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材料,探索科学

2023-02-07赵宏晨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材料投放幼儿教育

赵宏晨

摘 要: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形式,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接触、使用各种材料,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综合素质。为提升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本文结合教育实践经验,从科学区域活动及幼儿的探究兴趣角度出发,分析了幼儿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原则以及投放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区;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0-0037-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区是幼儿自主探索和發现的场所,能让幼儿通过探索实践,获得成功的经验。”但在教学中我们常看到,部分幼儿对科学区的材料兴趣不大,科学活动氛围不足,很多幼儿都不愿持续、深入地与参与科学区活动,这无疑会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园科学区材料选择、投放的探究,不断发掘科学、合理、先进的材料投放策略,改进科学区材料的投放方式,更好地推动幼儿的成长。

一、幼儿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原则

结合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与调查,笔者认为幼儿园科学区域的材料选择,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开放性材料有着成本低廉、易于收集、用途多样等特点,能够为幼儿的实验探究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幼儿主动收集这类材料,如石头、纸筒、水管、木材等,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意,通过不断的探索建立起自己的游戏规则与方法,对材料的特性与功能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举个例子,在开展以“声音”为主题的科学活动时,教师就可指导幼儿使用上述的几类材料进行探索,感受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导幼儿形成从多角度出发探索问题的思路,为幼儿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

(二)可操作性原则

科学区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是借助材料,通过动手操作来提升幼儿智能水平、丰富幼儿的学知识储备的活动,因此,教师投放的材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容易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更好地完成科学探究。比如,在开展大班科学区主题活动“电”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电动玩具,引导幼儿探究玩具的电线线路图,通过细心研究图片、反复尝试,找到最便捷的方法,对玩具电路进行“串联”“并联”,这类易操作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材料,能很好地提升幼儿专注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合理性原则

首先,教师摆放材料的位置应当合理。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幼儿用到的材料往往是十分丰富的,为提升教学效率、方便幼儿使用材料,教师可将材料放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区域,并对材料进行分类,确保幼儿能够更好地使用材料。比如,对于一些易碎的材料,教师可将其投放在开放的玩具柜上,并在下方铺设地毯,确保幼儿能够快速、安全地取用;对于一些益智类小玩具,可使用开放式容器来收纳。在放置材料时,教师应仔细分析材料具有的科学特性,引导幼儿更好地操作材料。

其次,教师投放材料的数量与难度应当合理。对于纸张、绳子、黏土类的消耗品,应尽可能多摆放,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应控制好摆放的数量,避免幼儿产生选择困难。一般来讲,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的大小、结构、外观、复杂性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经验、能力水平,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这些因素做好分析,确保材料的复杂程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支持幼儿完成相应的活动。举个例子,在带领幼儿玩“搭桥”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长短、粗细、厚薄不一的积木,引导幼儿搭建桥面,探索如何令小汽车滑得更远等,借助游戏材料,逐步、适当提升游戏的难度,确保幼儿能够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

二、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策略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幼儿合理投放材料,能够提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拓宽幼儿的探究空间,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实践经历,探索出了三条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策略,以广大教育同仁参考。

(一)以幼儿为本位,投其所好地为幼儿投放材料

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兴趣,投其所好,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活动当中。以下列举两条科学材料投放策略:

1. 结合幼儿兴趣,明确科学探究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并为幼儿投放相应的材料。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雨后,幼儿观察到幼儿园中长出了很多可爱的菌菇,笔者发现幼儿对这些菌菇充满了探究兴趣,于是通过调查问卷、自由谈话等形式了解了幼儿对菌菇的已有认识,之后组织幼儿将各种菌菇搜集起来,同时为幼儿提供放大镜、记录单等材料,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探究各种菌菇的不同之处,并结合兴趣提出具有探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在幼儿的配合下,我们最终形成了活动主题“菌菇是怎么形成的”,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

2. 鼓励幼儿探究,开发多元探究方式

在借助材料带领幼儿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自主设计不同玩法,与幼儿一同开发多元化的探究方式,为幼儿投放生动有趣的材料,更好地支持幼儿完成整个科学探索过程。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带领幼儿用磁铁玩游戏的过程中,笔者原本打算引导幼儿玩“沙中藏宝”游戏,却发现很多幼儿都喜欢将“宝物”投放在装有水的容器当中,并使用磁铁吸引水中“宝物”进行移动。为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笔者借此机会与幼儿共同开发了全新的玩法,引导幼儿使用磁铁、装水的容器以及“宝物”,玩“水中寻宝”活动。活动结束后,幼儿基本都对磁铁的特性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学习效果得到大大提升。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借助材料,开发多元化的探究方式,对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十分有利,能够真正实现对活动材料的“物尽其用”。

