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游戏课程化的困难与解决策略研究

2023-01-16巫燕华谢可琪

教育界·A 2022年32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实践

巫燕华 谢可琪

【摘要】游戏课程化是基于幼儿的发展特点的,是真正让课程“活”起来的教育。践行游戏课程化,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一种挑战,这样的课程对教师的观察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前游戏课程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让游戏课程化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游戏课程化;师幼互动;实践

作者简介:巫燕华(1973—),女,福建省漳州市幼儿园。

谢可琪(1992—),女,福建省漳州市幼儿园。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游戏课程化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语,陌生是因为游戏课程化的开展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习惯的课程模式,这也导致一些教师对游戏课程化感到困惑与迷茫;熟悉是因为游戏课程化的理念与一直以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殊途同归。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中提出:“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1]这与游戏课程化的核心理念十分相近。陈鹤琴先生在提倡游戏化教学时,还特别提倡“自由教法”,也就是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学习。而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也是游戏课程化所遵循的教育原则。可见,游戏课程化并不是将原本的课程逻辑全面打破,而是要求教师基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在以幼儿为主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活动,是真正让课程“活”起来的教育。

虽然已经有多位学者对游戏课程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诸多指导意见,但在一线教师将游戏课程化投入幼儿园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教师仍需思考如何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来开展教学。

一、现实遇困难,理论实践难融合

(一)教师需要先厘清“课程”与“游戏”的定义

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中,“课程”与“游戏”的定义会有些许差异。因此,在面对游戏课程化的教育理念时,部分教师会感到困惑,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游戏课程化,它和课程游戏化、主题活动有什么不同。在没有厘清这些问题时,教师容易把游戏课程化理解为在不同领域用游戏的形式呈现同一主题,以为在游戏课程化中课程生长点就是所有游戏活动,因而更注重主题的同一性,未能考虑游戏之间的关联。如有教师按照预设的内容,组织开展了科学活动《认识火车》、艺术活动《绘画火车》、建构活动《搭建火车》等一系列以“火车”为主题的活动,这位教师以为课程均以“火车”为主题就是游戏课程化,忽略了这一教育理念中更为重要的其他部分。根据游戏课程化教育理念,课程的生长点应是基于幼儿的日常游戏自主生成的,与预设的主题、课程无关。

(二)教师需要突出课程的主体

在实践游戏课程化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需要凸显幼儿的主体性,未能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课程中更为重要、显眼的位置,不由自主地限制幼儿的许多游戏行为。如有幼儿打算玩跳呼啦圈,于是教师要求幼儿把呼啦圈一字排开,整齐地摆放在地面上,组织幼儿圈内圈外反复跳,几遍下来幼儿便没了兴趣。这样的游戏看似满足了幼儿的游戏愿望,但是教师仍然主导着游戏的形式和规则,为幼儿设计游戏的玩法,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样的课程中,幼儿无法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三)课程生长点过多,教师不知如何取舍

在课堂上会同时出现多个生长点,教师需要考虑将生长点全部保留还是进行取舍,以及如何取舍,这样的情况有时会让教师难以继续推进游戏课程化。如某一小组的幼儿同时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手帕游戏形式,教师希望利用这些课程生长点,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对其设计的所有游戏都进行了尝试。这样做虽然尊重了幼儿的意愿,但在游戏时教师会发现,过多的游戏项目导致幼儿进行游戏时易受干扰,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同时这导致教师无暇顧及每个小组的游戏,难以全面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因此,如何甄选生长点,怎样让每个生长点的生发更有效,成了教师实践游戏课程化的一大难题。

(四)课程生长点之间衔接不清,承接不当

一些教师在实施游戏课程化时,虽然对课程生长点进行了取舍,但生长点之间的衔接不清晰,缺乏连贯性,整个课程像是一个个游戏拼凑而成的。如有教师在带领幼儿玩梯子时,先引导幼儿将梯子与轮胎组合在一起玩,然后引导幼儿将梯子与凳子组合来玩,接下来又让幼儿单独玩梯子……这样的游戏像独立的个体被生搬硬凑在一起,煮成“一锅大杂烩汤”。虽然在这一课程中,梯子的玩法十分丰富,但游戏之间的联系不密切,无法激发幼儿的深度思考,幼儿难以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找到解决办法,只能匆匆游戏,草草了事,游戏的价值和内涵也没有被挖掘出来。

二、四种现象阻碍游戏课程化

游戏课程化理念,如今只是“起于青之末”,正在接受幼教实践的检验[2],教师还需要在不断摸索中领会它的真谛。在明白实施游戏课程化的困难之处后,教师还需思考阻碍游戏课程化的事物,并找到解决办法,对症下药,让游戏课程化顺利进行。

(一)理念不清晰,实践中容易混淆

游戏课程化不同于传统教育学科化、制度化的课程模式,而是适应时代变迁、培养时代新人的幼教新模式。传统的课程模式以教师的设定方案为主,游戏课程化的主题是追随幼儿的行为、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生成的。如开展“火车”主题的教学时,传统课程模式下教师会事先设定多个以“火车”为主题的活动,让幼儿在认识火车的过程中玩游戏;实践游戏课程化时,教师则是为幼儿提供机会自发生成以“火车”为主题的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不断生成新游戏,从游戏中学到知识。

