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学选材
2023-01-20雷振兴汪灵红
雷振兴 汪灵红
针对学生习作选材雷同、虚假、陈旧等问题,笔者紧扣教材,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素材的妙用,帮助学生学会选取和运用为主旨服务、能打动读者的好素材。
一、以小见大的选材策略
课文《散步》叙写了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热爱生命的主题。在阅读与写作衔接教学中,笔者围绕“亲情”设计仿写训练。
课堂上,笔者先联系课文内容导入:“《散步》的写作手法是‘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今天请大家一起通过习作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然后,笔者引导学生仿写句子,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感情的表现手法。如:亲情是受伤时那温暖的怀抱;亲情是________;亲情是_________。学生完成几组仿写后,笔者适时点拨、评价,深化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交流中,学生谈道:“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诉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无偿的给予,它理应有儿女真诚的回报……”最后,笔者布置周记作文,让学生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写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親情故事。习作中,有的学生通过“一枚小小的书签”看到了中华的文明史,有的学生通过“妹妹摔倒非要人扶”想到了教育问题,有的学生通过“小小早餐店的浪费”想到了粮食问题,等等。学生感悟到“以小见大”就是以小事见大、以小物见大、以小人物见大、以小细节见大等,写作时,选择这样的素材来揭示生活哲理,能收到突出中心、震撼人心之效。
二、以点代面的选材策略
写作时,学生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作文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而在一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思所想都写下来,这就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时间或一两件事来表现文章的中心。如何选取这样的素材呢?
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时,笔者把《金色花》《荷叶母亲》《秋天的怀念》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发掘作者的写作技巧。如:《金色花》借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这件事,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荷叶母亲》借特定环境中的一个自然景象,深情地谱写母爱的颂歌;《秋天的怀念》选取母亲得了肝病,常常疼得睡不着觉,却仍将儿子瞒得紧紧的,鼓励儿子好好活着的事例,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引导学生归纳出点面结合的五种写作方式:一是整体与局部结合——整体为面,局部为点;二是详略结合——以事件整体为面,以事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三是一般与个别结合——一般(群体)为面,个别(个体)为点;四是概括与具体结合——概括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为面,描绘体现或者说明人或事物具有此特点的具体事例为点;五是主次结合——次为面,主为点。笔者提示学生:主次结合时,一般采用先写“次”、后写“主”的顺序,同时,次要的事件或方面,通常选择几个点来写,而主要的事件或方面通常只选一个点来写。上述选材方法被学生运用在单元练笔《我的________》和《寒/暑假生活》中。学生习作中涌现出很多选材精当且感人至深的优秀作文。如:有的学生写《我的母亲》时,采取了详略结合的手法,用母亲“每天不变的唠叨”这一细节来表现母爱;有的学生写《暑假生活》时,采取概括与具体结合的手法,选取了帮父母看店时与人打交道而获得启示的生活场景。通过练笔,学生明白了点面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一种材料组合方法,“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三、化虚为实的选材策略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表达的是“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面对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步化整为零,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的人生哲理。该文作者写作时没有空泛地说教,而是通过叙述自身的真实经历将道理寓于故事中,使文章具体生动、真实可信。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化虚为实的选材手法呢?
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思路要清晰”时,笔者引导学生参照《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选材手法,以《亲情为_________着色》为题写作,把虚指的对象和道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人、事、物。一名学生将题目补为《亲情为成长着色》,并分“亲情为成长着上一抹橙色——勇敢”“亲情为成长着上一抹绿色——自信”“亲情为成长着上一抹蓝色——独立”三部分来写,最后用“亲情为成长着色,一笔勇敢,一笔自信,一笔独立,每一笔都别具特色,每一笔都灿烂无比”总结,使文章主题得到深化、情感得到抒发,做到了化虚为实。
(作者单位:京山市新市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