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玄幻小说的代际审美①

2023-02-06庄焕明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玄幻代际青年人

庄焕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学理论的东渐和网络新媒介技术的崛起,中国社会的审美趋向多元化和代际化。其中,“80后”青年人的审美趣味最引人关注,表现出与父辈不同的审美趣味。尤其在中国社会迈入网络新媒介时代后,青年人获得相对独立的空间,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自由表达迥异于父辈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在文学创作上,青年人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介平台进行创作,诞生出网络小说新样式。这些依附于网络新媒介平台的小说作品,裹挟着庞大的阅读量和粉丝量,有力地冲击着主流文学的审美价值观,尤其是网络玄幻小说,深受广大青年人的喜爱,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现象级”文学景观。

1. “玄幻门事件”与代际冲突

网络玄幻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后,以其玄学底色和虚幻叙事的审美特征,迅速获得广大青年的青睐。2003年,“玄幻文学”成为网络关键词之一,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在阅读网络玄幻小说。2004年,网络玄幻小说《小兵传奇》入选十大中文搜索关键词的文学相关词语(谷歌和百度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网络玄幻小说在阅读指数上碾压其他类型小说,其中《诛仙》的点击率突破3000万次,其他的玄幻小说作品,如《搜神记》《昆仑》《幻域》等,也高居畅销书榜首,因此,2005年被网文行业称为“玄幻元年”。

网络玄幻小说无论在既存作品数量抑或创作人数方面都位居前列,并拥有海量的粉丝群体,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学存在,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一些学者对网络玄幻小说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不符合主流文学的审美价值观——文以载道。2006年6月18日,陶东风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的文章,文章选取了2005年度新浪网评选出的“最佳玄幻文学”的前三名作品《诛仙》《小兵传奇》和《坏蛋是怎么炼成的》作为批判对象。陶东风指出,网络玄幻小说所建构的“架空世界”“不但不受自然界规律(物理定律)、社会世界理性法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制约,而且恰好是完全颠倒了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规范。”其价值世界是混乱的、颠倒的;网络玄幻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装神弄鬼”,“装神弄鬼作为一种掩盖艺术才华之枯竭的雕虫小技,只有在想象力严重贫乏或受到严重控制的情况下才会大量出现”。此论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起媒体的关注。6月20日,《北京娱乐信报》刊登《教授博客狂批玄幻小说》一文,其文转发了网络玄幻小说作家明寐对陶东风言论的回应:“评价不公平、教授不厚道。”明寐认为,网络玄幻小说正处于发展初期,评论界不能对创作者的努力视而不见,应持健康的、正面的、不带偏见和歧视的批评,更不应该以偏概全。他对陶东风所说的“作者本人价值观的错乱”坚决不能认同。同日,陶东风在新浪博客上再发表一篇题为《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修改版)》的文章,随即遭到玄幻小说作家的反驳。风头正茂的《诛仙》作家萧鼎发表一篇题为《究竟是谁在装神弄鬼?——回陶东风教授》的文章作为回击。萧鼎首先认为陶东风对网络玄幻小说的理解有失公允,网络文学的价值世界并非混乱的、颠倒的;其次,陶东风对《诛仙》作品的解读有误;最后,指出陶东风仅以《诛仙》《小兵传奇》和《坏蛋是怎么炼成的》3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指责面太广,以偏概全且毫无事实根据。

在社会上,绝大多数网民高度认可网络玄幻小说存在的积极意义;在学术界,也不乏有许多学者支持和理解网络玄幻小说作家。2006年6月21日,张颐武在《中华读书报》发表《玄幻:想象不可承受之轻》(第9版),认为网络玄幻小说是青年人的独特选择,是青年人自由联想的感性书写,应给予肯定和支持;8月30日,傅秋在《艺术评论》发表《不要指责玄幻文学和80后——兼与陶东风教授商榷》也认为应以包容性的心态看待网络玄幻小说的成长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由此拉开“玄幻门事件”(或称“陶萧之争”)的序幕。

