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定向动机流核心特征个案研究①
2023-02-06魏清
魏 清
1. 研究背景
动机作为外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个体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外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传统上,在语言学习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一直是相互促进的。新理论的提出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了新视角,而语言教学实践则检验了新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为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各种反馈。定向动机流理论作为二语或外语习得动机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无疑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然而在二语、外语习得领域,定向动机流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的验证和反馈较少。在中国的外语学习环境中,关于定向动机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定向动机流的研究。因此,以定向动机流理论为指导,研究外语学习者动机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该文旨在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定向动机流特征的分析,验证中国英语语境下定向动机流的主要特征。为此,本研究提出了3个研究问题,将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访谈数据:(1)定向动机流中启动高动机的驱动力具有什么特征?(2)定向动机流中显著促进结构的特征是什么?(3)学习者处于动机流时的情绪状态如何?
2. 文献回顾
2.1 定向动机流理论
定向动机流是“一个长期参与一系列任务的过程,这些任务之所以有回报,主要是因为它们将个人引向一个高度有价值的目标”(Dörnyei et al., 2015)。这是一种超动机,个人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既定目标所拥有的一种现象。二语动机理论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以往的二语动机理论为基础,强调认知、动机和情感的统一,这使其丰富而独特。因此,这对二语和外语习得动机理论的研究,优化二语和外语课堂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根据Dörnyei和Henry(2015),所有的定向动机流现象均体现了这3个核心特征要素:目标/愿景导向、显著的促进性结构和积极的情绪能量。
2.1.1 目标/愿景导向
目标导向(goal/vision-directedness)指学习者的行为是自发的,遵循既定的轨迹,朝着既定的目标或愿景前进。只有明确的目标或愿景,才能凝聚学习者的努力、精力和时间,才能激发他强烈的行为动机,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目标/愿景导向是动机流产生的前提,也是动机流最重要的特征。目标导向思想的理论来源于目标设定理论(Locke et al., 1990)。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类行为是由他们自己设定的一系列目标触发的。目标决定行为和成就,短期/近期目标尤其重要。短期目标是学习过程中的子目标(如参加和通过考试)。它们具有强大的驱动功能,因为它们的实现标志着进步,提供了直接的激励和反馈,从而导致动力流的产生。
2.1.2 显著的促进性结构
这种显著的促进性结构是定向动机流的第二个定义特征,它既是动机流的路径,也是动机行为的结果。就像洋流一样,定向激流一旦形成,就会在跳跃和螺旋中遵循一条清晰的路径。这种结构,就像一个感性的路线图,安排了通往目标实现的路线。构成这种独特结构的3个不同元素是:(a)在没有意志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重复的行为惯例,其中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目标;强大的动机系统使现有的行为成为“动机自动驾驶仪”,此时动机行为内化为动机流的一部分。它不再受个人情绪状态的控制。(b)定期进度检查过程,在此过程中,子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肯定的反馈。动机行为采取子目标的形式,既是最终目标的标志,也是评估和测试进展的一个标签。每个子目标的完成不仅标志着进步,还会触发后续行为。换句话说,子目标具有强大的激励功能,因为它们标志着进步,并为继续学习提供即时反馈和激励。(c)明确的起点,且这一起点作用特别重要。定向动机流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学习者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主动发起的一种有意识的、明确的行为。
2.1.3 积极的情绪能量
定向动机流的第三个特征是,当学习者进行活动以使自己更接近目标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逐项分级目标的实现,会使个体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产生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贯穿于追求整体目标的全过程,不断释放正能量克服干扰因素,推动个体向目标前进,并保持方向性激励电流的强度。
在定向动机流中,任务本身并不一定是有趣的,最好的体验主要是从到达终点状态的感觉中获得的。学习者在行动过程中的快乐源于接近最终状态的满足感,而不是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在长期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充满乐趣的,很多任务是枯燥的,因此,与流动理论相比,定向动机流理论更具实用性。
2.2 相关研究现状
Dörnyei (2016)首次提出定向动机流这一概念,且定向动机流理论现已从萌芽状态逐渐走向成熟,标志则是《语言学习中的定向动机流——聚集性干预框架》一书的出版。本书不仅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定向动机流的理论特点,而且通过比较其他相关阐明了定向动机流理论的鲜明特点及其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理论探索的成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对定向动机流的研究已从理论探索转向实证研究。
