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中国”建设背景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3-01-10李祥辉杨秀霖林东红陈清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应用型医学

陈 敏,吴 娟,林 旎,李祥辉,杨秀霖,林东红,陈清泉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医学检验系,福建 福州 350004)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1],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医学检验技术(以下简称“医学检验”)是一门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医学前沿学科,也是运用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医学服务的学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水平对现代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培养适应“健康中国”社会需求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我们医学检验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医学检验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平台与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探讨应用型医学检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立足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人才特征,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要求其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科研设计、技术开发等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中,医学检验人才走在抗疫前沿,创新性地运用先进技术在新冠病毒感染诊断与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医学检验专业的内涵及其在医学诊疗中的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新的要求。根据新时代对医学检验人才的要求,我校在行业中开展广泛调研,并到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培养质量及人才需求,修订了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既掌握医学检验“三基”知识、技能与临床知识,又具有理工科思维头脑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具备“知识、素质、能力”3项综合一体有创新潜力的卓越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2]。

三、对接行业发展需求,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医学检验学科发展迅速,技术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专业课程内容日新月异。我们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去除重复性知识,增加前沿性、时代性知识,并将内容模块化,突出医学检验“技术”属性,提升课程高阶性和创新性,建立以思维创新与知识融合为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时反映学科最新技术研究成果,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重点整合基础医学与专业核心课程,将医学免疫学与临床免疫检验、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微生物检验、生物化学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与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医学实验室管理学与检验仪器学等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开展以打造“金课”为导向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重构与教学实践研究,2019年获批福建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等教改研究课题。

四、着眼教学目标和创新思维,改革教学方式

坚持“以本为本”,改革教学方式,围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和重构,结合互联网平台增强教学交互、虚实互补,构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等特性的专业“金课”群[3]。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教学目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当2020年的疫情阻碍了线下课堂教学时,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线上教学,包括在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学银在线等平台建立异步SPOC、自建线上课程、网络直播授课等;实践课程采用视频示教、虚拟仿真实验操作等形式辅助教学。同时注重将思政元素契合知识点自然地融入专业教学,如将“新冠疫情”中医学检验人员冒着被感染风险检测病毒,积极参与抗疫的职业精神传递给学生,加强职业修养和奉献精神塑造。该教学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后疫情时代”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我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成效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临床免疫学与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医学实验室管理和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等专业课程获评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

五、加强实践教学,推进学科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在人才培养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够用、必需、提升”,更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实用、实际、实践、实效,提高技能训练的科学技术含量。

(一)构建资源优化的“三层次、四平台、五结合”实验教学体系。

以“加强基础、注重综合、体现先进、突出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省级应用型学科专业优势和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融合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建设,完善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平台、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综合检测分析平台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4个平台,构建将实验教学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专业实验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基本操作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立体化相结合的“五结合”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调整实验课程内容和授课顺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渐进式衔接,建立以思维创新与知识融合为特色的课程结构,并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形成基础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的比例分别为30%、50%和20%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实验。通过课内实验与课外课题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实现“专业基础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3层次实践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实践技能提供良好平台。

(二)依托实验教学和科研平台,推动前沿科研成果临床应用的转化。

结合医学检验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创新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科合一,把学系和检验科建设结合起来,在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国内首批、省内唯一)和高原学科的支撑下,建设“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学科发展基地。近3年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含重点项目1项),指导学生申报并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9项。主要针对恶性肿瘤、临床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尤其是对难以培养与鉴别的病原微生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开展病原体基因检测分析,从早期诊断、基因突变、疾病易感基因、耐药基因等方面进行研究,选择针对性强,特异性和灵敏性高,适用范围广,并与临床诊疗应用相结合的检测指标,建立分子生物学诊断平台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为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我校36年来培养本科以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3000多名,许多毕业生成为单位医学检验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战役中,发挥临床前线“侦察兵”的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学检验人才的作用和价值。此次的抗疫大考,不仅检验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也进一步促进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快推进应用型医学检验专业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健康中国”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应用型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医学、生命科学类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