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三个起来”的逻辑理路

2022-12-31安巧珍武娜娜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发展

安巧珍,武娜娜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①不同历史进程有不同发展要求,不同发展要求是不同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夺取中华民族独立,争取中国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了人民发展需求,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初心和历史使命。站在历史新起点,必须精准把握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奋斗。

一、内涵演变:从民族独立到人民富裕再到国家富强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并非纯粹的语言描述,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时代内涵。站起来高度概括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富起来精准提炼国家兴旺、经济繁荣和人民富裕,强起来科学凝练“五位一体”整体发展。

(一)民族独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

站起来是对中国革命先辈带领人民群众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高度概括。站起来既是静态过程,也是动态过程,是静态过程和动态过程的统一体。站起来意味着中华民族摆脱了被侵略的历史和屈辱的遭遇,中国人民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命运,是静态过程。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摆脱经济依附地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遇,建立独立完整的国家政权,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摆脱敌对势力遏制境况,废除一切不平等的外交关系,建立独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些是站起来的动态过程。站起来为实现中国人民富裕提供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没有独立就没有发展,更谈不上繁荣与昌盛,站起来是民族独立的标志,是国家振兴的起点,是民族复兴的出发点。

(二)人民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底

富起来是对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及时纠正工作失误,消除长期封闭的思维定式,着眼于改变中国落后的发展状况,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实现国家兴旺、经济繁荣和人民富足的精准提炼。“‘富起来’的实践挽救了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注入了正能量。”②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封闭必致落后,落后必然挨打。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照抄照搬苏联经济模式,急躁冒进的发展思想,导致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经历曲折和失误,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遭遇敌对势力的封锁。中国共产党毅然进行思想革新,打破思维定式,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破解了十年动荡时期经济严重下行局面,化解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考验,消解了国内外经济发展难以逆转的差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开启新路径。富起来为实现国家富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底。

(三)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强起来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发展机遇,纵深推进全面改革,深层解决精准脱贫、生态环境、民生建设等发展短板,实现“五位一体”整体强大的精确凝练。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引领中国发展,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施精准脱贫,打造全方位扶贫工程,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为世界减贫做出巨大贡献;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构建公平正义法治体系;建设美丽城市,打造特色乡镇,开展重点领域污染治理行动,推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方法,补齐生态短板;构建联动社会治理体系,全方位解决人民生活之需;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致力于强军治军发展事业。这些都是强起来的动态过程,强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变化的是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站起来是初心使命在革命年代的成功实践,富起来是初心使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再次印证,强起来是初心使命在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凝心聚力的感召。

二、历史脉络:从自力更生到对外开放再到自信自强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自力更生实现站起来,经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富起来,依靠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迎来强起来。社会历史阶段不同,主要矛盾不同,发展任务存在差异,但社会主题从未改变,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自力更生站起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列强加紧侵略,致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封建势力疯狂剥削,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境地;官僚资本严重压迫,经济发展处于迟缓凋零境况。近代中国正处于为命运前途做出抉择而进行斗争的关键时刻。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各路仁人志士进行艰难斗争,虽以失败告终,却为近代中国发展提供了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发展曙光,为人民带来胜利希望,为民族带来发展前途。为彻底结束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取得北伐战争胜利,结束军阀割据混战局面;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彻底结束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为了站得更稳、行得更远,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改革开放富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成就与失误相伴。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一部宪法颁布,大庆油田建立,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爆破,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反右整风运动进一步扩大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事业走大弯路。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导致我国粮食严重短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成就为继续发展社会事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失误体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挫折。为正确认识发展规律,及时纠正发展弊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进行全方面拨乱反正,“果断抛弃阶级斗争从而选择经济建设”,③转移工作重心,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干扰,继续前进”。④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发展落后的局面,改变了中国人民贫穷的现状,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决定民族前途的伟大实践。

大胆选择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长期以来,市场经济被模式化地贴上资本主义国家标签,将社会主义国家排斥在外。破除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偏见,推动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成为解决发展难题的正确道路。从农村出发到城市落脚,从沿海城市开放到内陆地区发展,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发展铸就了强大活力,使社会主义各项建设迸发出强大生机。

通过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大大提升。改革开放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经验。现在,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致力于世界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引领力。

改革开放满足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期待。改革开放的初衷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4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需求基本被满足,发展和享受需求、美好生活需求正在被满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近一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地区性整体贫困,确保了小康路程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用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⑤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史,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三)抓住机遇实现强起来

时代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站起来、富起来使中国沿着自己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中国进入新时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相互独立又前后衔接的共同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砥砺前行70多年,经过全体人民的长期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从 ‘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⑥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立足办好自己的事情,抓住机遇,化危为机,顺势而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取得全方位显著成就。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领域深化改革,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扎根人民进行文艺创造,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把稳定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战,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两山”理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逐步形成绿色生活和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全方位扎牢制度笼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历史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许多“合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自力更生到全面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放,贯穿其中的基本思想没有变,那就是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对外全面开放,对内深化改革,聚焦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新时代“两个大局”中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这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历史密码。

三、实践推进:从革命需要到改革需要再到发展需要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解决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问题”,⑦通过实践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和中国人民面貌,是对社会现实的精准反映。

