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1-08

智库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许 媛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一、高校思政“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分析

“三全育人”所包含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包括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这属于一种创新教育,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构的重要依据。首先是全员育人,这一点是从主体要素的角度来看的,具体包括社会、学生、家庭和学校这几个方面,从而组成了一个整体的育人机制,是对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管理人员的一种统筹协调,也就是说思政教育并非仅仅是高校方面的责任,更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学校中的全员具体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思政教师、后勤服务和辅导员等,家庭的全员则主要包括父母、长辈等。社会的全员包括优秀的毕业生和杰出的校友等。其次是全过程育人,所谓全过程具体是指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可发生断层的情况,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给予全过程的关注,贯穿大学生在高校当中学习生活的始终,同时也包括每一个学期以及寒暑假。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对他们进行政治行为和政治方向引导和培养的重要阶段,高校思政工作具备了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需要贯穿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并从过程性原则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变化给予足够的关注,以此来开展教学任务,把握学生发展中的关键,将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最后是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种创新教育理念,采用全面性教育内容,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具备了全面性和系统性。按照全方位育人的具体要求,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碎片化教育理念,建立一个更加完整且幸福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教育内容,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载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载体,形成班风、校风和学风的全方位育人机制。

二、高校思政“三全育人”的基本特征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从而发挥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政“三全育人”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系统性、全面性和过程性,下面将对这几个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一)系统性

由若干相互作用且依赖的要素组成系统,在整个思政工作体系中,思政育人是其中的子系统,而“三全育人”模式则是社会德育系统中的子系统,需要对思政教育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共同发挥出育人功能和系统性功能。

(二)全面性

高校思政“三全育人”模式将空间、时间、主体这几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具备了全面性特点,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思政工作目标来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德智体美劳的相互协调,让学生全面发展。

(三)过程性

高校思政工作的“三全育人”模式,总体来讲是一个由易到难的系统功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中所包含的各项要素与思政教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思政“三全育人”模式的组成要素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就业息息相关,并渗透在了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等要素当中,需要育人主体充分运用育人载体,制定合理的育人机制,提升管理育人的实效性。

三、“三全育人”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三全育人”符合社会主义人才需要

“三全育人”在高校中的深度贯彻和落实能够在高校培育出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岗位人才拥有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还要求人才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品质。在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只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忽略了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出现了教育失衡的情况。“三全育人”在我国高校中的有效落实,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具备优秀思想政治水准的高素质人才。

(二)“三全育人”将高校教育资源与育人机制进行有机融合

在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主题课程相对独立,彼此各自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高校的日常教育当中。但是由于主体课程往往占据了学生日常学习的大量时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时常被置于边缘化的位置,最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与学校主体教育工作严重脱节。“三全育人”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通过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高校各个部分的教育资源与相关教师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往独立、边缘的状态扭转为在新时代下与高校各个教育主体充分结合的状态,从而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三)“三全育人”在信息爆炸时代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快捷和简便,但是铺天盖地的信息当中夹杂着质量参次不齐的信息。现代人尤其很多年轻人年龄尚小,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与是非观,也没有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因此很容易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受到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今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当学生面对大量不良信息的冲击时,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坚守原则,确保思想政治的高度纯洁性。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主要教育资源和精力侧重于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技能,忽略了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出现了教育失衡的情况。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形成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正确认识,教师以及班级辅导员将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课堂授课以及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方面。对于学生来说,专业主体课程往往占据了大量时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最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开展受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重视,很多高校在日常的教学中增加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从整体开展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也微乎其微。通过对这种现象的调查可以发现,造成这种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活动的组织缺乏创新,教育形式单一乏味,缺乏趣味性,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厌倦情绪,难以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缺乏连续性

目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连续性,绝大多数学校通常在新生刚刚入学的时候,会对新生进行大量的思政教育,一旦过了起始阶段,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被立刻搁置了。或者在某些特定的节日和时刻,学校会组织大量的思想政治活动,强制学生参与,热度过了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又被重新搁置。这样断断续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是高校为了应付上级指示而走的形式和过场,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缺乏连续性与连贯性,未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日常教育活动中,缺乏长效机制,导致学生在间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难以有所收获。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

在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体系中,绝大多数学校将主要教育资源和精力放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技能上,忽略了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主题课程相对独立,彼此各自开展,但是由于主体课程往往占据学生日常学习的大量时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五)高校缺乏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有效考核

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已经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在日常的教学开展中,也具有了一定思政教育的认知和概念。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系统中相对于主题课程的考试测验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学生思政学习成果的评判和测验,加之我国教育模式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在各个阶段学生与教师均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足够的重视,在高校更是如此,学生面对主体课程的学习任务,以及在考试前需要进行大量的知识点复习,因此很少有额外的时间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些高校缺乏对于思政学习成果的检验与考试,因此导致学生没有将注意力与关注点放在思想政治的学习上[1]。

(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形成有效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已经被提出很长一段时间,在各个教育阶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引用,但是迄今为止,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开展仍然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形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绝大多数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模式就是根据上面的指示要求以及教学契机随机开展,没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开展和有效开展的机制,最终导致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停留在表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2]。

五、“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在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要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教育资源匹配,将高校各个部分的教育资源与相关教师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往独立、边缘的状态,逐渐转变为在新时代下与高校中各个教育主体充分结合的状态,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3]。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合理利用校外资源组织思政活动

“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意味着高校不仅可以利用校内教师资源,还可以充分协调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联合社会组织进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

(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组织中可以进行大胆的优化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基于新时代背景,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4]。

(四)高校教师应发挥主体责任,从教学内容中发掘思政元素

在“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在所任教的学科中发掘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到高校的日常教育中。

(五)“三全育人”视域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与互联网进行充分的结合,由于现代终端电子设备在学生中的高频使用,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学校可以将思政课程资源上传到学校网络平台上,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由学习,还可以在网络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政活动与赛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对思政学习的兴趣[5]。

六、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必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把“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目标,借助高校教育资源,重新构建和丰富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体系与社会机制,让新时代大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思想政治培养和教育。

【相关链接】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前身为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由北京大学著名哲学家张世英任所长,成立之初主要研究德国哲学,并闻名国内外。1994年以来,江畅教授继任所长,转向以中西哲学为基础的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01年组建了哲学系,2003年成为直属哲学系。2007年1月20日更名为哲学学院。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