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思想下户外主题游戏场的建构
2023-01-21刘淑唯
文 刘淑唯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多数孩子喜欢野外生活。”他主张解放幼儿的身心,让幼儿能够“做中学”。户外主题游戏把幼儿置身于“大自然、大社会”之中,是幼儿自发性游戏行为,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满足幼儿全面发展身心的需要。我园充分考虑园所资源优势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加强幼儿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构建共创互生、深度学习、有效支持的户外主题游戏场。
一、合理规划布局,共创户外游戏场环境
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规划与安排必须遵循主题游戏自身的特征,突显主题游戏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提供创造空间和交流空间。户外环境的规划和设置应从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架构出发,为园本课程实施提供支持和服务,做到规划系统、布局合理、功能多元、放置有序、风格统一。为此,我园根据园所实际科学、合理规划户外游戏场,把户外游戏场分为五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区域,即动作发展区域、探索发现区域、角色交往区域、动手操作区域和艺术表现区域。
我园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兴趣、能力和发展情况,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为幼儿设计有童趣、安全、具有挑战性的户外游戏场地。例如,我园户外游戏场地面积近5 000平方米,其中操场占地面积有1 500多平方米。我园在操场上设置了骑行区、器械区、攀爬区、自由建构区;近200米长的风雨长廊里种植了十多种绿色攀爬植物。
此外,小山坡、山洞、滑索、草地、沙坑、玩水池、旱溪、小木桥等,成为幼儿探索发现区、角色交往区、运动发展区的重要资源。
在户外场地,我园还投放了各种低结构和高结构材料,供幼儿选择,如卷纸芯、奶粉盒、锅铲、箩筐、积木等。
二、丰富游戏材料,生发户外游戏场主题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我园因地制宜,打破区域限制,保障各区域互通、融合。在户外环境创设上,我园聚焦游戏材料的自然性、多样性、可变性、替代性、挑战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户外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主题,收集废旧的游戏材料,了解材料的种类、形状、材质、用途、特性等知识,引导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
我园具体把游戏材料分为三类: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废旧环保材料。例如,一天早上,一只老母鸡落到幼儿园菜园里,将幼儿辛苦种植的小青菜、小番茄啄坏了。牛牛等5名幼儿正好在这里,准备拔草、浇水,观察、记录生长情况。花花还特意带上画板、画笔准备写生。
“这只老母鸡到处闯祸,我们得找个笼子把它关起来才行。”一名幼儿的提议立即得到其他幼儿的认可。大家找来废旧的箩筐,将老母鸡罩住。但老母鸡只能蹲着不能站立,怎么办?
于是,幼儿又找来中型积木、遮阳布等材料,用垒高和围合的方式搭建成“老母鸡的家”;第二天,幼儿发现老母鸡生蛋了,兴奋地告诉教师。
鸡蛋怎样才会变小鸡?这一主题活动又有了新的生发点。为了让老母鸡孵出小鸡,几名幼儿还找来小皮球,用趴、坐在小皮球的动作与老母鸡“对话”,富有创意、充满童趣。
三、优化活动安排,确保户外游戏场安全
一个好的户外游戏场应当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满足幼儿的运动和游戏需要。因此,创设一个既有挑战性又能确保幼儿安全的户外游戏场显得尤为重要。
我园以“规范与灵活”“计划与统筹”“优化与调整”为原则,优化户外主题游戏场活动安排。
我园分时段、分场地、分区域合理安排各年龄段幼儿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为了保障幼儿的安全,我园专门制定了户外主题游戏场安全制度,责任到人,定期组织自查与互查,力求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同时,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户外游戏场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