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提问的他们
——以“菜园里的蜗牛”为例

2022-12-29沈彩娣江苏省南京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48期
关键词:洞洞青菜菜园

文/沈彩娣 江苏省南京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案例背景

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较贫乏,他们对接触到的新事物或旧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常常提出“老师,这是什么东西啊”“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冬天会下雪”等问题。好奇心强是幼儿的一大心理特征,当幼儿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他们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我们应如何对待他们的提问?我们有没有走进幼儿的提问中,引导、鼓励、支持幼儿将每一个问题逐个破解,最终通过幼儿的亲身发现、质疑、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而获得经验?

“菜园”对于幼儿来说越来越陌生,菜园里有趣的故事更是他们无法直接获得体验、又迫切想体验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敏锐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并给予及时的关注,让幼儿在不断提问、探究中获得发展。

案例描述

情景一:无意中产生主题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农场里的很多蔬菜相继成熟了,于是幼儿决定去农场里收获成熟的蔬菜。幼儿来到了青菜地,看到绿油油的青菜长得胖胖的,不禁赞美起来:“青菜长得好大啊!”“青菜真绿!”“看起来就觉得这些青菜很有营养!”……忽然,晶晶说:“老师,青菜叶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洞洞啊?”听了李晶晶的提问,幼儿争先恐后地问:“老师,你看这儿,这片青菜叶的边缘怎么是曲曲折折的?”“山芋的身体上怎么会有被咬过的牙齿印?”“青椒的身体上怎么也有个洞洞?”

整个班级的幼儿都沉浸在疑惑中,幼儿的兴趣因此蔓延开来,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不开展关于菜园里虫子的项目活动呢?

情景二:交流中自备材料

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菜园里去寻找虫子,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是空手去找虫子,还是需要先准备点什么?

玉菲:我们就用眼睛看吗?

天哲:发现虫子后怎么办呢?

宸宸:用什么办法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告诉别人呢?

琳珊:我们需要带些什么工具呢?

……

一系列的问题又引发了讨论:需要哪些工具?需要注意些什么?幼儿积极地讨论起来,最终决定先回家找工具,在幼儿园也可以找一些适合的工具。第二天,幼儿带来了手套、筷子、夹子、尺子、薯片盒、相机、透明器皿等。另外,教师为他们准备了记录纸和笔。

情景三:寻找中确定主角

幼儿拿着各自讨论后认为需要准备的工具自由组合,自主分工,兴高采烈地找起虫子来。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负责拍摄的幼儿用“专业”的技术记录着他们的发现,还不时发出惊叹声、尖叫声。负责用笔记录的幼儿认真地思考、观察、记录。小组间还不忘互相交流彼此的发现,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发现。

老师,我发现了蚂蚁。

我发现了黑黑的小虫子。

老师,在这儿,有只蜗牛噢!

老师,快来啊,这里有蜘蛛吐出来的丝。

……

通过第一次的寻找,我们发现菜园里有蜗牛、蚯蚓、七星瓢虫、蚜虫、尸甲虫、蚂蚁、小黑虫、米粒一样的虫子。

多多:这么多的虫子,我们都研究啊?

欣玥:我觉得不行,因为有些虫子数量很少。

师:这么多的虫子,我们需要如何选择?

组织幼儿讨论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什么。有的认为我们可以研究蚯蚓,但有的幼儿反驳说蚯蚓太少了,都躲起来了。

尚淳:我发现青菜地里有好多蜗牛,汤爷爷也帮我们找到了好几只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先研究蜗牛。

幼儿都很同意尚淳的观点,最终确定了“菜园里的蜗牛”项目活动。

情景四:质疑中明确重点

确定了被观察对象,接下来幼儿还想做些什么呢?利用课间,我再次引导幼儿讨论、思考。

师:小朋友,蜗牛来到了我们班,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呢?

亦萱:我们想了解蜗牛的秘密。

师:你们了解蜗牛吗?