“玄幻门事件”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关于小说作品文学性的讨论,实际上是青年人与父辈之间的代际审美冲突。其实,陶东风在“玄幻门事件”中已经意识到“80后”青年与父辈因生活经验的不同,两者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差异。他在《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修改版)》指出网络玄幻小说的盛行,与“80后”一代(代际)感受世界的方式——网络游戏化息息相关,“他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电子游戏机的世界,而且也生活在一个道德颠倒和价值真空的世界。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一代必然也是道德价值混乱、政治热情冷漠、公共关怀缺失的一代”。“不理解电脑游戏在‘80后’一代生活中的根本重要性,就不能理解玄幻文学及其他以‘80后’为主角的文化和文学类型”,陶东风在之后的一次访谈中强调网络玄幻小说的研究价值“不在其文本的审美特质,而在其社会学的认识价值”。显然,陶东风虽然承认代际差异的存在,但否定青年人非主流的审美趣味,认为网络玄幻小说的研究价值不在文本的审美特质,并对“80后”一代的精神状况表示担忧。陶东风的关切,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部分学者并不认可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更多的只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例如,吕鹤颖认为,“‘玄幻门事件’是20世纪以来学院知识分子对‘80后’所代表的子辈文化的持续关注,是父辈与子辈在文化形态上代际差异的一次相对激烈的呈现”。从更深层次来看,与其说是文化形态上代际差异的冲突,不如说是审美上的代际冲突。有些学者已意识到这一点,郑苏淮、林彬、秦红梅等学者在《亚审美:一种新社会思潮》一书中把网络玄幻小说视为中国社会亚审美思潮下的一种亚审美形态。他们把亚审美化思潮比喻为《荷马史诗》中塞壬女妖动人的歌声,“不论理智告诉我们她是多么的不正统,具有多么大的危害性,但是,她那美丽动人的歌声对人们产生的极度诱惑,往往还是促使人们回头去看,并循着歌声掉入陷阱”。在他们看来,网络玄幻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美”是不正统的、边缘性的,不被认可的,对青年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从青年人的角度来看,网络玄幻小说代表着时尚,他们可以在文本中产生寻求自我、实现自我的虚幻性快乐。

2. 代际冲突与代际差异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来,“玄幻门事件”所隐藏的代际审美冲突,并非一种单独现象,而是主流文学精英分子对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所持有的普遍态度。在中国当代文学里,随着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作家群体的登场,与父辈的审美差异已越发明显,例如,2006年的“韩白之战”和2008年的“韩郑之争”,在彼此的文字里,凸显了不同代际所导致的审美差异。

代际差异,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任何时代都存在。前现代社会里,代际差异并不明显。中国古代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基本不会出现较大的社会变革。青年人大多受制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在“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儒家思想规训下,很少能表现出激进的想法,也无适合的舞台可供他们自由伸展。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出行不便,不同地区的人员往来交流比较困难,很难有机会互动。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代际差异大多只局限于一个家族内部(家丑不外传),很难形成广泛性的社会现象。但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介技术的兴起有了颠覆性改变。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网络新媒介的兴起,青年人积极拥抱互联互动的网络世界。有意思的是,互联网发展初期,是一个主流文化精英分子(父辈)忽略的、未能及时介入的时期。青年人与父辈对网络新媒介的不同态度和反应,主要源于青年人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父辈则囿于既有的经验世界,无法迅速地接纳新事物和新思想。因此,青年人天生具有“反常”色彩或“反叛”色彩,这是青春期的表征。父辈则习惯既有经验,很难接受青年人的“反常”和“反叛”。如果两者之间无法达到协调,必然存在冲突。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指出,“现代世界的特征,就是接受代际之间的冲突,接受由于不断的技术化,新的一代的生活经历都将与他们的上一代有所不同的信念”。社会越发展,青年的主体性便越发凸显,与父辈的代沟就越大,甚至出现代际冲突。这种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尤其突出,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包括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与价值观越来越明显的代际分化、代际差异甚至代际冲突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观的多元分化越来越明显地向社会代际关系领域展开,或者说,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代际差异和代际冲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重要表征之一”。诸如“芙蓉姐姐”和“凤姐”在网络上的另类生活方式等,便引发了主流文化的激烈抵触和严厉批判。

