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2-03敏,张

教育观察 2023年3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幼儿教师案例

熊 敏,张 萌

(1.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409000;2.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向而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2]课程思政教学应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践行三学会”的要求,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3]其中,践行师德主要体现在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两方面。近年来,幼儿教师师德失范事件频发。[4]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合设计和教学实践,从优化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组建教学团队、改革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打造高质量、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

(一)优化教学目标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依据本校的“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即有健康身心、有文化底蕴、有精湛技艺、有创新精神、有发展潜能,紧密围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努力适应国家与社会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旨在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具有优良的师德规范、高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保教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自我反思与沟通协作能力、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保教工作的应用型幼儿教师。本课程目标如下:以职业道德素质、法律法规为主的知识传授;以社会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综合育人为主的能力教学;以爱国主义教育、法治素养、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思维能力作为思政教育建设重点。本课程坚持情境浸润、情能兼修,注重培养学生的从教信念、大爱情怀的师德师魂和法治思维,培养学生树立教师专业伦理信念,做到道德自律、法律自觉、立德树人、依法从教、以德育德。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并能将其应用于幼儿园实践教学。

(二)整合教学内容

我校深入分析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的指导要点,结合本课程性质,以国家对学前教育相关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的文件为指导,设计双向思政路线:一是基于课程内容本体的思政元素;二是蕴含于课程内容的隐性思政元素,精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讲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让学生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确立职业奋斗目标,坚守自己的职业追求,保持积极的职业态度,努力践行正确的职业行为。教师可通过介绍“人民教育家”“中国幼教之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卓越贡献与先进事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扎根中国大地,探索适合本国、本土幼儿学情的教育方案。同时,教师可引入社会事件和师德失范的典型案例,采取反向案例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

(三)组建教学团队

我校组建以“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企业教师”四方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专业教师根据政策指引、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情,剖析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模块和重难点。思政教师根据本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提取思政元素,依据教学内容模块设置,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践。辅导员和企业教师积极配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配合课堂主渠道,深入挖掘思政内容,落实全方位育人。

(四)改革教学评价

以往的教学评价倾向于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评分标准过于笼统,缺乏全面系统、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评价效果。[5]因此,本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由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学生共同评价,助力学生高质量发展。专业教师考核知识点,评估德育效果,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用人单位主要对学生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情怀进行考核。学生自评主要评估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的理解。

三、教学实践

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和空洞的说教不利于学生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校以案例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整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实践性转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互动讨论、情境练习和实践体验的教学实践路径。[6]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遵循方法论逻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7]教学案例的应用不仅能够为本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素材支撑,也能够提升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的学习兴趣。具体教学实践如下。

(一)围绕社会典型事件,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是指人们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只有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善于抓住事物关键和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8]在“道德与道德观”模块引入典型案例:春晚小品《扶不扶》。该案例的引申意义是顾虑太多,人们在做好人好事的时候,既想要伸出援手,又害怕被讹诈,这是一种矛盾、纠结的心理现象。“扶不扶”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们需要辩证看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例如,有人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不宜随意移动伤者,可以不扶。但是,对于老年人摔倒等情况,我们应该积极伸出援手扶一把,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共同培育和践行良好的道德规范,营造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正如小品结尾所说:“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引用该案例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引申出蕴涵的思政元素,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让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思维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围绕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1]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关键作用。在“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模块,我校利用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道德模范平均每两年评选一次,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型,道德模范候选人来自基层,涵盖工人、农民、军人、教师、医生、科技工作者、学生等各个职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9]我校结合学生的年龄段和职业特性选取了典型案例一: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刘羲檬孝老爱亲,由于母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生活无法自理,她3岁就开始照顾母亲;4岁时,因为锅台高,她开始踩着小凳学做饭;6岁开始,她每天帮母亲穿衣、洗漱,悉心照顾母亲,打理家中大小事情;她18岁考入大学,坚持带着母亲上大学;22岁考上研究生,她在开始研究生学习前,带着母亲去支教一年。[10]典型案例二:张桂梅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张桂梅无私奉献,心怀大我,把工资、奖金全部投入贫困山区教育。[11]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不懈奋斗诠释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鲜活成果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体现。教师将以上事迹引入课堂,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行为。

(三)围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幼儿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本章节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帮助学生从职业观、儿童观、保教观、自我发展观四个方面理解职业道德规范,实现自身在职业生活中的价值,努力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典型案例: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应彩云,自任教以来,应彩云主动放弃园长和教科长的行政职务,一直扎根课堂开展研究,依据幼儿发展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课堂,让幼儿享受愉快的学习之旅。应彩云提出,陪伴是最有效的养育,倾听是最深情的陪伴。应彩云通过开展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堂和亲子阅读讲座,让家长意识到亲子教育的重要性,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12]应彩云的教育事迹能够让学生看到一线教师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向应彩云学习,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潜心教书育人,保持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四)围绕人民教育家的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对新时代青年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思政教育永恒的主题。大学课堂要通过整体设计,实现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13]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章节引入典型案例一:“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面对20世纪初期的中国幼儿教育不受重视且存在不切合中华民族性、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儿童不适应的问题,立志从事幼儿教育和研究。陈鹤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通过丰富的实践和悉心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教道路,并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为中国幼教的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14]典型案例二:国家荣誉称号“人民教育家”于漪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于漪将“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和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15]陈鹤琴和于漪的经历能够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精神的根和爱国主义的魂,培养有中国心、有民族、有国家的学生。

(五)围绕教师职业行为典型案例,强化法治意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意义。[16]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课程中引入违反师德的案例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典型案例一: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排练时出现体罚幼儿行为。[17]典型案例二:浙江省温岭市某幼儿园教师因个人原因引起心理反差,并迁怒于幼儿。[18]以上两名教师的行为均违反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六项规定。通过引用鲜活的案例,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

四、结语

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我校基于学情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课程特点,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采用案例分析研讨、情境模拟、组建辩论赛、任务驱动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学习目标更清晰,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过程更生动有趣,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责任与担当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法治思维,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幼儿教师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