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3-01-09宋正邦
■宋正邦
(临泽县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
1 引 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保障政府运转、社会各项事业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础支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是保障政权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有效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和日常监管水平,将大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节约财政资金,降低资产流失风险,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有效保障政府各部门正常运转,为社会其他公共需要合理统筹资金。
2 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有的各类国有资产一般通过财政资金购置、同级财政部门统一划转或上级业务部门调拨等方式取得。资产来源途径较多,但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不进行资产使用绩效考核。资产取得后只看能否满足日常各项业务工作需要,只注重资产的具体使用,对新旧资产的替换、报废资产的处置、各项资产是否保管完善、资产保有总量是否符合标准等缺乏统筹管理,“重资产购置、轻日常管理”现象较为普遍。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甚至财务人员,缺少对资产日常管理的专业知识,对国有资产管理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日常财务活动监管过程中,只注重单位现有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没有设置或没有条件设置专门的岗位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2.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底数不清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就占有使用政府分配的办公场所、车辆等固定资产,但没有任何固定资产记录。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账面找不到该项资产的来源和去处,使用单位也找不到类似资产的登记记录,资产自取得之日起就游离于账外,并且部分单位使用的办公楼等不动产,价值在国有资产中占比较大,却既没有产权,也没有形成账面价值。部分单位采购的固定资产,特别是数码电子设备,由于更新速度较快,更换比较频繁,设备虽已经被淘汰,有些可能已经报废,但账面上一直未作处理,造成账面虚列资产,同时账面资产只增不减,给资产监管带来很大压力。部分单位购置的各类应用软件等无形资产,有些单独购买安装即用的通用软件可能能够及时记录入账,在资产账面予以反映,有些自建的管理系统、自行开发的办公平台等软件,一般都不会及时入账,很少有单位对该类资产进行核算入账。上述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轻则存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重则存在浪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2.3 资产监管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以各预算单位为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各单位一般都会建立一定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但对资产管理没有依法依规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只注重资产的初始计量,确保采购的各类资产都能登记入账,但疏于对资产的后续监管,对资产的使用情况、更新情况、保管情况及报废、淘汰情况缺乏系统管理,资产管理不系统、不完善,存在重采购、轻监管,重使用、轻保护,资产闲置、重复购置、资产流失等情形时有发生;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通常由单位财务部门兼顾,资产管理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或无法确保资产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2.4 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资产除个别单位需要配置较高的设备用于数据处理或相关系统运行外,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均以满足日常业务办公为目的,一般配置设备即可达到使用要求。但实际采购过程中,各单位采购的各类设备设施,均比实际所需的配置及标准要高很多,特别是对资金相对充裕的单位,配置设备设施更是以市场最高配置为标准,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所运行和消耗的资源不及所配置设备的十分之一,高配低用现象严重,造成资金、资源严重浪费。
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日常监管
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提高资产监管水平,首先要从单位主要领导入手,提高单位主要领导对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逐步转变管理观念,必须明确的认识到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承担的职责和责任,自觉肩负起保护国有资产的责任;适时组织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宣传,提高单位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对管理、使用和保护国有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在单位内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当责、人人负责的国有资产保护利用工作局面;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岗位,选择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从事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3.2 全面开展清理排查,建立健全监管台账
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动员单位全体人员,对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排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台账,细化清理内容、规范清理标准,严格对照资产台账,认真核实资产在用、闲置、报废、处置及灭失情况,登记各类资产保管使用人员,确保各类资产应清尽清,不留死角,资产保管、使用对应到人。对照已建资产台账,逐项开展核实,对账实相符的资产,核实使用情况,完善入账信息;对账实不符的,认真查找核实资产购置信息,及时清理入账,对无法获取资产购置信息的,可通过查询同类资产价格或按照暂估入账的方式,记入资产账户;对已灭失的资产,查明资产灭失原因,按程序办理资产注销手续,及时进行核销处理。通过清理核实,及时入账、注销核减各项资产,确保国有资产账实相符、家底清楚,为提升资产监管水平,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打牢基础。
