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出发,让数感跃然心中

2023-02-11杨清清韦文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4期
关键词:数感评价数学

杨清清 韦文艳

(临泉县城东街道胜利小学 安徽阜阳 236400)

引言

数学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形而有质,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认知、直觉乃至感情。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的数感,需要教师有巧法,能破题,耐心且专注。

一、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知。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儿童学习数学是一种本能,他们往往从生活经验出发,首先接触的是数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含有与数相关的活动,学生可以感知周围数的量化,获得真切的数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说一说自己身边闻得到、触得着的“数”。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于概念教学,要化抽象为直观。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生搬硬套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重点,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实实在在的用途。例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去走一走、量一量、跑一跑,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1米、100米、1000米等有多长;或到商场去看一看、掂一掂,从视觉、触觉上具体认识50克、100克、1千克有多重;或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分一分、画一画,充分体验“平均分”的含义。通过真实的场景,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体会到了数的用途,愿意探究数的意义,从而在心底种下数感的种子。

二、估算练习,在交流中体验数感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快速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都选用估算。因此开展估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评估结果的正确与否,达到更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估算教学的对象,他们的学习意愿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挖掘数学素材,让学生开展估算体验,启发学生多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学生优质的数感。

估算是帮助人们更加便捷地生活的手段,更是启发数感的经验基础。估算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制造数感启发的机会。如:“每本科技博览书籍9元,五(1)班有41人,一人一本,大约需要多少元?”学生在估算时,可能得出以下答案:“10×40=400(元),估计在400元左右。”“10×41=410(元),不到410元。”“9×40=360(元),确定比360元多。”对于学生在这些估算过程中取舍处理数值的技巧,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及时给予肯定,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上台板演等机会,让他们在团队协作或者竞技活动中,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对比、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形成自身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时常关注学生,正视学生的课堂问题,激励学生善于运用估算符号,逐渐使学生养成“我要估算”的良好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外化于行,加强运用,自觉、自主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有效体验数感。

三、寻根问底,在探索中强化数感

主动探究是矛,能有力破开思维定式的盾牌,奠定学生培养数感的基础。教师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感受数的存在和应用价值,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从而强化数感。

(一)突破困境,有问必究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所在。落实这一理念,要始终贯穿人文思想,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问题研究,在遇到数学困难时,引导他们不退缩,培养追根问底的精神,挖掘数学课堂中的知识,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为建立起良好的数感打下精神基础。

在教学时,教师要做好课前预案,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自觉运用生活经验、学习过的知识探究数学规律,建立数感模型,拉近生活与数学课堂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力量,真正理解数感对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保持纯净的好奇心,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形成自身探索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有力提升自身数感聚合力。

(二)协作发展,持续发力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兴致去感知数学现象,积蓄内需,主动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受其利,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协调发展多种能力,调动各方面感官和能力,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数感。

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需求,梳理学生对数感的认知、态度、观点,激发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探究的主观愿望,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使学生思维跳跃,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参与各类数学活动,使抽象乏味的数学教学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学习《分数乘法(一)》时,我先让学生为班级同学分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再让他们使用不同方法计算书的总本数。接着,请学生讲清楚自己生日时分蛋糕的现实情景,再由其他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以图形的形式加以展现,最后列式计算得出结果。这样做,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四、学以致用,在运用中掌握数感

学习力的高低取决于实践程度的深浅。只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数感,快速掌握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会牵涉单位名词教学,如果教师只单纯地讲解名词术语,而不注重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脱离实际,就会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感知概念内涵。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学术语的感知。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常见的体积单位”时,让学生先找准参考物,进行观察、触摸,获取感官体验,进而明确1立方厘米相当于1粒花生米的大小、1立方分米相当于1个粉笔盒的大小、1立方米相当于1台洗衣机包装箱的大小,从而使学生建立常见的体积单位模型,形成良好的数感。

巩固和掌握新知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开展自学,进行实践,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对新知产生深刻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归纳总结,在评价中升华数感

R.柯朗在其著作《什么是数学》中提出,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这一境界的实现需要有效的评价作为支撑。积极有效的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正面导向、激励提升等重要效能。

(一)多样评价,拓展思维

评价的关键是建立评价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的形式五花八门,只要学生乐于接受,能够产生效果,就是有效评价。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低下身子,采取师评生、生互评、生评师等有力手段,引导学生正确梳理学习的流程,做到“以生为主”。师生在针对数感开展评价的过程中,既要评价数感培养的实效,更要评价数感培养的创新性;既要点评差距、查漏补缺,又要发掘亮点、加以肯定。此举能让学生获取学习数学的灵感,为更正学习中的错误方法和技巧打下基础。

教师尤其要注重评价多样性,不能伤害学生参与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应有效归纳总结数感培养的优化策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激励提升,发挥效能

教师应多鼓励、肯定学生的交流过程和成果,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多样化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激励评价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总结、反思和感悟过程中,让学习活动更有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性和创造力。

积极的评价以得到及时正确的反馈为目的。反馈可以是课上教师提供,也可以课下学生提问,还可以是家长当面或电话交流。通过各类渠道,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数感方面存在的不足,作出预判,预防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予以提醒,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时机自我改正和完善。

综上所述,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协同,借以一定时间的沉淀积累,才能有所成;更需要教师长时间疏导解困,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场景,进而以用为前提,以兴趣为助力,逐步建立。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跳出口头传授的僵硬模式,借助学生先天的生活经验优势,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对数的充分感知,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激发学生数学灵感、培养学生数感的目标。

猜你喜欢

数感评价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巧估算 妙解题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