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预算一体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2023-01-19王琳王春子朱慧丽李慧松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校财务业财融合

王琳 王春子 朱慧丽 李慧松

摘要: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通过业务和财务的相互融合,为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在业财融合的支持下,高校可更好地完成财务预算一体化系统构建,促进财务管理的升级发展。文章在介绍业财融合概念、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业财融合下财务预算一体化建设的特征和要求,探讨有效的一体化系统构建策略,以供高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业财融合;高校财务;预算一体化

2021年11月,财政部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做好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实现会计信息化对单位会计核算流程和管理的全面覆盖;2022年1月,财政部印发《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深入推动业财融合和会计职能拓展,加快推进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相分离,导致项目的申报、审核、论证、执行、绩效等管理分散化。将业财融合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项目管理、绩效管理、财务核算管理一体融合,同时也能减少财务工作量。

一、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是在企业内部的协同管理,可帮助管理会计充分发挥管理职能。这种协同管理主要针对业务和财务量大的部门,保证了两者间有效、及时沟通,畅通了资源、信息在部门间的流动渠道。对于高校来说,推行业财融合,可较好地服务于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确保管理会计在高校进行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时,可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作用,促进高校稳步发展。

在业财融合下,高校财务预算一体化建设存在自身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以教育业务活动为驱动、以动态管理为手段的特征。高校的发展战略,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指导。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战略目标必然需结合宏观政策、市场和自身发展需求来制定,确保所制定战略可反映高校当下的需要,有着较好的可执行性,并具备一定的弹性,以应对环境变化。业财融合的本质在于促使高校财务管理和教育业务之间相互适应,所以,高校财务预算一体化建设应以教育业务为主要参考依据,实现预算管理的闭环。

从业财融合内涵来看,这是一种将业务和财务管理有机结合的统一方式,根据《关于管理会计的相关指引》要求,高校应在管理会计工作中注重融合性,运用多种会计工具来实现业财融合。高校内部的业财融合涉及各个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需要财务部门在业务流程基础上展开预算管理,借助于信息技术,将预算融入科研、教学、后勤等各领域,与此同时,业务部门也应全面了解财务预算流程,以此为基础展开各项业务工作,做到有效控制成本,优化资源使用,提高对风险的防御能力。财务管理中,应确保资产、薪酬、基建管理等模块均处于业财融合范围内,通过信息一体化平台,将财务信息有效嵌入各业务领域中,各业务部门也应持续深化对财务信息的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本部门业务的分析和决策,达到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二、业财融合下财务预算一体化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等要求,落实到高校层面,即各高校需认识到当前已进入收入增速放缓阶段,应完善全面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以提升高校业务统筹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管理制度应包括相应的决策机制、组织架构、资源配置体系,预算编制、执行、调整流程,以及预算监督和绩效管理等。加强高校各层级、部门间工作的衔接,做好资金的统筹管理,是实现预算一体化管理目标的重点。

高校应根据发展需要,构建预算管理框架,在其中纳入各层级、维度的收入和支出。在以往预算管理粗放的阶段,构建的框架较为简单,很难反映高校财务情况,也无法发挥预算对高校资源配置的职能。所以,实施预算一体化时,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和其发展方向统一的预算管理框架,对收支项目进行梳理、分类和优化。如根据资金来源、可支配程度来划分预算收入,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量入为出,合理调配资源。

高校的预算一体化,应遵循“先谋事后排钱”、“先有项目再安排预算”的流程,实施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需要进行充分缜密的前期论证,确定是否可立项,再对已立项项目编制详细的方案,完成对其中每个阶段的预算编制;根据项目优先程度安排预算,追踪项目执行进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完成项目后的绩效评价和经验总结。通过上述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促进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提升。

高校应建立起职能高效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治理能力。通过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全方位推进预算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均有了较大进步,在财务核算、财会服务方面,都初步实现了标准化、集成式和自动化。然而,多数高校都未能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建设,预算编制自动化程度仍较低,预算控制有效性、信息系统的决策分析功能不足等。所以,站在发展的角度,高校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构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预算一体化建设的途径探讨

(一)完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

以往,多数高校缺乏足够的预算管理意识,在主体责任上认识不足,预算管理一直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在多年来预算主体博弈后,“无预算,无经费”逐渐成为各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原则,并逐步形成了三级预算管理体制,将该项工作和领导年度考核挂钩,各预算主体也对该项工作越来越重视。年度预算编报中,由于一些領导疏于计划,未能及时申报预算经费,造成当年经费不足,不利于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若将预算管理工作与绩效、奖励挂钩,必将提高领导层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随着各高校二级学院预算管理权限的提高,预算参与主体也进一步扩大化,分为了一级财务部门、二级归口管理部门、三级校内各二级单位的管理体系。在三级体系中,专项经费需求和总量控制逐渐精细化,执行过程中责任分工明确,确保了预算的合理性,执行进度也显著提升。而且,在“两上两下”的预算编报中,由财务、审计、纪委监督等部门组成的预算编审机构,可对其进行全程监督,实现了预算经费分配的公开、透明。

