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随堂练笔的教学策略
2022-12-30李彦琦
李彦琦
随堂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开展练笔活动,具体指围绕课文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将语言知识的运用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作文训练延伸至不同领域,引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减缓写作教学坡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随堂练笔教学中,要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写作训练相融合,既没有增加学习压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语文随堂练笔价值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写作应贴近实际生活,要激发学生动笔的兴趣,使之乐于表达,在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开展语文随堂练笔活动,是落实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在动笔的同时,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为随堂练笔形式丰富、灵活,可以记录生活点滴、学习过程,从素材、方法等方面为学生夯实写作基础,从而提高写作水平。随堂练笔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能够得到培养,能够在多种写实情景中建构知识,培养和提升其创造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随堂练笔教学策略
1.指导仿写,培养语言建构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随堂练笔,需要教师围绕课文中的佳词名句、重点句段,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语言建构能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词句优美、情感丰富的文章,适合开展随堂练笔活动,教师可以抓住课文特点,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练笔,在仿写中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海底世界》一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呈现有关海底世界的影视剧资料,引用课文导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波涛、澎湃”等词进行造句,激发学生的语言建构意识,使之产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兴趣。然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仿写课文中“奇异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段落,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好像……”句式形容自己想象中的海底世界,让学生在随堂练笔中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海洋的认知,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最后,教师要介绍海底世界的“奇妙之处”,为学生提供有关海底探险的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式进行造句练习,借鉴课外资料中关于海底世界的描述,在仿写中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建构,用文字表现出海底奇异的景色,从而增加对海洋的热爱,提高语言建构能力。
2.课文补白,促进思维品质提升
教师可利用课文补白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使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印象,产生写作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课文篇幅的限制和中心表达的制约,领会课文中的留白内容,进行适当补写,在体会创作乐趣的同时,锻炼其写作能力。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一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体会“自私”与“分享”的区别。针对课文中关于“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之初步体会童话在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锻炼自我想象和创新能力。然后,带领学生对比朗读“花园变化”前后内容,让学生思考花园的“神奇变化”,对“巨人的外出、归来、训斥”内容进行补白,体会巨人和孩子性格的不同,在随堂练笔中,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最后,教师可以围绕课文中“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巨人则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对巨人说的话以及后续发生的故事,鼓励其在补写、扩写、续写的过程中,按照自己意愿构建童话世界,实现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同步提升。
3.写读后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念发展的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可以让其对课文产生独到见解与深刻感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讲真情、说实话,让学生的读后感更加真实,使之通过鉴赏、表达,学会品味文本之美,促进自我审美素养发展。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透彻地理解课文中关于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特点等内容,使之了解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威尼斯水上城市的特点,分析小艇在这座城市的作用,结合课文中关于小艇的描写,以“边读边议”的方式,加深阅读体验,品味文本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写读后感,将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和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在随堂练笔中,学生能够对课文结构有整体的把握,以读写结合的方式,理解小艇的外观特点,分析小艇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在说实话、讲真情的过程中,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最后,教师要在随堂练笔中总结课文中语言表达的魅力,指导学生互相鉴赏作文,让学生在鉴赏活动中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迁移,提高审美素养,使随堂练笔更有意义。
4.变式训练,培养文化自信
变式训练是指通过对语言进行改造、组合,检测学生对课文中心主旨的理解程度和感知深度,将乏味冗长的句段,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教师要在随堂练笔中转变语言的表达方式,将抽象化为具体,让学生在配图、注释的指导下,理解文本并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表达,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注释与插图,初步理解诗文内容,根据情境描述想象画面,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感受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然后,带领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并对“茅店”“林边”“溪桥”进行改造加工,用自己的话语概括词中的情景与画面,想象词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在变式训练中体会词人贬官闲居江西时产生的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在品味词的意境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最后,教师可以围绕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写作文,重点对词人心理、神态和动作进行描写,由此升华随堂练笔活动,将难以理解的诗词知识变成具体的作文内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知识的理解印象,而且可以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古诗词的精妙,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对小学语文随堂练笔教学研究发现,核心素养下的随堂练笔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练笔实践中体验写作的乐趣。在仿写、补白、写读后感、变式训练中,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以练笔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