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格什温《三首前奏曲》演奏技巧与演奏风格

2023-01-18张佳琪王忻卓

戏剧之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前奏曲引子踏板

张佳琪,高 婧,王忻卓

(1.海南大学 海南 海口 570228;2.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 乌克兰)

一、作者简介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出生于纽约的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20世纪美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一生创作的钢琴作品大致分为三类:独奏作品、与乐队合作的作品和声乐作品改编曲,代表作有管弦乐《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弦乐四重奏《摇篮曲》、键盘《里阿尔多 里普斯》、键盘与管弦乐《F大调协奏曲》等等。其中,1924年创作的《蓝色狂想曲》一发表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流传至今。《蓝色狂想曲》是格什温写给独奏钢琴及爵士乐团的乐曲,首演时由格什温亲自演奏钢琴片段,其中钢琴的华彩部分是演出时格什温即兴弹奏的。在肖邦24首前奏曲的启发下,他也开始创作自己的“前奏曲”。格什温的前奏曲大多是采用“快-慢-快”这一形式组合。全曲既具有古典乐的稳重,也有爵士乐的激情。乔治·格什温评价自己的作品时说:“只有这样的音乐才能生存,它或者具备全人类的属性,或者具备民间艺术的属性。”

二、前奏曲简介

在出现组曲前,用器乐演奏的引子是众多音乐体裁中的一种。许多作曲家都熟练使用这一作曲形式,如肖邦24首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24首前奏曲、巴赫18首小前奏曲等,让演奏者在音乐会上通过演奏来展示自身演奏魅力及演奏水平。《三首前奏曲》是格什温一生钢琴作品中唯一得以流传的,在和声中运用蓝调布鲁斯的韵律,在节奏中蕴含爵士的热情,给美国的本土音乐带去了全新的风格。

三、《三首前奏曲》作品分析

(一)第一首

第一首前奏曲Allegro ben ritmato e deciso意思是坚定而非常富有节奏性的快板,像是炫耀一般的表演。整体风格摇摆轻松稳,稳重又有着蓝调的俏皮。曲式是再现三部曲式,全曲分为四个乐段:开始引子为降B大调(1-2),且引子部分就是第一首作品发展的动机,第二拍后附点加的自由延长记号,使音符停顿保留两拍左右的时长给人无限想象,第一小节中的升C和第二小节中的降A都来源于布鲁斯音阶。(见例1)第一段(A段)降B大调(3-15)延续了引子中的动机,并且在第11小节用音阶下行加以发展。第二段(B段)由降B调转B调(16-49),其中16-24小节为降B调转C调,左手节奏型转为切分音型与右手旋律同时展开;25-37小节为C调转D调,节奏型不变与之前保持一致;37-49小节为D调转B调,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音阶上行发展旋律,为作品高潮服务。

(二)第二首

第二首前奏曲也被称作《摇篮前奏曲》,Andante con moto epoco rubato意思是带有一点自由伸缩处理的行板速度,此曲是一种带有ostinato(固定音型)伴奏的抒情蓝调。全曲调性为升c小调,第1-4小节为引子E大调,也是第二首作品中左手保留的发展动机,一直持续到第十小节(见例2);第一段(A段)5-16小节,由升F大调转升c小调。右手旋律以大三连音常见来源于布鲁斯节奏。17-44小节为第二段(B段)由E大调转升c小调,旋律采用前面留下的部分,加变化音以发展;其中33-44(Largamente con motoz庄重如歌的演奏)由升F调转至E调回归主题,旋律声部转至左手,右手严格遵照四四拍规律,以P的力度演奏。第三段(A段)45-61小节,采用同主音大小调升C大调和升c小调,与第一段的弹奏方面也有明显不同。

例1:

例2:

例4:

(三)第三首

第三首回旋曲式又称《西班牙前奏曲》,相较于第一首更热烈、更激动。全曲一共分为5段,降e小调,引子为1-4小节,左右手相互交替弹奏切分节奏型、前十六后八节奏型。(见例3)第一段,5-12小节右手节奏型为三连音,左手持续切分伴奏音型。第二段13-20小节,右手旋律音符出现,左手以二八节奏型伴奏。第三段21-28小节;第四段29-44小节,其中第四段主题动机与第三段主题相差不大,旋律再次强调一遍,这一段的调性转换是从降a小调回归到降e小调。44-50小节是连接部分,降c重复出现将作品引向高潮(见例4)第五段51-58小节,与第一段旋律相似,但是由单音转为八度大跳行进,左手节奏型也发生跳跃性变化,也是第三首尾声最精彩的一部分。

