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土生金”浅谈调节胃肠道微生态治疗肺系疾病▲

2023-01-05向叶霞蓝燕侨刘美星周卉乐

广西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肺气大肠菌群

向叶霞 蓝燕侨 刘美星 周卉乐 周 莹 刘 锐

(1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347224931@qq.com;2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南宁市 530021)

【提要】 “培土生金”源于中医五行学说土生金的相生规律,中医认为五行对应五脏,脾属土,肺属金,脾胃虚而不能滋养肺部,需借调理脾胃上输精微营养肺脏,循环相守。以往西医研究调节胃肠道菌群以治疗肺部疾病有积极意义,而胃肠道微生态属于中医脾胃范畴。为此本文从“培土生金”的中医理论到调理脾胃改善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影响肺系病的治疗进行阐述,探讨肺系疾病与肠道微生态关系,为临床进一步治疗肺系疾病提供中医思路。

有研究表明[1-2],人的胃肠道内有许多微生物组合构成一庞大的微环境,其微生物数目与人类细胞总数基本接近,这些菌群受益于机体肠道的丰厚营养,与宿主间保持着平衡又互利的关系。Budden等[3]发现肠道菌群会随着人的成长和环境因素变化而改变。肠道菌群功能紊乱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腹胀、乏力、消瘦等现象,这些症状与中医的“脾虚”表现类似,病位在脾胃、大小肠,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司[4]。中医认为人的饮食消化离不开脾的运化输布及肺的肃降。中医又根据五行相生理论即木、火、土、金、水之间资助促进规律,提出了“培土生金”的治疗法则。其认为土可生万物如脾可生气血,气血养肺,故脾行运化以充肺气,肺气不足脾可生之。中医的脾胃是消化道的一个抽象概念,其包括胃和肠道,肠道微生物菌群功能与中医脾胃功能相关,顾护脾胃可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反之调节肠道菌群又能改善脾胃功能,两者相互影响[5-7]。近年来,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改变胃肠微生态环境对其他器官的影响研究备受关注,中医脾胃病是中医一大疾病派系,为此,本文从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经典治则“培土生金”法探讨中医调理脾胃对肺系疾病影响,为中医调节“肠-肺”轴疾病提供治疗思路。

1 培土生金法

1.1 五行相生、五脏络属 中医“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土生金,则补脾益肺。《医碥》[8]曰:“饮食入胃,脾为运行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脏腑,实先上输于肺,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化水下降,泽及百体。”其强调饮食通过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疏布至全身,首先充养肺部,肺气足则全身固,即培土生金的道理。《医学从众录》[9]曰:“肺虚者,本脏自虚,治节不行,而痰聚之。或从脾以治之,为扶土生金之法……”,即中医常用健脾利水之法祛肺之痰湿。而脾与胃相表里,一阴一阳,脾喜燥而胃喜润,脾病湿盛易伤胃阳,胃病燥盛易伤脾阴,故两者均伤,则土不生金,连累肺脏疾病。中医建议治肺病时可脾胃肺、肠肺同治。

1.2 土金同治 中医认为五脏以藏精气为主(脾、肺属五脏),六腑以传递精微为主(胃、大肠属腑),两者各存其异各司其职,同时脏腑间阴阳表里相配合相互联系(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脾肺及肠肺之间可存在生理依赖病理相关。生理上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赖于肺气下达、脾气运化。病理上肺失宣肃,脾失运化,导致大肠传导不畅引起便秘。能《金匮要略略注》[10]言:“肺液欲枯,子困而取资于母,故大吸胃液以自救,甚如胃之土液亦干,不能以精汁上供,但悉索其干热之浊气以奔之,则所应者非所求,而大逆上气矣。”其将胃喻为“母”,肺喻为“子”,子弱则盗母气,母气不足即生浊气,入肺进而伤子,则二者俱伤。因此,“培土生金”也可理解为金病要同时治土,肺病需同时治疗脾胃。麦门冬汤就是先补胃液再续肺液,胃肺同治。《素问·咳论》[11]记载:“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肠间水气不行于下,以致肺气郁于上。”肺可宣发肃降各脏气,大肠可传导糟粕于下,脏腑相合相互为用,如肺失肃降,肺气上逆,食物糟粕不能下传大肠,则可引起咳逆、喘促等,大肠下传失司,则可引起腹胀、便秘、口臭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肺气、 麦门冬汤补肺兼养胃阴、黄芪建中汤由小建中汤补脾胃而加黄芪补肺气。因此,治疗应以肠肺同治,疗效可观。

