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药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2022-12-31万勇
万 勇
(江西省药品检查员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29)
药品安全直接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关系我国制药工业的全面发展与制药综合实力的提升。当前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包括生产、存放、销售、运输等,其中影响生产的要素包括环境、场所、方法、工艺、辅料、原材料、设施、设备等[1]。在药品生产中,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企业相关管理要求与国家、部门的管理规范进行,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药品生产设备更新换代[2]。我国部分厂家在药品生产中难以对药品内在质量达到稳定均一的要求,自动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质量控制方法比较简单,对先进技术的利用不够,依赖于传统经验,各个生产单元独立运行,导致质量控制效果不佳,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药品生产工业的发展[3-4]。本文具体探讨了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药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措施。
1 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关系到制药企业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药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也是保障药品安全的关键措施。药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的调控整个药品制作的的过程,对于影响药品质量的不良因素降低到最大,进而提高药品质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却忽视了对生产过程管理的重视,从而造成药品出现不合格情况[5]。具体的问题如下:
1.1 药品生产出现交叉污染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药品的剂型不同,其生产方式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药品生产容易出现交叉污染[6]。比如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部分企业的混合、制粒、干燥、压片、称量、粉碎等易产尘的房间管理不佳,一些药品生产设施设备不能满足药品生产条件。一些药品生产企业的部分仪器甚至设备及盖内表面清场不彻底,含有一些残留物质,比如药液残留。还有部分企业不能在使用后及时对仪器和设施等进行管理,造成药品生产出现交叉污染[7]。
1.2 药品生产管理混乱
在特殊条件的影响下,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存在相关生产证件不齐全、厂房和设备违法租借、非法生产等问题,也发现部分企业工艺规程比较紊乱,成品质量标准比较低,使得药品生产管理混乱。还有部分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只对生产工艺的反应时间、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控制,标准化管理方式比较简单。同时也有部分企业无法实现实时生产工艺监测过程,质量检测为离线方式,多采用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无法及时监控到全过程质量指标的波动变化,过程可控性差,导致生产管理滞后、质量控制水平低、药品质量和疗效不稳定,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药品生产工业的发展[8]。
1.3 管理人员擅自离岗
现代药品生产趋于集中化、自动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也对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9]。但是由于部分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不够,部分企业的生产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不能较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还存在管理人员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导致出现不能找到责任人的情况。还有一切药物生产企业未对新职工的入职进行培训,或者培训不到位,使得操作职工实际操作能力不强[10]。
2 影响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因素
影响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因素包括设备因素、原材料因素与人为因素,具体的因素如下:
2.1 设备因素
药品是直接被人体服用的,对于质量控制的要求很高。制药设备对药品的质量与安全影响非常大,药品生产基本是由机器完成的。为此在药品生产中应根据药品的不同工艺要求,从设计确认(DQ)、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性能确认(PQ)对生产设备进行4Q确认。
2.2 原材料因素
药品是由原材料生产而来,原材料就是生产药品的源头。如果原材料出了问题,药物生产就会出现问题,后续各个工艺的质量控制也难以控制药品的质量。如果选择不合格的原材料或质量相对较差的原材料,可最终导致制成的药品质量存在差异,使得药效降低,甚至出现药品安全事故[11]。为此在采买原材料时,要严格质量管理,尽量使用标准化的原材料,保障统一供给与分配;同时要随时随地抽查原材料质量,可实行动态检测原则,保障原材料的质量。
2.3 人为因素
随着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药品虽然是由机器生产线甚或全自动生产完成的,但是也是人力参与的过程。比如在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的选择上,就由人为控制。同时药品生产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才能够推向市场。为此需要对药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人员积极进行专业素养培养,提高职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责任心,确保不合格药品不流入市场[12]。
3 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药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措施
3.1 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药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原则
(1)制订科学化的工作流程,让事后处理转化为事前约束管理,由经验型管理转化为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避免随意和盲目性操作,定标、定质、定岗、定人。(2)加强“五常”流程化管理,“五常”流程化管理就是常整顿、常组织、常规范、常自律、常清洁,同时要求管理制度化、陈设规范化、操作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提高职工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创造出合理规范的工作环境。(3)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全部的成员共同参与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与形成一个循环的、往返的、可持续提高的药品质量控制质量链,强调过程管理,将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于药品生产的有效管理,进行数据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更加快捷方便,进而提高工作的质量,从而达到药品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改进。(4)实行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管理,加大人力资源的利用,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起来,充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预见性管理,从而提高管理质量[13]。
3.2 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药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具体措施
3.2.1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推行质量授权人制度,确保每批上市销售的药品均能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对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整个过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允许质量受权人建立自身的工作团队促进企业建立明确、清晰的管理框架,将最终责任落实到授权人,促进企业建立清晰、明确的管理框架。有效推进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药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必须要健全药品生产质量风险控制体系,在确保药品质量和适宜的工业性能基础。同时还需要建立可行的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体系,规范药品审核制度,优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系统[14]。
3.2.2 加强过程分析技术质量管理
随着质量管理理论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在药品生产中过程分析技术不断的受到重视,因此需要加强过程分析技术质量管理。过程分析技术是采用设计以及控制的系统,对关键质量以及参数展开实时监测,希望可以从过程以及工艺上,提高药品生产质量与管理质量。并且其还可有效收集、汇总、分析相关数据,综合运用质量风险的理念,确保药品的生产质量。
3.2.3 加强对职工的培训管理
要从质量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提高相关职工的专业知识能力,加强对职工的培训管理,提高职工的能力,严格职工的考核,提高相关职工的质量意识,优化专业知识能力。同时药品生产企业在拥有先进生产设备的基础上,要确保先进、可靠的技术力量进行辅助发挥,从而保证制备工艺达到最高的标准要求。最后积极通过相关培训,用高标准来约束自身,切实做好自身工作,提高职工质量风险意识,从而有效、科学、合规的推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15]。加强对职工的培训管理,同时建立奖罚措施,对其起到激励作用
3.2.4 严格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
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应用能够把以质量为中心的本质进行严格化,对生产质量状况进行了解,可根据工作量及各岗位不同需求,科学、合理配置职工,减少冗余环节,体现了现代管理理念。标准化操作规程将质量管理前移,为患者提供质量合格的药品。并通过标准化操作规程,可有效地处理异常波动,实现药品稳定性,再次实现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卫健委、药品监管部门、检验相关部门在做好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的同时,需要加强合作,严格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从而提高药品质量。
4 结论
药品的功效紧紧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也决定了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药品生产标准化体系,消除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隐患,贯彻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做好药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