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2-07马敏
马敏
*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静·润习作教学构建与实践”(立项批准号:FJJKZX22-378)研究成果。
摘 要:写作本身是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习作作为语文学习当中的重要环节,本身也是小学语文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口语转向规范语言应用的具体方式。思维导图本身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工具,可以充分调动脑部机能,开发脑部潜力,优化习作教学,将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本次研究将以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阶段,助力于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0-0152-04
思维导图的应用本身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但是其核心思想在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点,促进创新学习过程的形成,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有效性。除此以外,思维导图本质上是一种可视化工具,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深度联系,以建构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在后续的习作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不同习作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将那些能够应用到的习作资源全部添加到思维导图之中。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
(一) 运用原则
思维导图的应用应该突出具体的内化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要充分展现出每一名学生在习作当中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只有当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时,才能将具体的分支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习作能力,更好地在写作阶段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小学生的思维已经具有一定广阔的深度,也许他们本身比较缺乏对于词汇和结构的应用能力,但是他们却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文字当中,选择符合主题的材料来进行创作,并利用思维导图深化文章主旨,让写作内容更加具有深度,而不是简单流于表象[1]。在每一次写作教学当中,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呈现出每一名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使其逐渐改善思维特性并提升写作水准。
(二)思维导图绘制过程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有着非常明确的具体要求,以写作过程为例,首先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然后突出写作重点和写作主题,最终确定写作逻辑和写作层次。
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积极调动学生脑部当中已经存在的信息,使学生能够利用抽象的图像来代替某些具体的关键词,使文章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也能让文章的阅读者获得相似的情感体验,从不同的素材当中选择最符合习作主题的部分进行创作。
写作重点和写作主题是思维导图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教授和帮助,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确定一个中心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进行内容发散,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避免习作阶段的无效化叙述。
清晰的层次关系是一篇优秀文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让写作过程更加有序和流畅的关键要素。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既要强调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和逻辑性特征,又需要采用不同的思维引导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条理清晰的写作模块[2]。
(三)思维导图编辑模式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思维工具,能够在激发使用者的创造力方面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无论是从审题立意还是从结构布局的角度来看,都是为了让学生抒发出内心的情感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和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记录内容本质的同时注重情感层面的启发和感悟。例如在学习缩写故事的习作内容时,不难发现这一部分的写作重点在于将庞大的故事情节或是完整的故事结构缩写为具有主体特征的部分,这些主体特征既能呈现出故事情节当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又能将故事的情节以梗概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3]。正如我们学习完《猎人海力布》之后,就能了解到海力布这个人物形象与优秀品质之间的关联性,在学习完《牛郎织女》之后,就能了解各自的人物特征,以及他们为爱情奋不顾身的精神。因此,认真审视写作主题之后,学生就可以确定文章立意,然后根据思维导图来建立一個可视化的立意系统,防止文章出现跑题情况。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习作要求
(一)突出典型人物特性
小学语文习作过程当中往往都涉及人物描写,且部编版教材当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对应的写作专题。小学阶段的习作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当中的最直接要素就是文章当中的人物,并且大部分人物都是学生在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到和比较熟悉的人物。在描写人物时,如果单纯进行外在描写,缺乏内涵表达,那么所描写的人物不仅会千篇一律,无法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会让人物形象过于单薄,缺乏立体性,最终影响到整体的写作效果和质量。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紧紧抓住人物背后的典型事件,从人物经历入手,凸显出人物的精神和品质,从不同的生活片段角度融入细微情节,准确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4]。而要想真正突出人物在某个方面的精神品质,除了基本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之外,也可以加入一些侧面描写的方式,加入议论或抒情部分来完成文章素材的应用和篇章整体设计。谋篇布局结束之后,则需要对语言进行构思和润色,在交代人物形象的同时刻画出人物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即要让文章的阅读者明白描写这一人物的具体目的。这样一来,我们才能了解立体化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形象当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
(二)明确事件发展脉络
明确事件发展脉络的作用在于选择典型的事件来还原事件的经过,揭示事件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学生都应该选择自己最熟悉和产生感悟的事情,这样才能让文章具有真情实感,不流于表面,不出现假大空。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获取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涉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5]。