(二)定位不清楚,“真假游戏”削弱游戏的价值

一些教师在实践游戏课程化时,陷入两种误区,第一种是课程仍以教师为主,教师过多干涉幼儿的行为,限制幼儿的自主游戏;第二种则是教师完全把自己排除在游戏之外,该介入时不敢介入。如幼儿想玩呼啦圈,有教师直接为幼儿制订规则,也有教师对幼儿的游戏几乎撒手不管。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无法很好地获得学习经验。“幼儿自主”不代表教师就可以“不作为”,教师应找准自己在游戏中的定位,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助推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

(三)归纳不到位,生长点难捕捉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游戏课程化的实践中,有十名幼儿就可能会产生十个不同的游戏生长点。可能有教师认为“生长点越多、越丰富,代表幼儿的思维越活跃”,但其实游戏的生长点贵在精而不在多,师幼应一同捕捉有价值的生长点。如果教师采纳了幼儿提出的所有玩手帕方法,同时铺开,那么教师就无法全面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在游戏中也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取讨论的形式,让幼儿自由讨论哪一种游戏玩法更适宜,玩起来更有趣,在甄选有效生长点后教师再组织幼儿玩游戏。

(四)挖掘不深入,经验难延伸

践行游戏课程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观察和总结实践经验。如践行游戏课程化时教师发现生长点的断裂,可以思考这是否说明幼儿在上一次的游戏中,没有深挖游戏内涵,游戏没能有效开展,故幼儿无法将上一次的游戏经验延伸到新的游戏当中。此外,教师还应明确,只有幼儿热爱的游戏,幼儿才会自觉、自动地深度挖掘游戏的内涵,并在游戏中不断改进游戏,提升游戏质量。

三、追随幼儿的游戏精神,践行游戏课程化

要顺利践行游戏课程化,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游戏和课程整合的新理念,让游戏真正回归幼儿,回归生活。

(一)挖掘幼儿兴趣,倾听幼儿声音

在践行游戏课程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少说多听,倾听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平等地与幼儿对话,真正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詹姆斯·卡斯说:“言语者和聆听者相互理解,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某事物有相同的认识,也不是因为他们早已建立起相似的心灵空间,而是因为他们知道与彼此如何继续。”[3]只有教师与幼儿之间建有心灵的桥梁,游戏才能更好地延续。

在幼儿园里,有一种排队方式叫“搭火车”,教师会牵着排在最前面的幼儿的手,后面的幼儿会拉着前一名幼儿的衣角一起往前走。这样一来,排在第一名的幼儿便成了“火车头”,还有与教师牵手的机会。发现幼儿喜欢争抢“火车头”后,教师及时捕捉游戏契机,不是强硬地阻挠,而是倾听幼儿的想法,同意幼兒用“比赛”的方式来竞争“火车头”。为了当“火车头”,幼儿想出了各种“火车头”的甄选方式,如“比身高”“比跳远”“比爬树”“比吃饭快”等“火车头”竞选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规则意识,这是师幼共同挖掘出的深层教育资源。

(二)观察幼儿游戏,师幼有效互动

教师想要有效介入幼儿的游戏,关键是做好观察和互动。教师需要综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成为幼儿游戏的旁观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观察幼儿游戏时,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看”幼儿游戏,更要“看懂”幼儿游戏的教育内涵,在幼儿出现游戏需求时,抓准介入时机,适当点拨幼儿,把幼儿提出的问题再次抛还给幼儿,以此反复助推幼儿的成长,为幼儿创造思考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三)智取生长点,让幼儿学会甄选

当某一游戏节点生发出多个生长点时,教师既不应自己决定如何取舍生长点,也不应交由幼儿简单靠喜好取舍,应根据不同游戏的情况而定。如多名幼儿提出“扔手帕”“叠手帕”“手帕涂鸦”等不同玩法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想法,以及游戏的好玩之处,再引导幼儿进行投票,让幼儿学会自己甄选喜欢的游戏形式。在这样的甄选过程中,幼儿先思考后尝试,从“凭空想象”过渡到“事实证明”,这会让游戏变得更有想法、有智慧。

(四)获取游戏经验,建构新游戏

游戏课程化中的生长点都是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幼儿在当前游戏获得的经验,会为其下一次游戏作铺垫,这就是“to”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其提出想法,总结每一次游戏中的宝贵经验,然后教师再与幼儿一同思考这些经验,建构出新游戏,如此环环相扣,不断递进,会让游戏课程化更加顺利。

结语

游戏课程化把让幼儿自主游戏变得更有目的、更有意义,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快乐畅游,将游戏变成一种隐形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幼儿是主动的、积极的。践行游戏课程化以来,虽然出现了不少困难,教师也产生了诸多迷茫和困惑,但笔者相信随着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和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游戏精神一定会充实课程,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谷珵.王振宇:实现游戏课程化,把握学习生长点[J].教育家,2020(35):32-35.

[3]卡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M].马小悟,余倩,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实践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差异理解的探究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