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迪帕克艺术歌曲的审美特性与演唱者的审美追求

2022-12-31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戏剧性艺术歌曲演唱者

姜 珊

(沈阳音乐学院 大连分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亨利·迪帕克是法国伟大的作曲家,著名乐曲创作者弗兰克的关门弟子之一。1871年迪帕克与圣桑等人成立了民族现代音乐协会并任书记,后来由于长期受神经衰弱的困扰,辞去职务开始隐居。进入晚年,他毁掉了许多自己的作品,仅留下十余首艺术歌曲。这些歌曲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诗意,是法语艺术歌曲中不可多得的杰作,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拟对这些艺术歌曲进行鉴赏分析,对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予以归纳,总结与作曲艺术和歌曲艺术发展有关的规律或理论。

一、迪帕克及其艺术歌曲的产生

亨利·迪帕克早年追随作曲家弗兰克学习钢琴和作曲,是弗兰克众多学生中的佼佼者。在学习过程中,迪帕克敏锐地捕捉到德国音乐的特点,如瓦格纳惊人的和声风格、舒伯特和舒曼细致深刻的描绘,加上他对东方的戏剧、舞蹈、绘画和其他文化的广博兴趣,使他迅速成长为特色音乐的领军人物。他创作歌曲态度严谨,早期作品几乎都被舍弃,只留下1868到1884年间创作的16首歌曲。迪帕克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细腻,颇具灵感,有印象主义的先兆,且大都别出心裁,风格迥异,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如果说艺术歌曲离不开诗歌,那么迪帕克的歌曲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离不开音乐活动的主体意向性。他的歌曲以诗歌中的人物描写为题材,具有人文特质的表达方式。迪帕克对法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可谓独具匠心。

二、迪帕克艺术歌曲的诗意性

法国诗歌以人的感受同自然物象相融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了人的细微平凡的生活体验与复杂变幻的心态。法国诗歌中充满了理想和爱国情怀,以及对放飞心灵的描述和对某种景物的回忆。而迪帕克恰恰抓住了法国诗歌的这种定格描绘,他认为诗歌最适合用声音表现出来,所以创作了歌曲《去到那发生战争的地方》《费迪蕾》《浪和钟》等。每一首歌曲都自带标题性与欣赏性,每一首歌曲的音乐特质都经过深思熟虑。采用诗人波德莱尔的诗歌创作的歌曲《邀游》和《往昔的生活》,不仅开创了法国艺术歌曲的先河,而且还有印象派的先兆,是歌词诗意的典范。迪帕克在一生中收集了许多诗人的诗歌,他强调:“对于我来说,音乐若是由诗歌激发灵感而创作出的,就拥有足够的理由通过它自身去为诗歌增添些内容,使诗歌变得更加动人,从而使人的灵魂受音乐的感染,但是有些十分完美的诗句,它们是如此的饱满以至于在我看来,即使是最美的音乐,哪怕是这些我也创作不出的乐章,若强加在这完美的诗作之上,也只会使其失色。”

《邀游》是根据波德莱尔同名诗谱曲而成的象征主义体裁艺术歌曲。原诗有三段,迪帕克只运用了其中的两段创作歌曲,描写了理想的、平静的、愉悦的梦境,迪帕克在歌曲中用一个八度的音域给这首标题性素材的散文诗歌注入了感情与生命。《邀游》的音乐连接从静到动,丝丝入扣,钢琴伴奏通过持续五度音程植入,这种空洞的音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随着歌曲中间改用琶音,歌曲将旋律线条沉浸在诗人营造的梦幻意境当中。演唱者在演唱时应注重律动与音量控制,分清主次,让听众感受到似波浪一样层层推动。结尾部分音量从ff到pp之间的衔接,透射出音乐的流畅,让听众感受到夕阳西下后一切恢复了平静,这完全符合波德莱尔诗歌的主题。

《往昔的生活》出自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这是一首能够吟唱的诗歌,《往昔的生活》是迪帕克创作的最后一首声乐作品。《往昔的生活》讲述了一位老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种种回忆,具有很强的描述性。这首歌曲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演唱结束后有10小节钢琴伴奏,这个结尾在歌曲中的作用非常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沉浸在痛苦中久久不能释怀。迪帕克也尊重诗歌原作的内涵,不破坏诗歌内容,将带有标题性的素材作品与诗人创作的诗歌紧密相连,这正体现了法国艺术歌曲的传统。

