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31

健康之友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肺叶螺旋病灶

蒋 龙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贵州 遵义 564300)

周围型小肺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肺部恶性肿瘤疾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患者所患疾病发展速度较快,预后效果不良,其中多数为腺癌患者,发病部位是三级支气管以下以及细支气管以上,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过程中难度较大,尤其是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1],部分患者在明显症状出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发病后,对患者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主要利用多排螺旋CT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鉴别以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及时以及正确辨别患者病情,尤其是早期患者。此次实验纳入30例患者,研究早期周围型小肺癌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的诊断以及鉴别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2020年1-12月随机选择30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女性分别是16例、14例,年龄37-78(57.5±9.2)岁,病程0.2-1.5(0.6±0.1)年。

1.2方法

实施多排螺旋CT技术:在扫描检查患者过程中采用16排螺旋CT,患者仰卧深呼吸,将心情放松,待呼吸平稳之后,对其进行连续扫描,从患者肺尖部开始,扫描至患者肺底部,管电压、电流、层厚、间距、距阵范围分别是120kV、80mA、8mm、8mm以及512,利用薄层靶模式对患者软组织进行扫描,管电压、电流、层厚、间距分别是120kV、90mA、1mm、1mm,对患者肺部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使用碘海醇注射液,剂量80ml,高压注射,每秒3ml,注射之后为患者实施扫描,扫描时间分别是15秒、30秒、60秒、120秒、300秒。

2 结果

2.1病灶指标

从形态上分析,多发性结节、孤立性结节分别是3例、27例,分别占比10.00%、90.00%。从大小上分析,5-10mm、10-15mm、15-20mm分别是11例、15例、4例,占比分别是36.66%、50.00%、13.33%。从内部情况上分析,均无钙化,病灶内部毛玻璃状、颗粒状堆积、支气管特征、密度不均匀分别是14例、7例、6例、3例,分别占比是46.66%、23.33%、20.00%、10.00%。从动态增强CT表现上分析,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分别是8例、22例,分别占比是26.66%、73.33%。CT增加幅度增加>5Hu的患者是3例,占比10.00%。

2.2病灶外部情况

从病灶位置方面研究,左肺叶上部、左肺叶下部分别是7例、6例,分别占比23.33%、20.00%,共计13例左肺叶病灶患者,占比43.33%;右肺叶上部、右肺叶中部、右肺叶下部分别是8例、4例、5例,分别是26.66%、13.33%、16.66%,共计17例右肺叶病灶,占比56.66%。从病灶周围方面研究,胸膜凹陷特征、线影边缘、毛玻璃状晕影、血管聚集特征分别是14例、10例、4例、2例,分别占比46.66%、33.33%、13.33%、6.66%。从病灶边缘方面分析,分叶较深、分叶较浅、无毛刺、毛刺较长、毛刺较短分别是14例、7例、4例、3例、2例,分别占比46.66%、23.33%、13.33%、10.00%、6.66%。

3 讨论

一般来说,周围型小肺癌直径在20mm内,这一疾病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迅猛,预后效果不良,在早期诊断以及鉴别患者过程中,有一定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可以将患者治疗效果相应提升,将患者存活率相应提升。社会发展以及进步,日益严重空气污染以及环境污染[2],逐渐增加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发病率,随着人们改变生活习性,这一疾病发病人群呈现为年轻化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加重患者家庭,压力较大。科技发展会将医疗技术发展带动,临床应用多排螺旋CT技术,可以针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治疗提供有效以及可靠技术指导,有助于早期治疗患者病情。分析得出,普通影像学检查办法的应用,图像质量分辨率低,缺乏信息量,容易发生漏诊以及误诊,包括普通胸部X线检查、体层摄影等。

在医学诊断以及鉴别过程中,上世纪末已经应用了多排螺旋CT技术[3],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目前临床普遍应用多排螺旋CT技术,属于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优势明显,操作方便,扫描速度较快,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来说,在诊断以及鉴别过程中将16排螺旋CT使用,检查患者,可以将患者检查结果中呼吸运动伪影情况有效消除[4],避免患者心脏跳动影响检查结果。利用16排螺旋CT检查,可以在任何层厚以及矩阵范围内完成患者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检查,对患者病灶区域的内外具体情况进行准确探查。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患者病灶边缘情况主要是浅分叶以及深分叶,原因是由于患者病理情况而导致,从一方面分析,因为患者病灶边缘细胞分化不一致,肿瘤细胞增殖以及生长速度不同,从另外一方面分析,患者肺部结缔组织结构不同,间隔化,支气管结构以及肿瘤病灶血管存在差异性[5],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病灶凹陷。随着患者增殖以及生长肿瘤细胞,表现为分叶形态。本组实验结果得出,所有患者均没有钙化斑,是因为肿瘤细胞针对患者肺部支气管等组织呈现为浸润性生长状态,尚未完全填充患者肺泡气囊腔,患者病灶没有钙化斑。在患者病灶内部,主要可以见到毛玻璃状情况,多数良性肿瘤患者可以见到这一特征,在患者病灶区域可以发现外部边缘没有规则性特点,存在结节状组织,这类患者多数为恶性肿瘤患者,能够经由肺部穿刺或者手术病理完成相关病情确定,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检查。在动态增强CT检查过程中,将ROL设置[6],可以为患者提供重点检查,将碘海醇注射液在患者血管中注入,将患者检查结果的显示效果有效提高,利用动态增强CT检查,能够获得一定结果,可以对患者周围型小肺癌的内部情况进行鉴别,对患者肿瘤病灶血管情况进行明确,促进患者病灶区域信息量相应增强,有助于诊断鉴别患者病情,将准确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提供。

