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的预防门诊部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023-02-05田玉平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构建职业危害自我防护体系用于预防门诊部护士职业暴露的价值。方法 将2021年1—7月未开展基于FMEA理论的自我防护体系前采用一般职业暴露防护的30名预防门诊部护士作为对照组,2021年8月—2022年5月开展基于FMEA理论的自我防护体系的30名预防门诊部护士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职业暴露发生率、科室内安全氛围评分、失效模式评分。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职业暴露总发生率低、安全氛围评分高、失效模式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FMEA理论的预防门诊部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体系的应用能够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提高科室内安全氛围,改进职业暴露防护体系。
【关键词】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预防门诊部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体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5-0144-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5.047
预防门诊是院内首先接触患者的医疗领域,主要任务包括为患者进行预防接种、狂犬病伤口紧急处理、公众群体预防体检等[1]。预防门诊部护士在协助医生开展治疗和为患者进行伤口包扎、冲洗、消毒、换药等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门诊护士需直接面对各类传染病患者,为其接种疫苗、抽血、送检排泄物及体液等,甚至会接触到患者使用过的带血针头或其他锐器,并与紫外线辐射、氯气等消毒设备频繁接触[2]。特殊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了门诊护士发生针刺伤以及污染暴露等事件的风险高[3],门诊护士做好自身防护和总结相关危险因素将有助于降低遭受职业暴露的风险。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FMEA)是医疗管理体系中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该理论将风险防范作为重点,通过对医疗过程中高风险因素做出前瞻性评估,发现并提出纠正风险因素的相关措施[4]。本研究特基于FMEA理论构建预防门诊部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体系,旨在降低预防门诊部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1—7月未开展基于FMEA理论的自我防护体系前采用一般职业暴露防护的30名预防门诊部护士作为对照组,2021年8月—2022年5月开展基于FMEA理论的自我防护体系的30名预防门诊部护士作为观察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护理人员均在岗在职;预防门诊部的一线人员;年龄20~60岁;所有护理人员均对本次研究知晓并签署同意协议。排除标准:非正式员工,包括实习生、规培人员等;无护士资格证;工作时间<1年。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职业暴露防护。(1)科室组织内部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培训,讲解血源性传播疾病种类、职业暴露高危因素、常见锐器伤处理方法、应急处理预案、上报流程、后续处理结果等。(2)物资准备。科室配套准备好手套、防护服、面屏、护目镜等器材,为科室护理人员提供便利。(3)定期检查。院内感染科以及护理部每周進行例行检查,包括职业暴露基本种类、七步洗手法、标准防护流程考核。(4)风险处理。如遇针刺伤应严格按照伤口暴露处理流程,使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进行伤口近心端挤压处理,尽量挤出血液,使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或质量分数为0.5%的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5)建立完整上报机制。当护士发生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后,感染科应提高重视并追踪报告。护士可通过院内电话与感染科进行联系,汇报科室及名字。感染科要做好保密工作,维护当事人权益。
观察组构建基于FMEA理论的自我防护体系并实施该体系。(1)建立护理干预小组。由1名护士长、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组成护理干预小组。护士长根据过往门诊发生不良事件情况制定自我防护措施,2名副主任护师协助制定小组计划,主管护师根据以往临床经验以及现有科研成果制定详细干预计划。小组各成员负责开展实施组内计划,并及时反馈。(2)确立潜在失效模式。小组成员通过查找文献以及总结科室经验,提出预防门诊部门关于职业暴露防护的失效模式。(3)制定对策。职业防护意识方面,科室汇总分析门诊针刺伤案例,召集护理人员进行会议学习,以此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针对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分类职业防护培训,内容包括讲解护士职业暴露的标准化预防知识、防护用品使用方法、每日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初级护士1个月内进行2次操作抽查、考核,中级护士1个月考核1次,高级护士2个月考核1次,并进行评价。人力配置方面,避免因门诊人流量大而疏忽暴露防护措施;对全天班次进行适当调整,弹性制安排科室值班人员,如早上人流高峰期,在保证人员充足情况下,额外安排1名护士进行备班,以防人手不够情况出现,下午则按情况缩减值班人员,保证门诊全天有人。监督机制方面,设立专职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的护士,每日工作结束后,统计当天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培养护士独立意识,在进行注射或抽血操作过程中,避免与其他护士产生接触,减少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科室自制职业暴露防护手册,护士每人1本并随身携带;护士长不定时抽查护士手册相关内容并进行考核;将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做成步骤图贴在治疗台上,起到警示意义。设备使用方面,当锐器盒超过2/3后应及时封存更换,使用新型易封口且密封性好的设备;留置针或其他接种钢针使用后按要求进行分类,禁止回套针帽。外界环境方面,科室使用紫外线或臭氧紫外线设备消毒,设备简陋,导致大量臭氧被吸入肺部,造成呼吸道黏膜损害等危害,对此科室应及时更换使用时间过长的灯管,消毒时尽量避免进入治疗室,消毒结束后,通风换气时长达30 min后方可进入;由于预防接种门诊的特殊性,儿童接种是一大难题,小儿哭闹引起的噪声常对护士听力造成不可逆损伤,对儿童进行接种时,应当注重有效交流,提升服务品质,尽量将噪声降到最低。暴力事件方面,由于门诊人流量大,导致护士在工作中因压力大而出现服务不周,造成部分患者及其家属不满,对此护士应提高警惕,对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应尽早防备,保护自身安全,及时通知安保人员,尽快恢复医疗秩序。管理方式方面,由于上报程序复杂,发生不良事件后部分护士选择瞒报甚至漏报,造成严重后果,对此应简化申报程序,如使用手机登陆院区小程序进行上报等;院内感染科定期检查科室物资准备情况以及护士对相关文件的执行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干预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具体包括锐器伤、体液及血液接触破溃伤口、工作环境辐射、患者冲突以及总发生率。(2)比较