迪帕克注重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和法语本身具有的语言特色,词语安排讲究明暗,语言语调抑扬顿挫,诗体格律自由不受约束。这样一种意向存在,犹如迪帕克精神上的一个发射点,一直存在于歌曲中,这也是迪帕克艺术歌曲独特风格的根源。迪帕克真正做到了以诗歌为题材,注重诗歌的美感,使歌曲充满法兰西气质。他主张旋律与法语诗歌韵律结合,追求丰富多变的和声及调性色彩,这一切都体现出法国人高雅、唯美的民族特性。意向结缘在迪帕克的歌曲里是自然存在的,他以诗歌为题材,追求纯粹的艺术,使他创作的歌曲具有美学特征。

三、迪帕克叙事歌曲的戏剧性

诗歌是诗人用文字表达个人情感的结晶,若将其谱成艺术歌曲,那种意犹未尽的诗歌情感会被准确和深刻地表达出来。迪帕克是对每一首歌曲都有极高要求的作曲家,他以具有自然脱俗,却不失平凡与本真的叙事诗为题材创作歌曲。在迪帕克保存的16首歌曲中,有5首是依叙事诗创作的,如歌曲《浪和钟》《罗斯蒙德庄园》《费迪蕾》《去到那发生战争的地方》和《往昔的生活》。这几首是迪帕克作品中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声乐艺术歌曲。笔者认为,在演唱这些歌曲时,声乐演唱与表演要有自然的美感,这样才能表达作曲家创作歌曲的本真。

歌曲《浪和钟》是迪帕克以诗人科普的诗歌为基础创作的中低音幻想叙事诗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作曲家汇集了瓦格纳、舒曼及李斯特三位作曲家的创作手法,使歌曲更具戏剧性。为模仿诗词中的海浪起伏,迪帕克运用了减七度和纯八度两次大跳跃,跳跃的旋律仿佛是海中随风翻滚的浪潮,尽情地宣泄着主人公心中的悲凉和绝望。

《费迪蕾》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法国艺术歌曲。迪帕克创作时以诗人德·利尔的叙事诗为基础,完美地展现了诗歌的情感,使音乐与诗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费迪蕾”是一位女性的名字,歌曲第一部分描写的是树荫、青草、斜坡、草地、泉水、灌木等,第二部分抒发出对意中人痴迷的爱,表现出求爱心切的男子对费迪蕾的炽爱。最后部分强烈地呼喊着“费迪蕾”,在这里迪帕克不断加大加强钢琴伴奏部分的音响,丰富的和声色彩以及多变的伴奏织体,不仅会彰显钢琴伴奏者的高超弹奏技法,也成功表现了这首叙事诗的戏剧性。乐谱中标记了细微的和声渐进,这些细微之处可以解释时光、色彩以及意愿的变化。迪帕克遵循诗词的韵律与结构,将诗歌的情感在音乐中充分表露,用不同的音乐配合不同的情感情绪。在演唱这一叙事性歌曲时,演唱者应注意在演唱叙事及描写景物的部分时,语言要自然流畅,呼吸要平稳,减少音色的深浅变化。歌曲开头有一大段语言化唱段,这种语言化唱段不同于咏叹调的宣叙调,演唱者要认真思考语言化唱段的功能,尽量通过气口与朗诵的状态去表达创作的含义,唱出歌曲的美感。

歌曲《去到那发生战争的地方》以诗人戈蒂尔诗集《死亡喜剧》中的一首叙事诗谱曲。在此期间,诗人戈蒂尔的诗激发了迪帕克的灵感,迪帕克创作出一首吟唱的叙事性歌曲。迪帕克在戈蒂尔的诗中体会到,由于受到战争影响,那些无家可归、孤苦无依的妇女们的悲痛。因此,这首艺术歌曲更似歌剧咏叹调,声乐唱段大跨度起伏变化,戏剧性的音乐效果完全不像法国艺术歌曲,这明显是受到作曲家瓦格纳的影响。这首歌曲是迪帕克为女中音创作的,歌曲创作依照诗词结构,谱写成主部A、B两个乐段间隔一个副部,再重复一遍A乐段,表达了妇女们对在异乡作战的爱人的热切思念和不安心绪。在演唱时,钢琴伴奏在副部分会突然出现快速弹奏,给人带来在战争爆发的一瞬间里,摧毁掉无数人生命的震撼,演唱者也要调动相应的情绪,使之符合歌曲内容的需要。

四、迪帕克歌曲演唱中的审美追求

迪帕克声乐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尽管留存的作品数量不多,但迪帕克的每首作品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对后世法国乃至世界艺术歌曲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迪帕克善于对诗歌的意象和氛围进行精准地诠释和描摹,每一首歌曲都实现了对诗歌情感的升华,也会促进演唱者提升审美品位。

