世界,并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获得强健体魄、坚强意志,使其全面可持续发展,真正地让自然这片沃土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桃花源”,成为其成长中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