幼儿说只知道蜗牛有硬硬的壳,会爬,喜欢吃绿叶子,其他的都不怎么了解。

师:那你们想详细了解蜗牛的秘密吗?

幼儿:想!

师:你们想了解蜗牛的什么秘密呢?

这个话题再一次将讨论推向了高潮。

许多:我想看看蜗牛壳下面软软的是什么东西,还想摸摸它。

宸宸:那我们就从书上找,科学书上面肯定有介绍蜗牛的知识。

珂瑶:我想数数蜗牛有多少颗牙齿。

博涵:我想知道蜗牛是怎么生宝宝的。

尹媛:蜗牛怎么生宝宝,我们不一定能看到。

志文:我想知道蜗牛的小便和大便是什么样子的。

……

在幼儿热热闹闹的讨论中,研究的重点明确了,他们决定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是怎么行走的、蜗牛的外貌,因为这些是容易去观察、发现的秘密,其他的秘密就通过网上搜索资料和看相关的书籍、视频等来了解。

情景五:细化中自由组合

有了以上的质疑,深入的探究活动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这三个任务,我们怎样才能更快、更全地去观察、了解呢?”“老师,我们可以分组,这样就可以很快了解蜗牛的秘密了。”“老师,我们还可以请爸爸妈妈上网找些资料给我们看,这样书上的知识我们也能了解了。”幼儿讨论得热火朝天。

任务一:蜗牛喜欢吃什么?

多多:我们可以找些不同的叶子给蜗牛吃。

师:什么样的叶子便于我们清楚地发现蜗牛吃了没有?

尚淳:我们要找完整的叶子,不然叶子上面的洞洞我们不能知道是不是蜗牛吃的。

师:被蜗牛吃过的样子我们怎样记录下来?

欣玥:我们可以每天观察、记录。洞洞变大了,我们就画下来。洞洞变多了,我们就数一数再画下来。

总结:所需材料——准备完整的蔬菜叶并提前认识这些菜叶,放大镜,记号笔,记录表。

任务二:蜗牛怎么行走的?

玉菲:我们可以把蜗牛放在一个地方,仔细看它怎么动的。

师:放在什么地方呢?

朗朗:放在能发现它行动的地方。

师:比如说放在哪里?

义浩:放在纸上。

师:还可以放哪里观察呢?

尹媛:可以放在干净的纸上观察,不然的话看不出黏液在哪里。

总结:所需材料——与家长共同准备“道路”,记号笔,记录表。

任务三:蜗牛的外貌?

珂瑶:用放大镜可以看清楚蜗牛的样子。

师:蜗牛不吃东西的时候你能看到它的嘴巴吗?

琳珊:那我们就放菜叶到蜗牛嘴边,等它吃的时候我们很快就能看到它的嘴巴了。

师:有些部位我们不知道叫什么,怎么办?

天哲:请爸爸妈妈上网搜材料。

宸宸:我们可以带《十万个为什么》来看,上面就有介绍蜗牛的。

亦萱:我们可以请专家来给我们讲故事。

玉菲:我们可以看电视里的动物世界,节目里会介绍蜗牛。

总结:所需材料——与家长共同准备介绍蜗牛的书籍,放大镜,记号笔,记录表。

幼儿自由组合,分组承担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怎么行走的,以及蜗牛的外貌任务。幼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余时间,主动去观察、交流、讨论、记录。很快有关蜗牛的疑问一一迎刃而解了。

情境六:分享中获得经验

通过约一周的自主观察、探究,幼儿有了基本的认识,积极渴望介绍各自的发现。研究结果如下:

“蜗牛喜欢吃什么”观察结果:它喜欢吃菜叶,有时吃菜叶的边缘,有时吃菜叶的中间。被吃过的地方有时像个小洞洞,有时像锯齿。

“蜗牛怎么行走的观察”结果:蜗牛走的路线是不一样的,有时直线走,有时绕圈走,有时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蜗牛走路的时候头一伸一缩的;蜗牛吃东西的时候还会发出“嗞嗞”的声音;蜗牛能粘在树叶下面不掉下来,是因为它的身体下会产生黏液;蜗牛走起来身体一动一动的,慢慢的。

