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2016-10-08王海洪
王海洪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099-02
摘要:高校科研人员所申请课题的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管理,科研人员发生费用时需要通过财务部门报销,本文认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科研经费利用效益,而不是防造假;而目前财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的一些做法偏离了这一初衷,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在探讨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良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利用大数据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报销 财务部门 治理
一、引言
高校工作包括培养学生和科学研究两个主要方面,二者的工作质量对学校声誉和地位的影响很大。高校科研课题包括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高校教师申请课题成功后,所申请的课题经费要由学校财务部门管理,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科研经费的报销上。当前有很多文献研究高校经费报销重点放在杜绝科研经费报销的造假上,但笔者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利用财务手段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方面。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一个真实案例:某高校一名教师成功申请一项纵向课题进行研究,该教师的课题经费需要从其所在单位进行报销列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该教师组织真实的调研活动,发生了差旅费,活动结束后该教师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结果财务人员发现机票不是该教师所在学校报销制度中规定地点买的机票,于是财务部门不予报销,并且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其他合理费用一概不予报销,财务部门的回答是机票都不符合规定,其他费用就都不能报销了,需要该教师自行承担所有费用。
对于上述案例,站在财务部门的角度,票据不符合规定,不予报销表面上看似乎也没什么。但是站在课题研究者的角度,为研究课题发生的大量费用,是真实的支出,而由研究者自己承担非常不合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研究者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但其价值不被承认,此时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研究者,科研积极性一定会受到极大的伤害,而且合理的工作不被承认是不合理的。
通过案例可以发现,高校财务部门对财务报销处理的不妥,会抑制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那如何避免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现象的发生呢?本文认为应该改进财务部门的报销制度,以下针对此谈一下建议,供参考。
二、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的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会计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反映。就上述案例来看,票据不合理不予报销,站在会计反映的视角,财务部门的处理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引述案例中教师发生的费用是真实的费用,并没有胡编滥造,而财务对此不予处理显然是违背真实性原则的,从而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率应该是高校财务部门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只是为了反映而反映,意义不大。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管理职责在于事前预算、事中管理和事后评价。
(一)事前深入到科研经费的预算,加强预算管理
财务部门不应只是进行报销的部门,而是应该把对项目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促使研究者在有限的课题经费支持下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在研究前,财务部门就要参与到项目经费的管理中来。在申请项目时,每个项目负责人都会完成预算的编制,在负责人编制预算时,财务部门要派人深入到项目组,进行培训,解释各种科研明细费用的组成以及报销的方式、报销的难度,例如政府采购的机票应该注意购买的地点与网站等,对项目人员已经编制的预算进行把关,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提示,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时严格按照预算和财务制度进行管理
由于高校教师申请的课题多种多样,课题经费的来源也比较多样,包括从国家划拨经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项目等性质的国家课题科研经费,地方政府划拨经费的省级其他纵向课题科研经费,通过签订合同获得资助的横向课题科研经费等,不同的经费,报销的方式是不同的。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学校财务制度进行审核报销,以杜绝一切造假费用的报销。另外,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中各种明细费用的额度进行报销,对费用的结构进行合理引导。
(三)财务部门对报销完成的经费进行效益分析