网络玄幻小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青年人借助网络新媒介的技术优势所诞生的小说新类型,其蕴含玄学、虚幻等审美特征,必然会与主流文学所推崇的“文以载道”审美价值观有所差异。这种代际审美,并非完全无意义,对中国新世纪文学的长远发展是有裨益的。它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新世纪文学的审美多元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此外,网络玄幻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代际差异不代表是绝对“天差地别”的表现。当然,网络玄幻小说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等现象。但不能全盘否定网络玄幻小说整体性地向上发展,其中优秀的作品,与传统文学的审美价值并不冲突。知名作家张抗抗被聘为“网易中国网络文学奖”的评委后,改变了自己对网络小说的成见:

被初评挑选出来的30篇作品,纠正了我在此之前对于网络文学或是网络写作特质的某些预设,它比我想象的要显得温和与理性。即便是一些“离经叛道”的实验性文本,同纯文学刊物上已经发表的“前卫”作品相比,并没有“质”的区别。若是打印成纸稿,“网上”的和“网下”的,恐怕一时难以辨认。我不知道那些“异质”的和“另类”的网络作品,就是现在这个样子,还是被初评筛掉删去,成了“漏网之鱼”?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任何评奖过程真正较量的不是作品,而是评奖的标准。

张抗抗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学者的意见。并非所有的网络小说无文学审美价值,优秀的网络小说与传统文学在本质上是互通的。网络玄幻小说亦是如此。此外,代际审美差异的存在,一方面是代际差异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多是人为所设置的条条框框。这里便涉及文学的“本质”,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认为,一件作品之所以能被视为文学作品,是被“构造”出来的,“问题也许不在于你的出身而在于人们怎样对待你。如果他们决定你是文学,那么你似乎就是文学,无论你认为你是什么”。“文学根本就没有什么‘本质’。”从这种意义上讲,“玄幻门事件”所折射出来的代际审美差异,更多是人为所设置的条条框框所产生的。正如张抗抗所困惑的:“网络文学会改变文学的载体和传播方式,会改变读者阅读的习惯,会改变作者的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文学本身?比如说,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优秀的网络玄幻小说作品在追求超现实叙事、超自然叙事的同时,在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与主流文学作品并无较大差异。例如《诛仙》在渲染鬼神之力的同时,也在探讨什么是“正道”和“正义”:“正道便是正,而魔教便是不正,天下什么才是正道”,本身便是追问什么“正义”。并非所谓“装神弄鬼”“犬儒主义”之批判所能全盘否定的。只是青年人在创作网络玄幻小说的过程中并不把文学性作为首选,或以主流文学的审美趣味为核心,关注更多的是读者的阅读体验。

从青年与父辈之间的代际差异来看,“玄幻门事件”的发生,是必然。没有“玄幻门事件”,也会有其他类似的事情发生。面对代际差异引发的代际审美差异,父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从青年人身上寻问题,一味指责他们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甘堕落,强制性地用自己的审美标准要求青年人。当网络玄幻小说与传统文学审美标准相碰撞时,必然出现“方枘圆凿”的现象。审美并不一定具有康德所讲的普遍性,细分之下,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群体,各有其美。

3. 代际审美创作思维与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生成

“玄幻门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青年人与父辈之间的冲突,一方面说明了存在代际审美差异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生成,与青年人群体审美趣味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2016年网文江湖群英谱——中国网络文学作者洞察报告》和《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可知,网络玄幻小说的创作群体和阅读群体,主要是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人。那么,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生成,不能不受到这一青年群体审美趣味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生成,应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创作群体之间所达成的审美共识作为考察对象,即代际审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代”的概念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以作者的出生年龄为文学代际划分依据的做法已经是代代相传,演变成文坛和媒体的一种成规”。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代”原本是一种生物学的现象,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不可避免地会走向死亡,唯有繁养下一代,才能确保族群的延续和发展,由此形成以“代”为标签的生物谱系。但人类又是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存在,审美的存在。个体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必然要受到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普遍力量的影响(个体与父母的代际关系),或社会、历史经历的影响。因此,对于人类而言,“代”不仅是一种生物学现象,而且是一个社会审美现象:“特定年龄段的个体处于相同或相似的社会位置,经历了相同的社会重大事件或社会文化潮流,因此具有了共同或相似的社会经验和集体记忆,并在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情感结构、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方面表现出共同或相似的倾向。”即共同经历了相同的重大社会事件,是形成“代”的关键因素。

