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肌耐力疼痛及预后的影响

2023-02-01张立庄赵保礼孙利军

河北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腰肌深层腰部

张立庄, 赵保礼, 成 瑜, 孙利军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无可识别的明确病理学改变的下腰痛,其发病率约占下腰痛总数85%,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与工作[1,2]。目前NLBP尚无特效诊疗手段,多依赖于卧床休息、常规腰椎训练,但均存在见效慢、易复发、针对性不强等局限性。Flexi-bar疗法起源于德国,最早用于健身领域,近年在腰椎康复医学领域凸显独特优势,资料显示,Flexi-bar疗法可提高核心肌群力量及协调性,改善腰椎功能[3]。深层肌肉仪通过垂直机械振动波形式作用于肌肉及肌肉深部组织,可缓解腰椎肌肉疼痛及痉挛,促进肌肉力量平衡,尤适用于肌肉痉挛、慢性疼痛等病治疗[4]。相关研究表明,NLBP患者腰椎稳定肌(多裂肌、竖脊肌)存在不同程度萎缩,易影响肌电活动,引起腰椎不稳,加剧病情进展[5]。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试图从腰肌耐力、表面肌电图等方面分析Flexi-bar疗法联合深层肌肉刺激在NLBP中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100例NLB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 符合NLBP诊断标准[6]:表现为臀部、腰骶、下肢疼痛,持续12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功能感觉正常;年龄18~65岁;患者知晓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明确下肢神经根压迫症状;明确腰部外伤史及手术史;骨质异常、神经根性及器质性疾病所致腰痛;局部感染;近4周内接受与本病有关药物、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无法配合和完成治疗方案。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 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①交叉式支撑:双脚平放于地面,抬高肩部、臀部,双手自然放下,维持5~30s,重复3~4次;②飞燕点水:俯卧位,双手用力后伸,收缩腰腹部肌肉,上抬四肢及胸部,呈飞燕点水姿势,维持10s,重复5~10次;③瑜伽球训练:坐于球上部,双手叉腰,抬高左/右腿,维持~30s,重复3~4次;④双腿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两腿间夹放一个小球,向上抬起臀部、腰部,保证双膝、髋部、胸部处于同一平面,保持5~8s,重复5~10次。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Flexi-bar疗法+深层肌肉刺激,Flexi-bar疗法:①腰部前屈<10度、后伸<5度:a直立位,双腿打开与肩同宽,双手顺冠状面握棒举过头顶,上下振棒,1min/次,重复5次;b双手握棒置于腹前,左右振棒,1min/次,重复5次;②10度≤腰部前屈≤45度、5度≤腰部后伸≤15度:直立位,双腿打开稍大于肩宽,手臂伸直握棒,身体小范围前倾,前后振棒,时间同上;b:具体步骤同①b;c:直立位,双腿打开大于肩宽,剩余步骤同①a;③45度<腰部前屈<60度、15度<腰部后伸<25度:a直立位,双腿前后跨步式,单手伸直举过头顶握棒,程拉弓式,上下振棒,同时手臂伸直回中立位,左右交替进行;b具体步骤同①b;c:直立位,双腿打开稍大于肩宽,手臂伸直握棒,身体大范围前倾,前后振棒,3次/周;深层肌肉刺激:应用上海乾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MS-1000深层肌肉刺激仪,手柄直径50.8mm,尺寸254mm×50.8mm×139.7mm,伸缩深度6mm,振动输出频率36.7 Hz,俯卧位,暴露腰部,垫治疗巾(厚度约1 cm),将DMS振动头置于左侧腰部竖脊肌,以3 cm/s速度刺激3min,随后以2 cm/s速度刺激左侧疼痛区域,持续2min,再以相同方法刺激右侧,5min/侧,5d/周。两组连续干预2个月。

