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浅探*

2023-02-10李莲春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5期
关键词:铁画美育美的

王 玲 李莲春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安徽芜湖 24100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2021年11月“双减”政策出台,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出审美创造是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影响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情感发展。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依托小学语文作业为载体,探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业设计与实践模式,是贯彻实施国家美育政策、“双减”政策、落实2022年版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益探索。

一、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的困境与研究方向

毛泽东说:“要解决问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进行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前提是调查了解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上的困境,从而明确研究方向。

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广泛性及调查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直接影响调查的实际效果。为了让调查的结果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和学生要来自市区、乡村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调查内容问卷内容既有关于作业的共性问题,也要有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实践上应用美学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作业中美学感知情况的特性问题。教师问卷可以从教师对作业设计的依据、目的、类型、核心素养内涵、美学概念的了解情况以及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是否关注美育、在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上的困惑及设想等方面设计;学生问卷可以从学生的作业量、作业时间、学生感兴趣的美育作业类型以及学生作业审美体验等方面设计。

通过对市区、乡村各两所学校共100名小学低、中、高学段的语文教师以及37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知晓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现状。教师方面主要表现在:对美育内容基本了解的占89%,完全不了解占11%;在作业设计中有意识融入美育的仅占59%;认为初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侧重点应在提高兴趣的占31.5%,熏陶感情的占27.8%,强化意识的占21.3%,认为是培养能力的占19.4%。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具有创造性的作业热情度会高些,不喜欢形式单一或刻板的作业;在语文作业中感受到语言美、文字美、想象美的占绝大部分,感受到精神和生活美的占比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困境:教师在作业中融入美育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学生有对美的渴望,但对美的感知、欣赏、创造力有待培养。困境即是研究的方向:增强教师在作业中融入美育的意识,提高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践中融入美育的能力,探索学生感兴趣的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模式。

二、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美育作业本着审美性、趣味性、生活化和实践性的原则,尊重学生审美独特性,尝试从“目标导向、元素挖掘、情境创设、作业形式、多维评价”五个方面,以笔者设计的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叶之韵》主题作业设计为例,浅谈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模式的构建。

(一)作业目标,明确美育导向

李晨辉等人认为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要对作业的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设计,形成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作业观。作业目标主要反映作业需要实现的功能和作用,作业目标不应只是知识导向而应是综合育人。小学语文美育作业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统小学语文作业相比,更加注重作业的美育功能。在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上,明确美育导向。如《秋叶之韵》确定的作业目标:

(1)通过描述秋叶的颜色、形态,感知秋叶色态之美,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丰富的汉语言之美。

(2)通过诵读描写秋叶的古诗词,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通过小组合作秋叶贴画,写作品说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4)通过给芜湖铁画做代言,了解芜湖铁画文化,让学生感受本土传统文化美。

作业目标明确指向感受、欣赏秋叶之美、古诗的意境美,了解本土传统文化美,体验汉语言之美,合作创造秋叶贴画之美,作业目标的美育功能凸显。

(二)挖掘美学元素,提高审美感知力

美育是把美学结合于教育和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用美好、崇高的事物来熏陶人们的灵魂。广义上来说,美好、崇高的事物都可以作为作业中的美育元素。柏拉图说:“美是泛化的,关联的,一切皆可为美。”美育元素广泛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外。教材中的汉字笔画参差错落、字形结构协调匀称的形体美,形象灵动、意象深远的意蕴美;文章遣词造句的结构美、语言的意境美、人物的品质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美、时事热点美、生活瞬间美、传统节日美、本土文化美;大自然中的春之生机美、夏之蓬勃美、秋之喜悦美、冬之惊叹美。李琳等人认为在教材内外挖掘一些美育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教材内外丰富的美学元素是美育作业内容的载体,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挖掘并恰当地融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

在设计《秋叶之韵》作业时,笔者立足教材中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市内公园秋叶的颜色、形状,结合芜湖本土铁画非遗文化,引入美术科目中的手工制作,将这些美学元素用于作业设计中。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创作之美,感受到“美”的普遍存在性、广泛性和多样性,从而提高审美感知力。

(三)创设美的情境,调动审美积极性

刘芳等人认为要充分重视情境在作业设计中的重要价值,优选作业情境素材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创设美的作业情境是从作业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作业内容相适应的美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美,能有效调动学生作业兴趣。美的作业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一段话,一段视频,某个具体场景,也可以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学生在完成《秋叶之韵》作业前,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芜湖市铁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视频,配合音乐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

同学们好!秋意浓浓,秋叶盛装,芜湖市铁画协会正准备筹办一期“秋叶之韵”铁画展,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募集作品原型及寻找活动代言人。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争当代言人。为提高作品质量,选出最佳代言人,吉祥物“秋秋”为大家设置了几道关卡,我们一起来闯关吧!