在文艺领域中,对作家群的代际划分,不是取决于生理年龄,而是依据这年龄区间共同拥有的社会经历和历史记忆所形成的相对定格的审美。正如“60后”作家群代际标签的确认,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大致相似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历,拥有“共同的文化记忆”,由此,形成了与其他代际不一样的、属于他们这一群体相对定格的代际审美。所谓“一代之言,皆一代之精神所出,其精神不专,则言不传”。“80后”作家代际标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成功举办及其所造成的巨大影响,“80后”作家瞬间成为中国当代文坛关注的焦点。他们无视传统文学的写作规范,其写作是非历史化的,推崇以叛逆性的青春叙事和解构式思维描绘他们向往的生活(网络、校园、游戏、影像等组成的世界),与广大的青年人形成情感的共鸣,获得大量的粉丝支持,也让他们成为有别于父辈的独特的文学存在。

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人所形成的代际审美,是基于共同体的存在方式。网络新媒介技术的互联互通,让广大的青年人更容易联系在一起。青年人因共同拥有相似的文化记忆,在审美趣味上极易互相吸引,容易形成审美共同体。如“御宅族”“葬爱家族”“二次元”粉丝群等审美共同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审美共同体并非传统共同体基于道德伦理为宗旨的群体关系,而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所形成的审美群体关系,旨在寻求认可感。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认为“共同体是一种我们将热切希望栖息、希望重新拥有的世界”。即共同体总会给人以不错的感觉——预示着快乐——我们想要去经历和体验的无遗憾的快乐。共同体意味着一个能给人温馨、温暖、舒适、安全的场所;一个可以互相依靠互相扶持,即使跌倒也有人帮助的地方。因此,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人所形成的代际审美,呈现出抱团趋势,具有广泛性,更能代表青年人共同的审美趣味。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共同体亦是如此。在早期的发展阶段,网络玄幻小说爱好者因共同的审美趣味成立了中国玄幻文学协会(CMFU),推动网络玄幻小说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讲,中国玄幻文学协会(CMFU)便是早期的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共同体,拥有相同审美趣味的人在其中相互扶持、相互慰藉、形成内在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同一性。

当然,网络玄幻小说的发展壮大,更离不开大量粉丝的参与与支持。有学者指出“粉丝既是‘过度的消费者’,又是积极的意义生产者。他们不仅是作者的衣食父母,也是智囊团和亲友团,和作者形成一个‘情感共同体’”。但从青年人的审美趣味来看,当一个网络玄幻小说作家在后续的创作中,因后续作品创作的审美特征不契合粉丝的审美趣味时,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粉丝的“移情别恋”现象,转向其他类型小说。因此,与其讲粉丝和作者是一个“情感共同体”,毋宁讲粉丝和读者是一个“审美共同体”。粉丝通过网络新媒介技术与玄幻作家产生紧密的互动关系,以点击率和订阅的形式(经济支持)支持玄幻作家继续创作,进而为审美共同体的形成和壮大保驾护航。粉丝为了支持心仪的玄幻作家,往往趋于抱团,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形成马尔歇·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讲的“重新部落化”状态。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3种社会形态。口语时代,人类处于部落化状态,其交流更多局限在小范围的语言传播;印刷文明时代,印刷技术使得人类的视觉得以延伸,建构了以知识为中心而“去部落化”的时代;电子媒介时代,电子技术让人类各个器官得以延展,打破印刷文明时代的“个人主义”,在“去中心”的网络世界又开始“重新部落化”。当然,“重新部落化”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高层次的部落化:人类因共同的审美趣味而聚在一起,无所谓的“中心”,均是平等交流。“重新部落化”主要通过QQ群、微信群、百度贴吧等多种形式存在。审美共同体通过“重新部落化”得以巩固和加强。粉丝之间的交流,粉丝与作家之间的交流,使得彼此之间能够顺畅地形成审美共识。而作家为了保持作品的吸引力,必然要迎合粉丝读者的审美趣味进行创作。粉丝与作家之间形成一种互相肯定的关系。

