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美而生 向美而行
——幼儿园户外空间资源的审美化利用

2022-12-29沈小玲黄丽娜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仙河苑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48期
关键词:野豌豆布展画展

文/沈小玲 黄丽娜 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仙河苑幼儿园

幼儿园户外空间资源中蕴含着多种学习的契机、探究的机会及审美元素,它既是幼儿的生活空间,也是幼儿游戏、学习、审美的空间。这个空间应具有如下特征:自然、开放、与幼儿生活的高度联结、可持续、能创生、可探究、充满机会与挑战,能让幼儿获得丰富多元的经验生长与审美发展。然而,现实中幼儿园存在对空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不充分,与课程实施的关联度不高;环境中的儿童感不强,幼儿跟环境没有发生真正联系;空间主动育人功能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大班“一场在自然中行走的艺术展”为例,围绕“在哪展”“怎么展”“怎么玩”等问题,通过幼儿实地探寻、建构关系联结、以美育人,探究基于幼儿园户外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课程实施新路径,打开幼儿审美视野,提升审美与学习能力,实现空间育人功能。

一、在哪展——实地探寻,感知空间多变之美

我园的户外空间资源丰富、开放、可选择、可探究,能给予幼儿丰富、自由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美学发展及自我实现。当幼儿在思考办一场户外艺术展的时候,“在哪里展”这个问题,给幼儿带来了新的学习、探究机会与课程生长的可能。教师积极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参与对空间场地多视角的感知、评估,感知空间环境的多变,促进个性审美能力的发展,从新的视界建立空间场地的归属感。

1. 场地评估,选择办展环境。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环境给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并支持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时,他们的认知发展、美学发展及自我实现才会发生。幼儿以“策展人”的角色呈现,教师应鼓励幼儿对熟悉的户外自然空间进行环境评估,建立联结,寻找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办展场地。通过前期调查评估,幼儿选出了认为比较适合的三个区域:户外小山坡、种植园地和户外艺术区。围绕这三个区域,他们分组进行了现场勘察、实地求证、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对环境的优势、劣势及可能性等进行了评估。最后,幼儿通过投票,将画展的地点选在空间开阔,集艺术性、趣味性、多样性为一体的户外艺术区。

三个区域的优劣势对比

教师思考:所谓审美,必是先“审”而后“美”。在选择画展地点的过程中,幼儿对幼儿园户外空间有自己看法,他们对环境中的空间及各类资源是熟悉的,有使用经验且充满情感、有归属感的。他们能关注户外空间的不同特点,能与前期的经验产生联结,通过对各区域地形地貌、设施设备的分析、比较,初步判断户外画展与户外空间的关系,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与认知发展。

2. 区域聚焦,发现灵动空间。

在选地过程中,教师积极寻求幼儿对环境的看法,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空间的独特美感。当幼儿的视角聚焦户外沙水区空间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幼儿聚焦区域周围的空间环境,通过现场多角度观察、记录、分析平面图,挖掘户外艺术区形体、比例、色彩、自然元素等灵动多变的美学特质,如沙水池的色彩、线条和流动之美,紫藤架的光影之美等。

教师思考:空间资源可以多维度进行拓展,户外艺术区独特的空间特质能给予幼儿多变的美感体验。教师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对这些熟悉的空间有新的发现与认识,多方位欣赏和感知空间变化之美,为艺术展的布展提供经验支持,形成初步的策展思考,为幼儿实现经验的转化与重构提供可能。

二、怎么展——建构联结,体味物我关系之美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经验本身就是关系的产物——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及结果。幼儿在选择好展览场地之后,“怎么展”这个问题接踵而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聚焦参展作品形状与空间、作品内容与空间、作品材质与空间等元素之间的丰富的关系,在不断重构、联结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味人与物、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自然美学、情感美学、艺术美学、人格美学之间和谐的关系之美。

1. 作品形状与空间的关系联结。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就是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主动建构的过程。参展作品的形状有大小不同的圆形、长条形以及线条形,这些作品在沙水区空间的呈现方式与布展地点等问题,为幼儿提供了深入探究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对空间环境的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满足,经验得到了拓展与延伸。以紫藤架空间为例,幼儿基于空间架空、长条柱子、椅子,前后有空间变化等特质,在多次尝试与探索中,选择长条形的作品,采用不同的布展形式呈现作品。

第一次布展:自主探索,挖掘空间优势。几名幼儿将与柱子形状相同的长条作品的布用麻线和夹子一并排挂在紫藤架上,他们在布展中思考更多的是怎样挂、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呈现了并排、等距离排列的样态。幼儿对怎样办画展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但是布展的形式比较单一,缺少经验。

第二次布展:拓展视界,丰富布展经验。在第二次布展之前,教师利用家园合作、参观园内各角落小展、观看网上云画展等活动,拓展幼儿的视角,丰富他们的布展经验。这次布展中,幼儿能关注前后空间的关系,数量、距离的变化,形成了初步的秩序感和节律感。但怎么挂可以让作品更有趣,好玩又好看呢?此时,他们已经从关注作品、空间本身转变到关注人的观感与体验。

第三次布展:迁移名画经验,呈现多元美感。基于幼儿的问题与兴趣,我们投放了名画《白桦林》。幼儿通过欣赏名画,对话名画,感受《白桦林》前后、高低、疏密所带来的纵深感、延伸感和透视感。在名画的欣赏、借鉴中,幼儿获得了新的经验并进行了迁移。在第三次布展过程中,幼儿关注到了疏密、粗细、前后错落有致,呈现了节律美感。同时,幼儿在展览空间中,对野豌豆向上生长与长条形作品之间的关系,长条形作品与长条紫藤架柱子之间形与形的空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与体验。

