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防败毒散临床新用

2023-01-06王诗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羌活枳壳独活

王诗蕴

(河南省桐柏县中心医院门诊部,河南 桐柏 474750)

荆防败毒散出自《摄生众妙方》,由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消疮止痛之功,是治疗风寒感冒、痢疾和疮肿初起见有表证的常用方[1]。笔者用其化裁治疗痛风、神经性头痛、荨麻疹等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1 痛 风

胡某,男,51岁,2010年3月10日就诊。自2009年1月开始出现左足第1跖趾关节红肿、疼痛症状,查血尿酸420µmol/L,未曾服药治疗,渐发展为双侧踝关节及左侧足跖趾关节肿胀疼痛,每月疼痛发作1~2次。此次因天气变化,气温骤降受寒后引发。经服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具体药物及量不详),效果不显著。痛苦面容,跛行,双侧踝关节及左侧足跖趾处漫肿疼痛,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局部喜温,未触及块瘰,关节屈伸不利,伴形寒肢冷,怕风恶寒,舌苔白滑,脉弦紧。查血尿酸680µmol/L,抗“O”<500单位,血沉20mm/h,类风湿因子阴性,尿pH5。西医诊断为痛风。中医诊断为痹证。辨证为风寒湿痹。治以散寒止痛为主,佐以祛风除湿。方予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羌活10g,独活9g,柴胡12g,前胡10g,枳壳12g,茯苓15g,荆芥12g,防风10g,桔梗9g,川芎10g,甘草6g,麻黄6g,半夏9g,鸡血藤24g,白芥子6g。5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取液混合共500mL,分2次早晚温服。嘱其规律饮食,注意饮食禁忌,多饮水,按时起居,适当运动,避风寒,防止感冒。2010年3月16日二诊,疼痛减轻,痛渐向愈,肿胀基本消失,怕风恶寒已解除,舌淡苔薄白,脉弦滑,血尿酸540µmol/L,效不更方。继服10剂。2010年3月26日三诊,关节活动利,诸症皆除,唯疼痛时作,尤其是久立行走后明显,舌黯苔白,脉弦,血尿酸380µmol/L,上方去桔梗,麻黄,加川牛膝12g,桑寄生24g,余药不变。连服15剂后,诸症悉除,无不适,复查尿酸368µmol/L,1年后随访未复发。

体会: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异质性疾病[2]。属中医“痹症”、“白虎历节病”范畴。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肌腠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筋脉关节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麻木、酸痛、重着或关节变形、肿胀、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正如《素问·痹论》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类证治裁·痹症论治》:“诸痹,风寒湿三气杂合,而犯其经络之阴也。风多则引注,寒多则掣痛,湿多则重着,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由此可知,因其发病多与风、寒、湿等邪阻滞经络,闭阻气血相关,故治以祛邪通络,宣痹止痛。荆防败毒散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通痹止痛,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川芎、柴胡行血祛风、辛散解肌,助羌活、独活祛外邪,止疼痛。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宣肺理气,宽中化痰。甘草调和诸药。治疗一定要注意“痰”、“瘀”,因为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故加入白芥子、半夏、鸡血藤以增强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作用。同时也应认识到正气虚是内在因素,所以在后期治疗中加入川牛膝、桑寄生以补肝肾、扶正气,巩固治疗,以防疾病复发。

2 神经性头痛

张某,女,44岁,2014年11月21日初诊。10年前因受寒引起头痛发作,经治后头痛缓解,但自此后每遇寒冷时有发作。1个月前因感冒引发,虽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头痛较剧,头重如裹,连及项背,得温则减,遇冷风则疼痛加剧,恶风畏寒,肢体困倦,舌质黯苔薄白,脉紧。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中医诊断为头痛。证为外感风寒湿。治以散风寒,除湿邪,通络止痛。方予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川芎20g,柴胡10g,前胡10g,荆芥12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9g,枳壳12g,茯苓15g,桔梗9g,甘草6g,藁本10g,白芷9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取液混合共500mL,分2次早晚温服。2014年11月24日二诊,头痛减轻,惟头重身困较前明显,舌淡苔白腻,脉浮而濡。湿邪偏重,治当益气解表,散寒祛湿,燥湿化痰,上方加苍术9g、半夏10g。继服10剂。1年后随防未见复发。

体会:头痛一般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3]。外感头痛乃六淫之风寒湿等邪侵犯人体,外邪自肌表侵袭于经络,直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清窍壅滞,而发为头痛。所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尤以风邪为主。正如《素问·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又风为百病之长,易兼夹时气而致病。若风寒袭表,邪客太阳经脉,循经上犯,因此头痛连及项背。风寒伏留经筋,卫阳被伤,故恶风寒。若沿孙络窜留于少阳则产生偏侧头痛。寒为阴邪,故得温则减,遇冷风则疼痛加剧。舌质黯、苔薄白,脉紧,为风寒外袭,寒凝血涩之象。若风湿侵袭,湿蒙清窍,则头痛而重。湿邪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亦可致头痛。诚如《医砭·头痛》谓:“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遏阳气……非有风寒湿袭之,不为患也……而为痛也。”故外感头痛,治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祛湿,通络止痛。荆防败毒散中川芎味薄气雄,是血中之气药,性善走散,除活血化瘀外,兼有行气作用,引药入巅,用量最大,取其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之用。藁本、白芷疏风散寒、止痛,可增强止痛作用。

3 荨麻疹

杨某,女,38岁,2018年10月18日初诊。8年前因产后受风而生皮肤瘙痒,经常起大小不等的风团,时隐时现,瘙痒剧烈,遇寒加重,虽多方求治,迁延未愈,持续至今。诊见皮肤瘙痒,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温则减,畏寒,口不渴,苔白滑,脉浮紧有力。西医诊断荨麻疹。中医诊断为瘾疹。辨证为风寒型,治以辛温解表,疏风止痒。方用荆防败毒散。药用羌活12g,独活9g,柴胡12g,前胡10g,枳壳12g,茯苓15g,荆芥12g,防风10g,桔梗9g,川芎9g,甘草6g,蝉蜕15g,徐长卿12g,白癣皮15g。5剂,水煎服。2018年10月23日二诊,皮肤瘙痒减轻,很少再出风团,自觉精神好转,舌黯苔白,脉浮紧。上方加丹参12g,当归15g,继服10剂而愈。随防1年未再发作。

体会:荨麻疹表现为局限性风团,骤然发生,很快消退,癒后不留痕迹,有剧烈瘙痒及烧灼感。中医认为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易与寒邪相合,成为风寒之邪。肌肤有湿,复感风寒之邪,风寒搏于肌肤,发为风寒型瘾疹。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散寒除湿,加用蝉蜕、徐长卿、白癣皮以祛风止痒。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和“风血同治”,复诊方药中加入丹参、当归以养血活血,故获良效。

猜你喜欢

羌活枳壳独活
江津枳壳发展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
独活寄生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观察
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疗效
等风来
羌活治风湿的故事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独活入味
羌活属植物在不同海拔引种的生态适宜性研究
枳壳快速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