1.3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展开效果评估。①视觉模拟评法(VAS):涉及轻度疼痛(总分1~3分)、中度疼痛(总分4~7分)、重度疼痛(总分8~10分)3个等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涉及性生活、疼痛程度、社会生活、提物、睡眠、行走等维度,满分50分,分值越低腰椎功能越好。 ②指导患者俯卧至器材,双手放于头后,抬起上半身,使身体呈水平位置,采用秒表记录静态肌力;指导患者并拢双腿,俯卧至斜坡,上半身悬空,下半身固定不动,双手交叉于胸前,收缩下背,后恢复至水平,按照25次/min频率完成上述动作,直至无法继续完成动作为止,记录动态肌耐力次数。③选用表面肌电仪(芬兰ME6000型四导)测量多裂肌、竖脊肌中位频率值(MF)、均方根值(RMS),取3次测量平均值。④取2mL空腹静脉血,离心15min(2500 r/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均参照上海优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说明书操作。⑤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涉及活力、躯体活动功能、心理健康、健康总体自评、躯体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情绪对角色功能的硬性、疼痛、社会功能8个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预后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静态、动态腰肌耐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图1;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多裂肌、竖脊肌RMS高于对照组,MF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血清β-EP、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图2;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2 两组VAS ODI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腰肌耐力比较

表4 两组腰部肌电信号比较

表5 两组疼痛介质比较

表6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图1 两组腰肌耐力

图2 两组疼痛介质

3 讨 论

据统计,腰痛总体发病率达85%,其中2%~7%急性腰痛可演变为NLBP,表现为腰背肌无力、腰部疼痛僵硬感、活动受限等症状,给其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7,8]。常规康复训练虽具有适用价值,但长期应用效果有限,难以满足临床预期。

Flexi-bar疗法、深层肌肉刺激均为近年较推崇康复手段,其有效性均已得到临床学者肯定[9],但关于两者联合治疗NLBP仍缺乏大量循证支持,本研究对此展开讨论分析,发现两者联合有助于调节疼痛因子,缓解疼痛。可能机制为:①Flexi-bar疗法可对肌肉、肌腱产生有效振动刺激,提高肌肉收缩力量,减轻腰部疼痛;②深层肌肉刺激通过输出有节奏快速振动机械波作用于腰背部深层肌肉组织,刺激组织内各种感受器,兴奋Aδ粗纤维和脊髓背角角质区SG细胞,抑制痛觉传导,提高痛阈,缓解腰部疼痛。资料显示,持续腰部疼痛可引起姿势异常及躯干不稳定,诱发功能性问题,最终影响其生活质量[10]。ODI量表是反映腰部活动功能障碍重要指标,其值越高说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统计分析发现,Flexi-bar疗法联合深层肌肉刺激有助于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NLBP患者重要康复手段之一。需注意的是,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SF-36评分并无明显差异,推测原因与观察时间过短有关。

NLBP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可反射性抑制深层核心肌群功能,使其产生废用性萎缩,进而导致肌肉易疲劳、协调性差、腰椎不稳定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表面肌电图是评价肌肉功能重要手段,相关研究指出,NLBP发生后,可代偿性激活以多裂肌、竖脊肌为代表的腰部肌肉功能,表现为RMS降低,MF升高[11]。亦有学者发现,NLBP患者腰肌耐力下降,可能原因为,NLBP患者腰椎周围纤维环、韧带及筋膜损伤所致痛觉可传入纤维,兴奋相应节段α、γ运动神经元,引起肌肉痉挛,降低腰肌耐力[12]。随着腰肌耐力降低,可减缓腰肌血液循环,降低运动肌群参与活动兴奋度,影响腰椎功能稳定性与协调性。NLBP患者经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治疗后腰背部肌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推测原因为:①Flexi-bar运动引起的高频、快速振动可刺激肌肉肌梭本体感受器,促进深层肌群收缩,控制姿势和运动感觉,维持腰椎功能稳定性;可刺激更多肌肉发力抵抗振动,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提高肌肉酶利用率,改善腰背部肌力。②深层肌肉刺激可牵拉韧带、肌肉及筋膜,经神经、体液反射及本体感觉反馈,刺激γ神经元,增强肌梭敏感性,解除肌肉痉挛,缓解肌肉疲劳;振动刺激可对局部组织产生温热效应,增加腰背肌肉内氧和血红蛋白浓度,清除炎症产物,减轻组织和神经间隙水肿,松解腰背部肌肉软组织黏连,改善腰背部肌力。两者联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更好刺激深层核心肌群,提高肌力,稳定腰椎功能,促进预后改善。

综上,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应用于NLBP患者,有利于缓解疼痛,提高腰肌耐力,恢复腰椎功能,促进预后改善。本研究病例来源单一,病例数少,干预时间过短,有待于提高样本代表性,延长干预时间进行更为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腰肌深层腰部
小功率超短波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品种和肌纤维类型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
日常护腰三动作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电视节目低俗化的深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