2组干预前后科室内安全氛围评分。参照《医疗安全氛围表》进行评价[5],包括管理和支持(6个条目)、培训与反馈(6个条目)、安全工作障碍(3个条目)、冲突和沟通(3个条目)、整洁与清洁度(3个条目)5个维度,21个条目。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记1~5分,总分105分,分数越高表明科室内安全氛围越好。(3)比较2组干预前后失效模式评分。包括管理因素、设备因素、护士因素三方面[6],计算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riskpriority number,RPN),RPN=严重程度(S)×失效发生频度(O)×失效发生被检测出的机会(D),分值范围1~10分,1分为非常不可能发生,10分为非常可能发生,RPN分值越高说明安全隐患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给予正态及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用x±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职业暴露总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干预前后科室内安全氛围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科室内安全氛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科室内安全氛围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2组干预前后失效模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失效模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失效模式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预防门诊部护士工作中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如梅毒、艾滋、乙肝等),职业暴露风险大。有研究表明,门诊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与其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大的关联,可通过加深门诊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概率[7]。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职业暴露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科室内安全氛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以FMEA理论为基础提出相关防护体系应用于预防门诊护士,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提高科室内安全氛围。这与陈建伟等[8]、李华等[9]研究结果一致。该模式下,科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建立以FMEA为理论基础的小组,提出详细措施;分级管理并进行相关考核,在加深护士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操作技能训练;对科室人员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因人手不够而造成意外事件增加,弹性制调班能让人员获得更多休息时间,缓解工作疲劳;科室自制风险暴露手册,实施个人责任制管理,加强护士责任感,使其对风险暴露事件有清晰认知并在工作中保持警惕,以减少职业危害[10];更换老旧设备,使用新型锐器盒,减少设备使用不当而造成的锐器伤;小组将科室总结的职业暴露流程以及危害图粘贴于科室醒目位置,以提高护士警惕性;发生意外事件后护士立即上报感染科,简化烦琐申报流程,对相关资料进行存档归类。基于FMEA理论的自我防护体系对于门诊护士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提高科室内安全氛围有着重要影响。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失效模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以FMEA為理论基础提出相关防护体系应用于预防门诊护士可改进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在FMEA理论指导下,科室按期进行相关培训、考核,提高护士自身安全防护意识;科室弹性安排搭班人员,合理进行人员配置,设立不良事件专职记录人员,安排护士进行监督,在任何有创性操作中做到戴好手套等各类防护装置;简化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并对后续事件进行追踪;在院内感染科、护理部以及门诊护士所在科室共同帮助下,为护士提供标准预防条件,如提供手套、防护服、面屏、护目镜等配套器材;感染科定期检查护士执行情况,在工作中找到高危风险因素并及时处理,科室小组成员负责将干预计划传达给每位护士,确保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解决实际问题[11-12]。
综上所述,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FMEA)的预防门诊部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能降低门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提高科室内安全氛围,改进职业暴露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彦秋,何阳,李政亮,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门诊患 者晕厥管理中的运用[J].重庆医学,2018,47(7):991-992, 1008.
[2] 刘育红.华森人文关怀思想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06-108.
[3] 谭琳,宋娜丽.针刺伤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9,48(17):3014-3017.
[4] 冯小芳,黄小夏,钱笑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对COVID-19疫情非隔离区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12):1006-1010.
[5] 孙爱华,肖倩.临床护士职业安全氛围感知与安全态度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12-13,31.
[6] 刘春香,韦涌初,汪莉,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联合
APACHEⅡ评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8):685-687,691.
[7] 刘靖,魏洪垚,王莹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应对职业暴露的防控策略[J].职业与健康,2021,37(1):127-131.
[8] 陈建伟,孙吉花,支红敏,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防范手术中血源性职业暴露[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8):776-782.
[9] 李华,曾惠文,李英英,等.口腔门急诊护士锐器伤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1,35(5):897-900.
[10] 李好,吴超贤,杨平平.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2,40(1):53-56.
[11] 武淑敏,张文祥,邱常青.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防范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7):1094-1097.
[12] 李云生,王菲,王兢.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接触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0,46(5):437-438,440.(收稿日期:2023-10-25)
作者简介:田玉平,女,本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