2. 作品内容与空间的关系联结。

幼儿结合沙地空间大、外形灵动、易塑形等空间特质,将表现野豌豆生长阶段变化的圆形作品的展览地点选在了沙池。结合沙地松软易插放的特质,幼儿能方便自如地变换设计与布展的形式,感受和体验环境中的可持续学习与不同展览形式的视觉美感。幼儿设计了多种灵活的布展形式,如根据野豌豆作品的高低、生长规律变化进行“迷宫式”的布展设计,在尊重生命生长规律的同时,也为幼儿后期观展更多维的游戏体验预留了空间。

3. 作品材质与空间的关系联结。

曲线灵动的水池,风一吹茎、叶、须都会跳起舞的野豌豆、“铝线+雪梨纸”的野豌豆作品,这三者在幼儿的眼中有了新的关系。澄澄、苗苗等几名幼儿选择在水池边布展,他们沿着水池的曲线边缘摆放展示架,呈现了多幅作品流线陈列的流动美。同时,在布展过程中,他们发现水池边上的作品因为有了倒影呈现出了立体的美感,因角度的变化、水面动静的变化、光照的变化,倒影长短、形状、明暗也随之而变,让这个展区充满了变化,由此让幼儿能感受不同的美感。另外,结合周围镂空的钻爬架、高大的树木、松软的草地,幼儿将相应的作品进行了布展,探究与体验了空间与作品材质关系的建构。如,幼儿将大小不一的水彩“野豌豆”作品,用透明线悬挂在合欢树树枝上,风一吹“野豌豆”就跟着一起飞舞了。

教师思考:从个体探究到合作布展,幼儿获得了经验的共享与延展,不只是对户外艺术区环境的简单利用,而是对整个空间多种自然元素、物理上属性的深度开发,幼儿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形成了初步的审美判断、审美理解和审美表达。艺术展彰显了环境的“儿童感”,幼儿在布展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存在感、掌控感和归属感。在这场自然行走的艺术展中,我们用美学的方式架构起幼儿的兴趣与发展之间的桥梁。通过作品、空间、布展形式的三维互动,促进了幼儿感性经验、知觉技能的多维学习与发展,同时也实现了课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性探究,感受了人与自然、物与空间、人与人等多种关系的和谐统一之美。

三、怎么玩——以美育人,感悟自然生活之美

康德说,教育让人成为人,使人通过教育,不仅拥有自然生命、物质生命,还拥有文化生命、精神生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当这个展览空间能深度吸引幼儿主动探究且持续引发幼儿高质量的学习时,空间的可持续性就显现出来了。当幼儿不断回访展览空间时,这个展览空间又一次成为课程资源。如何实现空间主动育人、以美育人的功能?教师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让幼儿始终保持对周围一切的好奇心、探究欲以及对自然生命的关注,引导幼儿在作品与展览空间中,看见自己、观照他人,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获得认知与审美能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生命的尊重。

幼儿作品与布展形式、特质关系分析图

1. 全员卷入,生发玩美野趣游戏。

能经常动手动脑探究各区域的美学特质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各区域的特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分享能发现各区域空间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布展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能发现事物简单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活动一:环境调查、统计(集体、小组、个别)活动二:记录最美一角(小组、个别)活动三:讨论哪个区域最合适(集体)活动四:平面图分析(集体)沙水区紫藤架钻爬架怎么展在哪展野豌豆艺术展怎么玩活动一:一起来布展(小组、个别)活动二:有趣的画展(集体、亲子)活动三:画展设计师(小组、个别)活动四:欣赏名画(集体)活动五:画展发布会(集体、小组)大树草地活动一:野豌豆迷宫(小组、个别)活动二:探秘水中野豌豆、野豌豆画影(小组、个别)活动三:探秘豌豆隧道(小组、个别)活动四:光影记录(小组、个别)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能利用美学空间自由探索钻爬、走、跑等游戏活动

课程资源的作用在于激活关系,幼儿将作品与环境联结成一个新的作品,它既是幼儿园里一座自然中的美术馆,也是幼儿游戏、学习的新场域。通过对原有资源的关联挖掘、拓展、重组及项目深度推进等方式,展开多元对话、多领域渗透,全员卷入其间,鼓励幼儿积极与自然空间、作品、展览空间互动,延展多维玩美游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探究,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如:光影记录、沙地绘画、水中画影等玩美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艺术审美、语言表达、社会交往、想象创造和自信品质等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2. 场景沉浸,融入玩美自然生活。

在这一场展览和展览空间中,变“以展品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整个空间专注于每一个人在其间的体验,享受由此带来的满足、愉悦。每一个人置身其中,既是观展者,也是创作者,能用多种方式以欣赏者、创作者、评价者等多重身份与作品多向互动,让展品与空间和自己发生联系,尝试去发现展品和生活、和自己相关的意义,从中汲取灵感,代入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去。如,晨间播报,画展成为幼儿园大事件被相互分享;饭后散步,幼儿和老师一起扫码阅读哥哥姐姐的创作成果,与画展进行各种互动;各个班级、各个空间也出现了各类画展……

美感的培养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审美能力决定了生活品质。以幼儿为本,充分挖掘与利用幼儿园空间资源,使其真正转化为课程资源,与幼儿生活、与课程有效联结,实现空间主动育人的功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大千世界的缤纷,体味生命和自然的绚烂,体验幸福与美好,遇见美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野豌豆布展画展
野豌豆属种子形态多样性与种子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
卡通画展
『六一』画展
浅谈新环境对布展工作人员角色的转变
试论博物馆布展设计与要求
青藏高原3种野豌豆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
论布展对绘画类作品画面效果呈现的重要性
青藏高原东北部3种野豌豆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灵谷胜境 千年禅林——灵谷寺聚宝藏珍展厅布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