临床实践证实,早期周围型小肺癌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意义重大,可以实现容积采集,可以将任何层数重建实现,对患者病灶内部病灶进行准确显示,由于此病患者很容易对肺内进行侵犯,或者通过局部淋巴结向肺小叶内播散生长,将肿块或者结节形成。利用这一诊断办法,可以对肺癌病变部位进行明确,对患者结节大小、部位、数量等情况进行明确,有助于临床指导。利用多排螺旋CT技术,可以对患者病灶大小、形态以及部位进行显示。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弦距、距长比在0.4以上,诊断上存在意义,毛刺征是患者重要表现,分为短毛刺以及长毛刺,其中长毛刺在数目上存在不等情况,放射状,短毛刺的表现是癌细胞侵袭,会导致患者肺间质发生渗出、出血以及纤维化,还会发生瘤内瘢痕收缩等改变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没有明显钙化斑[7],分析这一情况发生原因,是因为肺癌在正常肺组织残留,表现为肿瘤、支气管、间质性浸润生长,相关完全填充肺泡含气囊腔。相关研究证实,小泡征透光影内部存在不规则边缘以及结节状,提示患者存在恶性情况,多个小泡在一起,可以将蜂窝状形成,将细支气管腺癌提示,符合手术病理组织几率在80%以上。

相关研究提及,CT边缘清楚,密度有均匀性特点体现,CT在0-20Hu,在20Hu以上,应充分考虑患者是否发生了支气管肺泡癌。肺癌患者的特异性表现包括磨玻璃样,对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来说,一般而言,患者肿瘤边缘有磨玻璃状影,密度淡,有较为清晰的病灶边缘以及血管纹理,利用CT诊断,可以诊断肺癌患者病情,常见肺部问题包括炎症、出血等[8],对于良性病变患者来说,在短期内,会发生吸收以及消散情况,对于肺癌患者来说,难以将其消除。因为肿瘤组织不均匀坏死,会导致空洞征象发生,分析肺癌患者生长,一般呈现为堆积性生长,会导致肿瘤发生缺血坏死以及液化等情况,将空洞形成,CT直径5mm以上,存在圆型低密度影,呈现为空气样,内壁不平,呈现为凸凹样,若存在壁结节,考虑患者存在此征。分析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特点,包括形成钙化斑,常见疾病类型是腺癌、鳞癌,典型的是细沙砾状钙化。在临床鉴别上,错构瘤需要加强重视,爆米花样改变是其钙化表现,没有胸膜凹陷征等改变情况存在[9],这一情况导致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毛玻璃样,呈现为小颗粒堆积状,在全部病例中,两者均占的患者人数在2/3以上。

分析其周围组织关系,部分患者存在线影,存在胸膜凹陷征,相关文献报道得出,通过解剖患者尸体可以看出,患者动脉主要是支气管动脉,然后是肺动脉,利用CT检查,患者影像学表现是血管集束征、肺静脉受累,实施增强CT,可以看到患者血管走行方向明显,呈现为平面,即表现为线影。分析患者胸膜凹陷征,患者肿瘤纤维瘢痕组织收缩会导致这一情况发生,利用瘤体纤维网,向患者脏层胸膜层传递,瘢痕收缩在CT上表现为胸部、肿瘤之间阴影,多数呈现为喇叭口状,患者肺尖可见到条形影,水平裂情况下,可以将曲线影见到。相关研究均将以上结论证实,可以将其用于辅助诊断。在确诊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过程中,重要方向是采用肺癌增强CT扫描,可以发挥定性以及定位作用,采用病灶内增强CT检查之后,共计3种,第一种是增强后明显强化,第二种是增强后延长扫描时间,第三种是增强后轻微强化。相关研究证实,由于血管在分布以及大小上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发生不规则坏死,腺癌容易发生,肿瘤内迂曲、粗大血管会表现为斑点状强化,提示患者罹患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本组实验:患者病灶主要在右肺叶,病灶周围主要是线影边缘以及胸膜凹陷特征,病灶边缘主要是浅分叶以及深分叶,病灶大小主要在5-5mm,病灶内部多数可见毛玻璃状情况,动态增强CT中,多数不均匀强化。

总结得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以及鉴别,可以对患者早期病灶情况进行诊断,尽早发现患者体内病变,可以给予患者实施科学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相应提高,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肺叶螺旋病灶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