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3-01-20胡群一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雨衣小女孩习作

胡群一

如何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抓牢语文要素,落实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呢?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为例,浅谈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读悟结合,为探寻写作技巧铺路

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层面、多方式地阅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实现读悟结合,为学生继续探寻文章的写作技巧铺路。在《盼》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且每一次读都目标明确地指向写作。

1.快速浏览,直奔主题

开课时,笔者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浏览后提出“得到新雨衣、盼穿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并明确“盼穿新雨衣”是全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笔者组织学生梳理出文章围绕这一中心意思写了“盼下雨、盼出门、盼雨停”三件小事。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并交流,使学生迅速发现了作者“紧扣中心选材”的做法。

2.默读批注,细品语言

文章的重点部分往往需要学生通过细细品味来感悟其写法的秘妙。《盼》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小女孩大量的反常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将“盼”这一中心意思凸显出来。为了让学生对此有充分的感知,教学第3~17自然段时,笔者出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独立品味文本语言:①默读第3~17自然段,找出小女孩的反常表现,把相关语句勾画出来;②批注自己判断其反常的依据,并将反常表现按语言、动作、心理等分类。学生默读并做批注后,笔者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而后进行全班交流。在充分默读和思考基础上的交流是有效的,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作者是通过对小女孩反常表现的细致描写,将文章的中心意思写具体、写详细的。

3.边读边悟,反复内化

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通过对小女孩反常表现的细致描写,将文章的中心意思写得具体、详细、生动后,笔者以学生认为最有趣的部分(第5~15自然段)组织了一次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其思想历程,感悟小女孩盼穿新雨衣,以及与妈妈对话过程中的种种小心思,从而将孩子的童真童趣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兴趣高涨,边读边悟,反复内化,既培养了语感,又激起了表达的欲望。

二、巧设问题,深入探寻写作方法

明朝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巧设疑问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展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文本,提升思维品质。就习作单元而言,教师通过巧设疑问,带领学生深入探寻课文的写作方法,落实单元要素便水到渠成。

1.抓住矛盾,生成问题

本环节中,部分学生对小女孩盼望下雨的种种表现是否反常产生了质疑,他们并不认为小女孩在下雨天为寻找外出机会而撒谎的行为是反常的。基于此,笔者适时提示学生关注课文开篇“我最讨厌两件事:第一件是说谎话;第二件就是下雨”的内容,并提问:“看到这两句话,再看看小女孩的表现,你认为反常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找出了小女孩的反常表现,并分析证据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学生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有条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以上教学,教师抓住学生一般认知和课文要表达的情感之间的矛盾,及时生成问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思维习惯,巧妙地为学生探寻课文“反常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埋下伏笔。

2.精准预设,引导质疑

在学生充分交流小女孩的种种反常表现,并借助表格将反常心理、动作、语言等进行分类后,笔者趁势质疑:“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发现了小女孩在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诸多反常表现。对于课文内容,你现在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很快提出:“小女孩为什么如此反常?”片刻后,学生恍然大悟:让小女孩如此反常的原因是小女孩非常渴望穿上新雨衣,这就是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盼穿新雨衣。笔者引导:“是啊,小女孩的各种看似反常的表现实际上合情合理。这样写就更加突出了‘盼这一中心意思。这种写法就叫反常法。”最后,笔者总结:“作者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精心选择了‘盼下雨、盼出门、盼雨停三件看似反常的事例。由此可见,作者选材特别用心。作者抓住小女孩看似反常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把文章的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生动,使文章的中心意思更加突出。”

本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议一议”的方式,感受小女孩的一切反常表现都源于她“盼穿新雨衣”的真实意图;然后通过精准预设、引导质疑,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利用反常法选材,并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把文章写得詳细、具体的写作方法,将单元要素落到了实处。

三、读写结合,注重落实学以致用

习作单元的教学通常更加重视写作指导。针对单元要素的落实,教师必须进一步强化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联系,充分发挥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落实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在习作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契机,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课堂上,分角色朗读完成后,学生体会到作者写法的精妙——选择典型材料,抓住反常表现,将文章的中心意思凸显出来,并且写得生动、精彩。学生写作的欲望被激发,笔者相机呈现以下8条素材,并提示:“这是一名学生围绕‘母爱的习作主题所选的材料。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它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母亲工作很努力,得到领导表扬。(   )

②母亲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但给我买书时从不吝啬。(   )

③母亲每天看书。(   )

④母亲知道我爱吃鱼头,每次都把她最爱吃的鱼头留给我。(   )

⑤母亲早起晚睡陪我学习。(   )

⑥母亲脱下雨衣给我穿,自己被淋湿了。(   )

⑦病中的母亲身体虚弱,却仍然早起晚睡陪伴我学习。(   )

⑧母亲身体不好,但开朗乐观,她告诉我要勇敢面对生活。(   )

很快,学生就选择了材料②④⑥⑦⑧。笔者引导:“材料⑤和⑦的意思差不多,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材料⑦呢?”学生回答:“材料⑦中,母亲生病时的正常反应应该是好好休息,而这位母亲却早起晚睡陪伴孩子学习,母亲的表现是反常的。这种反常表现更好地突出了中心意思‘母爱,所以材料⑦比材料⑤更好。”笔者进一步引导:“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自己和妈妈相处的事例,你有这样的好材料吗?你对这些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一定记忆深刻,请你仔细回忆一下当时妈妈反常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试着将自己与妈妈的角色互换,揣摩一下妈妈的心情,并动笔把其中一件小事写具体,写详细,将母爱凸显出来。”

经过一番引导,学生写出的文段事例真实、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如“一向胆小羞怯、不敢大声讲话的妈妈竟没有丝毫犹豫地走上讲台。她捋了捋头发,微笑着看了看我,满眼都是骄傲和笃定。随后,她面向其他家长和老师从容地讲道:‘六年来,小艺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可是……妈妈走下讲台,我不禁问道:‘妈,你怎么一点都不紧张?‘为了我的小艺,妈妈要把腰杆挺得直直的、声音放得大大的,告诉所有人我为我的女儿感到骄傲!看着妈妈微笑的脸庞,我往妈妈身边靠了靠。”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雨衣小女孩习作
气球雨衣
雨衣变形记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雨衣·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