学生通过视频感受芜湖铁画的精美和身为芜湖人的骄傲,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激励式导入语,学生身临其境实地观察感受秋叶之色态,闯关游戏的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作业情境的创设,带给学生都是美的感受,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作业兴趣。

(四)优化作业形式,提高审美表现力

首先,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英国著名美学家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反复强调美的多样性。陈德前认为要积极开展作业形式多样化的研究,探索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进而在作业的多样性变化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提高作业的效益。因此,美育作业设计时应围绕美育目标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化。从作业操作的角度看,美育作业要兼顾听说、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从作业完成的时间角度,美育作业要短时与长时结合,提高美的表现力。

如《秋叶之韵》作业,以闯关形式分别设计了以下环节:

(1)精彩写一写:用丰富的词句描述秋叶的颜色、形态

(2)感情诵一诵:诵读古代诗人笔下的秋叶诗句

(3)巧手做一做:合作秋叶贴画

(4)细心搜一搜:搜集芜湖铁画资料

(5)动情说一说:介绍芜湖铁画文化

另外,学生在完成“公园之美”主题的美育作业时,交上来的作业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方式上都是多样的:内容上有的关注了花草、树木、鸟儿的美,有的看到了晨练的运动美;形式上有的是摄影作品,有的是一篇美文,有的是一幅画,有的则图文并茂。

其次,作业完成方式的开放化。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互助的力量、共情的能力和共和的精神。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分组合作完成作业。特别是小组合作完成美育作业,学生各尽其能,各美其美,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在降低作业难度的同时,让灵感有了更多的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让美有了更多的载体,提高了作业审美表现力。

例如,《秋叶之韵》作业中“合作秋叶贴画”的环节,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我们是创意大师”。六人一小组,分工合作:创意组设计图案,制作组根据图案选择秋叶剪贴制作贴画,创作组发挥想象对贴画作品取名。

再如,在完成“春之美”主题的美学作业时,其中一份作业包含着多个美的载体:一个既像“春”又像“兔”(当年是兔年)的红色剪纸,几幅春天景色的水粉画,几张学生摘野菜、踏青的照片,一段文字,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这份作业是由三名学生合作完成的,一名学生做了剪纸,一名学生写文配诗,一名学生画画拍照。

再次,作业呈现的美感化。方建兰认为作业的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美感,让作业成为学生感受美、审视美和创造美的学习活动。美育作业不仅内容安排上更注重美育功能,作业整体呈现上也更注重美感设计。作业中的文字表述、颜色搭配、排版设计都考虑到给学生带来美感。

作业主题名称和作业环节表述上做到文辞优美、富有诗意、尽量对仗押韵。例如《秋叶之韵》的作业主题名称是“采撷五彩秋叶,编织美丽童话”;作业的环节表述:“描述秋叶之色态、诵读秋叶之古诗、合作秋叶贴画、代言芜湖铁画”,“观察能手、创意大师、写作达人”。优美的文辞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感受汉语言的博大精深、美妙绝伦。

提高作业版面颜色搭配和排版设计的水平,让作业整体效果赏心悦目。如《秋叶之韵》作业首页,笔者插入一张五彩缤纷的秋叶图片;作业中的闯关环节,设计了卡通人物“秋秋”手举秋叶的图片。

(五)多维作业评价,尊重审美独特性

首先,评价是多元化的。美育作业不应局限于师评。教师可以提供作业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作业并阐述作业构思、完成过程,其他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加以评价,以此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在共同评价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表现方式,激发出更多的对美的感悟和作业灵感,提高了评价鉴赏美的能力。例如,以“四大古典名著中最美的人物”为主题的美育作业展示时,同样是诸葛亮,大多数学生喜欢他的神机妙算,但有些学生却评价他独揽大权,限制了别人的发展,导致军中后继无人,学生还联系了现行社会中父母包办太多的弊端;才华横溢的林黛玉是大多数人的宠儿,但也有些学生认为她过于多愁善感、敏感多疑,不好相处,有公主病。对于学生这些独特的审美体验,应该予以尊重。

其次,评价是人性化的。张法先生在《美学导论》一书中说:“美是主观感受的。”因为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所以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体验是不一样的,表现美的方式也不同。例如《秋叶之韵》作业中制作树叶贴画环节,同样的秋叶,作品有的写实,有的写意,千姿百态、个性鲜明。“代言芜湖铁画”环节,学生有的录视频,有的现场激情演说,有的制作铁画名片。对于学生的美育作业的评价,有别于传统作业的客观性强的特点,重在激励,贵在引导,充分尊重学生审美独特性。

再次,评价是过程化的。传统作业的评价方式以纸笔考试为主,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过多地注重量化结果,对学习的过程的评价甚少。美育作业的评价方式应是过程化的,关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业中融入美育,不仅是贯彻实施国家美育政策、“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业中融入美育的意识、提高美育作业设计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互促互补的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铁画美育美的
“有温度”的铁画
——储铁艺铁画作品欣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探访非遗芜湖铁画传统手艺获新生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芜湖铁画的价值探索
美育教师
芜湖铁画艺术品产业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