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儿童天性的亲自然教育课程

2022-12-29周琪江苏省常州市经济开发区东方名园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48期
关键词:记录本菜园种子

文/周琪 江苏省常州市经济开发区东方名园幼儿园

大自然中的自然资源都是最好的馈赠。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精神指导下,要善用幼儿园的园内资源,开展好亲自然园本、班本课程。为此,用发现的眼光和幼儿一起探寻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成为教师的必修课,幼儿园里的花花草草、树木菜园、小鸟动物、沙石泥土都可以成为幼儿研究学习的对象。幼儿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看见了植物的变化,感受到了沙石泥土带来的快乐。每一次和大自然亲密接触,都是非常珍贵的亲自然教育课程和生命教育课程。

一、资源集结——幼儿园里有什么

我园花草树木等户外植物资源较多,生态园内有大片的竹林、随处可见的绿树浓荫,于是我们决定画圈为地进行种植。我们开始思考可以寻找到哪些自然资源,又该如何利用呢。

1. 整合资源,确定种植场所。

合适的光源、水源、土壤等都为亲自然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师幼共同对种植环境进行审议,最终决定将户外各区域功能重新划分,优化菜园结构,将原先散落在园所各处的小菜园集中调整到南边一处阳光充足、适合植物生长的绿地角落,清理灌木丛,增设饲养区,进行亲自然探索。

2. 全体讨论,制订种植计划。

格局调整后,班班都有“实验园”,大家多番勘测场地,分田到班。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规划班级的菜园,并以绘画和儿童表征的形式呈现出来。幼儿提出了许多意见,如:小菜园里的泥土太烂,不太好走路,可以增加一些铺路石,方便大家走路;小菜园要取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名字,大家都有喜欢的颜色,那就叫“彩虹菜园”;我们想种红薯,这样等丰收了,就可以在野营园烤红薯了……幼儿提的很多合理化建议让教师感到惊讶。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一一落实到种植计划中去,并挖掘会种菜的祖辈资源,请他们共同参与翻地、开垦、播种。

二、深度体验——我们做了什么

在幼儿的亲自然探究中,我们更注重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激发兴趣、收获经验、拓展创新的形式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技能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1. 在策划与准备中激发兴趣。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种什么。有的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认识了不同的种子。有的幼儿选择了“盲种”,带来了吃剩的火龙果、西瓜种子等等。而大班的幼儿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调查、记录、规划,并通过自主劳动换来零花钱,买了心爱的种子。大三班的幼儿想种玉米,因为他们想喝玉米糊,还想吃爆米花。班里有个幼儿的爷爷是种玉米高手,于是他们第一时间请来了爷爷做外援。爷爷带来的种子外形很像玉米粒,颜色却是红红的,就像是晒干的玉米粒。幼儿突发奇想:自己剥玉米粒晒干不也可以吗?既然有想法,何不支持他们去尝试,让他们用事实来验证想法呢!于是,教师建议幼儿分为两组,一半实验田里播种的是爷爷带来的红色种子,另一半实验田里播种的是他们自己晾晒的玉米粒。从选种到播种的几天时间里,幼儿始终沉浸其中,心中的“种子谜团”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探索的大门。翻新泥土的时候,幼儿还发现了许多“不速之客”:小蚯蚓、小蚂蚁、植物的根须……它们的家都藏在泥土里呀。幼儿对于自然的探索热情正在被悄然点燃。

2.在种植与管理中收获经验。

(1)记录本,学会表征探索过程。“彩虹菜园”里每天都会发生一些趣事:给植物松松土,量量小苗多高了,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有趣的发现……但是慢慢地,教师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怎么又要记录了?”“我的植物没有发生变化啊,该怎么记呢?”教师的困惑产生了:观察记录本留白,就是让幼儿自由记录,大胆发挥,为什么幼儿会不知道记录什么?菜园里的植物都是按照幼儿的意愿种植的,为什么他们会没有兴趣观察与记录?如何让观察记录变得生动有趣?通过教研组的交流、分享,教师尝试改善观察记录本,提供了多种记录形式。小组记录本:幼儿自由组队,成立养护小分队,当个人无法同时观察某一植物或动物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自由交流,共同完成记录;个别化记录本:自由观察自己想观察的植物,根据自己表达水平进行记录;菜单式记录本:针对个体差异,对于绘画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供简单的菜单式记录本进行记录。

(2)种植区,感知植物生长变化和基本条件。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比如豆角等刚开始的变化不易察觉,有的甚至不发芽,待发芽后在短时间内变化明显,于是教师增加了观察日志的形式,便于幼儿一目了然地发现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幼儿自发制作了“豆角生长过程”示意图,并展示在表征墙上分享经验。

(3) 实验区,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同一批小麦种子放进三个不同光照程度的小屋,都有麦苗长出来,只是麦苗颜色深浅不同,原来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不管是水培、土培甚至是沙培,只要湿度把握得好,种子都能发出苗……在对比实验中,幼儿掌握了探究的方法,有了相关经验。

(4)饲养区,体验生命的神奇和珍贵。大班的幼儿通过观察、提问、猜测、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了田螺的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并用图画、符号、语言等方式进行记录和表达。当观察到自己种植的红薯叶子因生虫而“生病”、自愈后绿叶生机勃勃的场景时,幼儿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顽强;当看到聪明的丝瓜宝宝自己找到藤架爬上去时,幼儿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神奇;当发现兔宝宝因照顾不当死去时,他们也会为生命的脆弱感到惋惜,幼儿渐渐懂得生命很顽强,也很脆弱,需要被呵护——幼儿对自然物的生命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被唤醒了。

(5)小菜园,形成自主管理的责任意识。幼儿每天在菜园里认真劳作,浇水、拔草、移栽、搭架。有天,大家发现有的菜叶子上出现了小洞,怎么会这样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菜园里藏着小虫。再仔细观察,他们发现了菜叶上的小黑点,应该是虫子粪便吧,还有的叶子上有一条条白痕,应该是虫子爬过留下的痕迹。果然,不多久大家逮住了一只不速之客——蜗牛。捉虫行动就开始啦!幼儿提前商讨,分工部署,翻土抓虫,农药除虫,细心呵护着蔬菜的生长,参与着菜园的管理。在亲身实践,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养成了敢于想象、乐于探究、热爱劳动、勇担责任的良好品质。

3.在收获与延伸中拓展创新。

有付出就有收获,田里的芹菜丰收啦!一起动手摘芹菜,闻一闻味道,清香扑鼻。蚕豆也成熟了,动动小手剥一剥。采回来的萝卜腌一下,会是什么味道呢?豆苗长了一茬又一茬,剪下来尝一尝,自己种的豆苗真好吃!……幼儿真实地感受着劳动带来的收获与喜悦。

在探索自然、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课程参与者与自然有了亲密的联系:幼儿在积极动手、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经验;教师在和幼儿共同种植的过程中,顺应儿童天性,认可了生活的教育价值,并学会将自然资源转变为课程内容,赋予幼儿生命成长的实际意义;在家园协作参与种植的活动中,家长看到了种植的教育价值,收获了专业的眼光。在这个不断生长的乐园里,实现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我们的探索不会停止,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因为耕种不在一时,而在四季,成长不是一瞬,而是一生!

猜你喜欢

记录本菜园种子
东屯村党支部会议记录本:用心绘就幸福底色
桃种子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我家的菜园
可怜的种子
菜园里
以质量记录本为抓手促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情感小品
废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