以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烽火戏诸侯、跳舞、辰东、忘语、梦如神机、爱潜水的乌贼等为代表的青年玄幻小说作家在粉丝的支持下,从创作伊始,便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再追求传统文学经典化的创作思维、作品的深度阅读、表达形式、文本结构和语言内在张力,与现实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追求“虚无主义”审美和叙事的新奇性。从整体来看,以“80后”为代表的网络玄幻小说作家主要有以下3种审美创作思维。

3.1 规避传统文学经典的创作思维

文学创作,历来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尤其是经典文学创作,不单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要求,也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食粮。每一个时代及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经典文学作品,比如周代的边缘文学作品《诗三百》,到了孔子时代则成为经典文学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其他的如先秦散文、《离骚》、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莫不如此。然纵观中国文学史,经典文学作品的生成,大体上与儒家思想脱不了干系,比如文学须符合儒家道义,即文必载道。换言之,“载道”的经典逻辑,贯穿了中国整个前现代文艺思想,如钱穆所讲:“晚清京剧,论其渊源,亦诗三百之流。剧中必寓有礼。如《二进宫》,如《三娘教子》,如《四郎探母》。《三娘教子》乃见一家之礼。《二进宫》君臣之间,乃见一国之礼。《四郎探母》华夷之间,乃见天下之礼……中国人生亦可谓乃一文学人生,亦即一艺术人生。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剧中必寓有礼”“文学必在道义中”,说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存在的逻辑在于伦理道德。一方面,经典文学本身就是传统和规范的表征,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稳与管理;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热衷于介入或干预社会,必然要维护经典文学的权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学进入一个新时期,“文艺从属于政治”或“文艺为政治服务”被“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所代替,经典文学的崇高地位遭受冲击。更重要的是,中国开始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政策,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兴起,新时期的文人普遍失去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兴趣。文学进入一个以审美为中心的阶段,更多强调作家的自我意识,文学不再强调“载道”的社会责任,转身关注“美”的享受,把“美”从“真”和“善”的羁绊中独立出来。文学创作不再停留于伦理和政治层面上,不再塑造“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给社会大众带来更多的选择,如动漫、游戏、影视节目、综艺节目等。这些选择,成功地吸引了大部分的社会大众,成为社会大众的解压方式,经典文学走向边缘化。

尤其到了网络新媒介时代,文学创作被视为商品生产,与经济挂钩,并逐渐演变成标准化的文化产业。昔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态度已不复存在。反之,快餐文学占据了主导地位。快餐文学追求的是书写速度和出版速度,信奉的是“时间就是金钱”的原则,视创作如商业。一些作家能在十几天内完成数十万字的“鸿篇巨制”。最典型的是网络玄幻小说作家唐家三少,正常情况下,他每小时可写四五千字。从2004年初到现在,他坚持每天在网络上上传8000—10000字,每年写作量不低于280万字,最多的一年写了400万字。就这样,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唐家三少总共创作了10多部作品,总字数超过2000万。他戏称自己的码字数量已经赶超张恨水,而他的终极奋斗目标,据说则是一辈子写了1亿字的作家倪匡。”纵览唐家三少的作品,如《绝世唐门》《斗罗大陆》《神印王座》《龙王传说》等,大多属于小白文,类型化写作,典型的快餐文学。快餐文学满足社会大众在快节奏生活中的浅阅读需求,同时也解构了传统文学的神圣性和经典地位。或者讲,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迫使许多人放弃深层次思考的经典文学作品,转而追求娱乐性的快餐文学,以抵抗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网络新媒介的普及,绕开了印刷、出版社、实体店的层层限制,使文学创作不再属于少数精英阶层的特权,人人都可以上网写作并发表自己的作品。正如李寻欢所欢呼:“在过去的文化体制里,文学是属于专业作家、编辑、评论家们的事情,他们创作,发表,评论,津津有味,却不知不觉间离‘普通人’越来越远。……现在我们有了这个网络,于是不必重复深更半夜爬格子,寄编辑,等回音,修改等等复杂的工艺了。想到什么,打开电脑,输入,发送——就OK了。你甚至可以在几分钟之后看到读者给你的回应。”网络新媒介的技术优势,使得文学创作前所未有地简单,作家无须面对资料的匮乏、灵感的枯竭等困境,完全可以“借鉴”海量的电子资料,“博取百家,自成一体”。有些文学创作还可以以“集体”的方式完成,知名度比较高的有《活着、爱着》《临高启明》和《魔装》。“《活着、爱着》自1997年开篇以来,吸引了许多少男少女前来续写。他们中的佼佼者,还有幸得到‘网络文曲星’的称号。”因此,网络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强制介入,使文学作品的创作突破了“灵感说”和“天才说”的藩篱,进入一个“狂欢”的创作时代。未见系统化的文学理论,只有碎片化叙事和故事接龙。有学者指出:“如今文学越来越不像文学,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故事的代称。”故事成为人们理解世界的工具。