如“记一次游戏”部分,实际上描写的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印象深刻的游戏,或是生活当中的某一次经历,这些游戏可以来源于学校,也可以来源于生活,但无论游戏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其本质都是将游戏过程进行分段描述,即以游戏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分支出游戏的类型、游戏的时间以及游戏的感受等多个枝条,重新还原出游戏的经过,然后进行分段描写。
(三)关注情感合理表达
情感的合理表达是学生进行文章创作时的重点要素,目的在于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具体的叙述为基础,以充实的情感为桥梁,在最恰当的地方完成情感表达。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描写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直接抒情,另一种则是间接地将情感渗透在侧面描写和议论当中[6]。如“我的动物朋友”写作模块部分,既可以直接描写学生自身对于动物的喜爱之情,也可以侧面描写自己和动物相处之后所获得的感悟等。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方案
(一)利用思维导图确定文章框架
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语文学科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总体目标内容是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拓宽语文学习应用领域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开阔视野,发展语言能力,养成科学态度。作为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的审美特性来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并且明确思维导图的主题与布局要求,理清层次关系,并确定文章的逻辑和结构。例如五年级课本当中的第二单元都是四大名著当中的节选片段,学生在学完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需要写相应的读后感,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确定学生的写作框架和写作计划。
具体来看,这一部分写作内容的中心主题既可以是文章的题目,也可以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紧扣主题写作思路,首先确定文章立意,然后思考写作主题和写作素材之间的组织方式,合理排列材料顺序和内容的详略分布,最后确定写作主题和写作内容。在充分考虑各分支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学生才能够在谋篇布局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筛选出关键词和关键素材[7]。在学习完草船借箭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描写三国演义当中的其他故事,准确把握素材应用时的主体方向,体现出一篇文章的中心主题之后,再融入学生的思想感情。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排列,让学生真正围绕思维导图的核心要素展开想象扩大分支,然后把自己所能想到的习作内容真正描写在分支之上。教师不妨让学生了解,并收集草船借箭之后的故事走向和故事资料,并以此为基础绘制思维导图,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过程来说,任何写作文体都需要以文章结构和文章层次作为基础,组成部分以思维导图的发散式特征,根据导图的中心主题完成内容的选择,丰富细节描写。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首先可以考虑到草船借箭涉及的不同国家的人物,然后基于事件走向分析事件结果,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完成充分结合,使思维导图变成一个具有内部联系的脉络图,这可以使得写作内容更加丰富而具有层次。而在描写到相关的人物时,学生需要根据思维导图所呈现出的特征,描写出人物的身份、信息、心理特征、性格特征等,尤其是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应该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特性,让读者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了解其独有的性格特点。在完成基础描写部分之后,还可以添加一些恰当和生动的修饰语句,让人物的特征以更加细致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人物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人物形象也会更加鲜明而具有特征[8]。
(二)多层次细节描写和创造性思维应用
多层次的细节描写主要围绕三个部分的内容所展开,一是对人物进行细节刻画,二是对环境进行综合描写,三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进行发散性提升。
对人物进行细节刻画,顾名思义就是把人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纸上,让描写内容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和个性特征,反映出文章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境界等。在编辑思维导图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先思考人物可能会说一些怎样的话,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写作人物的基本特征完成设想,把人物可能会说的语言全部做好记录,再根据对话内容分类绘制成相应的思维导图,在每种思维导图类型的分支之下添加具体的项目。
而环境写作的目的则是为了抒发文章主旨,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入手,一方面说明某些事件的时间和发生背景,另一方面真正推动习作故事情节的发展,抒发出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写作能力相对有限,并不一定会在文章之内堆砌大量的华丽辞藻,但是他们却会将自己所写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并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详细刻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并且在搭建框架的基础之上完成简单的内容扩充,从原有的只言片语转化为分段描述。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思维导图本身体现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以网状结构来呈现出学生的思想特性,所以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会将一些看似不存在联系的线条和关键节点内容进行整合,最终将这些内容组成为可供发散的思维网络,整理学生的零散知识,确定写作方向和写作技巧等。一篇优秀的文章能够让人们久久阅读而不失其味,如何让文章能具备这些特征,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也离不开思维导图的重点辅助。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整体上还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此,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考虑在习作阶段重点培训,学生的具體形象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习作过程当中学会完成多层次的细节描写。教师可以以直观演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借助思维导图的发展特征开展一些比较复杂的教学活动,从而将相对抽象的细节内容转变为生动具体的图文表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分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就可以绘制思维导图,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关键词,以不同地区作为分支,再分别统计每个地区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例如北京就包含了明清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山东省包含了泰山、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等。在确定思维导图之后,学生的习作过程和选题就能更加宽广,而不再局限于某个范围之内,真正展现出学生的写作个性和思维个性。
