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2023-01-05刘少旸
刘少旸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北京 100052)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要自觉承担自身的发展职责,尤其是要完善内部业财如何管理模式,做好各个业务活动的有效监督,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帮助国有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提升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水平。
一、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价值
(一)业财融合能够有效防范风险
国有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进行业财融合时,需要明确业财融合的主要工作重点,持续地改进和优化当前的发展方案,使业财融合水平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提高国有企业当前的竞争实力。通过业财融合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提高国有企业当前的竞争实力,国有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时需要不断地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特点,在此过程中检验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对应的规范,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库存状态的有效监督,和预算标准相互的匹配,在对业务活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在各项业务活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使业务能够按照既定的要求与目标循序渐进的开展。之后再按照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提出有效地应对方案以及管理措施,避免对国有企业各项活动的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并且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也可以将本部门的相关信息录入计算机平台中,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也可以反馈给不同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业务的角度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也可以在业务部门中以财务管理的角度处理好各项资源的使用模式,避免对各项活动的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1]。业务人员要为财务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财务人员要利用各项财务职能引导业务管理,两者相互促进企业业务良性循环发展。另外,还可以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地更新现有的管理机制,使整体财务管理水平能够迈上新的台阶。另外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信息高度透明化,也有助于改善信息本身的质量,通过业务和财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快速地发现在企业中存在的风险,通过及时沟通提出更加科学的应对方案以及管理措施,减少风险对企业各项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因此相关国有企业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需要加强对业财融合的重视程度,逐渐地改进各项工作方案,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期下的稳定进步。
(二)国资委对直属国有企业业财融合提出工作要求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还有助于符合国资委对直属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工作要求,如果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时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会被点名批评,在无形之中能够形成完整的动力,促进业财融合的顺利发展。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以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为主,将业务和财务进行有效匹配,避免出现相互分离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在部门之间进行高质量的沟通,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并且还可以在业务和财务部门中获取高质量和准确度较高的信息,为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保障,符合国资委对业财融合的相关要求。国有企业在实施业财融合之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通畅,财务人员可以了解企业当前的各项业务信息,获取更加真实的财务数据,业务部门也可以根据当前各项业务要求来获取对应的财务信息,通过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完美结合加强对企业资金计划和业务活动的控制力度,使资金能够维持在正常的运转中,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实现国有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值质量
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业财融合,还有助于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值,例如可以充分的发挥财务工作本身的优势,动态化的跟踪各项业务模式的实施特点之后,再根据业务模式的实施情况提出更加科学而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案,节约不必要资金的支出,以此来帮助国有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业财融合缺乏制度基础
虽然国有企业在以往发展进程中进行了业财融合,但是从实际实施效果来看,还无法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按照业财融合的相关标准为各项活动的实施指明正确的方向,提升国有企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在当前业财融合中存在着缺乏制度基础的问题,在近年来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传统观念仍然存在,管理层业财分离,思想根深蒂固,企业已经适应了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的管理重点,再加上业务和财务之间属于独立的部门,在思想认知方面并没有构成完整的工作体系来推动业财融合的顺利进行,例如在部门内部并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渠道以及合作交流平台,出现了信息的壁垒。另外相关管理人员也并没有加强对业财融合的重视程度,在企业上下并没有营造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这会导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在业财融合时缺乏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使整体工作水平逐渐地降低,无法推动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业财融合缺乏复合人才
在业财融合时离不开高素质人员的支持,但是在当前业财融合中还存在缺乏复合人才的问题,尤其是缺少专业性的审核人员,无法快速地发现在当前业财融合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无法将信息上传到管理部门中,对各项活动的实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审核人员并没有掌握业务和财务方面的知识,或者是偏于某项知识,并没有形成必备的综合素质。
(三)融合系统应用效果不佳
融合系统应用效果不佳也是当前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所存在的问题,一部分企业在业财融合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是由于缺乏必备的工作经验,导致后续业财融合的矛盾逐渐激化,不仅会限制业务和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导致融合效果无法满足预期的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在新时期下的稳定进步。例如,财务与业务数据分布在各自系统中,相关部门也没有下发更加细致化的合作细则,导致业务和财务融合太过形式化,无法在实际管理中发挥本身的价值,并且传统工作观念仍然存在,并没有将业务和财务构成完整的整体。在人员思想认知和管理机制中存在诸多的矛盾,例如业务和财务部门在重点数据关注方面存在诸多的差异,业务部门比较注重的是最终业务数据的实施情况,财务部门比较注重的是各项活动的经济效益,在这些背景下出现了信息记录的差异性,对业财融合的顺利推进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四)业财工作的质量与成果的评估难度大
为了快速地发现在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所存在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考核机制管理的重视程度,设定不同的工作目标,从而保证业财融合的顺利进行。但是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工作质量与成果评估难度较大的问题,无法为业财融合的顺利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例如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建立行之而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并且考核指标太过单一,缺乏综合性的思维。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只要完成相关的指标即可,并没有将财务部门的核算以及预算纳入到整体的工作环节中,也没有将具体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核算相互结合,无法充分地发挥考核机制本身的优势,并且相关部门在业财融合时也缺少一定的综合管理观念。在部门内部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动力,导致管理效率在逐渐地降低,业财融合很难顺利地进行。