3.3 创新资产管理模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不断改革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大胆创新资产监管方法,建立跨部门间国有资产调拨使用体系,促进国有资产在部门间合理流动,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大量闲置、高配低用,努力做到物尽其用。一是统一配置标准,把牢预算关口。按照单位业务特点、人员编制、实有人数、承担工作的难易程度,科学核定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数量及标准,为严格落实采购预算打好基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把牢资产采购“关口”,严格执行各单位各项资产配置数量及标准,视产品更新换代情况,适时调整、核定配置标准,不允许超标准、超限额或者重复配置资产。二是严格落实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依据预算单位申报的资产采购数量、标准及更新计划,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实后实行集中统一采购,采购后按核定的标准、数量向各预算单位分配使用,建立资产名称、型号、配置、使用部门等为内容的分配监管台账,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全面准确掌握各预算单位资产配置及更新情况。三是建立国有资产部门间调拨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国有资产部门间调拨使用管理工作机制,打破部门间资产运转壁垒,让资产在部门之间合理流动。对资产配置要求较高的单位闲置或拟淘汰的资产,通过检测维护后,可在对资产配置要求不高的单位之间进行二次分配使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剩余价值,有效避免资产的浪费。对单位价值较高,多个部门都需使用但使用不频繁的设备资产,可采取政府集中采购,指定1个部门保管,多部门共同使用的方式,达到节约政府资金,避免资产闲置,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通过采取上述创新性资产管理模式,让资产在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挖掘资产的剩余价值,不断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3.4 完善资产管理体系,规范资产监管秩序
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各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岗位,配备专门的人员,做好国有资产日常监管工作;在制度的设计上,应从资产取得、使用到注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闭环式管理。通过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制度建立,逐步形成责任明确、运行有序管理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系统。一是强化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国有资产的管理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就可以胜任做好的。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除了最直接的财务部门采购资产外,更需要资产的占有使用部门积极配合,才能真正用好、管好国有资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国有资产管理岗位,负责国有资产日常监管。配备专人负责单位资产的监管工作,督促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做好内部资产运行、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台账,设置各部门资产使用登记卡,时刻保持国有资产监管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参与,由财务部门牵头,各部门分工配合,形成领导负责,财务牵头、部门管理、人人参与的国有资产共同管理体制。上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资产管理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单位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全面落实资产监管责任。二是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制度,从国有资产配置标准、数量的核定,采购预算审查,资产的保管、使用到资产的更新、报废处置等各环节,建立系统、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操作有据可依、管理统一规范;建立国有资产定期清理盘点工作制度,在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台账的基础上,以资产在用情况,占有使用人员,保养维修情况,损坏、折旧情况,资产更新计划等为主要内容,定期开展国有资产清理盘点,保持资产监管台账的现实性和有效性,从根源上规范资产的管理使用,杜绝资产管理漏洞。三是健全完善监督机制。有效的监督措施是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制度,促进资产管理严格规范、井然有序、避免浪费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要提前介入资产采购预算环节,认真核实单位各项资产的核定数量与标准、存量资产的占有数量及使用情况,充分讨论资产购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坚决避免资产的重复采购、超编采购和闲置浪费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要重点监督资产的采购过程及资产购置后分配、使用与替换资产的处置。核查各环节是否严格按照已建制度运行,各项审批程序是否规范,资料是否齐全,采购产品各项指标是否与采购计划一致,资产分配使用是否合理,资产台账是否已及时更新,被替换资产是否已及时收回。通过有效的监督,使资产管理更加有效、规范;三是建立资产使用绩效考核制度。对部分价值较大、使用频率较高、在单位相对重要的资产,建立资产购置使用绩效考核制度,以使用频率、产品输出、社会效应等为内容,分年度考核资产使用绩效,收集绩效考核信息,衡量相关资产的耗费价值与提供的社会服务效果是否合理匹配。建立资产低效使用、闲置浪费、使用不当损坏、违规处置等问题的考核问责机制,督促资产使用部门和个人,牢固树立保护国有资产、合理使用国有资产的行动自觉,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监督机制。
3.5 建立信息监管平台,提升资产监管水平
建立国有资产“互联网+监管”平台,充分利用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为主导,各预算部门为基础,各类资产为监管对象,形成上下互通,横向共享的信息互通共享平台,负责监管本区域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对各部门国有资产的配置、采购、占有、使用、处置及报废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共享各单位各类型资产占有、使用情况,实现资产监管的高效统筹,使各部门之间的资产调拨、流转使用成为可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的效能,以单位资产配置定总量,以存量定增量,通过信息共享,提高各单位资产占有、使用的透明度。各行政事业单位除涉密资产外,均应纳入监管平台,实时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管,了解掌握相关部门的资产占有、使用信息,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部门间资产流转、调拨计划,促进国有资产发挥最大效用,挖掘国有资产潜能,充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全面提升资产的监管水平。
4 结 语
国有资产是政府有效运转的物质保障,是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创新资产管理模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高效的信息化手段,采取“互联网+监管”的方式,不断挖掘现有资产潜力,充分激发国有资产流转使用的活力,有效发挥国有资产剩余使用价值,真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