(三)情感体验与综合评价
优秀的文章不仅在遣词造句上具有高水平特征,在情感方面同样可以激发他人的共鸣。对于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所想所闻,利用这种方式一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让学生的内容表达更加情感细腻。在具体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叙述训练或情景描写训练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来润色语言,润色文章,构建此次习作和下次习作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等。语文习作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而写作作为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提炼出其中的关键情感,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写作方向和写作结果,直接决定了最后的文章深度[9]。总而言之,习作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让学生合理利用技巧方法来呈现出个体的思维过程,也能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每一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完成针对性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预设某个场景,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旅游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想所闻来确定内容主题,并逐渐延伸下一级分支,从旅游计划当中发展出更多具体的细节内容,如想要去哪些地方、如何做好时间安排、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主要素材内容,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具有条理性,更加具有真情实感。
教师要想确定学生的文章质量和文章主题情感,就离不开对文章的综合评价,在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当中,重点强调学生的经验丰富性和经验差异性,重视学生的真实表达,而思维导图本身作为一种个人体验的载体工具,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的思想特征。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路融入这些简单的框架当中,教师在展开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按照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对习作过程展开灵活评价,而不是一味采用过分统一的评价标准,来对每一名学生的作品和文字进行评估。作为教师,同样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特征来完善文章的评估环节,将那些冗余或不需要被提炼的关键信息全部省略,之后选择文章的关键词,把学生的习作文章转变为一个层次鲜明的结构图,在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之后,抓住框架重点以简化评价过程,让评价环节更加一针见血。
如“奇妙的想象”写作模块当中,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完成文章的创作,并且根据学生的喜好来确定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和关键要素。假设学生想要描写的内容是今后的生活或发明创造,那么就可以立足于当前的生活背景进行对比;假如学生想要描写的是今后的人或今后的事物,则可以在思维导图当中添加人或事物的关键词,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分支描写。
四、结语
此次研究从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出发作为研究主视角,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的写作负担,另一方面则是促进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但需注意的是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循环过程,需要在探索当中不断改进和优化。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特征和优势,熟练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当中的各类文体讲解,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写作主题选择不同的文字排列方式,最终让思维导图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维工具。可以预见的是。思维导图在今后的语文习作学习乃至语文学科的其他教学模块当中都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小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和语文学科素养也能因此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亚群.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及有效性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23):207-208.
[2] 李琼.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策略——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变形记》习作教学为例[J]. 青海教育,2022(11):42-43.
[3]许晓芬. 寻找个性化教学的源头活水——例析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与电子书包[J]. 考试周刊,2020(80):11-12.
[4]王颖. "画"出美丽语文——浅议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段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5):43.
[5]余素华. 基于思维导图分析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先教后写”习作教学[J]. 语文课内外,2022(9):259-261.
[6]陈小燕.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习作素养——小学低段语文段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J]. 文淵(中学版),2021(10):1752-1753.
[7]陈文彬.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习作素养——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探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3):9.
[8]郗婕.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路径探索[J]. 课外语文(上),2020(12):127-128.
[9]刘朝辉. 小学生习作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初探——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J]. 科学咨询,2019(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