3.2 重返虚构性叙事的审美创作思维

主流文学预设了作品内容与现实物质世界的依存关系,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个人与现实物质世界的审美关系。关怀现实是主流文学创作的重要价值品质,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许多老一辈的学者都持这种观念,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基本上,主流文学追求观照现实物质世界,“强调文学的思想性,思考社会问题,探索人生道路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传统”。甚至上溯至前现代,无论是主流文学还是大众文学,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创作。即使是充满瑰丽多姿想象力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其本质也是现实主义。然而,到了网络新媒介时代,网络玄幻小说的创作,热衷于虚构性叙事,流行建构“架空世界”。如老猪《紫川》的西川大陆、说不得大师《佣兵天下》的幻想空间、萧鼎《诛仙》的仙侠世界、天蚕土豆《斗破苍穹》里的斗气大陆等“架空世界”。在主流文学批评家看来,远离现实世界的“架空世界”是犬儒主义的一种表现。不过,网络玄幻小说“架空世界”的成长,本身就是为了取悦读者的一种创作,生成大众喜闻乐见的“爽文”阅读式的快感虚拟空间。

网络玄幻小说虚构性叙事的审美创作思维,除了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作家对主流文学现实主义叙事的规避外,网络新媒介技术的兴起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在网络新媒介技术的加持下,一种新的审美现象——虚拟世界——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同时,青年人也肯定虚拟世界在某些方面比现实世界更理想。有学者认为,“互联网这种媒介技术恰好为中国现代的年轻人在现实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外开辟了一个虚拟空间——虚拟的身份、虚拟的性别、虚拟的社区,个人主体意志借助文学创造的‘主神空间’,在‘80后’‘90后’敏锐地意识到幼启蒙童话和现实世界的错位后,便成为逃避现实、自我对话及招待读者客人的主人空间”。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所滋生的压抑、痛苦、迷茫等社会问题,正在迫使青年人遁入虚拟世界,追求虚幻的自由理想生活,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弱抵抗。而网络新媒介技术赋予了虚拟世界“现实化”的可能性,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渗透和影响,使得小说创作从过去对现实世界的重点关注,开始转移到虚拟世界。

此外,小说创作与现实生活产生交集或交叉的话,稍不注意就容易触碰监管红线,例如色情、恐怖、暴力等问题,无形之中增加了现实主义写作的难度。另外,一些作家肆无忌惮的想象力及“自我的放飞”,或以“擦边球”的形式规避监管,在某种程度上歪曲事实或成为历史虚无主义,人为地增加了现实主义写作的难度。

因此,网络新媒介时代的虚拟世界(虚拟文化)成为隔离作品与现实的藩篱。于是,网络玄幻小说不再以表征现实物质世界为追求,而是转向虚拟世界,只满足于文本的挪移游戏。其中玄幻、奇幻、魔幻等幻想类作品最受读者着迷和追捧。《小兵传奇》《诛仙》《佣兵天下》等优秀玄幻小说则凭借超高的点击量,带领网络小说在21世纪的崛起。