目前,越来越多的论文从不同领域对定向动机流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4个方面。首先是验证定向动机流对个人(包括大学生、移民和教师)的3个显著特征。其次是主题更具体和细化,如定向动机流的情感属性,触发定向动机流的参数,第二课堂中影响定向动机流运行的上下文相关因素等(Sak M,2019)。再则是定向动机流型动机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研究(Ghanizadeh A et al., 2017)。最后是关于定向动机流的量表和问卷的研究。此外,关于定向动机流理论对语言学习者的自我概念、自信心、自主性等心理变量的影响,也有一些新的研究(Zarrinabadi N et al., 2017)。尽管对定向动机流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不同背景下的实证和验证研究。
鉴于本文研究目的,笔者将第一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Dörnyei等人认为,目标/愿景导向、显著的促进性结构和积极的情绪能量是构成一个完整的定向动机流体验不可或缺的3个部分。Henry等(2015)首次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动机流经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存在。本研究选取了3名符合条件的瑞典女性移民,年龄在26—35岁。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回顾性访谈获得研究数据。研究结果证实动机流的存在及它的主要特征:它是一种高强度和长期的激励形式;它存在于突出的提升结构中,并伴随着积极情绪。本研究不仅弥补了定向动机流理论在实证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证实了个体动机流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存在。Ibrahim (2016)采用现象逻辑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对7名动机流体验者的情绪动态进行了调查,指出定向动机流体验者主要使用积极情绪,偶尔使用消极情绪来调节情绪状态,以维持学习投入。Safdari和Maftoon(2017)研究了一名母语为波斯语的伊朗中年意大利语学习者,通过3次半结构化访谈追踪参与者的学习经历,收集研究语料库,并使用主题编码分析对数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定向动机流假说的3个核心特征可以在参与者的经验中被清晰地反映和证实。
总之,上述研究为笔者理解定向动机流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实证,但也暴露了局限性,比如研究背景和参与者。在中国外语学习这一语境中,关于定向动机流理论验证的研究较少。此外,以往研究中的参与者多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或移民,因此,在更多不同语言学习背景和语言学习者中验证定向动机流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由于定向动机流的特殊性,并不是每一个语言学习者都能体验到类似定向动机流的能量,并且往往在语言学习者定向动机流衰退时才会被发现。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广为接受的方法“回顾性法”,基于参与者自我评估动机轨迹图的信息,采用半结构化问题对参与者进行访谈。因此,访谈问题旨在让参与者回忆他们过去的英语学习经历,包括目标、动力、行为、情绪状态和变化等。
3.2 参与者
并不是每个有动机的外语学习者都能体验到定向动机流。因此,根据有目的抽样的原则,笔者选择了中国某大学非英语专业的4名三年级学生进行回顾性访谈,但根据参与者的自我评估动机轨迹图,最终只有2名学生参与了访谈。参与访谈的学生为一女一男,平均年龄21岁。他们都通过了CET-6(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这被认为是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高英语水平的证明。他们都有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并坚持至少10年的经历。此外,他们俩都没有出国留学过。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访谈前,参与者被要求简单地绘制过去6个学期的自我评估动机轨迹图,因为在一系列以时间变化为中心的回顾性访谈研究中,该图表已被广泛接受为一种唤起工具。它能让参与者回忆他们学习英语时的动机变化。个人半结构化访谈是面对面的形式,并全程使用汉语。整个过程分别持续约15分钟,参与者对5个访谈问题的回答均使用手机录音形式记录下来。在分析之前,录音材料被逐字转录。转录后的文字总数约为3700个汉字。笔者采用专题法和归纳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4. 调查结果及讨论
4.1 具有驱动力的目标/愿景:方向性
为了验证和更好地探索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定向动机流的主要特征之一,即目标/愿景导向,笔者就以下2个问题对参与者进行了访谈:(1)大学英语学习的期望是什么? (2)根据自我评估的动机轨迹图,是什么因素使他们进入并保持英语学习的高动机期? 2位参与者都清晰且迅速地表达了他们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或期望,并对学习的动力进行了明确的描述。
定向动机流总是有方向性的,从一个动机源移动到另一个特定的目标。事实上,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定向动机流总是伴随着一个突出的目标或一个清晰的愿景而启动。因此,动机心理学中的目标非常重要,因为目标可以为具体的活动增加意义和方向。这在2位受访者的回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根据学生A的报告,努力学习英语的动力包括:通过英语水平考试,自我提升,英语作为其实现其他目标的先决条件或协助工具等。然而,当谈到她的定向动机流经历的影响因素时,她强调了内在因素,比如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使英语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显得不弱。
