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法治教育水平的探究
--以“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教学为例

2023-02-10张一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校园

张一玲

(宣城市第九小学东湖校区 安徽宣城 242000)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小学阶段的思政课,其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启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引导其形成爱党爱国爱集体的感情,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要将法治教育内容贯穿于每一年级的各个阶段。所以,探讨如何将法治教育整合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法治意识的培养是该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关注。

一、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法治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

(一)初步形成法治观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法治观念是一个重要课题。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该学科的教材编写者应该就小学生对法治概念、法治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教材基本内容进行编写。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遵循小学生发展规律,对学生内心和情感进行充分把握,运用适当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基本的法治意识,让学生对法治产生一种认同感,进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澄清基本法治常识

法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小学生明晰基本法治常识。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渗透和拓展相关的法律常识,使学生对日常生活、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关规定有基本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为学生正常地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条件。

(三)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如今,将法治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终极目标和关键是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以这一目标为出发点,改变单纯的说教方式,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真实的案例相结合,充分发掘教材教育价值和内涵,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教育现状

(一)教师忽视法治教育,法律意识缺乏

小学教师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在进行法治教育时,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法治课堂,导致学生对相关法律案例的理解不深。此外,一些教师本身对法律知识理解程度较低,缺乏法律意识,从而导致小学道德与法律课堂没有实质性的法治内容。

(二)法治教育环境受到破坏

法治教育问题不仅存在于教师和学校方面,还涉及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尚小,法治教育毫无意义,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上,从而破坏了法治教育环境。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家长存在违反法规的行为,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两个孩子在学校发生矛盾,一方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在校外或冲进校园打了另一个孩子耳光,使这个孩子遭受身体伤害。

(三)法治教育工具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些教师个人的思想意识先进性不足,或者对先进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能力不够强,导致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利于强化学生法治教育水平。

三、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法治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明确法治教育目标

每个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都有各自侧重点,对于小学阶段来讲,法治教育目标主要是以生活中、身边发生的法律现象、法律事件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并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科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与法治教育有关的内容颇多,并且分布在各个年级。

小学六年级是“直接法治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法治专册,其中所涉及的法治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以宪法教育为主线。在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既有显性体现,也有隐性体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法治内容,并以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对法治教育内容展开充分渗透。以“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为例,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法治教育目标进行细化:①阅读现实中的法律案例,分析虚拟主角的例子,了解任何做出违法行为的主体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②通过阅读相关教材、探讨案例、联系相关法律,理解学校欺凌的现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坚定地抵抗、理智地面对校园欺凌。③借由对青少年性侵害个案资料的分析,了解性侵害的严重程度,通过观看“性侵害”影片及研读教科书内容,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性侵害。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内容,带领学生对“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知识进行有效的认知,从而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尽快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学生后期可持续发展,形成自我保护的心理意识和良好习惯,避免受到他人侵害。

(二)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如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校园欺凌现象都非常严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文件来应对这一问题。“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涉及“校园欺凌”内容,其是在校园内和校园外发生的具有侵略性的行为,有直接和间接两类。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情境1--很多同学欺负一个同学,并且有严重的殴打行为;情境2--在背后为同学取很多难听的外号;情境3--在同学的课桌里放偷来的东西,栽赃嫁祸。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相关的情境从多个角度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使得学生意识到校园欺凌事件不被接受,也不被允许,校园是最阳光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所有青少年都应该健康成长。在这些情境中,学生切实强化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在学习“校园欺凌”内容时,教师还可开展以下活动:

1.加强日常法治宣传

教师可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展“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暴力”的广播知识宣传,并对学生展开有关的防范教育,力求从思想上将校园欺凌行为彻底消除。同时,教师也要教育学生保护自己,引导学生对学校里的欺凌现象说“不”。

2.组织法治主题班会

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宣传防霸凌知识。首先,引导学生掌握防范欺凌行为的基础知识及应对欺凌行为的基本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对校园欺凌和普通打闹形成正确的认知。最后,使学生了解欺凌行为的一方所应受的处分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3.实施法治专题教育

教师可实施法治专题教育活动,在课堂中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和心结。教师以实际的个案为研究对象,对学校里的欺凌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了解校园欺凌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大家一起签署“防欺凌承诺书”,从自身做起,避免出现校园欺凌行为。

4.绘制手抄报宣传“防欺凌”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抄报形式与其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制作出了造型别致、形象生动、字体工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及美观大方的手抄报,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展示了学生对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深刻理解。通过上述活动,学校环境得到了净化,学校教育氛围更为和谐。学生不但学会了如何巧妙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还增强了法治意识,增强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切实提升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培养遵纪守法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法治部分知识教学时,要重视对教材的学习,了解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全面提升法治教育水平,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例如,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活动园资料,让学生思考杜某某犯下的三种“罪行”及受到的相应处罚。同时,教师组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你周围是否也有与杜某某相似的人?请为大家讲一讲相关故事”。此外,教师出示一名青年罪犯周晶晶在因偷窃10000元的现金将要被判刑时,当庭向法官请求“我已经交出了所有的钱,放我回去,我好想我的母亲”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活动园中虚拟主人公的例子,学生认识到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及其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明白在违法犯罪时,未成年人会根据自己行为本身性质,受到父母、学校的管教,或者受到公安机关的治安处罚,或被法院追究刑事责任。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相关案例,学生则可以回顾现实生活,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最后由点及面对全国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进行大致了解,以此加强对“违法者要负起责任”的认知,令法治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对小学生身体和精神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正面的作用。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其身体和精神特征,着重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和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及技能,通过合理、高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从而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成长为与国家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校园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