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平三端”的混合式教学课堂实践研究
——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为例
2023-02-03张蓓
张 蓓
(四川工商学院教育学院,四川眉山,620000)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1]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幼教人才的重要责任,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混合式教学,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智慧教学,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研究。杨晓平等人以国家一流课程教育学为例,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发现线上视频学习“学而无人”、章节测试“答而无思”、互动问答“量多质低”,线下教学课前准备“我行我素”、课中互动“貌合神离”、课后反思“形大于实”等问题。[2]张晓伟对标师范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三维四元,知行合一”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旨在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3]赵冠娇分析了混合式教学问题的成因,提出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设计能力,结合校企合作目标推进产教融合,整合优质学习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教学设计的建议。[4]本研究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为例,探讨如何基于课程特点和学情,借助“一平三端”实施混合式教学,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价值分析
“一平三端”是超星开发的智慧教学系统,“一平”是指云平台,“三端”是指移动端、教室端和管理端。云平台主要是供教师进行课程准备、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移动端主要是供教师进行课堂备课、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交流共享的,教室端主要是供师生进行课堂互动的,管理端是所有教学数据的汇集地,管理者可通过终端进行听评课和诊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涉及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知识,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还侧重学前教育社会领域各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平三端”的功能特性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借助该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梳理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法、开展课程管理,实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智慧化、数字化教学。具体而言,基于“一平三端”开展混合式教学具有以下价值。
第一,基于“一平三端”开展混合式教学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平等双向交流。课前,教师在线上布置多样化的预习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课中,教师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注重多种学习形式的整合,强调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价值观培养的融合;课后,教师布置线上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巩固所学并随时开展在线答疑,同时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依托线上平台的相关数据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制订线上学习计划,并在线上与教师平等交流学习问题,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注重教育活动的多样化设计与实施,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差异。
第二,基于“一平三端”开展混合式教学可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混合式教学的第一阶段通常是教师在线上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第二阶段是“线上+线下”教学,在该阶段教学前,教师会根据学生线上预习的情况,完善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第三阶段是学生完成线上课后任务,任务完成情况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也是为下一阶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数据参考,使其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四川工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包括理论课24课时和实践课8课时。本研究以我校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1—4班的1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一平三端”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混合式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基本思路
(一)课前:任务驱动线上预习
任务驱动线上预习是第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需要预设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务和探究问题,安排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以“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因素”教学单元为例,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安排了一系列任务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上传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2篇文献,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全面的认知;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家庭、幼儿、社会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知识点,共上传3个微课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课程的实践性,提供2个幼儿园一线教学案例拓展链接,使教学内容回归幼儿的现实生活需求;在讨论区布置1个讨论任务,主要为开放性问题,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目标的结合,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布置和开放教学题库前测试题,主要以判断、单选、多选、填空为主。
教师可在管理端掌握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既能关注个体的特殊性,又能了解班级的整体性,并以此为基础适当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评价和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优化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特别是对任务完成情况不理想或预习态度不端正(如长期不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可发布任务警告以提醒学生,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表2为年级和班级人均学习次数统计,教师可以从中了解班级、年级每周的学习情况及趋势,并开展班级之间和年级之间的比较分析,从而对教学安排做适当调整。
表2 人均学习次数统计
(二)课中:“线上+线下”教学
教师基于学生线上预习的情况,在教室开展线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需注重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师生互动的强化,教师可通过主题讨论、随堂练习、分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授课。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线上平台发布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目标、原则与要点等,方便学生线上复习。这样既发挥了线下授课的优势,如师生互动更有效、教学形式更多样等,也发挥了线上平台的优势,如学生可突破时间地点的局限进行学习。
(三)课后:线上巩固
在线下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布置巩固学习任务,主要包括测试题、分组任务、汇报展示、试讲视频等形式,包含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方法应用等内容。为提高学生完成课后巩固任务的积极性,教师可将任务设置为闯关模式,学生只有完成当下章节的任务,才能解锁下一个章节。这一方式可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紧跟课堂教学进度。为实现实践能力的量化评价,教师可对小组成果和个人作业进行赋分评价。教师可设置一定的作业修改权限,如有2次修改作业的机会,也可设置任务提醒模块,如对滞后学习4课时以上的学生,学习平台自动发送任务提醒消息。师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答疑解惑。
表3为班级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情况,教师可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反思教学实践,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思路。
表3 班级混合式教学基本情况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在教育教学中起发挥重要作用,既能反映教师的授课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单一的课堂教学时,我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考核方式是终结式考核,发放试卷让学生作答,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该课程更突出过程性评价,教师会借助线上平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性考核要素主要包括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和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再结合期末的笔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可通过在线平台生成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各班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为中等和良好,仅有个别学生为及格,4个班级中仅1人成绩不及格。
图1 学生在线学习成绩统计
五、结语
基于“一平三端”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混合式教学可生成丰富的教学数据,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教学氛围,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智慧课堂教学。同时,借助“一平三端”开展混合式教学需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做出适时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