我进大学时的目标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在我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我的目标是获得大学英语六级证书。之后,我准备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即使我毕业后没有继续学习,我仍然希望能进一步学习英语。
我认为有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内在的,英语是我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弱项。因此,我非常渴望让它变得更好。因此,我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说到外部因素,一个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另一个是求职面试。如果我的英语很好,我想这对我找工作很有帮助。
B同学在访谈中谈到,在社交中流利地说英语、通过考试、自我提升、在比赛中超越他人等,这些因素成为他学习英语的动力引擎。
我选择一所外语特色大学的原因就是我想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我的进一步目标是用英语流利地与他们交流。然后我希望通过四六级,把英语学得更好。这也是我对学习英语的期待。
那段时间,我周围的人都在努力学习英语。我认为必须做得更好,因为他们都在竞争,虽然我知道我的英语一直不差。因此,我更有动力去学习,并决定取得惊人的成绩,与他人竞争。
2位受访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提到了通过英语考试,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通过考试可以在短期内相对实现,而通过进一步的英语学习获得整体的提高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定向动机流体验的一个标志是自我和谐的目标(狭义地说,它们指的是远端目标)和常规的近端子目标(可以等于短期目标)之间的有力相互作用。Miller and Brickman (2004)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点:最近子目标或短期目标的设定和实现可以促进有价值的未来目标或长期目标的实现。英语学习的目标和愿景使参与者进入了强烈的定向动机流阶段。正如Levin(2000)所说,愿景是一幅生动而丰富多彩的成功和成就画面,在这幅画中,可以见证和体验未来。
4.2 自我推进,重复行为惯例和明确起点:促进性结构
定向动机流在语言习得中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定向动机流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特殊而显著的促进结构,它既能引导过程朝着目标前进,又能积极地保持动机流的流动。这种结构有3个形成要素:(a)没有意志控制的有规律的行为惯例;(b)无意识的自我调节或定期进度检查过程;(c)明显的起点/终点。这种促进性结构特征在访谈数据的分析中得以证实。
在学生A的访谈中,她提到,起初是每天背诵英语单词和短语。随后便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语法,阅读长而复杂的句子。此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时间表进行复习。这些有规律的活动是从第六学期开始的,这是她最具激励价值的学期。更重要的是,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她的日常行为。
学生B在访谈时说道,在准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期间,他更加努力,每周都有一个时间表,计划的任务必须在一周内完成。他还提到了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
根据上述2名参与者的访谈分析,他们学习英语的活动是有规律的,是自动驱使的,没有语言学习者特定的意志控制。在之前的相关研究中,参与者也表示,他们的第二语言学习日程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的词汇量非常少,所以我每天都有规律地练习。比如寒假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学习英语单词数,然后从今年3月开始,每天都在陌陌App上背单词。整个3月,我每天都系统地学习英语语法。现在,我每天学习和记忆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学生A
总的来说,我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更加努力。我密切注意老师的步伐,并在课堂上努力学习。下课后,我一般会选择一些有利于英语学习的阅读材料,或者做一些与英语相关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我通常制订一个计划,必须每周完成它。当然,除了计划之外,我也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了一些其他的实践项目,更好地提升自己。——学生B
目标设定理论认为,最近的目标或子目标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它们标志着进步,并为继续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激励。(Dörnyei Z et al., 2016)在采访中,学生A说她的词汇量很少,她从英语单词和短语开始。坚持词汇学习后,她发现英语学习更顺畅了。所以,她的第一个短期的小目标——背诵单词和短语成功实现了,而且子目标的实现给了她动力去按照计划学习更多的东西,比如语法和句子。学生B没有像学生A那样详细地描述他的活动,因此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在定向动机流的促进性结构中定期进度检查的组成部分。
首先,我的英语词汇量很少,所以我开始背诵。我用“红宝书”(一本不同版本的英语词汇书)背诵英语单词,每天背诵1个单元。但是我仍然需要复习前一天所学的内容。我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心理学领域很有名,用来帮助和反馈记忆某物)……现在我已经背诵完所有的单词。然后我在3月开始学英语语法。在完成语法学习的同时,我每天都学习长句和复句。——学生A
定向动机流就像一个洋流(它有它的地理起源点),也有一个明显的起点/转折点,它是由特定事件或个别因素的组合触发的。学生A提到了一系列因素导致她进入类似定向动机流的阶段。她认为内外因素都在起作用:她想让自己从内心变得完美。她也有进一步学习的计划,英语考试是必须的。此外,为了在未来的工作面试中有更好的英语表现,她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而对于B同学,他提到了激励他踏上强动机英语学习的过程的各种因素:一是通过CET-4/6的英语考试;二是能够流利地与外国人交流;三是特殊时期来自周围人的竞争压力。
