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30李应华
李应华
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的更新与优化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计算机课程的基本特征与实践性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活动设计,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达到理论与实践技能协同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实践性、活动性特征的教学手段,它要求将一个完整独立的实践项目交由学生自行处理,教师进行宏观指导,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活动,并借助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成果评价等活动流程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实践性学习的效果与目的。计算机课程中,对学生的技能掌握与能力迁移有较高要求,因而项目教学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具体应用意义表现在三个层面。
1.树立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示范。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作为主线,教师负责引导与服务,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既具有充分的自主实践权力,又能通过不断尝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还能自由展开沟通交流与分享。
2.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理实结合。项目教学法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项目中,借由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生成理解,由此既让学生对理论产生了深度认知,又训练了对应的实践技能。
3.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具有多重性,学生的学习周期短,但学习成效明显,尤其在开展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初步实施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环境的不适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整体进度与方向由教师把控,而学生习惯了被动跟随学习后,无法快速适应并转变学习思路,因此在项目教学的环境下,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精神紧张等问题,无法快速适应并展开自主性学习活动。第二,项目化教学往往与小组合作模式形成适配效果,因此在项目设计中,需要建立小组任务,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完成任务要求。但由于学生缺乏项目化学习经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容易因缺乏核心引导而产生内部的矛盾,甚至无法继续推进项目活动开展。第三,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中职学生尚处于素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而教师设计的项目任务往往缺乏难度递进标准,使得学生无法凭借自身的能力予以解答。
2.学习过程依赖问题。在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法长期实施过程中,也会形成学习过程依赖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独立处理任务的能力下降,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能力优秀的学生产生依赖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教师在项目化教学设计中常采用合作模式,这就使得学生习惯了通过团队力量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能够得出更优质的解决方法,而当学生独立思考时,就会出现思考不周全或思路偏差等问题。第二,教师在小组划分时常采用统一的异质小组,这就使得部分学习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一直在小组内跟随优秀学生进行学习,也会习惯依靠优秀学生解决难题,而自己负责解决最基础简单的任务,同样会形成一种学习依赖性。
3.操作与信息获取问题。在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还面临着操作与信息获取的问题。一方面,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水平,能够通过操作软件或应用计算机功能实现项目目标任务,以此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但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项目化学习中的参与感被削弱,反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成长。另一方面,项目化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教师在该方面的引导不足,学生大多只能以教材为基础,缺乏更多的资源支持。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明确项目方向,提高项目质量。项目方向确认与内容选择是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保证项目活动具有教育意义与价值的出发点。因此,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对其中的关键技能与知识模块有深度了解,另一方面则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兴趣需求,进而在二者的结合下创设生活化、趣味化、实践化的项目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信息安全》一课时,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与计算机信息安全相关的危害因素、病毒特征、黑客途径、预防策略与措施等内容,因此在设计项目化活动时,教师应基于现实生活问题展开,并将上述元素合理纳入其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某学生在使用电脑时被黑客入侵、电脑信息被盗用的情况,并由此引出项目内容:通过黑客手段获取他人信息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安全中的重大威胁,假如你是情境中的学生,你会采用怎样的方法避免自己利益受损或信息泄露呢?其次,在该主题引导下,教师则可以进一步设计项目任务:(1)要求学生构建小组,通过阅读教材与相关资料,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相关的知识,并学会预防与保护的措施与策略;(2)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思路构建计算机安全防护方案,并将其进一步落实在实践中。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项目任务依次展开活动,并在电脑上落实安全防护方案,如安装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正确使用网络、建立计算机使用规范等,以此让学生通过代入角色的方式完成项目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防护措施。