三、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完善对策
(一)建设完善业财融合制度
国有企业在进行业财融合时,要加强对制度模式优化创新的重视程度。在以往业财融合的背景下融入创新性的工作思路,从而使各项管理活动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在国有企业传统管理方式下,业务和财务出现目标分离的问题,并且岗位职责也没有细致性的划分,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打破以往管理模式中的僵局,考虑企业的长久性发展要求,凸显业财融合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优势。
首先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突破岗位设置方面的弊端,实现制度模式的有机结合,并且还需要进行思想上的统一,深入地了解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和重叠部分之后,在部门内部建立信息化的平台,加快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息沟通速度,创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激发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考核依据以及考核指标,之后在部门内部下发不同的工作职责和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3]。这样一来如果在后续业财融合时出现问题,可以马上追究到个人,有效地调整现有的管理方案,并且在业财融合中当出现漏洞时也可以具备较强的识别意识,促进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按照业财融合的要求以及标准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案。同时也可以将信息上传到领导部门中进行科学的决策,避免业财融合矛盾的激化而对企业各项管理活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在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提高业财融合的效果。
其次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时,要加强对全面推进业财融合模式实施的重视程度,在内部不断地扩大本身的宣传范围,增强员工本身的主人翁意识,打破以往思想认知方面的束缚,并且将业务和财务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岗位人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例如业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主动地识别财务的风险点。财务人员需要参与到业务前端指导后续业务活动的顺利实施,在部门内部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避免对业财融合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强化复合人才队伍构建
由于在以往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缺乏高素质人员的问题,限制了业财融合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国有企业加强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避免对业财融合的实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国有企业需要根据业财融合的目标搭建高素质的工作团队,这部分人员既要掌握业务知识,还需要了解财务核算方面的内容,之后在部门内部下发相对应的工作模块,从而推动业财融合的顺利进行。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在部门内部定期召开业财融合专题培训会,加强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各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可以在内部不定期地开展财务和业务的信息交流会,就当前各项工作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及时地解决在业财融合中所产生的问题,从而使业财融合本身科学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要虚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以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为主,有序地实施当前的管理方案,从而使业财融合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4]。
其次,在后续工作中还需要在部门内部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同时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使财务人员和业务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重点,保证各项工作的科学进行。相关企业可以在前期制定人才交流计划,将财务人员安排到业务部门中进行有效地学习,掌握各项财务数据的来源以及本质内容之后,再积累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完善在以往工作中的知识漏洞,以此来提高财务判断的效果。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对审核人员培训的重视程度,根据业财融合的最新方向和最新目标审核不同的数据,使各项信息能够具备较强的准确性,保证业财融合的效果。
同时,全员要树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理念,各层级人员的参与是企业业务融合的必要条件。将数据信息记录规范化、精细化,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的数据解释标注,便于企业全员宣贯执行,在后续工作中需要根据财务和业务的功能建立统一的工作规范,实现原有职能的有效升级,例如可以抽取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精英共同组成对应的合作部门,有效地应对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发展和升级离不开各项数据作为决策依据的支撑,业财融合的推进工作与日常企业的经营理念紧密相连,在部门内部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提出科学的决策方案。
(三)推进融合系统应用培训同时加强系统的优化设计
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为了增强业财融合的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推动业财融合系统的应用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技巧以及方法,真正地符合业财融合的各项要求。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根据业财融合的标准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还需要深入地了解信息系统,解决在运行时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逐渐地提高业财融合本身的灵活性。
例如,在当前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采取了ERP系统,这一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化地生成和挖掘财务数据为业务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在系统融入的过程中对业财融合要求更高,需要财务人员掌握业务数据理解数据来源和本身的逻辑关系,业务部门也要掌握自身所录入的数据,产生正确的财务结果,形成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以及交流。在培训工作中需要根据系统的运用特点提高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可以建立不同的培训计划,由简单到难,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能够掌握系统运用的方法以及主要的工作重点等等[5]。之后再根据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现状更新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做好关键技术的研发,逐渐使企业摆脱对第三方软件本身的依赖度,全面提高业财融合本身的水平。
(四)完善业财融合考核机制
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也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搭建良好的管理氛围以及管理环境,明确国有企业推动业财融合本身的决心。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全面性的工作原则,制定综合性较强的考核指标,例如考核指标不仅包含了财务指标,比如收入成本和工作绩效等等,还包含了非财务指标,比如业务量等等,要精细化地掌握不同模式的实施情况,并且在部门内部贯彻落实责任机制,按照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提高考核本身的针对性,从而使各个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重点,约束好自身的各项行为,在部门内部加强信息的流通以及沟通,避免对自身的业绩考核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另外对于考核中所产生的问题需要及时地反馈到相关的管理部门中,并且提出更加科学的考核方案,落实动态化的工作思路,为各项活动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
企业在业财融合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或表现特殊的人员,应得到管理层重点培养,建立内部专家体系,提高绩效待遇。突破专业壁垒,激励更多的员工积极投身到业财融合中去,以价值创造为主要的导向,搭建高素质的工作团队,并且促进各个管理员,根据企业内目标调整现有的工作职能以及工作重点,推动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掌握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对自身所产生的挑战,将业务和财务进行有效的整合,搭建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有效地应对在各项活动实施中所存在的风险,按照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数据提出更加科学的应对方案,推动业财融合的顺利进行,并且还需要配合着信息化的建设,为业财融合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推动作用,助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