(一)站起来源于革命需要

站起来源于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也是革命斗争的目标,彰显了战争年代的特征。1840年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被迫发生了改变。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产生革命需要的中国国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改变了世界秩序,使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是中国革命转变的时代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多国卷入战争,特别是欧美国家因参战而无暇顾及中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提供了重要机遇,这是中国革命的经济条件。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这是中国革命的思想条件。1919年以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的逐步觉醒,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是中国革命的政治条件。

中国社会的实践证明,农民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存在历史局限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⑧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决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奠定了牢固的制度基础。站起来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实践,使中华民族摆脱被侵略瓜分的局面,使中国人民摆脱任人宰割的险境。

(二)富起来源于改革需要

富起来源于社会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改革的目标,突出了改革时代的鲜明特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中国共产党人看到民族独立的希望,看到人民解放的曙光,预见到国家发展的前途。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西方敌对势力全面封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仍处于探究摸索阶段,急需可供借鉴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苏联经济发展模式便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同时,革命遗留了严重的战争创伤,采取何种方式迅速恢复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关键问题。短时间内,快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导致急躁冒进思想盛行。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错失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时机,自我封闭趋势明显。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20多年间,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经济停滞不前,政治局面动荡,社会一片混乱。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面,只有进行改革开放,才能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问题,破除社会经济发展的弊端。中国共产党人适时进行自我革新,紧抓发展时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打破自我封闭状态,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使人民大跨步进入富裕时代。

(三)强起来源于发展需要

强起来是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源于社会深层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目标,突显历史方位的新特色。

当前,国际形势褪去平稳趋势,朝着变革趋势发展。世界经济下行态势明显,国际贸易摩擦日益频繁,不稳定性因素如地区冲突、生态环境、能源短缺、金融危机、饥饿贫困等逐渐显现,逆全球化思潮汹涌,新型冠状病毒侵袭全球,国际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发展,世界固有格局逐渐被打破。同时,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现代化攻关期、矛盾积累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期“三期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有效应对复杂发展形势,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深层解决社会矛盾,取得全方位成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逐渐引领潮流,政治向更民主化转型,文化以多样化创新,民生现基底性好转,全面脱贫攻坚完美收官,生态环境呈美丽型趋势,军事向世界一流发展,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着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起来的中国将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焕发生机活力,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谐、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时代造就英雄,人民推动历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不同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从革命、改革、发展的不同需要出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重任,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中国朝着更强的方向前进。

四、理论创新: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伟大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富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国家强起来。

(一)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站起来

在近代,为探寻中国的发展出路,各阶级不断进行抗争和求索。由于阶级利益不同,阶级立场差异,他们开出了解决中国发展出路的不同“药方”,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未找到“救国救民”的根本出路。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及国内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现实需要,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成长壮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逐步成长,再加上中国丰厚革命土壤的滋养,毛泽东思想应时而生。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诞生于中国大地,富有中国特色,用中国语言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人民民主专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双百方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等思想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初期建设获得成就的重要理论保障,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精神支撑,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伟大实践中产生发展的。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之果”,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注入 “精气神”,扭转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被动局面和失败境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形成于遵义会议,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长征胜利,组建具有必胜信念、与人民群众形成血肉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彻底结束四分五裂、受压迫剥削、一盘散沙的历史,真正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政治局面,实现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发展局面,得益于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和埋头苦干,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改造道路。这条道路使我们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梦想,实现了国家主权完全独立的愿望,实现了中华民族挺直腰杆的理想。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重点解决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缓慢问题,带领全体人民富起来。邓小平理论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始终不动摇,这是富起来的根本原因之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我国社会性质,准确指出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即我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提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应运而生。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富裕的基本制度基础。我国能够摆脱经济相当落后的窘迫局面,经济得到快速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中等国家收入行列,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为社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逐渐显现。

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应对世界风云的自处之道。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离不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在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妥善应对了若干危机,为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国家强起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以来未有之大变局,纵深发展特征显著增强,不确定性因素突显,非传统安全威胁此起彼伏,国际力量朝着均衡性方向发展。为应对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类生活的共性和现实依存度等层面提出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目前,我们胸怀两个大局,着眼中国发展大势,立足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世界范围内高质量经济增长,中国科技发展从“跟跑”转向“并跑”和“领跑”,国防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但不能忽视成就和短板并存的现实。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提出新思想新战略,致力于解决长期难以攻克的顽疾问题,果断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⑩在实践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格局,构建反腐倡廉政府,打造世界一流军队,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

结语

我国能够实现繁荣富强并非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完成革命历史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敢于冲破思想禁锢,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保障和物质条件;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善民生,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进入新时代,走向强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定的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站起来是富起来的政治基础,富起来是强起来的物质积淀,强起来是站起来、富起来的发展旨归。因此,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实践、历史到理论的逻辑理路。

注 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②陈远章.“富起来”的多维审视 [N].学习时报,2017-11-06(02).

③田猛,袁曦.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知分析[J].西部学刊,2019:9-12.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⑦朱凯歌.唯物史观视域下“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逻辑及实践要求[J].延边党校学报,2019(04):33-37.

⑧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⑨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⑩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发展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