2.合理划分小组,提高项目效率。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小组合作是教师可以采用的最佳的项目化教学形式。小组合作既可以保证学生团队能够完成项目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又可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与交际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小组建设过程中,教师则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既要避免能力较差学生形成依赖性,也要适当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常用外围设备连接》一课时,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外围设备与计算机的正确连接方法,任务难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小组划分时,教师可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一方面,要保证各个小组人数均衡,以3~4人最佳,且能力均衡,各组分别包含能力较弱、能力一般以及能力优秀的三层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小组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让学生产生积极参与、为小组争取荣誉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则要保证各小组成员都有参与实践过程的机会。各小组内可以采取不同的任务分配方法。其一,教师要将各项任务进行递进式难度设计,以此让不同能力的学生依次完成能力匹配的活动。其二,教师要促进学生内部的同辈教育,在小组成员各自完成任务后,应安排优秀学生指导一般学生与较差学生进行实践演练,由此构建深度合作关系。其三,学生小组也可以按照各自的特长进行任务分配,如硬件功能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进而对学习任务进行拆解,让学生在同步配合的过程中完成学习。
3.科学制定计划,构建项目保障。在中职阶段,学生对项目化学习的了解不足,实际的执行能力也较弱,为保证项目活动的有效落实,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通过设置项目负责人、规划项目活动实施流程、设计项目任务落实方案、组织项目探究讨论与分享活动等,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例如,在教学《音频与视频处理》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软件处理音频与视频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兴趣,建立“我的校园生活”的视频短片拍摄项目任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陷入不知道如何具体开展项目的困境,这就需要教师提供项目实施计划,引导学生完成项目。针对本课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计划:(1)确定视频拍摄主题,选取拍摄内容;(2)选择拍摄场地与人员;(3)准备拍摄过程与视频制作环节需要使用到的工具与材料;(4)开展拍摄活动;(5)进行视频剪辑;(6)播放初步剪辑样片并进行调整优化;(7)完成项目任务。该计划主要以流程指导为主,学生小组在实践过程中,则要由此建立更细致的规划方案。有小组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建立项目计划:(1)确定以“校园中的绿色”为主题,选择校园中初春的第一株草、第一片树叶等为拍摄对象,并为其设计相应的故事;(2)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负责场务、灯光、摄像、导演、编剧、剪辑等职责;(3)做好拍摄准备,包括手机或相机、调色板、存储卡、遮光伞、打光伞等;(4)实施拍摄活动,并由导演与剪辑进行剪片,完成成品。通过这样的计划引导,可以落实项目保障。
4.明确教师角色,积极参与引导。在项目教学设计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角色,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解决项目活动中遇到的特殊问题与障碍。
例如,在教学《编辑演示文稿对象》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设计制作一份宣传PPT”的项目任务,而在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巡视与观察,了解各个小组的任务实施情况。如,在发现某小组成员停止任务并开始激烈讨论时,教师可以走近后先了解小组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判断学生是否能解决,如果学生无法解决并可能会影响项目任务的持续推进,教师则可以予以帮助或提示。如,有的小组在项目活动中无法确定对演示文稿润色的方式,教师则可以提供帮助,但必须注意不能直接为学生提供答案,而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确定解决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演示文稿的加工方法与手段,让学生主动联想到添加图片、设置背景、添加艺术字、设置切入动画与演示动画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则可以结合已经制作的演示文稿提出新的建议,进而由小组同伴尝试后,确定最好的润色方法。
5.优化评价体系,促进自我完善。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体系建设也是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项目化教学本身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要求,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并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系统建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评价过程,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等。
例如,在教学《文件与磁盘管理》一课时,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优先开展成果演示与分享活动,要求各小组学生选择代表上台,一方面要讲述小组的学习过程与项目规划方案,另一方面要讲解小组成果,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由此形成小组之间的评价与交流互动关系,促进学生内部的互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评价结束后进行总结,针对各小组项目成果进行更专业细致的讲解,说明其优点与特长,也要说明其不足与可以改进的方向,并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成果优化与完善。此外,教师还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记录学生在项目活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由此展现学生的真实能力与学习素养。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项目化教学具有极高的适配性,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项目化教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则要从项目确认、小组划分、计划制定、教师引导以及教学评价等层面介入引导,为学生提供更科学、高效的项目化学习环境,以此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