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疗法对产后腰痛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

2023-01-30唐春兰刘艳霞徐创龙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后腰样本量异质性

贾 丽,唐春兰,刘艳霞,徐创龙

产后腰痛属于中医妇科“产后身痛”的范畴,其症状繁多,常伴有抑郁[1]、焦虑、失眠、尿失禁等多种症状,反复发作[2],部分患者产后腰痛长达数年[3]甚至一生。近年来,由于产妇运动减少、体质减弱以及二胎、双胎和巨大胎儿、高龄产妇等因素[3],产后腰痛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产妇日常生活质量。针灸简单便捷,可降低对婴儿哺乳的影响,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治疗效应仍然存在较大争议[4-5]。因此,通过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探究针灸疗法对产后腰痛康复的疗效和优越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改善产后腰痛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思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Embase、Ebsco、The Cho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的检索方式对文献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为“产后腰痛”和“针灸”或“针灸治疗”或“针灸疗法” 和“随机对照试验”,英文检索词为“Postpartum low back pain”and“acupuncture”or“Acupuncture treatment”or“Acupuncture therapy”a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2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②研究对象为有明确的诊断标准[6];③研究方法为比较针灸治疗(试验组)与其他方法(对照组)治疗产后腰痛康复的疗效比较;④研究结果中有明确疗效评价标准及结果。

1.2.2 排除标准:①文献综述、会议摘要、个案报道、评论和动物试验等与本次研究主题不相关等;②同一研究机构多次发表的重复数据;③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及文献中未能提供原始数据或数据报告不完整。

1.3 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完成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样本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措施、干预时间、是否有无不良反应和相关结局指标。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按照《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7]所提供的标准进行评价。

1.4 结局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指数(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包括血栓素2(TXB2)、白细胞介素-1β(IL-1β)、6-酮前列腺素Fl α(6-Keto-PGFlα)。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异质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和I2检验,研究间同质性较好时(I2≤50%或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反之,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各效应量选择95%CI,漏斗图用于检验本次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情况:从数据库中初步检索有关文献1 126篇,通过剔除重复文献、阅读题目与摘要及全文复筛后,最终纳入7篇文献[8-14]进行Meta分析,样本量392例(试验组196例,对照组196例),患者年龄为20~30岁,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文献风险偏倚评估:本次纳入的7篇文献全部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3篇文献说明分配方案的隐蔽性,4篇文献提及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产后腰痛过程中使用盲法,3篇文献提及结果评估使用盲法,2篇文献研究存在数据的不完整性,7篇文献无选择性报道结果和其他偏倚来源,其中2篇文献最终评分达到6分。纳入本次研究最终文献总体评分良好,文献总体风险程度偏低、中风险,结果见表2。

表2 纳入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针灸治疗改善产后腰痛者VAS评分情况:纳入7篇文献[14]进行Meta分析,样本量共392例,异质性检验(P<0.0,I2=9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试验组改善产后腰痛者的VA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7,95%CI:-1.90、-0.64,Z=3.94,P<0.05)。

2.3.2 针灸治疗改善产后腰痛者ODI情况:纳入5篇文献[8-9,11,13-14]进行Meta分析,样本量共302例,异质性检验(P<0.05,I2=9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试验组改善产后腰痛者OD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61,95%CI:-8.73、3.51,Z=0.84,P>0.05)。

2.3.3 针灸治疗改善产后腰痛者IL-1β情况:纳入2篇文献[9,11]进行Meta分析,样本量共146例,异质性检验(P>0.0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试验组改善产后腰痛者的IL-1β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9.71,95%CI:-10.92、-8.51,Z=15.76,P<0.05)。

2.3.4 针灸治疗改善产后腰痛者6-Keto-PGFlα情况:纳入2篇文献[9,11]进行Meta分析,样本量共146例,异质性检验(P>0.0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试验组改善产后腰痛者6-Keto-PGFlα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79,95%CI:7.06、18.51,Z=4.38,P<0.05)。

2.3.5 针灸治疗改善产后腰痛者TXB2情况:纳入2篇文献[9,11]进行Meta分析,样本量共146例,异质性检验(P>0.0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试验组改善产后腰痛者TXB2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10,95%CI:-7.52,-4.69,Z=8.44,P<0.05)。

2.4 发表偏倚检验:绘制针灸治疗改善产后腰痛患者VAS评分和ODI的漏斗图,结果提示本次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产后腰痛可降低VAS评分[8,15],降低IL-1β水平和TXB2水平[9,11],提高6-Keto-PGFlα水平[9,11]。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产后腰痛患者的TXB2和IL-1β、6-Keto-PGFlα与血液微循环密切相关,IL-1β属于炎症反应介质,它可诱导炎症反应,引起疼痛。在中医学中,针灸可调和脏腑气血、改善腰部肌肉损伤和改善组织粘连情况,帮助腰部血液循环,从而提高腰椎功能。由此可见,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液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骨盆肌肉力量等减轻腰骶部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针灸治疗产后腰痛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国外文献存在一定局限,不能获取完整数据等,且Meta分析全部为中文文献,可能存在语言偏倚。其次,近年来文献报道针灸治疗产后腰痛相对较少,存在时间偏倚,缺乏相应的文献支持。最后,本次研究存在几项异质性较大的数据分析,这可能与相关文献数量较少、样本量较小有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仍需要更为科学、可靠、严谨和有说服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具体的针灸治疗处方并在减少病人的痛苦上提高最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后腰样本量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现代足球后腰位置比赛能力的研究分析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样本量估计及其在nQuery和SAS软件上的实现*——均数比较(十一)
样本量估计及其在nQuery和SAS软件上的实现*——均数比较(十)
浅谈足球后腰球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现代足球双后腰阵型后腰球员技战术打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