4.3 独特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积极的情绪负荷
定向动机流的一个重要和高度特征的方面是积极的情感基调和独特的喜悦感和满足感,这些都是由那些陷入当前的人表现出来的。(Dörnyei Z et al., 2016)在情绪状态方面,参与者都表达了自己在学习英语时的快乐、积极、充实和满足的感觉。特别是在A同学的描述中,她使用了诸如取得成就时非常高兴,因为非常想把事情做好而积极多于消极等词语。
它也可能受到内在动机的启发。我会觉得我必须做好这件事。既然决定要做,每天都会认真完成,所以感觉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你每天一步一步完成这件事,一两个月后背单词或学语法就容易多了,你会更快乐,当真正取得成就的时候,你真的很快乐,嗯!当真正学会一件东西时,你会认为小困难根本不算什么。你很快乐,有成就感。
在学生B的转录中,出现了轻松、有趣、积极、乐观等表情。
当我学英语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放松。我通常觉得英语是一种语言。然后在我学习英语之后,我可以在其他地方使用它,与他人交流。此外,英语也是一种文化。学习这种文化本身也是非常有趣的。我能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风俗、事物和艺术;我认为这非常有趣。我学英语会比学习其他课程更有动力。毕竟,我还是很喜欢英语的。然后,因为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其他课程给我的感觉是很死板的。英语更灵活一点,所以我会更积极地学习。
当学习者在定向动机流的过程中,学习和成就可以被认为是产生强烈的个人快乐、满足和成就的体验,这与更短暂的内在快乐的状态是非常不同的。例如,从某一次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 这种动机流中的独特的积极情绪体验在2位参与者的自我描述中清楚地体现出来。
然而,参与者也提到了他们的困难感、恼怒感或失望感。例如,学生A说:“一开始,我觉得很困难。当我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我被激怒了很多次。” 同样,学生B说:“当我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不及格时,我感到有点沮丧和失望。”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焦虑是相当普遍的,即使他们经历了定向动机流。综上所述,定向动机流的情绪负荷是复杂的,既有满足感,也有消极的情绪负荷。这与复杂系统理论是一致的。
尽管如此,他们的积极情绪超过了消极情绪,这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朝着目标前进,保持了他们的定向动机流。这是因为个体可以通过积极情绪来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缓解这种消极情绪。2位参与者的访谈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偶尔会觉得背单词很难,但我还是觉得不应该放弃。当时可能是负的,可能只占10%,但更多的是正的。如果我想做得好,我仍然会积极地对待它。
当我没有通过考试时,我感到有点沮丧,但我想我会通过的。总之,我工作很努力,对吧?另外,我很感兴趣。我想我要通过这个。总的来说,我是乐观的。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设计,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下定向动机流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访谈和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定向动机流的存在,并为其3个动机特征的存在及运行特征提供了更多的实证数据支持。系统的目标/愿景导向、显著的促进结构和积极的情绪能量都渗透在动机行为的过程中。 这也为中国英语语境中定向动机流这一理论框架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对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定向动机流过程的启动和维持是由于他们有通过英语考试的具体目标和进一步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愿景。远目标和近目标的相互作用,使他们的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具有强烈动机的直流电,直至达到目标。(2)外语学习者一旦进入动机流,他们的目标导向活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建立了重复的行为例程。在此过程中,短期目标或子目标的完成所带来的正向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保持动机能量。当然,动机流的进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3)当外语学习者处于动机流时,其情绪状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虽然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但消极情绪有时也会出现。但此时,他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自我调节策略,避免行为偏离定向目标的轨道。
本研究除了为定向动机流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实证证据外,还从动态动机的角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言学习目标或愿景的动机效应。特别是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借鉴Dörnyei和Kubanyiova(2014)所倡导的六步视觉训练法,帮助学生规划目标和愿景。第二,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或引导外语学习者设定多个近距离的子目标,因为子目标的一个个实现会让个人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积极情绪。第三,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积极反馈。同时,为了应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教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策略的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