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在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及对IgE 影响机制的初步研究*
2023-01-10王双平杨才德康珺楠高敬辉金芝萍马列胜马婷雪
王双平 杨才德 康珺楠 高敬辉 周 勇 赵 晶 金芝萍 马列胜 马婷雪
(1.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甘肃 兰州 730050;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 730020;3.甘肃省张家川县中心卫生院针灸科,甘肃 张家川 741500)
荨麻疹,是中国临床上极为普遍的一类过敏性皮肤病。通常认为,其发病机制为皮下、皮肤下黏膜小毛细血管的反射性膨胀所引起的,局部通透性增强从而形成了局限的水肿反射,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皮肤突然隆起的风团块[1],这些风团块可与附近的风团块相融合形成更大面积的皮损,皮肤瘙痒感、烧灼感,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可自行消退。常常反复发作,经年不愈,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2]。荨麻疹在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短期疗效一般十分明显。此病的治疗难点在于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不久及再次发作,所以很多治疗方法长期疗效并不明显[3]。为克服这一困难,笔者和团队尝试使用以星状神经节埋线为首的穴位埋线疗法防治荨麻疹[4],进行了不懈努力,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此法治疗荨麻疹有长效、高效、选择性高的优点能逐渐提高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进而减少荨麻疹的慢性发作,使其逐渐趋于痊愈。国内学者和临床医疗专家对针灸、穴位埋线在慢性荨麻疹的防治方面做了许多相关性的研究与临床上的有益的探索[5]。据此,笔者对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治疗机制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初步揭示了其治疗该病的基本原理及星状神经节埋线对IgE 的影响机制[6],以期为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些许参考。
1 西医对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目前,普遍认为荨麻疹是各种内源性、外源性原因所引起的,并与免疫机制、非免疫机制以及混合性机制密切相关的一类变态反应性疾病[7]。其发病的基本机制,主要为机体肥大细胞活化并且导致联系起来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与抗原的结合而产生相互联动,并由此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受体、合成细胞激素和炎症介质而引起的Ⅰ型、Ⅱ型和Ⅳ类变态反应[8]。当所接触到的变应原经由皮下、黏膜等处入侵到人的机体时,活化了单核巨噬细胞体系,并引发了浆细胞的化学反应,这样会形成特殊反应的IgE,而IgE 则是亲细胞的一种抗体,当它直接吸附在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上的IgE 自身受体后,就可使这种细胞出现致敏状况,而一旦被致敏的肥大细胞又一次暴露在同一类致敏物时,则可能会在肥大细胞或嗜性碱粒细胞表面上引发抗原抗体化学反应,细胞脱颗粒、放出组胺等介质,影响到靶脏器,从而引发了变态性反应[9]。可见,IgE 水平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确定变应特异性与IgE 水平对该病的病因判断与疾病的治疗等处理方面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10]。
2 中医对荨麻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历代文献都对荨麻疹有过较多的描述,而关于此病的名称则以皮疹的外观表现形式以及病理特征为主,如瘾疹、赤白游风、风疹等[11]。荨麻疹的临床特征很繁杂,最突出的特征为易重复发病。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荨麻疹发病机制也是如此。素体虚弱和脏腑失调是发生此病根本原因。素体衰弱可因先天性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而引起。若身体虚弱,无力推动脏腑行使职权,又可引起人体内脏失却充养,导致气血运行不够,卫气功能下降。若卫气不够,则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而入,致血虚生风,或受风邪侵袭而产生的皮肤瘙痒[12]。六淫致病,也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外因。而六淫致病则以风邪为首。《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候》称:“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瘾疹”[13]。另外,风邪也是六淫之首,它是由寒、湿、燥、热等邪合而发病。所以,气、血、风是本病发生的三端。
