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耕+智造”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2023-01-20王开桥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光谷劳动评价

王开桥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把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突破口和实施五育并举的创新点,积极构建具有光谷特色的“农耕+智造”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扎实推进区域劳动教育。“农耕”指承继历史、传承文明,让学生具备“农耕时代”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发扬辛勤耕耘和埋头拓荒的精神;“智造”指为学生未来发展做铺垫,让学生了解中国光谷“追光逐芯”的光辉历程,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感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一、重教学,打造劳动教育课堂

课堂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管理部门要从教学管理、打造多元立体课堂等方面为学校劳动教育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教学教研的组织建设。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区教发院”)专门成立劳动与综合课程指导中心,招聘专职教研员,组建劳动教育学科中心组,并充分发挥教发院集教育科研、教学教研、教师培训、体艺教育、信息技术等职能于一体的优势,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劳动教育。此外,区教发院依托“构建‘农耕+智造的劳动教育体系实践研究”课题广泛吸纳课题实验校,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带领全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教育教学制度建设。区教发院先后制订了《东湖高新区全面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学校选聘劳动教育教师的指导意见》《东湖高新区中小学日常劳动教育清单》等文件,从教育管理、教学实施、师资保障、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为学校执行劳动教育课程计划、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提供了规范的制度保障。

校内劳动园地建设。为丰富体验性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劳动资源,建设校内劳动园地。目前全区70%的学校建有校内劳动基地,如光谷第十小学的“谷拾之源,时节空间”屋顶农场包括认知园、生态园、时节教室、感知园、温室教室五个教学活动区,光谷第二十五小学利用教学楼和院墙之间的空地开发了种植园,光谷第四小学的“阳新布贴”基地,光谷第二十七小学的“陶乐工坊”,武汉枫叶学校的“农耕年华”等校内劳动园地都颇具规模。

校外劳动基地建设。为弥补校内劳动课程资源的不足,拓宽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区教发院积极开拓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提供多样化、课程化的劳动教育资源。区教发院通过企业调查和实地考察,从活动场地、课程设计、师资配备、安全措施、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区域内89家场所进行遴选,认定了首批共20家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涵盖“农耕”(种植、烹饪、金工、陶艺、布艺、搭建)、“智造”(电子、激光、光纤、人工智能、3D打印)、科技(科技馆、博物馆、研究院、高新企业)等教育资源,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建、产学共研、师资共用等方式,为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二、重实践,开发劳动教育课程

开发多样化的劳动实践课程是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各学校立足本校特色,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项目学习,逐步建立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立足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以省编《劳动教育》教材为依托、以校本课程为补充构建劳动课程,已成为全区劳动教育的新常态。目前,全区90%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开设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如光谷第十一小学的“田间课堂”、光谷第五小学的“青海苔”、龙泉小学的“诗性田园”等种植类课程,光谷第一初级中学的烘焙、龙泉中学的“龙泉豆腐圆制作”等烹饪类课程,光谷第三小学的“衍纸”、光谷第四初级中学的“泥塑”“综合材料创作”等工艺制作课程,光谷实验小学的“搭建火箭发射塔”、华科附中的“电子制作基础”等创客类劳动课程等。

整合区域资源,共建社会课程。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科教院所、大型场馆、高新企业等共建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光谷特有的“农耕+智造”劳动的魅力。如光谷实验小学和武汉纺织大学共建“汉绣实践基地”,光谷第三十二小学与中国建筑博物馆共建“小榫卯,大智慧”课程,光谷第十六小学和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共同开设“未来讲堂”……省科技馆、省气象局、省农科院植物园、华工科技、光谷有田、和源餐饮等辖区科教场馆和企业通过与教育系统的联合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涉及传统农工、现代工业、高科技应用场景等领域的160多门劳动课程。

开展项目学习,构建融合课程。在区教发院的引领和指导下,学校不断丰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尝试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项目学习活动,构建“五育融合”的创新课程。如光谷第十二小学的“适尔”特色劳动项目课程之“养蚕达人”,以养蚕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记录养蚕过程,创作养蚕绘本,建造创意蚕房,体验蚕茧抽丝、蚕丝纺纱、织布、刺绣等传统工艺,实现了劳动与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的融合教学;光谷第十小学的“拾源课程”,指导学生种植向日葵并制作葵花籽油、种植生姜并制作时令特饮姜枣膏,通过“拾源课程”的双师课堂,学习延时摄影以及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加温补光等农场智能化远程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体现了“农耕+智造”的融合;光谷第十五小学的“创艺”课程皮影戏融合了美术绘画、手工剪纸、设计编程、3D打印、配音和皮影表演等课程实践活动。

三、重成效,实施劳动教育评价

劳动教育的开展必须注重实效,必须强化评价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基于此,区教发院积极探索课程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以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课程评价。区教发院制订《东湖高新区中小学劳动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比标准》,开展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评选表彰活动;制订《东湖高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选标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育人功能;建立劳动教育课堂教學评价标准,积极组织劳动教师优质课竞赛、技能创新大赛、精品课评选等活动。

学校评价。区教发院制订《东湖高新区劳动教育合格学校评审标准》,督导学校常态化开展创建达标活动。如:每年组织一次全区中小学劳动日、劳动周集中展评活动,全面交流展示学校劳动教育风采和教育成果;将劳动教育课程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并在每年质量监测中,将抽测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成绩计入教学质量评价之中。

学生评价。区域内学校均制订了劳动教育评价实施细则,采取即时评、即时诊断和及时改进的激励机制,对学生实施表现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以彰显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成效。APP劳动打卡、劳动成长档案袋、劳动小能手评选等评价机制的建立,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光谷劳动评价
赵括很忙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武汉光谷军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平衡和谐是更好的教育——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发展纪实
想飞上天的猫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