迪帕克的作品无疑是继承了法兰西的传统。他亲身体验了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日尔曼式与法式风格之间的融合,他后期创作的法国风情作品一直被人铭记。他的经历成就了他,也使法式风情乐曲逐渐摆脱边缘地位。在此之前,这种类型的乐曲风格一直受到那些歌剧院当权者的排挤。这些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音乐内涵,都需要演唱者认真思索和艰苦实践。在演唱中,语言、旋律、音准都要做到恰如其分,要体现出与作者相吻合的审美追求,从而以这样的审美素质影响听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演唱者需要在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突出戏剧性,凸显高格调。演唱迪帕克戏剧性声乐作品时,要尽可能地抓住整体演唱结构、声音亮度、音色层次,要努力表达出迪帕克早期创作的浪漫情怀及特质,即要大气自若,尽显感性而不滥情,细腻却不失高贵,将歌曲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戏剧性演唱到位。《罗斯蒙德庄园》和《遗产》是迪帕克早期创作的具有戏剧性又尽显格调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美声歌唱的学术标准,而且能体现出女中音既色彩浓重又不失细腻抒情的声部特点。《罗斯蒙德庄园》以诗人博尼埃尔的象征主义诗歌为基础,这是迪帕克创作的一首别具风格的声乐作品,是诗意与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的杰作。他为这首充满戏剧性的歌曲配了乐队伴奏,使其戏剧性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这种特性在法国艺术歌曲中很少见,为法国艺术歌曲带来一种强烈的别样情绪。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该沉浸于这样的境界:内心的欲望已经冲破了自己的优雅,仿佛诗歌中被爱情伤害的人在悲哀的世界中孤独流浪一般。《遗产》的歌词出自诗人西尔维斯特的 《金色的翅膀》,同样是迪帕克为中音声部创作的声乐作品,这是一首跌宕起伏、极端戏剧性的歌曲。迪帕克在乐曲中注意刻画人物内心活动,有着半音曲式的不断变化,咄咄逼人的夸张音节。有鉴于此,在演唱歌曲过程中,演唱者应该严格遵从作曲家创作本意,节奏上没有标明的地方,不能任意加快或放慢,甚至任意增加延长音。演唱要连贯,乐句要保持所唱音的纯净,不随意加滑音,音准一定要精准,不擅自加音或改音。

第二,焕发情感力量,强化视听效果。演唱迪帕克的歌曲,既可以在中型室内音乐厅,也可以在大型音乐厅。为了增加视听效果,应该加入言简意赅的歌曲介绍。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为强化视听效果,演唱者还需要表现自身的情感力量。歌曲《伤感之歌》和《佛罗伦萨小夜曲》的歌词均源自诗人劳尔创作的诗歌,两首歌曲的创作年代相近,风格也相似。《伤感之歌》是第一部被迪帕克保留下来的作品,《佛罗伦萨小夜曲》则属于迪帕克创作的众多乐曲中最隐晦、最福列式、最轻柔的歌曲。与后者相近的还有《哀歌》。这首歌曲的歌词出自诗人戈蒂尔的诗,这是一首以色、光、线条、浮雕为背景,以画家的眼光处理而成的诗歌。在演唱时,演唱者应该注重描绘忧郁凄美的自然景观,尽量唱出诗中有画,画中有音以及灵魂的复苏和被遗忘的不幸。歌曲的第一部分均为弱起音,除了要轻唱,还要将诗歌中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伴奏织体是流动的音型,前边看似冷峻,其实暗藏着涌动的热情,速度、力度和音色都偏戏剧性,演唱时要直接焕发出强烈的情感张力。演唱者要了解迪帕克歌曲的内涵,应知道如何演绎,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不能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和创作的本意。只有认识到歌曲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了解作曲家的审美追求,才能使自己的演唱为听众所接受。

结语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极具人文特质的音乐表达方式,是具有高度认知性与艺术性的声乐演唱形式。迪帕克是一位热衷于歌曲创作的灵感探寻者,他创作的歌曲不仅具有演唱价值,还具有突出的审美特性。有鉴于此,无论是认识和理解迪帕克艺术歌曲,还是在实践中演唱其作品,都应该尊重和服从歌曲的美学内涵,将歌曲的创作背景与时代相融合。当前,演唱艺术歌曲时并不缺乏技巧和声乐演唱能力,缺乏的是唱出歌曲的思想内涵。有鉴于此,在演唱迪帕克歌曲和研究其审美追求时,要了解迪帕克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其将传统与现代音乐的有机融合和歌曲的美学内涵。

猜你喜欢

戏剧性艺术歌曲演唱者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