(二)关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投放材料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来源于材料。在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发挥材料的作用,引导幼儿借助材料,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通常情况下,幼儿在探究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个体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探究层次、探究水平。在为幼儿投放活动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这一点,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投放材料。下面列举两点材料投放策略:

1. 针对探究目标的层次投放材料

帮助幼儿学习科学概念,是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目的。一般来讲,引导幼儿厘清一个科学概念,往往需要教师建立多个不同的教育子目标,为帮助幼儿达成这些目标,教师应尽可能为幼儿投放多元化的材料。比如,在开展以“浮力”为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将“掌握物体沉浮的概念”设为科学探究活动的总目标,之后再为幼儿的探究设定子目标“发现物体沉浮的特性”,再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投放材料:首先,依据物体的沉浮特性,为幼儿投放多种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其次,为幼儿提供记录单及辅助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猜测物体究竟为何会沉浮;最后,对于探究能力较强的幼儿,可投放更为多元的材料,如糖、味精、盐等,引导幼儿将这些材料分别放入有水的容器中,并探究物体的沉浮现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材料投放,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2. 针对探究方式的层次投放材料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不同难度的材料,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选择,帮助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取得进步与发展。举个例子,在引导幼儿探究“磁铁”这一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活动目标“掌握磁铁的特性”,为幼儿创设三种不同的闯关情境,首先是初级难度:让幼儿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并使用磁铁验证这种材料是否能够被吸附,将结果填写在探究单上;然后是中级难度:让幼儿探究材料的特点,归纳什么性质的材料能够被磁铁吸附;最后是高级难度:让幼儿使用磁铁玩“隔水取物”游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幼儿依照自己的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材料,并完成探究活动,形成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

(三)重视幼儿经验,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投放材料

在为幼儿投放科学探究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活动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投放。接下来列举三点应用策略:

1. 结合区域环境,为幼儿投放材料

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可将幼儿教育的环境视作一个支持社会、探究与学习的容器,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幼儿。在科学活动当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例如,在组织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创设“互动墙面”,为幼儿投放滚轮、绳子等材料,引导幼儿感受绳子摩擦力大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借助环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确保幼儿能够更好地完成探究过程。

2. 结合幼儿互动,为幼儿投放材料

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习得大量的科学知识。教师可引导幼儿多对科学知识与经验,展开交流与讨论,多为幼儿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确保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进行各种假设、猜想与实验。为增强幼儿的探究效果,教师还可多投放一些用途多样、能够供多名幼儿使用的材料,如教师可引导幼儿使用多种材料设计“陀螺”,在玩陀螺的过程中,使用沙漏等工具计时,并比对陀螺旋转的持续时间,将结果填写在学习单上,将时间转动最久、防御能力最佳的陀螺设为“陀螺王”。通过以上案例可见,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可丰富幼儿的探究体验、引导幼儿完成深入探究,同时培养幼儿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

3. 结合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为幼儿投放材料

层层递进和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比如,在组织幼儿玩“沉浮”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观察到,幼儿会争先恐后地观察实验材料并开始探究实验,在反复地记录后,幼儿会对各物品的属性产生初步的认识,此时幼儿的探究兴趣就会逐步减弱。为了再次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深入探究,教师可为幼儿继续投放更具挑战性的新材料,引导幼儿借助这些材料,对活动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保持区域活动的新鲜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材料应用与科学课程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幼儿在科学课程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会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因此,在引导幼儿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不定期地对活动目标与材料进行更新,通过不断丰富科学区活动材料和形式,提升幼儿科学区活动水平,促進幼儿全面成长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投放的材料及应用方式,与幼儿的探究成效有着极为紧密联系。为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幼儿视角出发,在满足不同层次幼儿个性化需求和探究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经验,科学合理地为幼儿投放可操作性强、开放性强的材料,引导更多幼儿参与到科学区游戏中来,为幼儿全面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红诚,薛晴.幼儿园班级科学区域中个性化学习材料的投放[J].安徽教育科研,2022(16).

[2]林曜.巧投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支持策略——以大班科学区为例[J].儿童与健康,2022(06).

[3]吉顺梅.探析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

[4]杨荔冰.让科学区材料“活”起来——科学区材料投放策略初探[J].幼儿100(教师版),2020(09).

[5]蔡昕家.启智求真——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情况分析[J].考试周刊,2020(93).

[6]吕海霞.幼儿园科学区角材料投放及使用研究[J].教育,2020(28).

猜你喜欢

材料投放幼儿教育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