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言”为本,构建深度“意”味课堂
——以《茶馆》教学为例

2023-01-24姜幼君

中学语文 2022年35期
关键词:茶馆品味文本

姜幼君

阅读教学要关注文本,回归语言,品味其中的思想情感,在精读细品中深挖细掘,体会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幽微深邃情意。要引导学生在主动揣摩中,体会文本表达的语言形式、内容与文本思想内涵,在对语言的咀嚼中感悟情感,体会“语文味”。以“言”为依托,感受“意”的思想,体会文本表达的核心要义。要引导学生在对“言”的提炼中把握“意”的本质,形成深刻感悟。

一、以“言”悟“意”,感知内容

在阅读中分析语言是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和根本。要鼓励学生阅读文本语言、感知文本内容,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内容和蕴藏。例如,在《茶馆》中,刘麻子说:“我要是穿一身土布,像个乡下脑壳,谁还理我呀!”引导学生揣摩这里的“谁”指的是谁?与前面“马五爷抖威风”有什么关系?深入品味前后相关语句,学生会感受到这里的“谁”泛指那些可以让他赚钱的人,包括宫里的和洋人。这就鲜活表现出当时人们普遍的一种心态:崇洋!所以刘麻子一身洋货。文本中说到马五爷能抖威风主要是因为马五爷是吃洋饭的,仰仗着洋人的势力,所以很多人都不敢惹他。二德子见到马五爷一直奉承。通过阅读文本语言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崇洋媚外,对外国势力也充满了恐惧。透过语言文字可以看到帝国主义凭借他们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特权在中国大肆倾销,实际上是要表达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因为帝国主义者在我国获取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使得我国的国库越来越空虚,帝国主义者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通过对“意”的探究,学生会感受到语言中表达了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实质,展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学生由“言”到“意”的探究过程中会体会到文本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语言的加工中形成思维的触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思想和本质奠定基础,实现学生主动感知内容,加深理解。

二、由“言”品“意”,感悟写法

在阅读文本语言中,要引导学生由“言”品“意”,主动感悟和体会。通过分析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充分理解文本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语言用法。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后,就会主动体会,感受文本表达的思想和本质。例如,《茶馆》采用卷轴画式的结构行文,文章先后出现了很多人物,有大量的台词,他们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生活。整个故事就是通过不同的人物和情节构建出一个个画面,形成一幅卷轴画。主要人物有西太后的宠奴才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等。写到的主要事件有马五爷施威、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庞交锋、茶馆对话等。学生在阅读中会理解文章的故事,透过语言感受到这些故事涉及到了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内容。通过众多细小事件,作者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具体,把人物个性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由作品之“言”品味背后之“意”,能更好地聚焦文本内容,感悟作者的写法。作者在字里行间中通过描写和展示想要表达清末时期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学生在语言品味中会感受到文本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人民生活的民不聊生等残酷现实。这些内容就像是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地展开和推进,渗透着思想和情感。学生在阅读中会感受到画面描写的重要性,它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对人物动作、神态、外貌的品味和鉴赏中获得鲜活深刻的体验。学生分析文本的过程就是由“言”品“意”的过程,会促进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搭建行文框架、斟酌加工语言的方法技巧,感悟写法。

三、据“言”探“意”,分析形象

要引导学生据“言”探“意”,融入到文本情境中,体会人物语言特点,探究人物形象特征。《茶馆》整个剧情共有三幕,在把握各幕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人物语言,通过对人物不同语言的分析可以探究、挖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助于把握形象特征,深化对作品主旨的认识。例如,王利发对李三说:“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对妻子说:“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对难民说:“走吧,我这不打发,还没有开张!”对巡警说:“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王利发对四类人说了不同的话,要引导学生分析王利发说话时的背景、场合,说话的内容要点与说话的形式,甚至要揣摩出他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这样,不但能看出他对待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态度,使用不同的语言这些表象的东西,更能深入发掘出他的内在情感心理与个性特征,就能够感受和体验到一个情感丰富、性格复杂的鲜活的立体形象:对李三道实情,堵人嘴,表白自己通情达理;对妻子王淑芬抱怨赌咒,表白自己无能为力;对难民暴躁冷漠,懒得理睬;对巡警奉承夸赞,甜嘴热情。

四、用“言”析“意”,升华情感

学生在对“言”的分析中需要探究“意”的内蕴,感受作者情感。在对文本的探究中,学生要透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来发现思想主旨。例如,在《茶馆》中,宋恩子对常四爷说:“走!”对松二爷说:“你也走一趟,到堂上实话实说,没你的事!”表现出汉奸嚣张的气势和心态。他们狡猾奸诈,傲慢无礼,在背后支持他们的是封建统治势力。常四爷是一个爱国的旗人,他敢于大胆说出事实真相,仗义执言,但是被抓走了。作者借此表达清王朝统治的失败,他们穷凶极恶,给人一种强大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回光返照”,这种统治方式走向灭亡是一种必然趋势。这种用“言”析“意”的过程,学生在对“言”的探究中会理解文本,体会“意”的表达,升华情感。

五、从“言”促“意”,深悟言意

学生在对文本的分析中,不能单一地关注“言”,还要探究“意”,将“言”“意”结合起来形成系统性认识。只有融入到文本情境中,“言”“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关键词,感受文本表达的思想。要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要点,结合上下文来思考,进入文本情境,在互动交流中感受“意”的表达。阅读《茶馆》,学生通过交流会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探究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情感。茶馆老板是小本经营在兵荒马乱之际穷于应付;王利发头脑灵活、跟时髦、能处事。下层劳动者过着苟且的生活、人人自危。常四爷和杜二爷以及李三是社会碾压下的小石子,他们属于弱势群体,通过卖儿卖女的方式过着困苦生活;康顺子、康大力则是挣扎在生活最底层的人,他们抓拿吃骗,不顾廉耻……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他们生活的探究,学生会感受到这里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动荡、腐朽、黑暗而且最暗的社会。通过“言”“意”结合,学生会在对“言”的探究中感受“意”的表达,找到分析切入点,在加工中进行深层思考和分析。学生明确了探究角度,就会主动挖掘,深入到文本内部,感受文本表达的魅力。通过赏析人物含蓄和个性化的语言,会感受到本文的思想,感受到旧中国的历史命运,体会到文本表达的艺术技巧。

总之,学生在对文本“言”和“意”的分析中会体会到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言”的揣摩和分析,会更好地体会“意”的真切和深厚。学生在对“言”“意”的探究中会透过语言品味到文本表达出来的含义,在自主阅读中深入挖掘文本,体会文本内容,揣摩文本含义,升华情感,实现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在对“言”“意”的品读中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茶馆品味文本
《茶馆》
品味年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品味桂峰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