四、《三首前奏曲》演奏特点分析

乔治·格什温在创作的时候原为六首前奏曲,演出时只展示了其中五首,然而最终保留下来的只有其中三首,所以这三首前奏曲显得尤为珍贵。作曲家格什温在创作时不仅加入了爵士中特有的摇摆(swing),还有极具民族特色的雷格泰姆。雷格泰姆是许多音乐结合的一个综合体,起源于19世纪。雷格泰姆中的节奏源于非洲流行乐,爵士乐的发展也是受到雷格泰姆的启发。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作曲家用钢琴演奏时的力度、音色、节奏来模仿爵士乐队的创作手法。

例5:

例6:

例7:

第一首前奏曲的第一段(3-6小节)在弹奏上采用左右手交替的方法弹奏切分节奏,左手出重音要求下键放松且有力。这几小节就是明显仿照雷格泰姆式音乐,使用切分节奏并且主要由左手弹奏。在爵士乐队中,这里模仿了低音鼓的音色;力度记号也从引子中的f变到了ff。(见例5)7-10小节中,左手依旧保持切分节奏,十六分休止的出现宛如模仿爵士乐队中的镲片的音色。右手跟随引子中的动机旋律,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前短后长的附点节奏使音乐听起来既有爵士乐中摇摆的欢快,又有着古典乐节奏的严肃。11-15小节在原有的动机上继续发展,右手旋律下行音阶回归旋律主音。这里演奏时要注意右手跑动的颗粒性及指法安排的合理性。第二段的第十六小节开始至四十小节,雷格泰姆乐在转调中不断出现,一丝蓝调的气味出现,然而随着右手两拍或四拍的延长音不断出现、重音节奏位置的改变,将音乐不断向前推进,使得音乐越来越活泼。这里演奏的方法就是常规弹奏,以手腕为支点,带动手掌及手指轮换。力度上第一个音需要相对突出重音,其他手指轮流依次弹出。最后一段中(50-53)小节主题再次回归,推向更精彩的高潮。这里使用八度和弦连接,模仿爵士乐队中小号的音色,小号的音色明朗响亮。所以这里要求演奏者在弹奏时大臂发力,腰部发力,手腕放松,快速下键,感受指尖力量的传导。(见例6)

药品质量标准变更后的发布渠道不统一,不同地域的生产企业、药检机构难以及时获取。针对《中国药典》、部(局)颁标准等成册标准和注册标准等单行页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试行标准转正、药品标准修订等,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部门等每年均发布大量的标准勘误、标准修订等信息,尤其是单行页标准的发布,有关部门只将此类标准发送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生产单位,大多数市(地)级药检机构以及有关药品生产企业,由于信息不畅,无法及时获取,对药品质量标准的执行和药品监管有一定影响。

在第二首前奏曲中,引子部分由于音区跨度较大且是慢速八度连接考验了演奏者的手指张力,这里要求演奏者手掌保持贴键,手肘带动手掌以慢速缓缓前进。手指积极弹奏,手腕起键时慢速,且演奏者弹奏时的气息与音乐的方向一致,声音听起来柔和、温暖,从而给人一种无限的舒展和想象。而且整个第二首前奏曲充满了浓郁的蓝调布鲁斯韵味,曲风慵懒、摇曳,速度较慢。在演奏时既要保证音符正确演奏,也要确保音符声音质量的统一,声音有连续性、延长性、歌唱性。(见例7)5-8小节中左手伴奏依然保持引子中的动机旋律,右手旋律以模仿乐队中高音萨克斯的形式出现,高音萨克斯的音色犹如男高音高亢委婉,极具魅力,将作品中的摇摆节奏展现得既慵懒又不失古典节奏的韵味。在这里旋律反复出现,要求演奏者在弹奏时对每个音符在下键时都有预设的铺排,指尖需要控制弹奏力量,使每个音符听起来不同。(见例8)32-45小节,这里作曲家笔锋一转不仅将调性由E调转至升F调,也将旋律声部交给左手的低音区完成。在演奏这处时,弹奏方法为非连奏,要求演奏者弹奏时大臂带动手腕,使声音具有集中、饱满的颗粒性,也要求指尖具有一定的爆发力,手指第一关节牢固且坚定。32小节处也仍然保留雷格泰姆风格的曲风,右手声部严格遵照古典乐四四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左手加入了富有摇摆韵味的附点节奏,作曲家用附点节奏模仿乐队中镲尖锐、清晰的音色,也是体现作曲家将古典乐与爵士乐完美融合的高超手法。(见例9)

