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呃逆医案三则
2023-01-06叶赛球
叶赛球
(浙江省德清县中医院针灸科,浙江 德清 313200)
笔者运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例1:奚某,男,23岁,2019年1月8日初诊,反复呃逆8天,8天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开始发反复呃逆,进食后加重,腹空及入睡后缓解,其他无明显不适,大便间日而行。观其形体偏胖,四肢相对较细,属向心性肥胖类型,自称体重180以上,平常易汗出,前两天偶感风寒,喝了凉水,突发呃逆。感冒经卫生院消炎输液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呃逆未解。转杭州就诊,予胃复安针20mg肌注治疗,当时缓解,而后呃逆又起,又予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予胸椎手法复位术治疗,呃逆仍未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院就诊。舌淡红苔薄白,舌体两侧边明显齿痕,脉滑。体针:攒竹穴(双侧,经验穴),额旁二线(胃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补脾土理气机,足三里(双侧)、内关(双侧)留针。常规消毒皮肤,用0.25mm×40mm毫针刺入,平补平泄手法。开始呃逆止,0.5h后再发呃逆,治疗效果欠佳,再予双侧膈俞穴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穴位注射,中药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合五磨饮子治疗。药用生黄芪15g,防己12g,炙甘草3g,炒白术10g,大枣5g,茯苓10g,桂枝5g,肉桂5g,猪苓10g,泽泻10g,木香10g,枳实10g,厚朴10g,槟榔5g,乌药10g。2剂。日1剂,水煎200mL,1次温服100mL。嘱进温热饮食,避风寒及寒凉饮食。2019年1月9日二诊,诉经针刺加中药治疗后,晚上已安稳入睡直至今晨一直呃逆未发作,大便已解。按昨日思路继续针灸巩固治疗1次,服完另1剂中药嘱无复发则不必来诊。1周后微信随访,患者述2次针灸加两剂中药治疗呃逆已痊愈。
体会:患者为顽固性呃逆,呃逆8天,中气受损,属难治型呃逆。饮冷及消炎盐水治疗感冒,伤及中阳,脾失健运,水停为饮,阻于中焦,胃失和降,胃气上冲喉间而发为呃逆,以五苓散通调水道、和胃降逆,白术健脾运气,桂枝助三焦之阳气以化气行水,脾运得扶,邪无栖居之所,蓄水停饮去,则胃气自和,呃逆自止。素体肥胖,易出汗,属表虚不固,取防己黄芪汤利湿固表之意,三方合用健脾利湿理气降逆属标本兼治,效如桴鼓。
攒竹穴为治疗呃逆经验穴,一般呃逆用之即有立竿见影之神效。该患者初起有效而后再发,配合胃经募穴、下合穴、大肠经下合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内关通于阴维,而阴维与足三阴经并会与任脉,还与足阳明胃经相合,这些经脉均循行于胸脘胁腹部位,善治心胸胃之疾患。诸穴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理气和中,降气止逆之效。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因为膈肌痉挛所致,是一种神经反射性动作。针刺治疗呃逆,则简便易行,一般疗程短,见效快,可迅速解除疾苦,易为患者所接受。
例2:吴某,男,19岁,2019年8月30日上午初诊。精神不振,呃逆频作,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晄白,伴心慌心悸,胸闷气短手足不温,纳少乏力,脉诊可及上肢皮肤潮湿,舌淡苔白,脉细弱。家属述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呃逆1周,睡觉时亦不停歇,严重影响睡眠,曾用胃复安等治疗,症状不见改善,遂求诊于余。体针取穴膻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脐针坎离位取水火既济引气归元之意,神阙灸盒艾灸治疗取温补脾胃暖中焦之意,四肢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留针40min,起针后膈俞、肝俞针刺求得气不留针。常规消毒皮肤,用0.25mm×40mm毫针刺入,平补平泄手法。中药温补脾胃,理气止呃。理中丸加减。药用炒党参10g,炒白术10g,炙甘草5g,生姜10g,陈皮10g,槟榔5g,沉香曲10g,乌药10g。4剂,日1剂。常规水煎200mL,1次温服100mL。嘱进温热饮食,避风寒及寒凉饮食。2019年8月31日二诊,患者母亲述昨天上午针灸后稍缓解,下午嗝声又起,前半夜稍有停顿,后半夜打嗝又起,考虑到孩子皮肤潮湿明显,出汗较多,损伤心阳,下焦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发为呃逆。针灸治疗依照前法引气归元,中药原方加黄芪10g、防风10g取固表止汗之意,另加桂枝15g、白芍10g、大枣10g。取桂枝甘草汤降冲逆,加白芍大枣与前方中党参生姜一同取养胃阴之意。3剂与前方合用。2019年9月1日三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呃逆发作频率明显减少,针灸依前法继续治疗1次。后续2次针灸患者未来就诊,2019年9月15号微信回访患者母亲,述经3次治疗后呃逆已止。
桂枝加桂汤出自伤寒论,本是强发汗后,损伤心阳,阳虚阴乘,下焦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为奔豚之症,即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烦闷欲死,主治奔豚气病,奔豚气病的表现复杂多样[1]。临床常见的某些心脏病、神经官能症,可出现奔豚气,用本方治疗效果满意。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伴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润,脉浮缓或沉迟,为阳气虚弱、阴寒上冲之奔豚病证。本案取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意。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桂枝“为其味甘,故又善和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脾胃调和则饮留自除,积食自化。”故用桂枝加桂汤加党参、生姜补中土,去寒湿,降逆气而有效。
例3:张某,平素常有嗳气呃逆病史,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未就医治疗,本次呃逆发作3天,时有口苦,胸胁满闷,一般情况可,二便调,睡眠无异,舌红苔薄,双侧关脉弦硬。无饮冷及情绪刺激史。一诊: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症状缓解,留针40min,起针后呃逆再起,考虑患者平素常有嗳气现象,双侧关脉弦硬明显,属中焦气机不畅,给予小柴胡汤合旋覆代赭汤合五磨饮子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2g,半夏10g,生姜10g,黄芩6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代赭石6g,旋复花12g,大枣6g,茯苓15g,枳实10g,槟榔10g,厚朴10g。3剂,水煎200mL,日服2次。嘱患者症状未缓解则次日复诊,次日患者未来诊,3日后电话回访,服药后次日未再发故未来诊,目前已痊愈。
按:患者反复嗳气呃逆,可以看作是柴胡证的“往来寒热”邪正相争的状态,口苦本是柴胡证,所以用小柴胡汤。旋覆代赭汤和五磨饮子均为理气剂,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胃脘痞闷,具有降逆化痰的作用,主治胃虚痰阻气逆症。
小结:呃逆虽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总由气机升降失常、气逆上冲、中焦水道不通等原因引起,故对此病投以桂枝加桂汤降冲逆之气,再配合五磨饮子和针刺等理气降逆、宽胸散郁,五苓散通调中焦水道,此病可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