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12-30邵文斌
邵文斌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记忆一系列的学科知识,而是要启发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是很有效果的。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由被动的知识吸收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浅析启发式教学在数学学科中的实践运用。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作用
启发式教学是目前我国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所重点采用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学习与探索的境界。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兴趣及探索的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是由教师讲解概念,并且引导学生去完成不同的数学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习参与感相对薄弱。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数学原理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会针对具体的数学原理的来源和学生一起去进行探究,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来验证相关数学理论的合理性。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要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主动性,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讨,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因为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时会给予学生过多的提示,让学生按照老师所提供的思路去解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形成较强的依赖,一旦学生缺乏教师的引导,在面对一些陌生数学问题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样会进一步影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则不会将具体的解题思路直接告知学生,只会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思考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并且找到更多可行的解题方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升。
二、新课标下如何将启发式教学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1.借助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对学生而言,他们不具备较强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学生依赖教师的情况,学生缺乏主动解决问题和主动思考的意识,总是期望教师帮助他们直接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变学生的这一学习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科内容,为学生设计和提出不同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能够产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学习资源,并为学生设计一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和解答。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围绕问题内容来进行探索。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拿出不同图形的卡纸,这些卡纸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标志,如马路上的行车标志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细心观察,分析这些图形有哪些特点,在学生探索出图形的特点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只画了一半图形的卡纸,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所找寻的规律补全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思考意识,并且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提供的一系列学习资源下,对所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为后续教学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发散性学习思维培养,发展多维度能力
对很多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极易形成思维定式,因为在传统教学中,面对不同数学题目时,教师可能会直接告知学生具体的解题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形成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因此,在目前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着重改变这一现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训练,使学生摆脱以往的思维僵局,提升多维度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阶段,部分数学内容有些难度,如“鸡兔同笼”的问题。题目:“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几何?”教师要以“鸡兔同笼问题”作为主要的议题,然后让学生考虑在面对这一类问题时,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解题方法。同时让学生思考,在面对未知数时,自己学过的解题方法有哪些?这时,学生就可以快速联想到自己所学的方程知识。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就可以根据已有的条件设立方程式。如,学生可以先假设兔有x只,那么鸡的数量就为35–x只。而一只兔有四只脚,即为4x,一只鸡有两只脚,就为2(35-x),两种动物加起来,可以变成4x+2(35-x)=94。通过解方程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得出x为12,即兔子的数量为12只,与之对应,鸡的数量就为35-12=23只。除了运用方程解题的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继续让学生探讨“是否可以根据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来进行推测”。比如,可以假设,如果把每只兔子的两只脚与每只鸡的两只脚都提起来,那么剩下的脚的数量就是94-35×2,即为24只脚。由于这时候鸡已经全部被提起来,地上就只剩下每只兔子的两只脚,所以24÷2就等于12,这一结果就是兔子的数量。接着,再根据总数进行计算,顺利得出鸡的数量为35-12,即23。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时便能多角度思考,并且尝试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特定的题目。通过这种启发式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不会出现消积思维定式。
3.借助数学活动设置,加强学生学习感悟
启发式教学一经出现就显示出明显的教学优势,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能够予以有效的帮助。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并且巧妙地进行运用。因此,在具体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方式应该是非常灵活的。在现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除了借助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之外,还可以采用创设活动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得到思维的锻炼,以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如“数字抱抱”游戏,教师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并随机说出不同的数字,然后学生和其他学生抱在一起,最终学生的数量和教师所提出的数字匹配,才能够顺利通关。而如果出现学生数量少于教师所提到的数字或者是多于教师所提到的数字,都会被淘汰。在这个游戏环节中,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对数字的反应能力,让学生在教师所提出不同数字时快速进行判断,并且和其他学生进行配合,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数字的熟悉度和敏感度,也能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学习带来的快乐。
总之,在新课标下,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于优质课堂的建构能够产生明显的帮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从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角度进行思考,借助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得到启迪,延展学生的思维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