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有效练习 促进学生成长

2022-12-30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火锅店长方体数学

张 遥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对练习设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立足数学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有效的练习,促进学生在应用中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享受完成练习的乐趣,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学习的源动力。如果没有兴趣的引导,学习效果就难以得到根本性的保证。传统的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小学数学练习,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足,制约着学习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注重趣味性练习的设计,将练习内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发挥兴趣的驱动作用,增进学生自主完成练习的欲望,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探索兴趣,实现良性循环。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出示了《咏春》全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学生看到后,非常好奇,不知教师要干什么。教师提出练习的要求:通读全诗,哪个字在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个字占全诗字数的百分之几?这样的作业非常有趣。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发现“春”这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很快引起了关注。然后,学生运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方法,得出了结果。在此过程中,顺应了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实现学科间的融合,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观,促进他们能力的自然生长。

二、设计操作性练习,拓展学习内容

知识的积累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无法促进学生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丰富感性体验,助力思考力的提升。形式单一的书面解答练习,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吸纳数学知识,无形中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鉴于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为学生设计操作性练习,促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不是遥远的,它就在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设计的操作练习如下:拿三根同样长的绳子,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然后用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最后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看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这样的操作作业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自然唤起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因为使用的是同样长的绳子,所以围成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学生围出相应的图形后,都进行了测量,记录了相应的数据,然后运用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可见,教师设计操作练习,带给学生新鲜感,引起他们对数学练习的关注,从而增进理解,更好地扩充知识信息,提升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三、设计应用性练习,实现活学活用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既是数学教学的明确要求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由原来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向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将例题讲解后围绕例题进行专项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现在,这种讲解训练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应用练习,将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助力学生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打折”的相关知识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应用练习:小华一家8口人去火锅店吃火锅,有甲、乙两家店可以选择,原价都是每人70元,但是优惠方式不一样,甲家火锅店每满100元送35元,乙家火锅店总价打七折。到哪家火锅店更合算?可见,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运用到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甲家:70×8=560(元),5×35=175(元),560-175=385(元);乙家:70×8=560(元),560×70%=392(元);因为385元<392元,所以到甲家火锅店合算一些。教师通过设计应用性的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设计层次性练习,实现因材施教

人们在获取知识、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亦是如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梯度性、层次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练习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层次,没有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没有遵循差异化教学的原则。教师应顾及学生能力的高低,科学地进行练习设计,为学生引入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助力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层次练习。基础题:一个长方体包装盒,长18厘米,宽12厘米,高2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一个魔方,棱长8厘米,表面积是多少?这样的数学练习,难度比较小,学生完成起来相对简单,直接根据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解答。提高题:一个长方体铁皮烟囱,底面边长4分米,高2.5米,做这样的烟囱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这样的题目需要学生改变思维定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行,难度稍大。拓展题:将4个棱长15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所拼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这样的练习难度较大,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见,层次性数学练习的运用,能关注到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权,让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散学生思维

练习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应注重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重结果轻过程,设计的练习题目一题一解,无形之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教学停滞于课本数学阶段。这样的做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极为不利。对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练习时,应从唤醒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设计开放性的练习,进行一题多解训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生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教学“解题策略”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开放性练习:学校组建了多个兴趣小组,其中合唱队男生有27人,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女生有多少人?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答。学生想到的策略有:画图解答。通过画图发现,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男生的人数已经知道,所以可以用分数乘法进行解答,。转化策略。将“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转化为比,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为3∶4,然后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27÷3×4=36(人)。方程策略。设总人数为x人,,解得x=63,63-27=36(人)。可见,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数学练习,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练习作为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引入高效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练习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扭转传统的教学观、练习观,秉承数学学习与灵活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设计优质的练习,让学生愿意完成、喜欢完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真正为学生开创数学学习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火锅店长方体数学
有几个长方体
第一家人造肉火锅店开业啦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火锅店的号码牌
小浣熊火锅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冬夜火锅店里的劫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