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5+3+X”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3-01-05潘炳华黄天壬苏晓云

广西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专科博士

潘炳华 黄天壬 苏晓云

(1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广西百色市 533000,电子邮箱:504022067@qq.com;2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市 530021; 3 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南宁市 530021)

【提要】 自我国全面实行医教协同“5+3”培养模式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医学教育体系,西部地区应结合本地区卫生资源和教育水平,加快推动更高层次的医教协同发展,探索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5+3+X”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地处老少边山穷区域,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医学教育也一直处于落后的阶段,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缺乏适合本地区的模式,都是借鉴其他发达地区的培养模式。2015年国家卫计委等8个部门下发的《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1]提出,具备条件的地区在“5+3”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开展“5+3+X” (其中“5”指的是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指的是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X”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起步较晚,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及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的号召,西部民族地区应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探索适合本地区的临床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发扬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培养扎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地区优秀医疗人才,解决西部地区人才引进难的问题。

1 我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不明确 自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以来,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积累了较多成功的经验。但从实施结果来看,“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尽管提高了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但其技能尚未达到专科医师的标准,尚不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专科疾病诊疗工作,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科学家型临床医生”的迫切需求。“5+3”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不再重科研而轻临床,但这也使得临床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博士阶段的培养。笔者认为“科学家型临床医生”的培养应该同时注重临床专科技能和临床科研能力的双重培养,不能厚此薄彼,从而使临床医学学生兼具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能力。

1.2 课程体系设计不规范 学习成绩是研究生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单位教育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目前我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前沿性,与硕士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学习内容重复,课程设置不合理、目标不明确、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难以达到厚基础、宽视野、重实践的高质量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此外,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方法课程与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一致,导致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的课题及毕业论文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缺乏临床创新性研究。

1.3 临床技能培训不合理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没有统一的临床专科技能培训标准,临床技能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专科博士存在“不专”的现象,专科技能培训时间被带教任务、行政会议和其他轮转科室临床工作占用,轮转的不确定性大,导致本学科的专科训练不足,很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科技能没达到既定水平。

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培养模式定位不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资质欠缺 临床医学是我国设置的5种博士专业学位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虽然目前我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仍存在较多的问题:(1)缺乏统一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标准。专业型博士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混杂,无法确定专业型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难以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存在具有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的资格,却没有国家临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现象。以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西医科大学为例,其具备脊柱外科临床专业博士的招收资质,但其附属医院的脊柱外科却没有获得该专业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其招收的脊柱外科专业型博士生并未进行临床轮转,导致其临床专科技能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使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较低,从而造成“医学博士不会看病”的尴尬局面。

2.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5+3+X”培养模式起步较晚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2]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具备职业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我国的“5+3”培养模式已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但“5+3+X”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高校先后对“5+3+X”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并开展了试点工作,西部地区的一些省市起步较晚,且目前全国对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各地区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该积极探索“5+3+X”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后的技能达到专科医师技能水平[3],培养既会看病又能看好病的临床高级技能人才,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属于本地区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满足西部地区人才需求[4]。

2.3 人才引进困难 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且受到地域的影响,人才引进困难,导致西部地区对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巨大。西部地区应结合其教育、医疗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积极探索适合西部地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能扎根西部地区,服务西部地区人民群众,下得去、用得上和留得住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应借鉴本地区“5+3“培养模式改革经验,进一步开展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模式的研究,以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紧缺问题。

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5+3+X”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3.1 明确培养目标,规范学位授予标准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5+3+X”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愿意下基层、扎根西部且能看好病的科学家型临床医生为目标,以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为核心,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主线,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逻辑思维严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良好,达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要求,临床科研工作能力强和科研论文写作水平高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

3.2 强化医德教育,提高人文素质 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医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医德教育应该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医德医风的教育内容,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同时提高其人文素质。增加医德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医德教育的课程形式(如采用网络课程、直播课程和专题讲座相结合),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提升研究生的身心素质,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3.3 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课程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改革。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国内外医学发展趋势、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和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创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使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课程有别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和学术型医学博士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由“集中”授课调整为“灵活”授课,突出案例教学,减少基础医学课程,增设临床应用性课程。

3.4 加强临床综合能力训练,提升岗位胜任力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其专科专业性为培养导向,促使其临床技能达到独立处理专科常见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的水平。将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有机衔接,系统地对研究生进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技能训练[5]。研究生通过病史采集、辅助检查诊断、术后分析与治疗、独立接收患者等临床工作学习本专科的常见病。培养基地通过考核研究生手术基本操作、无菌操作、手术技巧、解剖层次知识、术野显露能力、探查脏器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评估培养质量,以培养具有临床创新思维,较高临床技能、临床分析与诊断治疗综合能力及协调管理能力强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6]。

3.5 加强科研思维培养,提高临床科研能力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但也要注重科研思维和方法的训练,科研训练的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在临床科研领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实用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先进性原则,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选定科研课题,熟悉科研设计方法,制订研究方案,严格执行研究计划,科学分析研究结果,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培养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从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善于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临床经验,做到研究从临床中来,回到临床中去,科研基于临床,研究为临床服务[7]。

3.6 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政治、思想、学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导师的师德医德、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治学态度、为人处事等对研究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强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导师团队的建设,成立以导师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采取导师指导和导师团体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共同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导师队伍结构,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建立学校和学院两级导师培训制度,通过导师论坛、学术交流和国外学者来校访谈讲座等形式,博采众长,促进导师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强化导师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提升导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科研能力的“双师型”导师队伍。

3.7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校、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机构,强化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过程监控”为抓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约束机制,及时发现研究生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等重要培养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开展教师评学工作、学生评教工作和在校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工作,为改进研究生教育教学办法、全面提高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4 小 结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部地区人民卫生服务需求在不断提高,因此急需培养大量的医学高层次人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根据地区的发展需求,结合西部地区卫生资源和教育水平,加快推动更高层次的医教协同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5+3+X”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扎根西部地区、服务西部地区人民群众,下得去、用得上和留得住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专科博士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制冷博士来帮忙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博士蚊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