1.3 肺脾胃经脉循行 中医认为,经脉乃运行气血阴阳之通道,犹如全身血管分布一样,纵横蜿蜒交错,不同经脉之间既可联络又可互补不足,机体的所有经脉共同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路径。《灵枢·经脉》[12]道:“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经(手太阴经)起于中焦胃脘之处,向下联络大肠,又回绕于胃的上口贲门处。又如《素问·平人气象论》[13]言:“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中医认为虚里是诸脉之所宗,宗气又以胃气为本,宗气的产生受脾胃所化之水谷精微和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的影响,故触摸虚里之处感受经脉搏动可知肺胃病故,由此可知肺与胃可通过经络相连。肺之脉起于中焦,脾位于中焦,两者不管脏器位置及经络联系均密切相关,两者亦交汇于中府可看似同一经脉,且两者同为少阴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14]。

2 肠道微生态与肺系疾病的联系

肠道微生态与肺脏的上皮组织发育有同源性,且肺肠免疫反应具有同步性,二者分泌的特异性活性物质可互相调节[15]。黏膜免疫系统反应往往受累于胃肠道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刺激一个黏膜部位可以直接影响远处另一黏膜部位[16]。肠道黏膜与肺脏黏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口服益生菌制剂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激活肠道黏膜的T细胞、B细胞,缓解呼吸道感染[17]。吴永红等[18]观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肠道内的普雷沃菌属-9、肠球菌、酪酸梭菌和副拟杆菌与炎症因子、慢性阻塞性肺症状评分及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肺功能指标FEV1%呈负相关,证实了肠道菌群与肺炎的相关性。基于此理论,给予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具有一定作用[19]。

3 维持肠道菌群治疗肺系病

张梦洁等[20]认为,肠道益生菌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症状有明显作用,肠道益生菌可维持机体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阻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向肺部聚集,减少其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任盛等[21]通过给哮喘患儿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到患儿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含量增多,大肠杆菌含量减少,有效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哮喘的复发率。其机制可能是有益的肠道菌群增加,调节其免疫功能,缓解患儿炎症反应,降低了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延缓其呼吸道的重塑,控制病情发展[22]。

3.1 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肺系病 中医整体观认为五脏六腑相辅相成,广义的肠道属于脾胃范畴[23],故调节肠道菌群可从治脾胃着手。李东恒的脾胃论认为,百病皆由脾胃生,故调理脾胃功能可直接或间接治疗肺系相关疾病。蔡光先等[24]认为肺、脾、肾均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需先从脾胃着手,“虚、痰、瘀”是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而该病病程长,老年患者多,当重视脾胃的调理。犹如《医贯》所言:“肺胀必责之于脾,而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六君子汤乃补气健脾第一要药[25]。陈海华[26]运用培土生金方法治疗69例小儿肺脾气虚型缓解期哮喘,中药组予自拟益脾固肺汤(太子参10 g、黄芪6 g、白术6 g、茯苓8 g、陈皮6 g、半夏6 g等),结果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嗜酸性粒细胞及免疫球蛋白E水平均低于单纯西药组,提示脾肺同治可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道通气功能。刘铁钢等[27]认为,阳明胃肠积热是导致肺系相关热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银莱汤(金银花、莱菔子、黄芩、连翘、鱼腥草等)治疗食积肺炎小鼠,结果发现,银莱汤对肠黏膜机械屏障具有保护作用,从而防治肺热证的发生。现代研究显示,黏膜免疫系统是一个全身性的器官,其免疫细胞在不同黏膜组织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肠-肺轴也具有共同黏膜免疫的关联[28]。赵庆大等[29]采用加味六君子汤(姜半夏15 g,陈皮10 g,党参15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15 g等)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该方抗癌作用有效,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 小 结

综上所述,众多肺病均可从脾胃论治,通过调理健脾可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平衡肠道微生态,进而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因此,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可以达到治疗肺病的效果,这对临床治疗肺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两者间的共同机制还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

猜你喜欢

肺气大肠菌群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