例8:

例9:

例10:

第三首前奏曲也是整部作品最出彩的一首,相较于第一首速度更快、更富有激情。开头1-4小节的引子,左右手交替弹奏钢琴低音区部分,每小节以二度平行关系向上,模仿乐队中鼓的音色。由于都是重音弹奏,所以这里需要演奏者弹奏的时候使用手臂的力量,大臂发力完即放松,指尖不用太紧张,手指快速下键,敲击出具有爆发力的声音,为迎接曲目最后的精彩部分而准备。(见上方例3)在第一段的5-12小节中,作曲家大量使用三连音、切分音节奏型来展现摇摆节奏(swing)。当爵士乐加入摇摆乐之后,可以说是进入了“强节奏时代”“强力度时代”,这种音乐效果至今也受到听众的追捧。由于摇摆的自由性,作曲家加入古典乐的四二拍、四四拍节奏。在弹奏这一段时,弹奏者可以先用节拍器稳定节奏,再加速练习。第二段29-34小节富有黑人旋律特点,左手第四声部低音模仿贝斯两拍的保持音,第三声部以半音关系向上慢慢进行,也是在第三首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相对悠扬缓慢的旋律。(见例10)在43-48小节中以降c、D、M、D为旋律主音,三度关系向上模进布鲁斯音阶。这里需要演奏者清晰弹奏四个十六分音符,层层推进。51-58小节,作曲家用了和第一段一样的材料,但是在旋律声部采用大量的八度和弦跳进,节奏紧密,这里主要模仿乐队中单簧管明朗的音色,增强了声场效果。要求演奏者在弹奏时手指接触琴键的面积相对小一些,时间短促,指尖具有爆发力,声音干脆向上,以指尖为支撑点向上发力。低音声部与第一段完全不同,不再使用切分音节奏型,而是使用八分音符,加入第三声部的旋律:降D、C、降B、D,低音声部仍然模仿贝斯,降E、降B组成音程,与第三声部旋律八分音符形式半拍交叉进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最后一小节,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段左右交替完成的琶音,作曲家依然用了布鲁斯音阶来结束作品,在自然大调的音节上降三、降五、降七级音的多利亚调式,听起来便有着蓝调的风格,最后作曲家还是将作品还原,回到原有的降e小调,回归柔和的氛围。(见例11)

例11:

五、《三首前奏曲》踏板的使用

钢琴中踏板的主要作用是影响演奏时的声音、色彩、特性。常见的踏板有三个:中间踏板也称弱音踏板、左踏板也称柔音踏板、右踏板也称延音踏板。其中,弱音踏板的作用是弱化声音,柔音踏板的作用是减弱音色和改变音色,延音踏板的作用是延长音乐时长和增强音响效果。所以踏板运用得好会使整首作品如虎添翼,运用得不好会使作品编得一团糟。在格什温的这部《三首前奏曲》中,踏板分为这几类使用情况:节奏踏板、弱音踏板、抖音踏板。

根据前文分析,作品中大量的切分音节奏型出现,切分节奏是指重音的转位,由原本的第一拍重音切换到第二拍重音,在使用踏板时重拍踩下,如同开车时踩油门一般,不可完全踩下去,踩一下即可,弱拍立马松开,声音听起来干净、有力,否则十一和弦中的不协和音符会变得十分明显,从而导致音响效果变得极差。(见上方例3)

弱音踏板的使用在第二首最为明显,由于第二首是曲风略带忧愁的蓝调布鲁斯,相较第一首、第三首更加安静、温婉。在指尖的控制下,运用弱音踏板可以更好地将恬静的氛围衬托起来。(见上方例7)

在作品中也不乏布鲁斯音阶的出现,这时需要运用到抖音踏板。顾名思义,抖音踏板即快速抖动更换踏板,更换音响效果中不同的和声,从而使音响效果更加明亮、净透,也不会破坏声音的整体性。这段音阶与往常不同的是虽然向上,但却以弱(p)结尾,更加需要踏板的辅助与加持。

六、结语

通过对乔治·格什温的《三首前奏曲》进行分析使我们对美国本土爵士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作品虽然短小,但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曲家的创作魅力,在古典乐三段式的基础上将蓝调布鲁斯、爵士、美国流行乐多种调性紧密结合在一起,让爵士乐走向辉煌,走向更大的舞台,也让世人都记住了这个名字——乔治·格什温。

猜你喜欢

前奏曲引子踏板
单踏板不可取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钢琴前奏曲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