3 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3.1 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荨麻疹的应用基础 星状神经节由第6、7 颈中枢神经节和第一胸中枢神经节组成,分为第二胸神经系统节和颈中神经节。功用上是交感神经节。但目前人们一般相信,星状神经节的治疗功用主要包括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通过调整丘脑内环境的稳态功用,使机体的自主性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学功能保持正常化。因此,利用其治疗因免疫功能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十分切合的。对星状神经节的干预也有很多种途径,局部的埋线刺激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在临床上星状神经节穴位埋线得到了应用,减少了很多风险,增加了良性刺激持续时间和效果,获得了医学肯定[14]。
3.2 星状神经节埋线的作用机制 星状神经节埋线功能主要有中枢神经功能和周围神经功能2 个方面。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控丘脑内环境的稳定以及保护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程序的功能正常,周围神经功能主要体现为刺激神经节前、节后纤维运动的功能以及抑制分布的由支气管收缩等神经纤维所直接支配的心血管系统活动、腺体释放、肌肉张力、支气管收缩以及疼痛传递,这些周围效应已被用来诊断头颈部、上肢力量、肩关节、心肌以及肺部的某些病变。星状神经节埋线调控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埋线干预也有利于保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纠正多种自主神经系统紊乱[15]。使紊乱的机制走向正常,达到较好的疗效。
素体虚弱和脏腑失调是发生此病根本原因。依据荨麻疹在临床所表现的证来说,荨麻疹更多地体现为中医的“风”的特性,发作时风团骤发,迅速蔓延,感觉上是剧烈的瘙痒。“风”可分内风、外风,“风”证的发病机制,在荨麻疹这一疾病中,突出体现为血虚生风。所以在这一类疾病的治疗上,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说法。因血虚、血燥、血瘀、血热等引起的风证,或者二者相合而导致的疾病和症状,通过补血、养血、凉血、和血、活血,使气血充盈,血行畅达,风则循着血行的正常流动畅达全身,充养肌肤血肉、脏腑经脉,而“风”证自止。既然是血因虚而生或者导致的“风”证,补血当为正治。星状神经节埋线干预正契合了中医学“补血养血”的治法。如果把星状神经节的体表定位视作一个穴位,应该属于足阳明胃经,具体的位置应该在水突穴和气舍穴之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与脾互为表里,是相互守望的腑与脏。中焦脾胃受纳水谷,所以脾气健运,则气血得以化生。所以在中医临床上补气养血,必先健脾胃。一般情况下,脾胃能共同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及气血精微的输布,气血充盈,则全身得以滋养,获得发育和生育之本。对于因“风”而致的荨麻疹这一疾病而言,星状神经节埋线恰好干预了脾胃,使之养血补血的功能得以提高。这样除了可以有效改善荨麻疹“风”形成的风团骤发,迅速蔓延,剧烈瘙痒的症状以外,还从根本上解决荨麻疹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难题。
中医学认为肺属卫主表,外合皮毛,故风邪外袭先犯皮毛,肺卫首当其冲;阳明主肌肉,联系肌表皮肤。曲池既能解肌又能宣肺,且对相表里的肺气与大肠神经均有协调作用,故曲池穴也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理想选择,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治疗作用也十分明显[15]。血海穴可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由于中医学主张“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不论血热或者血虚都能生风动血,所以针灸血海穴能够起到祛风止痒、活血养血等目的,是防治血热血虚以及现代医疗中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理想穴位[16]。总而言之,肺俞、膈俞、风门、大椎、曲池、风市穴理肺固卫,对荨麻疹发生的部位和症状进行调理;关元、气海、血海穴补益气血,对疾病发生的内因屏障行必要的补益和加固,进一步解决此病易反复发作的难题。
4 星状神经节埋线干预对荨麻疹及IgE 的影响机制
IgE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IgE 介导的肥大细胞的激活,即急性超敏反应可能由IgE介导的组胺引起的超敏反应。IgE 介导食物过敏由多种炎症因子参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33(IL-33)、白介素-25(IL-25)可增强对食物致敏作用,通过IgE激活肥大细胞可抑制Treg 细胞生成,并强化Th2 细胞反应,引发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合成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介导的Ⅰ型、Ⅱ型、Ⅳ型变态反应[17],从而引发包括荨麻疹在内的很多变态反应性疾病。
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神经作用调节免疫系统,降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发挥临床作用。
总之,对星状神经节采用埋线的方式干预,不仅在临床上可以很好地减轻或者消除慢性荨麻疹患者局部表现的皮肤突然隆起的风团块,风团块的相融合形成更大面积的皮损,以及皮肤瘙痒感、烧灼感等临床症状等短期疗效。而且可以解决本病的治疗难点,即本病经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后不久即再次发作,使患者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都很少再次发作,巩固了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