(二)开放共享的业财融合智慧财务服务平台

高校应依托于信息技术,通过集中授权、统一认证等方式,有机融合业务、财会和管理流程,建立起开放共享的业财融合智慧财务服务平台,实现业务、资金、信息流的融合,以及财务工作的移动化、智能化。平台以预算为主线,将绩效指标纳入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中,在各项业务开展前先编制预算,业务实施中进行监控,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能够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可向各主体提供实时、定向的财务数据,实现高校财务处内部、学校级别财务相关业务的一体化,并能直接对接差旅平台、电子票据系统等,做到一体化的财务服务共享。由于高校各业务部门系统相对独立,高校会在软件供应商提供数据接口的情况下,由跨业务双方将数据传统至中间库再分别获取,这种形式的数据交换范围较小,而业财融合可让不同部门实现业务、资金等方面的数据共享。

在智慧校园共建的今天,高校各部门都有着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领域,并形成了各自的业务系统,财务部门应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共享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科研报账的在线申报、审批流程,梳理业务、管理和财务流程的职能,在预算申报、调整、执行、评价、项目库管理等方面完善和业务职能各环节的对接,减少预算后期调整风险。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高校财务预算一体化中引入财务机器人,对财务进行智能化管理,如采取人脸识别、二维码扫描、语音系统问题解答、优化财务流程、实现网上报销和事前预算控制、对原始单据进行智能投递、财务人员运用扫描枪完成自动对账和报告生成等。通过上述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可极大程度地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业财融合的重要环节,应将其贯彻在高校各个教育项目中。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财务部门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负责成本管理的财务会计,也应包括负责预算管理的预算会计,需要由预算会计对各项业务进行合理的计算并生成预算报告,确保在高校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开展预算管理时,应重视各部门间信息交流,让所涉及部门的业务和财务信息一直处于同步状态,以此为依据进行资源配置的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利用率。只有做到预算控制上的科学性,才能对高校后续发展起到助推,实现现代化建设和教育高水平发展。

(四)业财协同编报预算

高校预算管理始于对预算的编制,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后续预算执行的科学性。高校应让业务部门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借助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来降低业务风险。同时,财务部门人员也应参与到项目申报中,站在财务的角度向各项目负责人提供专业建议,共同确定预算资金的绩效考核指标,让考核更符合社会和经济效益。高校还应构建信息化项目库,从预算编制、支出审批、核算、执行监控、数据查询、绩效管理等整个流程构建起资金数据管理体系,做到会计核算和项目库管理双控制,根据标准流程将无效项目调整出库。

(五)建立预算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在业财融合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内控应贯穿业务活动始终,不仅是单位的制度建设,也与流程管理、规划、控制等环节都存在紧密联系。财务部门在其中起到带头建设作用,负责从经济方面对各部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这就要求高校应做好预算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管理。事前控制中,高校应根据全年工作要点,将当年战略目标逐项分解,针对性交予各业务部门,指导和管理各部门业务预算的实时。事中控制中,作为经费管理负责人,业务部门应做到对项目执行情况的实时控制,严格审核每一笔开销。财务部门则需规范报销流程,对资金适用范围进行严格把关。进行事后绩效评价时,应确保能全覆盖绩效评价,对照年初目标进行考核,将结果作为来年预算编制依据。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措施,让预算控制真正落实到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降低业务活动的资金风险。同时,通过将预算、项目库、科研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内嵌入一体化平台中,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自动化,促进财务管理向信息化控制的转变。

(六)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高素质的预算管理队伍

高校财务部门应对预算支出及其产出效益建立起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预算编制绩效评价的结果,应对资金分配起到决定性作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均应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的建设中,共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定性、定量上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和规范评价流程,并形成业务和财务信息的良好对接,制定科学的绩效目标,让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工作。此外,高校应重视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财务部门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财务管理软件使用方面的培训,加强预算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确保每一名财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使他们的素质能满足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注重财务预算方面的人才引进,加强招聘时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特别应关注他们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习能力,并应同时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四、业财融合助推高校财务预算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高校财务的精细化发展

在传统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通常处于较为孤立的状态,主要负责业务活动后的核算和报销,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则对财务管理提出了在业务前端发挥管理作用的要求。业财融合下高校财务精细化发展,通过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使财务预算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更加细致,并能动态管理、调整预算目标和规划,避免了不必要的开支浪费。

(二)有助于加强高校内控建设力度,降低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

对高校生存和发展来说,建立起迅速响应、精准反映的风险防控机制,以便于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及时对风险发生进行预警,适时调整偏离业务目标的活动,非常重要。业财融合本就强调梳理业务风险点和控制点,可帮助财务管理人员预先了解业务活动情况,从活动始末阶段分析各环节风险点,和业务部门共同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以及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五、结语

总之,业财融合下财务预算一体化,是各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各高校应深化对业财融合的认知,明确财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和特征,开放共享的业财融合智慧财务服务平台,通过业财协同编报预算,建立预算控制机制,推动高校各职能部门的科学决策,促进高校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艳娥.业财融合助推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的路径探讨[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11):92-95.

[2]顾学锋.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公司预算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学习,2019(34):87-88.

[3]麥丽娜.创建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机制——A公司财务计费结算自动化的研究与实施[J].国际商务财会,2016(05):60-63.

[4]郝俏.基于业财融合的高校财务管理转型路径研究——以X大学为例[J].财经界,2020(16):206-208.

[5]赵德刚,陈英,曹玮,等.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J].财经界,2021(04):78-79.

*课题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会计学会科研课题《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预算一体化系统构建研究》。

(作者单位:王琳、王春子、朱慧丽,河北医科大学;李慧松,河北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财务业财融合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高等学校报销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