有些项目完成可能跨几个年度,所以经费划拨时会分年度进行划拨,财务部门可以对项目经费的中期结果进行效益分析,以激励研究者完善后期的经费支出,提高项目的研究效果。所以说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还在于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益方面。当一个项目某年度的经费执行完毕时,财务部门可以对报销完的项目经费进行各种分析,例如结构分析、执行时间分析、执行额度百分比分析,要将分析结果向科研部门推送。科研部门会考核项目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内容以及效果,由科研部门进行评价,财务部门的科研经费分析结果可以让科研部门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效益进行一个推算,以评价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的质量。如果一个高支出的调查费用却只获得比较简单的调查成果,可以断定这个项目的效益比较低;如果是中期评价,可以激励研究者在后面的研究中要注意成本效益原则。
三、合理科研经费报销不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部门规定了不同费用的不同报销时间,而项目组成员不知道财务时间的安排
科研经费的报销往往是分明细进行报销的,例如有差旅费、材料费、图书资料费、培训费等,有的学校财务部门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划分了不同费用的不同报销时间。而有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往往为了避免麻烦,会积攒票据到一定程度才去报销,这样有些费用就错过了财务部门的时间安排,影响了报销。
(二)财务部门规定了费用发生的地点,项目组成员不了解
财务部门为了避免科研经费报销造假或其他原因,规定了一些科研费用发生的地点,例如机票必须从政府采购网点买,会议必须在政府采购地点开等,但是如果研究人员不了解详细情况,尤其是事件紧急发生时例如由于天气原因需要重买机票,此时,往往是正常的费用却发生在了财务部门规定的发生地点之外,导致正常费用不予报销。
(三)票据不符合报销规定
在科研经费中,有的学校规定图书资料购买需要特定的票据,例如发票的金额不能超过1 000元,若超过1 000元不予报销,那科研人员就不能集中购买图书资料;有的学校规定图书资料的票据不能是外地发票,而现在电子商务下,在网店购买的图书很多发票都是外地发票,报销制度显然没有考虑当前的电子商务新经济形势和实际情况。显然这些规定应该修订,以使其更人性化、更符合网络时代的特征。
四、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科研经费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效益
财务部门一定要转变科研经费管理观念,重点不是防止财务造假,而是促进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科研工作。
(二)制定制度时要考虑当前的新经济形态,制定切合新时代的报销制度
现在很多高校的财务部门都制定了严格的科研经费财务报销制度,例如对费用发生的地点、时间,对票据的要求等,在制定这些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例如对电子商务的考虑,当前有些网站提供的是电子发票,而单位不能对电子发票进行报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工作,应该给报销人员更多的自由和方便。
(三)利用网络做好预算管理。
财务人员要参与到科研人员的预算编制中来,通过网络、在线指导等,对科研人员在经费发生前就给予一定的报销指导。例如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合作完成预算编制,通过成本效益原则,给科研人员提供建议,包括每项费用发生时间要求、报销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学校报销制度的具体规定等。
(四)充分利用网络实施科研经费报销
学校应该设计科研经费网上报销系统,尽量通过网络进行报销单据申请与填写,这样可以节约科研人员的报销时间。利用信息系统,对科研经费进行动态监测,例如监测到有些科研经费已经即将逾期,进行网络提醒,移动终端提醒,督促科研人员进行及时报销。当前的网络系统,移动终端系统很发达,完全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财务部门经常对科研经费的报销进行时间进度监控,促进合理费用的及时报销。
(五)基于大数据,设计可替代方案,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发生的合理费用,进行报销审核
对于发生的合理费用,设计可替代的科研经费报销方案,通过大数据搜索,验证费用的合理性,如属于合理费用,给予报销,以不伤害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例如本文案例,研究者发生差旅费,财务部门不予报销的原因就是担心该费用是假的,但是如果报销者可以提供是真实费用的证据充分,就应该给予报销,例如调研,除了飞机票,可以有很多的大数据:乘飞机的登机牌信息,可以证明乘机人在飞机上;调研时的调研过程相片,对方接待单位的证明,调研的邀请函,调研时的活动记录等。调研期间,调研者发生的大数据,例如手机交流数据,吃饭住宿的数据,信用卡的流转数据等,都是对调研者行为的证明。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灵活的替代方案设计一定可以实现。
五、结论
大数据分析可以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高校财务部门在报销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利用网络报销系统,督促科研人员及时报销费用,以提高科研效率;在制定基本的科研经费报销制度上,还要制定可变通的科研经费报销制度,对不符合基本报销制度的合理费用在大数据分析后确实可以证明是合理的费用给予报销,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最终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龚平.浅析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J].管理观察,2015,(6).
[2]张平.不断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J].财税审计,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