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支架,让学生轻松地创造性复述

2022-12-31李春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老牛

文|李春燕

复述,既关联到学生的言语思维,又与内在表达意识紧密相关。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扎扎实实的训练平台,提升学生言语意识和内在思维能力。支架教学理论借助教师点拨和引导,触发学生逐步掌握、内化并构建相应的知识技能,在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要求,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搭建支架,设置感知故事、把握故事、悦纳故事直至创造性表达故事的板块。笔者就以本单元中《牛郎织女》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为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的。

一、借助梳理内容,蓄力创造性复述

教材中要求学生复述的课文,一般都是叙事性文本。创造性复述首先要能够准确、全面把握事情的情节和结构,而穿插于故事中的人物自然就应该成为串联和洞察整个事件经过的重要支点。作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概括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及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都曾经进行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能够厘清人物之间的联系,感知课文内容。

《牛郎织女》一文中的人物架构起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初读课文之际,要求学生圈画、关注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除了主人公牛郎与织女之外,还有牛郎的哥嫂、老牛、王母、仙女、一双儿女,也可以包括最后的喜鹊……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人物角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形成创造性复述的支架。首先,关注哪些人物是幻想出来的,并相机点拨,让学生感受到民间故事想象丰富、大胆、神奇的特点。其次,从故事发展的情节和主体内容来看,分清哪些是主要人物,尤其是对故事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人物(牛郎、织女、老牛),哪些是次要人物(王母、哥嫂、儿女、喜鹊等),从而为学生在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提供支撑,明晰应该关注的重点。最后,鼓励学生从文本内容入手,紧扣人物之间的关系,说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哥嫂虐待牛郎,牛郎只好与老牛相依为命;经过老牛的点化,牛郎结识了织女;织女与牛郎从相遇到相知,从相知到相守,从相守到相望;王母娘娘用银簪划了一条银河,导致牛郎织女一家每年只能在七月初七会面……虽然每句话都是以两个人物之间的联系来表达的,但经过组织、串联和融通之后,就能形成故事发展的基本路径。

二、借助再现故事,推动创造性复述

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将教学的关注力聚焦在主要人物身上,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围绕着主要人物写了哪些故事情节。紧接上一板块,这一步教学就是尝试将原本的整体性故事分解成为几个故事板块。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本着降低复述难度的原则,以绘制直观画面的方式将整个故事呈现,并组织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为绘制的图画排序、取标题。在教师点拨和引导之下,学生能够快速地将这篇故事中的内容分解成为以下几个板块:牛郎与哥嫂分家,老牛与牛郎相依为命,牛郎与织女相识并生活在一起,牛郎与织女幸福生活着但老牛去世了,王母娘娘抓回织女并拆散牛郎一家,牛郎织女只能在每年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情节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如很多学生对“老牛与牛郎相依为命”的内容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借助层级化的朗读和表达方式,为学生进行生动复述奠定基础。

首先,在初读环节中紧扣细节说关系。如课文中描写“舔舔舌头”“用眼睛看看他”,表达了老牛与牛郎的亲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以分角色朗读方式,感受老牛与牛郎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其次,在对比环节中关注人物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关注老牛对牛郎的表现,还需要关注牛郎对老牛的照顾,可以抓住课文中“牛郎照看那头牛很周到”一句,组织学生在把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从吃、喝、住几个方面展开小组复述。再次,在想象环节中丰富表达。除了课文中所展现的故事情节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紧扣“老牛和牛郎之间的关系”进行想象与拓展,如“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这是故事发展的空白点,更是激活学生想象的切入点。牛郎究竟会看到哪些事情、听到哪些事情,又会跟老牛商量些什么呢?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结合牛郎具体的身世以及生活经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拓展和联系,展示想象以补充具体的事例,推动故事的整体发展。

三、借助生动演绎,丰富创造性复述

基于第二板块的教学和引导,学生已经从感性层面经历了一次创造性复述的体验,掌握了语言生动、展开想象等相关的方法,无形之中巩固了创造性复述的支架。据此,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借助单元中“交流平台”栏目中的信息,与学生一起探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复述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进一步明确悬念的设置、角色的转换以及动作的运用等方法。

教师可以继续利用绘制的图画与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说说复述方法对应哪些情节。如故事发展的高潮部分,王母抓走织女、牛郎拼命追赶的情节,就需要学生继续发挥大胆想象,并尝试运用添枝加叶的策略,丰富人物的言行、动作和神态,也可以在复述的过程中尝试加上相应的动作。再如牛郎和织女过着幸福的生活,而老牛却去世了的情节,就可以借助于角色转换的方式,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视角,尝试将自己看成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来复述故事。以牛郎的视角,可以鼓励学生回忆自己与老牛从一开始就相依为命的经历,尤其是针对老牛去世的情节,抒发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可以尝试从织女的角度入手,将自己与牛郎相处之后的所见所感表达出来。还可以将自己看成老牛,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借助评价反思,完善创造性复述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会将教学的关注点局限于新授和练习,而忽视了评价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事实上,我们需要用评价的方式了解学情、反思教学。

很多学生是首次接触创造性复述,在教师点拨和渗透的方法下,他们究竟讲得如何呢?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明晰得失以及后续努力改进的方向,这是提升和历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明确的评价标准,如围绕着“大胆想象”的要求,可以从添加人物细节和具体事例入手展开评价;围绕着“加上动作”要求,可以从搭配合适的动作和表情入手展开评价;围绕着“语言生动”的要求,可以从是否有亲切感和是否语言流畅入手展开评价;围绕设置的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以打星的方式评价学生创造性复述的水平,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充分把握了编者选择民间故事的真实用意,并在整体单元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把握了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教学定位,在支架的推动下,设置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强化了导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整体性策略,在提升学生复述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老牛
《牛郎织女》故事梗概
羊宏诗联二首
牛郎给织女 发一封E-mail要多少年
老牛不流汗
牛郎织女
吟织女图
老牛的田
是织女,更是吃货
自喻“老牛”也奋蹄
发生在太空中的首次“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