“蜗牛的外貌”观察结果:蜗牛有四个触角,最长的两个触角的最顶端是眼睛,黑黑的;蜗牛有一个嘴巴,吃起东西还会发出声音;蜗牛身体上有重重的壳,壳上面有螺旋,还有很多斑点,颜色也不一样;蜗牛的壳下面有软软的身体;有的蜗牛长得大,有的蜗牛长得小。

案例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疑惑,更应回归幼儿的希望,引发幼儿的探究。此次活动让我有所感悟。

1. 肯定幼儿的提问。

幼儿期最喜欢问“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教师不能忽视这些提问,应认真对待,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与幼儿一起亲身探究、亲身体验。如“菜园里有哪些虫子”“蜗牛有哪些秘密”“我们可以怎样研究蜗牛”等问题深受幼儿关注,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的这些提问,可以问幼儿:“谁有不一样的想法?”或者将其反问给幼儿,引发更强的好奇心。

2. 保护幼儿的提问。

主题的确定来源于幼儿的提问,探究过程的开展也应尊重幼儿的思维,符合幼儿的想法。幼儿对于如何研究、为什么要研究等问题有自己的理解,教师不能剥夺幼儿自愿表达和主动探究的权利,应放手让幼儿去设想、实施,在一次次的实施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他们的研究过程。如当幼儿想到要准备观察虫子的器皿时,教师应让幼儿自主搜集,当他们各自带来了自认为合适的器皿后,再组织交流“哪种器皿最合适”话题,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知道类似于薯片盒的罐子是不适合的,因为它是不透明的,不能对虫子进行直接、直观地观察。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其实无形中也在拓展幼儿的认识,不透明是什么意思呢,幼儿的理解是眼睛看不到里面有什么。

教师的放手给予幼儿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保护了幼儿的提问,激发其在活动中大胆想象、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了活动的愉快。

3. 总结幼儿的提问。

活动开展的成败不仅要关注活动取得了怎样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哪些具体体验和直接或间接的发展。如“幼儿的提问解决了吗”“提问给幼儿带来了什么”,这些都值得教师去深思。在“菜园里的蜗牛”这个活动中,提问带给幼儿什么收获呢?

(1)完善认识。

知识经验的丰富是此活动直观的结果之一。幼儿对于蜗牛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但是对于蜗牛的繁殖、生活习性、喜好等一知半解。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幼儿不断完善了自己的已有经验,更激发了自身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当同伴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为自己的答案进行细致的解释,如,当讨论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时,有的幼儿说是害虫,因为它吃蔬菜叶,有的幼儿说是益虫,因为它没有直接伤害我们人类。由此可见,幼儿的想法真的是我们无法预估的,当幼儿的想法出现分歧时,作为旁听者的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想法,适当时候给予补充即可。

(2)掌握技巧。

探究活动无疑需要幼儿的亲自参与,那么如何参与成了活动的重点。此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讨论、亲自实践掌握了探究的技巧,如,设计观察记录表、正确使用工具、正确地进行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测等。另外,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社会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并且在活动中能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预先计划是否一致,及时分析原因以及下一步打算如何探究等,这些极富计划性、系统性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并非难事。

(3)激发情感。

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一直深受幼儿的青睐,活动中他们是自由的、快乐的。自主、开放的环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幼儿很激动、很积极,偶尔也会觉得有些紧张和迫不及待,幼儿的情感在活动中被激发。“菜园里的蜗牛”这样的活动每天都会有很多惊喜,幼儿在惊喜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长。

幼儿的成长是显见的,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在肯定的同时,教师也要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知道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能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放弃。幼儿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支持来解决他们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爱提问的幼儿未来是多彩的,他们的提问必将会带来无穷的欢乐。

猜你喜欢

洞洞青菜菜园
青菜新品种介绍
坏洞洞,好洞洞
种青菜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拔青菜啦
我家的菜园
一棵青菜
新裙子上的小洞洞
菜园里