事实上,网络玄幻小说创作转向虚拟世界,以虚构性叙事作为艺术表现手法,恰恰是回归文学本体之所在。雷·韦勒克(R.Wellek)和奥·沃伦(A.Warren)在《文学理论》中强调这一点:“将一部伟大的、有影响的著作归属于修辞学、哲学或政治论说文中,并不损失这部作品的价值,因为所有这些门类的著作也都可能引起美感分析,也都具有近似或等同于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章法等问题,只是其中没有文学的核心性质——虚构性。这一概念可以将所有虚构性的作品,甚至最差的小说、最差的诗和最差的戏剧,都包括在文学范围之内。”因此,文学首先是虚构性的艺术,提供给人们的基本都是想象的空间,而不是现实物质世界的再现。虚构性叙事的回归,是文学自身对现实主义传统的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始于网络新媒介时代,而是一直贯穿于整个文学发展史,例如民国时期的鸳鸯蝴蝶小说,到后来的港澳台以金庸、梁羽生、古龙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但这种调整一直以来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唯物主义、理性主义等影响,文学观照现实成为不二的选择,虚构性创作一直未能登台唱戏。直至网络新媒介时代,文学开始摆脱意识形态、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虚构性创作逐步活跃。因此,虚构性叙事是回归文学本体之所在。

3.3 重回尚奇尚怪式叙事的审美创作思维

以“80后”为代表的玄幻作家大多追求神话、神魔、架空、穿越、仙侠、修真、魔法、争霸等类型的小说创作,这些小说本身就是以尚奇尚怪的方式来叙事的,不奇、不怪、不足以体现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特征——“玄”,即超越日常生活“平凡性”的某种“玄之又玄”的“超凡性”。例如《诡秘之主》的主角上班族周明瑞因为一个转运仪式而穿越到异世界。这个异世界是以类似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科学与超凡并存的社会模式(蒸汽朋克和克鲁苏神话相结合)。《诡秘之主》的超凡力量体系包含22条序列途径,220种魔药、9种源质和扮演法。而12条序列,从序列9到序列0(真神),不同序列的段位有不同的能力,个体生命可以通过服药晋升到高一级的序列,“扮演法”是最有效的方式,即领悟序列不同段位的本质又不迷失自我,直至最后晋升真神。维多利亚时代属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然《诡秘之主》却在叙事中加入大量“超凡性”的存在,进而从另一个视角去阐释世界运作的真相。此类场景,在网络玄幻小说世界里俯拾皆是。许多的玄幻作家非常推崇以这种“超凡性”的棱镜来观察世界,或对历史中的人和事进行某种特殊的“超凡性”改造,注入“神性”。例如《将夜》把孔子改造成超凡英雄,拥有最强的力量,成为人间超凡者的最强人,最后为了守护人间,不惜与天道决斗,化身为“月亮”照亮人间。

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网络玄幻小说作家之所以追求尚奇尚怪式叙事,主要是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中国改革开放后,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政策,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兴起。自此,中国步入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稳定富裕。大部分“80后”作为独生子女,其物质生活较为优渥,自然在精神上会寻求“超现实”的超凡体验。“想象溢出了现实的边界,这不是人为可以束缚和抑制的。而且这种膨胀的想象已经没有中国传统的感时忧国的沉痛,有些是纯粹的幻想,有些是对现实的叛逆,对旧有传统的挖苦,还有些是日常生活中压抑苦闷的情绪化释放。”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形成,与审美代际息息相关,是现代青年人审美乐趣的体现。这种审美乐趣主要是通过网络玄幻小说审美共同体获得了庇护。现代性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日渐冷漠,而瞬息万变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便是青年人不安、不定的源头。于是,青年人为了消除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不安和不定,便在网络虚拟空间寻求共同体的安全。网络玄幻小说的虚构性、超现实性和超自然使青年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回避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进而获得一种幸福幻觉。网络玄幻小说审美共同体的本质也只能是一种想象式的抚慰。

猜你喜欢

玄幻代际青年人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高中生阅读玄幻小说的心理需求及影响研究
论网络玄幻小说的特点和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